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70)
- 2023(10071)
- 2022(8471)
- 2021(7764)
- 2020(6497)
- 2019(14458)
- 2018(14377)
- 2017(27085)
- 2016(13956)
- 2015(15613)
- 2014(15160)
- 2013(14726)
- 2012(13589)
- 2011(12445)
- 2010(13039)
- 2009(12019)
- 2008(11285)
- 2007(10273)
- 2006(9240)
- 2005(8218)
- 学科
- 济(83238)
- 经济(83195)
- 管理(44957)
- 业(42974)
- 企(36897)
- 企业(36897)
- 方法(30975)
- 数学(27647)
- 数学方法(27121)
- 技术(20416)
- 地方(19916)
- 中国(18033)
- 业经(15652)
- 农(14534)
- 地方经济(13577)
- 学(13436)
- 技术管理(13311)
- 理论(11256)
- 财(11217)
- 制(10313)
- 农业(10304)
- 环境(10026)
- 贸(9741)
- 贸易(9729)
- 融(9728)
- 金融(9727)
- 产业(9459)
- 和(9295)
- 银(9294)
- 易(9287)
- 机构
- 学院(205477)
- 大学(203440)
- 济(96234)
- 经济(94436)
- 管理(81675)
- 理学(70494)
- 研究(70003)
- 理学院(69721)
- 管理学(68326)
- 管理学院(67929)
- 中国(51753)
- 京(42345)
- 科学(40834)
- 财(38705)
- 所(34063)
- 中心(31261)
- 财经(31008)
- 江(31003)
- 研究所(30772)
- 经济学(30519)
- 经(28043)
- 经济学院(27079)
- 北京(26686)
- 业大(26685)
- 范(26044)
- 农(26024)
- 师范(25834)
- 院(25329)
- 州(24506)
- 财经大学(22768)
- 基金
- 项目(136402)
- 科学(110266)
- 基金(99999)
- 研究(99760)
- 家(86652)
- 国家(86036)
- 科学基金(75870)
- 社会(66599)
- 社会科(63562)
- 社会科学(63547)
- 省(54963)
- 基金项目(52661)
- 自然(48095)
- 自然科(47158)
- 自然科学(47151)
- 自然科学基金(46284)
- 教育(46067)
- 划(44975)
- 资助(40427)
- 编号(38358)
- 创(34118)
- 创新(31021)
- 重点(30881)
- 发(30530)
- 成果(29447)
- 部(29328)
- 国家社会(28222)
- 课题(27594)
- 教育部(25785)
- 人文(25538)
共检索到312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雪 简泽
文章系统考察了中国技术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由良好的知识基础、研究与开发投入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结构组成的区位条件赋予了广东、浙江等少数几个省份技术创新活动的初始优势,具有区位锁定效应的规模报酬递增导致了这些地区的技术创新活动在自我增强中成长,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技术创新活动在地理上的集聚,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我们对技术进步的源泉和技术创新活动地区分布的认识,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于提高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促进地区间技术和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区位 规模经济 技术创新 空间集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素超 王丽霞
通过规模经济的集聚效应提升我国区域流通效率,对新常态下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具备重要意义。本文从流通市场、流通产业和流通业务的角度综合构建了区域流通效率值评价指标,并测度了2008-2018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流通效率水平,并通过空间计量分析考察了我国流通产业是否存在规模经济下的集聚效应。研究发现:我国流通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东部地区的流通产业表现出较强的规模经济特征,并在空间上呈现高集聚特征;中西部地区的流通产业则不存在规模经济特征,产业空间表现较为分散;从全国层面的邻接矩阵计量分析来看,邻近地区对当前地区的流通效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即周边地区的流通产业集聚会导致空间上的经济分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泽琛 刘健
本文基于2015-2021年我国沪深A股零售业上市企业数据,从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的视角实证检验平台经济对新零售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平台经济对新零售企业绩效改善存在积极作用,该结论在加入总资产净利率、企业年限、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性质等控制变量后依然成立;规模经济的中介传导效应显著,新零售企业能够通过平台经济的规模经济机制改善企业绩效;技术创新的中介传导效应不显著,新零售企业无法通过平台经济的技术创新机制改善企业绩效。为此,文章提出推动新零售企业与平台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和鼓励平台经济对新零售企业开放式创新等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陶长琪 彭永樟
经济集聚的外部性导致知识溢出,知识溢出会使技术创新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空间效应。通过基于结构偏离度的Hamming贴近度、夹角余弦法、PCA等测度了产业结构"两化"水平和技术创新强度,构建了基于经济集聚度的空间权重矩阵,并利用1997—2014年间30个省市(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进行SDM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强度对我国"两化"发展具有显著为正的空间效应;经济集聚是促进创新对高级化空间效应的必要条件,它能将创新对合理化的空间效应放大近4倍;就合理化维度而言,东部地区创新的边际收益高,中部地区集聚的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陶长琪 彭永樟
经济集聚的外部性导致知识溢出,知识溢出会使技术创新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空间效应。通过基于结构偏离度的Hamming贴近度、夹角余弦法、PCA等测度了产业结构"两化"水平和技术创新强度,构建了基于经济集聚度的空间权重矩阵,并利用1997—2014年间30个省市(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进行SDM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强度对我国"两化"发展具有显著为正的空间效应;经济集聚是促进创新对高级化空间效应的必要条件,它能将创新对合理化的空间效应放大近4倍;就合理化维度而言,东部地区创新的边际收益高,中部地区集聚的边际收益高,西部地区依赖政府调控,技术创新强度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空间效应不显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永林
本文探讨了知识创新与规模经济问题,提出了知识创新内生与外溢的概念。通过数理模型的分析与论证,对知识创新在个体(企业和个人)活动行为中内生的条件、机理和过程做了分析与揭示;研究了知识创新外溢的市场基础和知识创新外溢的最优效率性;证明了知识创新的规模经济性。规模经济效应是知识创新的最重要意义和价值所在。
关键词:
知识创新内生 知识创新外溢 规模经济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云
构建一个基于企业内生创新的具有正反馈效应的城市经济动力系统,旨在阐明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城市经济的关系。产业集聚的确有利于创新的产生,但绝非必然,甚至有时还会由于知识拥挤导致经济停滞。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产业集聚与创新集聚间的关系。城市提供创新激励,然而因吸收能力不同企业创新绩效也存在差异,这是城市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高小龙 杨建昌
