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36)
- 2023(9093)
- 2022(7371)
- 2021(6714)
- 2020(5465)
- 2019(12125)
- 2018(11627)
- 2017(22793)
- 2016(12398)
- 2015(13345)
- 2014(12889)
- 2013(12881)
- 2012(11880)
- 2011(10820)
- 2010(10802)
- 2009(9828)
- 2008(9759)
- 2007(8846)
- 2006(8015)
- 2005(6848)
- 学科
- 济(54017)
- 经济(53966)
- 农(45056)
- 业(44210)
- 管理(31119)
- 农业(29889)
- 企(23290)
- 企业(23290)
- 方法(20396)
- 数学(18693)
- 数学方法(18577)
- 业经(17102)
- 中国(12924)
- 财(12172)
- 制(11173)
- 贸(10524)
- 贸易(10522)
- 学(10470)
- 易(10313)
- 发(10119)
- 农业经济(10063)
- 地方(9914)
- 村(8968)
- 农村(8961)
- 技术(8467)
- 土地(8380)
- 策(8279)
- 银(8218)
- 体(8214)
- 银行(8174)
- 机构
- 学院(182842)
- 大学(178257)
- 济(77971)
- 经济(76669)
- 管理(70387)
- 理学(62308)
- 研究(62287)
- 理学院(61676)
- 农(61483)
- 管理学(60687)
- 管理学院(60400)
- 中国(48397)
- 农业(47841)
- 科学(41276)
- 业大(40555)
- 京(36165)
- 所(33028)
- 财(30938)
- 研究所(30535)
- 农业大学(30414)
- 中心(29421)
- 江(26820)
- 财经(25464)
- 业(23740)
- 经(23442)
- 经济学(23116)
- 经济管理(22754)
- 省(22495)
- 范(21719)
- 科学院(21690)
- 基金
- 项目(130905)
- 科学(102587)
- 基金(96510)
- 研究(90118)
- 家(87259)
- 国家(86439)
- 科学基金(72941)
- 社会(59968)
- 社会科(56506)
- 社会科学(56490)
- 省(52394)
- 基金项目(52249)
- 自然(47934)
- 自然科(46851)
- 自然科学(46835)
- 自然科学基金(46028)
- 划(43228)
- 教育(38726)
- 资助(37085)
- 编号(36005)
- 农(34159)
- 发(29159)
- 重点(29015)
- 部(28611)
- 创(27642)
- 业(27047)
- 成果(26738)
- 创新(25834)
- 国家社会(25699)
- 计划(25551)
- 期刊
- 济(86716)
- 经济(86716)
- 农(65184)
- 研究(44996)
- 农业(44110)
- 学报(37848)
- 中国(34796)
- 科学(32733)
- 大学(28051)
- 学学(27281)
- 业经(21844)
- 财(20990)
- 业(20911)
- 管理(19079)
- 融(18892)
- 金融(18892)
- 农业经济(13363)
- 农村(13330)
- 村(13330)
- 问题(13303)
- 业大(12300)
- 版(12155)
- 经济研究(12133)
- 财经(11989)
- 技术(11918)
- 农业大学(11014)
- 世界(10756)
- 教育(10462)
- 资源(10265)
- 经(10240)
共检索到258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丽霞 张旭锐
根据陕西省和江西省65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基础,运用多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区位要素与资本禀赋对农户林地利用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选择林地利用方式的行为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是否有收购商、是否靠近旅游区、村经济水平、木材市场价格和林业雇工价格等区位要素对农户林地利用方式具有显著影响;农户的年龄、是否加入合作社、社会关系网络、林业收入能力、融资渠道、耕地面积等资本禀赋要素对农户林地利用方式具有显著影响;农户年龄和耕地面积对竹林生产具有较大的影响;是否加入合作社、社会关系网络、林业收入能力和融资渠道对农户经营用材林具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区位要素 资本禀赋 林地 利用方式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芳婷 朱述斌 杜娟 康小兰
基于江西省10个林区县50个村庄500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集体林区区位因素和林地禀赋对农户选择林业经营模式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在区位条件中,乡村通达度、村经济水平和人口集聚度对农户选择联户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向影响;在林地禀赋中,林地细碎化对农户选择联户经营具有正向影响,用材林面积、竹林面积、经济林面积对农户参与股份合作经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政策制度等对农户选择林业经营模式行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区位因素 林地禀赋 林业经营模式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利丹 李桦
