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27)
- 2023(18810)
- 2022(15911)
- 2021(15038)
- 2020(12627)
- 2019(28684)
- 2018(28108)
- 2017(53204)
- 2016(28314)
- 2015(31629)
- 2014(30931)
- 2013(30265)
- 2012(27798)
- 2011(24846)
- 2010(25124)
- 2009(23191)
- 2008(22921)
- 2007(19997)
- 2006(17666)
- 2005(15692)
- 学科
- 济(116388)
- 经济(116238)
- 管理(89006)
- 业(84842)
- 企(71168)
- 企业(71168)
- 方法(51064)
- 数学(44892)
- 数学方法(44219)
- 中国(34473)
- 财(32721)
- 农(32007)
- 业经(26855)
- 制(26576)
- 贸(22780)
- 贸易(22765)
- 技术(22489)
- 易(22245)
- 地方(21249)
- 农业(20808)
- 银(20390)
- 银行(20375)
- 行(19520)
- 学(19387)
- 务(19226)
- 财务(19159)
- 财务管理(19112)
- 融(19000)
- 金融(18997)
- 理论(18234)
- 机构
- 学院(393338)
- 大学(393244)
- 济(172634)
- 经济(169473)
- 管理(156795)
- 理学(135095)
- 理学院(133706)
- 研究(131485)
- 管理学(131403)
- 管理学院(130643)
- 中国(102742)
- 财(82389)
- 京(81677)
- 科学(73881)
- 财经(64353)
- 所(62852)
- 中心(61152)
- 经(58710)
- 江(58431)
- 研究所(56444)
- 农(55368)
- 经济学(54074)
- 业大(51723)
- 北京(51619)
- 范(50006)
- 师范(49527)
- 经济学院(48669)
- 院(48026)
- 财经大学(47974)
- 州(45566)
- 基金
- 项目(263919)
- 科学(212234)
- 研究(197614)
- 基金(195308)
- 家(168745)
- 国家(167145)
- 科学基金(146070)
- 社会(129670)
- 社会科(123275)
- 社会科学(123249)
- 基金项目(101700)
- 省(101388)
- 教育(92100)
- 自然(92039)
- 自然科(89914)
- 自然科学(89891)
- 自然科学基金(88347)
- 划(84887)
- 资助(79979)
- 编号(78293)
- 成果(63722)
- 部(60137)
- 重点(59212)
- 创(58707)
- 发(56795)
- 国家社会(54986)
- 课题(54761)
- 创新(54305)
- 制(53142)
- 教育部(52971)
- 期刊
- 济(187783)
- 经济(187783)
- 研究(120444)
- 中国(81345)
- 财(64472)
- 管理(63588)
- 科学(52721)
- 学报(52013)
- 农(50468)
- 教育(44028)
- 大学(42194)
- 学学(39588)
- 融(39472)
- 金融(39472)
- 技术(37753)
- 农业(34492)
- 财经(32281)
- 经济研究(31330)
- 业经(29543)
- 经(27934)
- 问题(24216)
- 贸(21431)
- 技术经济(20241)
- 统计(19883)
- 业(19603)
- 策(19174)
- 国际(18711)
- 世界(18707)
- 科技(18624)
- 现代(17484)
共检索到594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冰冰 刘戒骄
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的区域示范政策是推进制造业创新的重要举措。以“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区位导向型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驱动效应。利用2011—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示范区政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质量,并通过降低企业创新活动的融资约束、提高行业竞争水平和增强企业协同创新能力等渠道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而且示范区政策对民营企业、十大重点领域支持行业和中部地区企业的技术创新激励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利用城市和企业层面的创新数据,分析示范区政策对入选城市群创新的影响,发现相比其他入选城市,示范区政策并未对城市群创新产生额外的创新激励效果。可能的原因是:示范区政策并未显著提高城市群的制造业集聚水平和创新环境质量,而且政策诱发了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挤出了企业的创新研发支出。结论对优化示范区政策设计、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和增强我国制造业竞争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魏向杰 程琦
提升创新能力是中国应对全球制造产业竞争的核心,产业政策发挥着关键的指导引领作用。现有研究多聚焦于产业政策工具的创新效应。本文拟基于产业政策整体视角,采用2012—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中国制造2025》开展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以“政策信号”为中介变量,探究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创新效应在企业年限、规模、产权性质以及区域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异质性效果;产业政策的信号效应表现为扩大企业外部融资,从而增加企业创新产出;区域市场化程度与外部融资的中介效应强度呈反向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冯玉静 翟亮亮
运用200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以2015年“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产业政策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服务化率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所受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与西部地区企业相比,东部地区企业和中部地区企业所受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产业政策能够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增加投资激励创新,进而促进制造企业服务化。同时,产业政策可能通过降低投资收益率抑制创新,进而阻碍制造企业服务化。上述结论不仅能够丰富相关文献,而且可以为产业政策有效性争论提供进一步的经验证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冯玉静 翟亮亮
运用200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以2015年“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产业政策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服务化率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所受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与西部地区企业相比,东部地区企业和中部地区企业所受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产业政策能够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增加投资激励创新,进而促进制造企业服务化。同时,产业政策可能通过降低投资收益率抑制创新,进而阻碍制造企业服务化。上述结论不仅能够丰富相关文献,而且可以为产业政策有效性争论提供进一步的经验证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思文 孙亚辉