技术创新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而金融集聚对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2003—2012年中国25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和30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分别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不仅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金融集聚还会通过产业集聚效应、服务创新效应、信息扩散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其他如研发人员、纳税贡献度、固定资产投资、金融发展效率、城市道路面积和贸易等控制变量都对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控制变量FDI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滞后性,且滞后一期时效果更好。
关键词:
金融集聚 金融效率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志超 王涛 郭慧文 李相斌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技术创新已成为维持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内生动力。以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为基础,对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影响经济发展的机理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并根据研究数据测算出中国30个省区市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水平,以此为基础将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进行中介效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省级面板数据下不同省区市技术创新、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关联,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对经济发展产生中介效应影响,并以实证结论为依据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高小龙 杨建昌
技术创新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而金融集聚对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2003—2012年中国25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和30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分别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不仅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金融集聚还会通过产业集聚效应、服务创新效应、信息扩散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其他如研发人员、纳税贡献度、固定资产投资、金融发展效率、城市道路面积和贸易等控制变量都对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控制变量FDI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滞后
关键词:
金融集聚 金融效率 技术创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丽华 林善浪 汪达钦
本文使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反要素需求函数分析框架,研究了集聚经济对于我国技术创新活动全要素生产率、单要素生产率、要素价格以及要素需求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全国层面还是在区域层面,集聚经济对于我国技术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集聚经济对于技术创新活动劳动生产率以及资本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在区域层面,集聚经济将降低科技劳动的边际成本,同时提高对于科技劳动的需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颖婕
规模经济的存在虽然能够提高产业发展效率,但也会加大区域产业发展差异。本文通过构建衡量区域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模型检验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与空间差异。研究表明:我国流通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种空间差异性的存在不利于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文武 熊俊
文章选取我国30个省市1995-2011年的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和循环累积效应,外资和技术创新的空间集聚效应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创新在我国地区之间并不存在互补性,而是表现为竞争关系,外资和技术创新的空间集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和地区收入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仍然受地理距离的影响,临近区域的空间溢出和关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善浪 张作雄 刘国平
本文采用我国1997-2009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了技术创新、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对区域碳生产率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碳生产率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往往可以更好地解释我国区域碳生产率的空间变化;在影响因素方面,我国区域碳生产率主要受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制造业的集聚不经济和产业结构低下是当前阻碍我国碳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从时间趋势上看,技术创新对提高我国区域碳生产率的作用在逐步增强,但在不同区域表现有所不同。因此,仅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提高碳生产率的努力往往事倍功半,必须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丙毅
网络经济的到来,改变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外部环境与条件,使得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呈现出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的新特点:企业的规模扩张和收缩相互交织、大型与小型企业"双向协同"发展;显著的规模经济性与规模影响的弱化并存;生产的联结体经济和需求方规模经济日益凸显;范围经济与专业化经济并存。这些新的特点无疑对传统的规模经济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使人们对规模经济的本质、企业规模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企业规模经济的类型和实现途径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规模经济理论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拓展。
关键词:
规模经济 特点 规模经济理论 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