基于2016年78月南方集体林区福建省三明、南平、龙岩地区512个样本农户的微观抽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分析林地转入户资源禀赋、经营方式对其林地流入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平均边际效应测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第一,资源禀赋中林地面积、林业劳动力数量、社会关系均正向显著影响农户林地流入行为,家庭总收入负向显著影响农户林地流入行为;第二,经营方式中营林形式、单位面积资金投入对其林地流入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鉴于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森林资源增长"和"农户增收"双重目标,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政府应通过加快林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琳森 张旭锐
基于陕西省50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基础上,构建林农生计资本指标体系,运用多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林农生计资本对林地利用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不同类型的林农生计资本结构差异会影响其对林地利用方式的选择;第二,在林农林地利用方式的选择上,各生计资本要素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金融资本要素是改善林农生计的关键。在此基础上,从林农生计资本要素出发,提出了鼓励林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加快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林农 生计资本 生计资本要素 林地利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石志恒 崔民
以有机肥的施用行为为例,利用甘肃省的调研数据采用Logit回归方法和调节效应方法,从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3个维度实证分析了资本禀赋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同时基于对农户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的特殊认识,笔者对文化资本中的"文化程度"与社会资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有76.7%的农户施用有机肥较为理想;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均对农户施用有机肥产生正向,其中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依次为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文化程度能通过对社会资本的调节更好地发挥作用。最后从适度提高农户播种面积,提高农户的文化程度,增强媒介信息对绿色发展的推广宣传,加强与技术单位和技术人员的合作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生产行为 资本禀赋 Logit回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旭锐 高建中
基于陕西、江西省林业经营农户的调查资料,对用材林、经济林和竹林三种不同林业经营类型农户的生计资本和林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算,实证分析生计资本总量及结构对农户林业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商品林经营类型农户的纯技术效率都普遍高于其规模效率,综合效率存在差异且差异明显;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不同商品林的林业生产效率都具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不一。此外,生计资本结构中,受教育程度和劳动力数量、林地块数和林地面积、家庭固定资产、林权抵押贷款和能人数量指标对不同林地经营类型农户的经营效率起关键影响作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丽梅 刘振滨 许佳贤 郑逸芳
选用福建省三明市、南平市的13个乡镇179份样本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从农户家庭人力资本、经济资本、林地自然资本以及社会资本等方面选取变量,分析家庭禀赋对农户林地流转意愿及行为的影响。统计显示:54.2%的农户愿意转入林地,实际转入林地者占30.2%;20.1%的农户愿意转出林地,但实际转出林地者占4.5%。计量结果表明:家庭经济资本仅对转入行为、转出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他维度各有1个变量对农户林地流转意愿及行为均产生显著影响,平均受教育年限、林地总面积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林业技术获取难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外出务工成员数和上学人口数均对转出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劳动力数量对转入行为具有显著负向...
