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72)
- 2023(7167)
- 2022(5922)
- 2021(5878)
- 2020(4884)
- 2019(11537)
- 2018(11169)
- 2017(21639)
- 2016(11625)
- 2015(13694)
- 2014(13123)
- 2013(13401)
- 2012(12483)
- 2011(11373)
- 2010(11285)
- 2009(10872)
- 2008(11127)
- 2007(9586)
- 2006(8650)
- 2005(7969)
- 学科
- 济(52826)
- 经济(52765)
- 业(39850)
- 管理(39380)
- 企(33184)
- 企业(33184)
- 方法(24177)
- 数学(21480)
- 数学方法(21390)
- 财(19114)
- 中国(17094)
- 务(13775)
- 财务(13759)
- 财务管理(13737)
- 农(13567)
- 企业财务(13306)
- 贸(12229)
- 贸易(12217)
- 制(12170)
- 易(12054)
- 业经(10187)
- 农业(9446)
- 银(9048)
- 银行(9038)
- 和(8885)
- 体(8740)
- 行(8595)
- 融(8514)
- 金融(8512)
- 策(7922)
- 机构
- 大学(173278)
- 学院(168562)
- 济(83619)
- 经济(82445)
- 管理(66264)
- 研究(63589)
- 理学(56862)
- 理学院(56292)
- 管理学(55797)
- 管理学院(55462)
- 中国(52634)
- 财(39510)
- 京(37682)
- 科学(33277)
- 所(31944)
- 财经(31595)
- 经(29165)
- 研究所(28616)
- 中心(27941)
- 经济学(27385)
- 北京(24719)
- 经济学院(24709)
- 财经大学(24059)
- 农(23059)
- 江(22496)
- 院(22454)
- 范(20085)
- 师范(19964)
- 商学(19746)
- 业大(19631)
- 基金
- 项目(108012)
- 科学(87036)
- 基金(83731)
- 研究(80245)
- 家(72866)
- 国家(72336)
- 科学基金(62226)
- 社会(55143)
- 社会科(52539)
- 社会科学(52526)
- 基金项目(43208)
- 自然(38416)
- 自然科(37438)
- 自然科学(37425)
- 自然科学基金(36841)
- 省(36033)
- 教育(35835)
- 资助(35529)
- 划(31832)
- 编号(30379)
- 部(27276)
- 成果(26228)
- 国家社会(24823)
- 重点(24531)
- 中国(24349)
- 教育部(23966)
- 发(22801)
- 人文(22409)
- 创(21839)
- 性(21537)
共检索到263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波 郝云宏
针对总部迁移的多指向问题,在集聚优势拉动观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关注内部资源跨度对总部迁移区位选择的影响。以中国上市公司为对象的实证研究表明,内部资源跨度是企业总部迁移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即总部迁移区位选择的内部资源锁定观。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结论。一是,与集聚优势拉动观基本一致,中国上市公司更倾向迁往总部集聚优势跨度更大的区位。二是,中国上市公司更倾向迁往内部资源跨度更小的区位,并且与总部集聚优势跨度相比,内部资源跨度对总部迁移区位起到决定性作用。三是,对不同类型企业来说,不同类型内部资源跨度的影响略有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吴波 郝云宏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对象,分析迁入地优势及其分异对总部迁移绩效的影响,得到如下三个结论:(1)迁入地优势获取是一个长期过程,迁入地总部集聚优势和信息沟通优势并不能直接提升迁移绩效。(2)迁入地总部集聚优势随企业规模而分异,其中越大规模企业的总部从迁入地总部集聚优势中获益越小,而越小规模企业的总部则越容易获取迁入地总部集聚优势。(3)迁入地信息沟通优势会因迁入企业规模而分异,其中越大规模的迁入企业越能够有效利用迁入地信息沟通优势,进而提升总部迁移绩效。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罗党论 唐清泉
社会资本是在具有期望回报的社会关系中进行投资,能为人的行动带来便利的社会资源。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的分析角度,以民营上市公司2002~2005年的样本为例,考察了民营上市公司通过政治参与而形成的社会资本对企业获得政策资源的帮助。研究发现,有政治关系这种社会资本的民营企业得到了政府如下支持:更容易进入政府管制行业,更多进入房地产行业以及获得政府补贴比例更大等。这有助于我们理解民营企业家热忱于政治参与的背后利益动因。
关键词:
社会资本 政治关系 政府管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魏后凯 白玫
