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13)
2023(19507)
2022(16669)
2021(15754)
2020(13197)
2019(30262)
2018(29699)
2017(56238)
2016(30818)
2015(34871)
2014(34638)
2013(33682)
2012(30927)
2011(27974)
2010(27719)
2009(25291)
2008(24545)
2007(21447)
2006(18725)
2005(15935)
作者
(87818)
(73308)
(72467)
(69194)
(46399)
(34919)
(33099)
(28774)
(27904)
(26029)
(24761)
(24647)
(23101)
(23026)
(22559)
(22553)
(22003)
(21737)
(21070)
(20731)
(18238)
(17934)
(17799)
(16658)
(16421)
(16200)
(16125)
(16066)
(14759)
(14439)
学科
(117418)
经济(117285)
管理(86364)
(80584)
(65327)
企业(65327)
方法(54458)
数学(47976)
数学方法(47378)
中国(36269)
(33889)
(30575)
业经(25972)
(24794)
(24194)
贸易(24184)
(23577)
地方(23091)
农业(22485)
(21232)
理论(19316)
环境(18782)
技术(18634)
(18577)
财务(18495)
财务管理(18461)
(18414)
(18124)
银行(18060)
(17617)
机构
大学(429828)
学院(425734)
(171706)
经济(168173)
管理(166190)
研究(146666)
理学(144382)
理学院(142760)
管理学(140082)
管理学院(139330)
中国(108805)
(91854)
科学(91235)
(77095)
(73700)
(72933)
研究所(66904)
业大(66694)
中心(66660)
财经(62038)
(61344)
北京(58087)
农业(58040)
(57210)
(56826)
师范(56586)
(53641)
经济学(51796)
(49245)
经济学院(46826)
基金
项目(296873)
科学(232884)
基金(215077)
研究(214871)
(189264)
国家(187706)
科学基金(160291)
社会(135254)
社会科(128102)
社会科学(128069)
(114788)
基金项目(113401)
自然(105329)
自然科(102904)
自然科学(102874)
自然科学基金(101028)
教育(100299)
(97890)
资助(88891)
编号(86829)
成果(70397)
重点(66923)
(65839)
(63123)
(61681)
课题(60717)
创新(57471)
科研(57077)
大学(56612)
教育部(56315)
期刊
(181235)
经济(181235)
研究(125887)
中国(83833)
学报(72177)
(66491)
科学(63755)
管理(60137)
(57277)
大学(55485)
教育(54097)
学学(51252)
农业(46199)
技术(36836)
(35267)
金融(35267)
经济研究(30169)
业经(29773)
财经(29721)
(25599)
(24461)
问题(23618)
图书(23241)
科技(21131)
(20550)
(20062)
技术经济(19554)
理论(18635)
资源(18590)
业大(18439)
共检索到623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初帅  
本文通过构建存在溢出效应的集聚经济模型,刻画与验证了以中国大学城建设为代表的区位导向性政策对本地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城建设能够显著促进本地就业规模与就业增长率;机制分析显示,大学城在促进与其紧密联系型行业的就业的同时,还会通过“集聚-溢出”效应影响本地其他行业;异质性分析发现,高行政级别城市、4年制普通大学占比高和规模较大的大学城对本地就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的发现对于如何通过实施针对性的区位导向性政策提升本地就业承载力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为评估中国大学城建设绩效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峰玉  朱丽娟  
对功能混合以及相关的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从当前我国大学城普遍存在的功能单一和机械分区现象出发,总结其发展历程、空间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功能混合对大学城建设的启示:引入高新技术产业、居住、商业服务设施等用地,实现土地用途的多样化,并提出多种功能混合模式,实现集约用地和紧凑布局,塑造大学城综合的城市功能和丰富的城市空间形态,从而聚集人气和提升活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邓慧慧  虞义华  赵家羚  
中国的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和区域发展的引擎,也是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文章以开发区政策为例,利用2003年开发区清理整顿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方法(PSM-DID)评估了中国区位导向性政策的有效性和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1)短期来看,开发区政策促进地区经济总量缩小差距的作用非常显著,但是长期效应不明显;而对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及其缩小区域差距的作用,在短期和长期均不明显。(2)开发区政策的作用存在地理异质性,推动了中西部地区GDP的相对更快增长,但对人均GDP提升的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开发区政策的作用在距离城市群300公里内更加明显,其正向效果随着城市到城市群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弱。(3)开发区设立有利于提升所在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但对基础设施和和教育状况的改善没有带来显著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单纯依赖区位导向的空间干预政策无法兼顾总量平衡与人均GDP的均衡发展。因此,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不应是通过分散布局的干预以达到总量意义上的地区平衡,而应把重心放在提升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教育质量和民生方面,并强化城市群和都市圈作为实施区域政策的有力抓手,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区际均等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曹清峰  
国外区位导向性政策研究的最新进展为雄安新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方法。通过总结国外区位导向性政策的现实应用,发现其具有应用灵活、实施区域不完全按照现有行政区划、政策目标多元化等新特征。从理论上看,集聚外部性、劳动力市场摩擦与空间关联效应的存在为区位导向性政策提供了理论合理性,但其作用的发挥受诸多因素制约。在实证评估中,现有研究主要利用基于微观大数据的拟自然方法估计区位导向性政策的因果效应,但现实中其具体效果差异很大,同一政策的效应在不同区位与时点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雄安新区建设中要兼顾公平与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并对其进行针对性评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拴豹  张志国  高文杰  
为提升城市竞争力,一些城市建设了大学城(高教园区);有些原来没有大学教育基础的城市也"邯郸学步",规划专门文教区、高校区。一些位于市中心的高校,出于各种原因考虑搬迁。实践证明,有些大学城确实发挥了应有作用,但有些却经营不善。在这个大背景下研究高校位置选择、变迁以及高校选址、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明确高校区位变迁影响因素,阐明大学城区位变迁对城市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和空间结构的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军  