产业政策能否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产业经济领域的重要问题。采用准自然实验方法,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数据研究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总体上产业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区内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不同所有制企业对产业政策的吸收程度不同。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更容易受产业政策激励,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研究显示,产业政策作用程度和企业所处行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同,产业政策能够显著提升重点扶持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将技术创新作为产业政策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变量,分析表明,90%的产业政策均通过技术创新作用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政府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这一手段实施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从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国建 胡玉梅 李慧
作为区位导向性政策的有效实施载体之一,区域产业政策是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将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建设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以2010~2019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这一区域产业政策的制造业质量提升效应。研究发现:(1)以企业TFP来衡量制造业质量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政策的实施显著推动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使处理组比控制组提高约8%,此结论在多种识别假定检验和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政策效果在国有企业、成长期企业以及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更加显著;(3)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示范区政策主要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渠道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但是并没有培育起当地产业的比较优势。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示范区建设、改革区域产业政策进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和决策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崔新蕾 刘欢 白莹莹
聚焦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益,为增强相关政策实施效果、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参考。以2007—2019年我国中西部162个地级市为样本,运用多时期双重差分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可显著增加区域创新数量,并提升以实质性创新和绿色创新表征的创新质量能力,但其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承接地是否明确具体的转移产业来源区域以及示范区所处发展特征等方面存在异质性,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主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政府竞争两种作用机制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因此,我国各地应继续积极打造良好的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环境,在承接转移产业过程中注意明确划定承接产业类型、关注创新质量,并通过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增长极作用,带动区域创新能力共同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佟孟华 李慧 张国建
为了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央和地方政府实施了大量的区位导向性政策。作为区位导向性政策的实施载体之一,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设立是新时期推动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升级和企业创新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尚无研究从微观层面探索示范区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本文利用A股上市公司2010—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视角评估了示范区政策的创新驱动效应。研究发现,示范区设立可以显著提升区域内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和创新产出能力,并且政策效应具有一定持续性,该结论在多种识别假定检验和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示范区政策的创新驱动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其溢出效应显著带动了周边300~400千米范围内城市所辖企业创新产出的增加;同时,示范区政策对邻近城市创新投入具有负向虹吸效用,但是影响范围仅在周边100~200千米范围内。机制分析表明,示范区政策通过提高企业商业信用、提升城市居民消费活力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激励企业创新。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区位导向性政策创新驱动效应的相关理论,为未来中国区位导向性政策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实证依据与思考方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哲远 张雨
新时代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有效的产业政策实施,更需要注重与环境保护目标的衔接。文章利用2006—2020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国家级高新区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DID方法,评估以高科技产业政策实施为核心的国家级高新区设立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国家级高新区设立为代表的产业政策实施对本地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显著,对邻近城市的空气质量提升亦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级高新区设立对资源型城市空气质量具有更强的影响效应,且在互联网发展水平较高和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其改善效应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产业协调、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是国家级高新区推动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三个传导途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戴魁早 陈阿丽 杨新宇