关键词:
家庭禀赋 林权流转 行为 意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洪煜 张骞 陆迁
基于551份猕猴桃种植户调研数据,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猕猴桃种植户分成发展型、规模种植型、劳动力富裕型三类,实证检验种植户类型对有机肥施用、新品种采纳、猕猴桃网络销售三个价值链技术活动选择的异质偏向性,分析农机补贴、产业组织检测、技术培训三个组织支持变量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发展型对于三个价值链技术活动及其联合采纳的选择偏向性高于其他类型,劳动力富裕型种植户对价值链技术活动的选择偏向性低于其他两个类型种植户。三个组织支持变量对同一类型种植户参与不同价值链技术活动以及不同类型种植户参与同一价值链技术活动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因此,针对不同类型价值链技术活动参与特征以及组织支持调节作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洪煜 张骞 陆迁
基于551份猕猴桃种植户调研数据,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猕猴桃种植户分成发展型、规模种植型、劳动力富裕型三类,实证检验种植户类型对有机肥施用、新品种采纳、猕猴桃网络销售三个价值链技术活动选择的异质偏向性,分析农机补贴、产业组织检测、技术培训三个组织支持变量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发展型对于三个价值链技术活动及其联合采纳的选择偏向性高于其他类型,劳动力富裕型种植户对价值链技术活动的选择偏向性低于其他两个类型种植户。三个组织支持变量对同一类型种植户参与不同价值链技术活动以及不同类型种植户参与同一价值链技术活动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因此,针对不同类型价值链技术活动参与特征以及组织支持调节作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丰翼 颜廷武 江鑫
本文基于湖北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熵值法计算出农户禀赋总量与分维水平,构建Probit模型探究农户禀赋对环境友好型技术补贴方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补贴方式的选择意愿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69.30%的受访农户倾向于选择直接补贴,30.70%的农户倾向于选择间接补贴;②农户禀赋总量水平显著影响农户的环境友好型技术补贴方式选择意愿,分维水平中农户的人力禀赋、经济禀赋和社会禀赋对补贴方式的选择意愿均有显著影响;③影响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补贴方式选择的因素有健康状况、技术易得情况、农业收入占比、职业经历、邻居技术支持和网络安装情况,此外不同地区农户的选择意愿呈现一定的差异。对此,本文提出农业补贴政策制定应避免"一刀切",以此来提高环境友好型技术补贴政策的精准化和实施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岚 徐冬梅
【目的】基于林地市场上的"不规范"行为、行政介入的强制性规模集中行为以及林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背景,以意愿与行为一致视角,细分样本数据,研究个体禀赋与认知对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为促进林地有序、规范流转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筛除"无意愿有行为"(被迫契约行为)、"保持行为发生在5年之内"(避免数据时滞误差较大)以及对研究存在干扰的其他相关数据,采用二元离散Logistic模型分别针对"无意愿无行为"和"有意愿无行为"2组参照数据建立4个模型,厘清个体禀赋与认知对农户参与林地流转行为和意愿转化契约行为的影响。【结果】有林地转入行为的农户集中在人均收入较高、非农收入较低、偏向主营用材林、林地经营积极性较高及林地流转认可度较高的样本中;有林地转出行为的农户集中在人均收入较高、脱离务农程度较严重、林地面积较多、林地细碎化程度较小、偏向主营用材林、林地经营积极性较强、感知林地经营风险下降较多及林地流转认可度较高的样本中。一般来讲,已发生林地转入契约明显比有意愿但未实现契约的农户文化程度高、家庭人均收入高、非农收入占比高、林地面积多、偏向主营用材林以及感知林地经营风险严重;而已发生林地转出契约行为的农户明显比有意愿但未实现契约的农户年龄大、林地面积多、林地细碎化程度小、林地经营积极性低以及感知林地经营风险严重。【结论】家庭资本是影响农户林地流转契约行为成功的关键因素;影响农户转入林地的因素有家庭人均收入、非农收入、主营林种、林地经营积极性和林地流转认知;影响农户转出林地的因素有家庭人均收入、林地面积、从事职业、林地细碎化程度、主营林种、林地经营积极性、林地经营风险感知和林地流转认知;农户转入林地的契约行为受政治资源、家庭资本等体现农户行为能力因素的制约,而转出林地的契约行为受资源禀赋(规模小、细碎化等)约束;且有意愿与实际契约行为差异较大,行政介入促进林地市场配置实现林地资源有效集中的比例较大。健全制度体系、把握行政介入尺度、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能够有效提高林地流转的契约比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芬妮 张俊飚 何可
