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50)
2023(13342)
2022(11043)
2021(10259)
2020(8354)
2019(19306)
2018(19225)
2017(37496)
2016(20544)
2015(23009)
2014(23095)
2013(22745)
2012(20658)
2011(18432)
2010(18218)
2009(16426)
2008(15936)
2007(13763)
2006(12158)
2005(10572)
作者
(58811)
(48818)
(48238)
(46288)
(31234)
(23268)
(21959)
(19085)
(18615)
(17318)
(16735)
(16341)
(15385)
(15290)
(15136)
(14855)
(14493)
(14473)
(14132)
(13834)
(11986)
(11778)
(11646)
(11082)
(10866)
(10756)
(10742)
(10703)
(9782)
(9572)
学科
(84900)
经济(84806)
管理(58461)
(54462)
(44365)
企业(44365)
方法(36813)
数学(31912)
数学方法(31559)
中国(24788)
(23269)
地方(20012)
(19559)
业经(19477)
(17628)
农业(15571)
(14508)
环境(13684)
理论(13534)
(13389)
贸易(13382)
(12886)
(12858)
技术(12556)
(12335)
财务(12267)
财务管理(12247)
(11722)
企业财务(11629)
(11282)
机构
大学(288431)
学院(286204)
管理(116193)
(112330)
经济(109680)
理学(101178)
理学院(100021)
管理学(98292)
管理学院(97777)
研究(95852)
中国(69404)
(62965)
科学(60412)
(49682)
(46959)
(44878)
中心(43394)
业大(43365)
研究所(43013)
(41010)
财经(40707)
北京(39663)
(39023)
师范(38693)
(37143)
(35718)
农业(35017)
(33977)
经济学(33566)
师范大学(31580)
基金
项目(202964)
科学(160321)
研究(147915)
基金(147818)
(128394)
国家(127339)
科学基金(110553)
社会(93753)
社会科(88834)
社会科学(88812)
基金项目(79597)
(78229)
自然(72283)
自然科(70619)
自然科学(70604)
自然科学基金(69302)
教育(66976)
(66546)
编号(60326)
资助(59745)
成果(47859)
重点(44821)
(44167)
(43037)
(41667)
课题(41230)
创新(38845)
国家社会(38463)
科研(38379)
教育部(37905)
期刊
(121144)
经济(121144)
研究(85968)
中国(52380)
学报(44478)
科学(42001)
管理(41294)
(40790)
(35963)
大学(33671)
教育(31666)
学学(31535)
农业(28511)
技术(24131)
(22478)
金融(22478)
业经(20137)
经济研究(19043)
财经(18869)
问题(17768)
图书(16083)
(16035)
理论(14354)
(14305)
科技(14296)
现代(13994)
资源(13631)
技术经济(13433)
实践(13267)
(13267)
共检索到410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云刚  靳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期,地方政府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凸显,而区划调整是其最常用的行政手段之一。区划调整带来土地的快速非农化,但同时也带来了虚假城市化、被动城市化等诟病。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中山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案例研究,探讨了地方政府采取区划调整推动地区发展的时效性,并以此为基础,定义了"区划调整先导型城市化"的概念。即以区划调整为先导,带动乡村地区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社会管理、居民意识等的城市化转型。这种转型过程在短期来看是"虚假"的,但从长时段来看则是一种由虚假→部分真实→真实的渐进城市化过程。对于该结论的普适性,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殷冠文  刘云刚  
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主导力量,"市管县""撤县设区"等行政区划调整政策成为推动城市化的主要手段。但是,对于城市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和区划调整,既有研究基于多方治理视角,多持批判和否定态度。文章以主体行为视角来考察地方政府的作用,并提出了区划调整推动城市化发展的逻辑框架。研究发现,通过区划调整,地方政府实现了从城市型政区向地域型政区的转变,利用权力的集中化以及城市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推动城乡融合和一体化发展。同时,通过实证表明,区划调整带动了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社会管理、居民意识向城市属性转变,最终实现了"真"的城市化,验证了"政区合并先导型城市化"的有效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冉  张婷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化则是通往进步的必然道路。而行政区划的范围、大小、结构直接影响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进程和质量。因此,作为上层建筑的行政区划就必须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适时作出调整,以达到促进各种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城市化的健康持续发展。以江苏省为例,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城市化的发展和行政区划调整,通过建立"江苏省城市化指数综合度量指标体系",运用数学分析方法探寻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化发展的内在响应机制和规律,分析这一特殊的地缘现象对城市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郑梓桢  宋健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以城乡二元结构为基础的户籍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的阻碍作用愈发明显。而且随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现行户籍制度对人口迁移流动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凸显。中山市在全国率先推行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通过积分构建一套新的量化标准作为流动人口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和入户的依据,为打破户籍坚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务实的路径选择。基于对积分制申请数据统计分析以及对申请人员访谈的基础,对积分制实施情况进行客观总结,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今朝  王剑荣  蒋瑶璐  