本文系统考察了中国上市公司总部迁移的变化趋势、基本特征和目标区位。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总部迁移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目标区位以东部发达地区为主,目标城市主要是北京,表现为上行流迁移和西—东迁移居多。伴随着这种西—东迁移的是财富向北京等东部发达城市的集中。导致上市公司总部西—东迁移的动力机制是上市公司对资本流动性及融资便利程度的要求较高,上市公司总部对技术、人才和信息的可获得性要求较高,而北京等东部发达城市恰好满足了上市公司对总部区位的要求。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企业总部 总部迁移 目标区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波 郝云宏 魏立春
基于2011年6月之前的中国上市公司183个跨市总部迁移样本,系统分析了上市公司总部迁移的区际、省际以及城际分布,并基于城市层面数据探讨了总部迁移动因。研究表明,总部迁移活跃区域表现出集中性;迁入目标区域表现出集聚性,形成了总部集聚中心与次中心;总部迁出区域表现出分异性,不仅存在高迁出、低迁入区域,也存在高迁出、高迁入区域;通过总部迁移以获得迁入地更高的知识溢出优势、商务服务优势以及快速信息沟通优势。
关键词:
总部迁移 集聚优势 上市公司 迁移动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波
基于"企业—区位"动态再视角,分析了企业总部与区位的结构性匹配和关系性匹配对其迁移目标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为了实现结构性再匹配,企业总部更倾向迁往更具总部集聚优势和信息沟通优势的新区位;为了实现关系性再匹配,企业总部将会为了提高合法性而实施模仿迁移,从而使得企业总部迁移表现出显著的烟花效应。以泉州企业总部迁移为对象的案例研究发现,泉州知名民企总部职能的快速演化以及泉州总部集聚优势和信息沟通优势提升缓慢强化了企业与区位的结构性不匹配,驱动企业总部外迁;而厦门更为显著的总部集聚优势和信息沟通优势以及泉州民企总部在厦门合法性的可得性,促使泉州民企总部集体迁往厦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云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爱芝 李国平 孙铁山
纺织服装业因其自身产业特点和发展特征,一直是国内研究的热点,被认为是最早实现全球产业转移和最具有产业转移特征的重要产业之一。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变动系数来描绘纺织服装业区位迁移的基本格局,结果表明:①纺织服装产业的结构变动相对稳定且集中于东部地区;②结构变化地域分异明显,沿海大于内陆,东部大于中部,中部又高于西部和东北,东部沿海的浙江、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和福建,中部的湖北和河南,以及东北的辽宁,纺织服装业的结构变化系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的多数省份则较低;③结构变动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区位性和结构性因素。采用偏离—份额模型将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分解为结构效应和空间效应,以此阐述中国纺织服装业区位迁移的内在规律。结果表明:①河南、安徽和江西已经成为东部纺织服装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区;②纺织服装业的区位迁移在竞争效应和纯空间竞争效应上具有一致性,说明产业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到区位优势的影响;③明显的结构负效应说明纺织服装业的产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
纺织服装业 区位迁移 测度 中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檀灿灿 殷华方
运用2005—2017年我国沪市上市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数据,考察了企业的组织学习对海外区位决策的影响,包括自身经验学习与其他同行经验学习。探讨了在不同战略类型下,两种组织学习对企业海外区位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自身经验和其他同行经验与海外区位选择都具有倒U形关系;激进战略对自身经验与海外区位选择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对于其他同行经验与海外区位选择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鲁彦 曲创
双边市场的特性决定了平台厂商进入新市场的过程也就是如何获得用户基础的过程,这导致了双边市场中新型进入方式的出现。本文对"用户迁移"和"单边锁定"这两种双边市场中的新型进入方式进行了研究,前者可以使平台厂商在短时间内实现生存必需的最低网络规模;后者则能够首先保证平台一边用户的稳定,然后以交叉网络外部性吸引另一边用户加入平台。两种进入方式均以用户获得为核心,能够提高成功进入的可能性,并通过提高产品差异等途径提高市场绩效。稳定的用户基础不仅是平台厂商现有市场势力的主导因素,也决定了平台厂商向其他市场扩张的能力。