利用湖北省985份农户调研数据,构建Poisson模型,阐释资本禀赋、村庄归属感对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影响。结果发现:资本禀赋、村庄归属感均能有效推动农户投身于村域环境治理;具体来说,人力资本中的健康程度与文化程度、经济资本中的家庭总收入以及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人际信任、制度信任显著促进了农户村域环境治理参与行为的发生,村庄归属感中的主人翁意识、对村庄的喜爱程度、对村庄事务的关心程度、对村庄的认同感与对村庄的依恋程度显著提高了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可能性。村庄归属感在资本禀赋影响农户村域环境治理参与行为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农户的村庄归属感愈强,资本禀赋推动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作用力愈强。基于此,从综合提升资本禀赋水平与强化村庄归属感两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晋荣荣 李世平 南灵
农户清洁取暖采纳行为是实现农村散煤长效治理和能源结构可持续变迁的关键。为系统阐释农户清洁取暖采纳行为机理,本文基于汾渭平原农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Probit和OLS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资本禀赋、感知价值与政府补贴对农户清洁取暖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作为一组结构性要素资源,资本禀赋反映了农户“能力大小”;作为一套感知评价系统,感知价值反映了农户“有心程度”;当农户“既有心又有力”时,采纳清洁取暖的行为趋向性更明显。(2)作为清洁取暖采纳的实际行动者,农户的主体性作用十分重要。如果没有资本禀赋等结构性要素资源的支撑,农户大概率不会实施清洁取暖;同时,如果没有农民自发自觉地实施收益要求与成本风险规避考量形成的感知价值判断,结构提供的资源也难以转化为清洁取暖的具体行动,即感知价值在资本禀赋与农户清洁取暖采纳行为间的中介作用存在。(3)作为一项激励机制,政府补贴可以通过强化农户清洁取暖利益感知、缓解农户清洁取暖成本与风险压力感知,进而正向调节感知价值与农户清洁取暖采纳行为间的影响关系。据此,本文提出了促使农户资本禀赋积累、提升农户清洁取暖感知价值以及落实政府补贴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晓慧 王礼力 陆迁
农户对水土保持技术的价值认知,不仅反映了农户对水土保持技术的主观认识和接受程度,而且影响到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效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鉴于此,基于黄土高原区1 152户农户调研数据、采用Heckman Selection Model实证分析了资本禀赋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的价值认知以及认知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对水土保持技术的增产价值、增收价值、生态价值认知程度较高的农民比例分别为13. 89%、12. 5%、19. 01%,农民对水土保持技术的价值认知不高。(2)影响农民对水土保持技术增产价值认知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房屋类型、耕地面积、村干部、相互信任、相互帮忙;影响增收价值认知程度的因素主要有房屋类型、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劳动力数量、房屋类型、相互信任、相互帮忙、信息渠道等变量则显著影响了农民对生态价值认知程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玛兰 李晓云 曾琳琳
[目的]农户资本禀赋约束对水稻生产生态效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更全面和准确地分析资本禀赋对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的影响,[方法]基于长江中游湖北省农户调研数据,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超效率SBM模型、熵值法、Tobit和OLS回归等多种模型和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就资本禀赋对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1)农户资本禀赋存在较大差异,各类别资本禀赋排序为人力资本(0.37)>社会资本(0.17)>金融资本(0.16)>物质资本(0.14)>自然资本(0.10)。强资本型的农户比例在综合资本禀赋和分类别资本禀赋上均少于弱资本型的农户比例。(2)单季水稻系统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综合指数为2.10,水稻生产生态效率为0.64。(3)农户综合资本禀赋提升有利于提升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综合资本禀赋对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的提升效应主要得益于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正向影响。[结论]从物质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等方面加强农户资本禀赋积累,以促进水稻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