本文在政府与市场关系分析框架下,理论分析制造强国战略这一功能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以《中国制造2025》为准自然实验,结合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对理论预期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制造强国战略这一功能性产业政策显著地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一结论在安慰剂检验、PSM-DID、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制造强国战略的这种影响是通过协同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技术创新机制,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人才支撑机制实现的。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显著增强了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效果,而且这种影响对于政府效率和营商环境排名前50的城市更显著。政府治理效能提升强化了制造强国战略的协同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专业技术人才支撑和经营管理人才支撑等机制,但未明显改善创新溢出机制和技能人才支撑机制。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制造强国战略对试点地区、配套政策完善地区、融资约束程度较低、智能化水平较高、技术差距较大行业的企业生产率提升效果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验证了制造强国战略在制造业生产率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功能性产业政策实施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煦 白永秀 薛飞
承接产业转移是优化创新要素空间分布、促进区域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2006~2019年中国20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考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有效提升了相应地区的区域创新水平,且具有显著的时效性与异质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主要通过推动人才集聚、引导企业集聚以及加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三个渠道提升区域创新水平。鉴于此,应在强化中央政策统筹力度、有序扩大试点范围的同时,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地落实示范区政策,持续营造良好区域创新环境,建立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的多维机制。
关键词:
承接产业转移 区域创新水平 双重差分法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沙学康 朱开笛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是发展中国实体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之一,而促进制造业创新则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手段。本文整合了2005—2016年“地级市—行业”面板数据,以工业机器人产业园设立为拟自然实验,探究区位导向型产业政策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这一关键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产业园的建立带动了制造业创新规模和创新质量的提升,自动化程度较高和技术复杂度较高的行业享受了较多政策红利。机制探讨表明,区位导向型产业政策发挥创新驱动效应的关键在于园区扮演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角色,激发了园区内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合作,有助于科研成果与实体产业的有机融合。异质性分析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优厚的金融服务和人才引进政策有利于政策的创新驱动效应发挥。本文的发现总结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中国经验,为中国通过实施区位导向型产业政策推动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提供了学理依据和完善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蒙恬 姚聪莉
文章基于2008—2020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行区域异质性和城市规模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1)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主要通过科技创新效应和人才集聚效应来提高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3)西部地区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其正向促进效应存在由西向东逐渐减小的特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设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在“大城市”更为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闫俊周
选取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开展准自然实验,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整体上促进了企业创新产出。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政府补助、税收优惠等直接资源配置方式以及通过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帮助企业扩大外部融资的间接信号效应增加企业创新产出。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竞争、政治关联会加强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促进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政策对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创新的激励效果更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闫俊周
选取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开展准自然实验,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整体上促进了企业创新产出。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政府补助、税收优惠等直接资源配置方式以及通过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帮助企业扩大外部融资的间接信号效应增加企业创新产出。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竞争、政治关联会加强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促进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政策对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创新的激励效果更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生产网络中的创新溢出效应——基于国家级高新区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能否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试点区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效应——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能提高城市经济韧性吗?——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智能制造试点与企业创新——基于“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准自然实验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驱动效率测度及政策评价
军民融合园区政策的绩效评估——基于国家军民结合产业基地的准自然实验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的经济效应评价
知识产权战略与民营企业创新——基于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城市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创新——来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准自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