关键词:
双边市场 用户迁移 单边锁定 市场进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谢申祥 王孝松
在Bjorvatn和Eckel(2006)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引入技术获取因素,通过建立一个垄断市场模型,在不同政策背景下,比较了技术获取和市场大小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是否存在政策竞争,FDI均能提高东道国的收益。与Bjorvatn和Eckel(2006)的研究相比,仅当两国市场容量差距较大时,政策竞争将导致较大市场容量的国家对FDI更具有吸引力。同时,从两国整体来看,政策竞争改善了FDI所引致的两国整体福利,从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一种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曾海舰 林灵
本文利用上市公司持股银行数据考察我国企业如何谋求融资便利。本文发现融资约束程度最高的企业持股银行的意愿最强,融资约束程度最低的企业持股银行的意愿最弱;持股非上市银行使企业获得更多外部债务融资,其融资约束得到有效缓解,而持股上市银行并不存在类似效应。本文同时发现持股非上市银行对企业的绩效和盈利能力并没有实质性提升,说明企业出于解决融资困难而进行的持股银行行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社会资源有效配置。
关键词:
融资约束 负债 持股非上市银行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振杰 李惠 顾亮 郝臣
使用2001-2012年上市公司和地方政府治理风险的数据,利用混合面板OLS和Logit回归方法,检验了地方政府治理风险对中国上市公司总部聚集以及总部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总部的分布极不均衡,且趋向于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迁往东部沿海,尤其是北京和上海地区;地方政府治理风险显著减少了地方上市公司总部数量,对总部的外迁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地区总部迁移的总体状况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考察了公司董事政治关联与地方政府治理风险共同作用对总部迁移的影响,在不考察两者交互作用时发现,其他地方政治关联董事数量、中央政治关联董事数量对总部的迁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地政治关联董事数量对总部的迁移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考察两者交互作用时,发现地方政府治理风险越大,其他地方政治关联董事数量越多,总部迁移的可能性越大,同时即使公司存在本地政治关联董事,地方政府治理风险对总部的迁移也会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回归的结果进行了检验,发现结果具有稳健性。研究对理解地方政府治理风险以及总部迁移现象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翟进步 王玉涛 李丹
在控制支付方式的情况下,本文考察了并购过程中不同融资方式选择(划分为自有资金、债务和权益三种方式)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权益融资方式显著提升了收购公司的市场绩效和股东财富,而债务融资方式则降低了收购公司的市场绩效并有损于股东财富,这与西方实证结果和金融理论并不一致,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弱式有效和"功能锁定"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选择权益融资方式的收购公司其未来财务绩效上升,而选择负债融资方式的公司其财务绩效下降,这与市场绩效的结果是一致的。本文对于中国监管层、资本市场参与者更深层次认识资本市场中的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并购 融资方式选择 功能锁定 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邬国梅
本文以2001至2004沪深两市发生总经理变更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及其配对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总经理替换与公司绩效以及内部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总经理替换与公司绩效、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合一以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均显著负相关,但董事会制度变量对总经理替换没有显著影响,说明让董事"懂事"仍是未来公司治理改革的重心。
关键词:
内部治理机制 公司绩效 总经理替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