中国1980年代以来的行政区划调整,主要出于配合加速城市化战略的需要,因而多以增设市、镇建制(如撤县设市、撤(并)乡(镇)设镇),以及撤县(市)设区、撤乡(镇)设街道等形式出现。但近年来,个别地区也出现了相反的情形,即将已经撤并的县、市、区或镇、乡、街道重新分立,或将已经改设为街道的地区重新恢复为镇的建制。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从2001年改设街道又至2009年重新恢复为镇的行政区划调整过程,就是一个乡镇层面行政区划"逆向调整"的典型案例。文章以永康市"2008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调研论证的过程为例,详细论述了芝英地区设街道以来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改"街"为"镇"的原因,阐明了进行调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思考,对行政区划的"逆向调整"现象出现的原因、"逆向调整"中所需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白小虎  
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已成为城乡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的刚性约束。本文讨论了我国行政区划与产业空间变迁的关系。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行政区划的刚性在减弱,区域政府间推动行政区划的弹性调整,形成多中心产业空间引导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本文通过对杭州市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空间变迁和行政区划调整的实证研究,说明现阶段行政区划调整的可能路径及其对产业空间变迁和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谢涤湘  
行政区划调整是影响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与快速的城市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所引致的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以利于行政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区域竞争力。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我国城市化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随着区域协调制度的建立、地方政府分权制度的完善,我国的行政区划调整将逐步减少,代之以相关的社会、经济、法律手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利谋  蒋建平  曹勇  
本文认为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创新中山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重组,推进工学结合、校企深度合作;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纵向沟通、横向联合、资源共享、错位发展的目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芬华  
农村城镇化进程引致了异质性金融需求。与之相适应的金融制度,既不同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大城市、大工业为导向的信贷资源配置战略所决定的商业金融制度安排,也有别于以传统农户的生产或消费为扶持对象的政策农贷制度安排,因此不可能在现有金融系统内单独依靠对某种金融机构的改造来确立。笔者认为,有必要确立适合于城镇化进程的专设性金融制度安排,其核心机制在于小额信贷的风险甄别功能,其路径可以是民间金融的合法化。中山市小榄镇的新型金融制度安排模式可以向同类型经济区域推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爱国  胡爱民  
广东中山市产业结构演进研究胡爱国,胡爱民一、中山市产业结构的现状1.以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已经形成1978年以前,中山作为一个农业县,工业发展水平很低。改革开放以来,中山人抓住有利时机,利用毗邻港澳等独特优势,大兴工业,向工业要增长速度、要经济效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冀曼  许靖涛  
本文以中山市小榄镇"旧城河涌——水色匝"为研究客体阐述了其滨水空间更新规划内容,首先分析了"水色匝"面临的问题,其次划定改造范围及确定规划改造目标,最后提出了总体改造策略及三个层次的规划设计体系,希望此种针对旧城滨水空间的改造规划思路及规划体系能对相似的规划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史育龙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涉及市镇建制变更和行政区划调整方面的实践为基础,分析行政性因素对于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和效力,探索总结市镇建制变更和行政区划调整的城镇化效果,研究提出在我国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下发挥建制变更和区划调整的积极作用、避免负面效应的基本思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为  王媛  
行政区划调整是中央推动城市化的有力工具,而政府主导的城市空间扩张能否带来人口的集聚,有待实证检验。基于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和地级市数据,本文利用2000—2004年发生的撤县设区实验回答该问题。采用熵平衡法和匹配法解决选择性偏误问题后,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改革显著提高了撤并城市市辖区城镇常住人口的增长率,这一变化并非源于户籍人口的增加,而主要来自本县(区)内和外省的人口迁入;同时,东部和市场潜力更大的城市获得了更高的人口集聚效应。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撤县设区促进人口集聚的实现机制,指出撤并后的区域市场融合和城市集聚经济有助于提升被撤并县市的企业生产率与就业,利用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证实了上述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丽  
文章运用保险精算的方法,对广东省中山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中山模式具有代内和代际间的双重收入再分配功能;政府对农民应缴保费的按月补贴提高了参保农民的总受益,且更有利于缴费期限较长的年轻一代;缴费基数及增长速度的特殊设计则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中国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具有合理性,但实际运行效果还取决于各地具体的制度设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郑梓桢  刘凤至  马凯  
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大多都是从制度角度讨论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中的"边缘人"状况。文章以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适应性进行个人因素与制度因素的比较,发现个人原因也是影响其城市适应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外来务工人员个人因素的分析,旨在使其从心理上摆脱"弱势群体"的影响,以提升自身人力资本存量,积极主动的融入城市生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