认为大学的发展必须依靠城市的资源,城市的发展需要大学的支撑,两者相互融合,共生共荣。分析了大学与城市的关系,探讨了我国大学新校区建设与城市发展进程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大学新校区建设中应该如何处理好自身的问题及与城市之间的关系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玲  
区位研究一直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课题 ,大学城的区位研究也不例外。本文在分析了各类大学城特点的基础上 ,认为影响大学城布局的一般区位因素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聚集、文化、规划、自然环境和运作体制等六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花小丽  陈丽  张小林  
大学城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的情况下,各级地方政府寻求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在短短的几年内它已在中国大地悄然兴起,并且逐渐盛行。本文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例,论述了大学城建设对南京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的作用,并给出了南京大学城建设需注意的问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初帅  曾湘泉  张哲元  
本文以中国大学城建设作为外生冲击,从集聚经济视角探究了高校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大学城建设为外生冲击的高校集聚能够促进城市创新。机制检验发现,高校集聚能通过共享效应为所在城市吸引更多的新建企业,促进研发投入。异质性分析表明,包含精英院校和以4年制标准大学为主类型的大学城以及高行政级别城市中,大学城建设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政策上,企业应尽量落户于高校集聚的城市;高校应选择进入高校集聚的区域,城市政府则应鼓励高校集聚,并重点引进高水平大学,并将这些高校优先选择在中心城市和已有高校集聚的地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强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出现一些新特点,站在国家整体就业的角度,主要通过心理学分析手段,就未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提出了减少直至停止大学生单独的就业优惠政策、落实普通劳动者应有法律保障、在高中及相当教育阶段普及职业规划教育、在文科专业中强调实践环节并鼓励特色培养、从国家法律层面保障充足的实习见习岗位、由高校和政府以外的第三方来进行就业预测和统计等六个方面的导向设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佟孟华  李慧  张国建  
为了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央和地方政府实施了大量的区位导向性政策。作为区位导向性政策的实施载体之一,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设立是新时期推动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升级和企业创新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尚无研究从微观层面探索示范区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本文利用A股上市公司2010—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视角评估了示范区政策的创新驱动效应。研究发现,示范区设立可以显著提升区域内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和创新产出能力,并且政策效应具有一定持续性,该结论在多种识别假定检验和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示范区政策的创新驱动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其溢出效应显著带动了周边300~400千米范围内城市所辖企业创新产出的增加;同时,示范区政策对邻近城市创新投入具有负向虹吸效用,但是影响范围仅在周边100~200千米范围内。机制分析表明,示范区政策通过提高企业商业信用、提升城市居民消费活力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激励企业创新。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区位导向性政策创新驱动效应的相关理论,为未来中国区位导向性政策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实证依据与思考方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修岩   周君婷   李昊  
以开发区为典型代表的区位导向性政策是“稳就业促增收”的重要载体。基于中国开发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结合2011—2019年CHFS五期微观调查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编码及空间匹配方法构建综合数据集,采用双重差分法模型(DID)考察开发区设立对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回答了建立何种开发区更为有效,建在何处更能实现产城融合,以及对何种劳动力市场影响更大等一系列问题。研究发现,开发区设立显著提升了劳动者工资性收入,这一结论也通过了多重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从政策差异看,高新区和距离城区较远的开发区更有利于政策效应发挥;从区域差异看,开发区设立有利于提升紧凑型城市和人口密度较高地区的劳动者工资性收入;从劳动力市场差异看,开发区对男性、农村户籍、居住在城镇地区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提升效应更大。拓展性分析表明,以管委会为圆心,开发区工资提升效应的地理距离衰减边界为10 km。因此,坚持以提质增效为引领,依托城市紧凑式空间布局,打造连接城乡发展的空间支撑节点,是开发区推进产城互动、城乡互融,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何志军  柳肃  陈晓明  
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是岳麓山大学城建设"两型校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阐述资源节约型校园概念的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建设岳麓山大学城资源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性,并从城市规划、经济模式、消费方式、文化观念和法制体系等等多方面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的具体措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邱洋冬  
本文以国家高新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对国家高新区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进行了识别与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政策实施有助于提升地区创新水平,但国家高新区政策影响城市创新的方向和程度取决于高新区成长周期及所属地区环境,处于成熟期或者位于东部地区的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具有更强的带动作用;动态效应检验结果发现,随着国家高新区发展日趋成熟,其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将越来越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