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94)
2023(14288)
2022(12593)
2021(11860)
2020(10028)
2019(23469)
2018(23538)
2017(45855)
2016(24991)
2015(28247)
2014(28430)
2013(28148)
2012(26111)
2011(23524)
2010(23561)
2009(21965)
2008(21423)
2007(18944)
2006(16967)
2005(15166)
作者
(72087)
(59633)
(59607)
(56614)
(38236)
(28781)
(27009)
(23225)
(22783)
(21438)
(20482)
(20138)
(19196)
(18867)
(18419)
(18208)
(17919)
(17637)
(17271)
(17104)
(14923)
(14636)
(14288)
(13653)
(13379)
(13355)
(13352)
(13217)
(12038)
(11700)
学科
(99203)
经济(99066)
管理(73748)
(67918)
(55539)
企业(55539)
方法(43269)
数学(37655)
数学方法(37226)
中国(27897)
(27717)
(26482)
(23241)
地方(23207)
业经(22366)
(20516)
农业(18033)
(17867)
贸易(17854)
(17295)
环境(16485)
(16312)
银行(16274)
(15751)
财务(15680)
(15678)
财务管理(15646)
(15627)
(15519)
理论(15339)
机构
大学(357882)
学院(355132)
(140997)
管理(139827)
经济(137736)
理学(120443)
理学院(119026)
研究(118520)
管理学(117039)
管理学院(116377)
中国(89366)
(77542)
科学(72893)
(68680)
(59153)
(54248)
财经(54149)
中心(53794)
研究所(53392)
(52616)
业大(51627)
北京(49465)
(48872)
(48034)
师范(47646)
(44451)
(43524)
农业(42263)
经济学(42179)
财经大学(40055)
基金
项目(238708)
科学(187296)
研究(176413)
基金(172437)
(149254)
国家(148043)
科学基金(126976)
社会(110479)
社会科(104560)
社会科学(104535)
基金项目(92816)
(92553)
自然(82250)
教育(80509)
自然科(80229)
自然科学(80211)
自然科学基金(78741)
(78110)
编号(73006)
资助(70299)
成果(59941)
重点(52967)
(52745)
(50755)
课题(50144)
(49116)
(45898)
创新(45855)
教育部(45286)
科研(45129)
期刊
(160010)
经济(160010)
研究(109145)
中国(68835)
学报(53740)
管理(51923)
(51787)
科学(50446)
(49346)
大学(40844)
教育(39587)
学学(38208)
农业(33798)
(32096)
金融(32096)
技术(30432)
业经(26431)
财经(26246)
经济研究(24345)
(22285)
问题(22018)
图书(19154)
理论(18382)
科技(16921)
技术经济(16803)
实践(16800)
(16800)
(16763)
现代(16704)
资源(15995)
共检索到529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常跟应  
区位分析是理解区域工业集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近年来在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新区域主义"等学说的推动下,区位分析重新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基于企业调研和统计资料,分析了建国后各个阶段兰州工业企业的建立与区位条件的关系。研究表明,区位条件与兰州工业企业的建立紧密关联,但影响工业企业建立的主要区位要素是变化的,且区位要素同其他社会经济要素特别是与政策要素共同决定了兰州工业发展。区位分析是理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工具,但区位分析应置于"特定背景"之中,把地方特征、外部联系和宏观结构性力量结合起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学伟   张志斌   陈龙   冯斌   马晓敏   吴志祥   柴姣   董建红  
老工业城市污染企业空间格局优化与多元有效管治是促进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文章以兰州市为例,基于1990—2020年微观企业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了老工业城市污染企业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从整体来看,兰州市污染企业呈现出“中心—近郊—远郊—开发区/新区”的郊区化过程;热点区域以河谷内部为主、河谷外部为辅,表现为“分散式外围郊区迁移、远离核心敏感区迁移、集中式功能区迁移”的演变特征。(2)从类型异质性看,废气污染型企业逐步向城市下风向迁移且呈现河谷内外分异的特征;废水污染型企业远离边界地区的集聚趋势更加明显且具有靠近河流分布的特征;固废污染型企业围绕人口集中地、独立工矿区等聚集。(3)从规模异质性看,较大规模污染企业始终以中心城区为主核心并在兰州新区孕育了次核心;中等规模污染企业由以城关组团和红古组团为主体逐渐向各区县中心城区迁移;较小规模污染企业在以城关组团、安宁组团和永登组团为中心的基础上,陆续向交通干道、产业园区以及各区县中心城区集聚。(4)从影响机制看,整体、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污染企业在区位选择过程中,对传统区位、地域特征、环境外部性、设施多样性等维度的变量存在空间异质性和尺度差异性特征,多元因素交织形成了老工业城市污染企业区位选择的复杂性机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三社  
兰州市七里河地区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建设的装备制造业基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地处西北的七里河装备制造业陷入亏损破产境地。国家实施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战略装备制造业战略是七里河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与振兴的大好机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云虹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城市贫困现象迅速突显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文章以兰州市为例,利用课题组2005年8月对该市的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其城市贫困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志斌  师安隆  
以兰州城市开发区为例,在对其发展阶段进行系统梳理和客观划分的基础上,分别从城市形态、新城建设、人口结构、文化结构和社会分异等方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开发区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所产生的影响,以期对兰州城市开发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及城市的合理规划和有序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翔  鱼腾飞  宋相奎  程慧波  
少数民族流迁人口在接受城市化和现代化"洗礼"的过程中,由于加入了民族文化、民族传统与民族意识的变量,其空间行为过程显得更复杂、更丰富。本文以兰州市回族、东乡族为例,研究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流迁人口的空间行为特征及驱动机制,得出其空间行为特征表现为:①来源地构成较为集中、单一,主要以周边民族地区为主;②来源地具有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交通牵引使该结构发生分异;③居住地选择具有"围寺而居,围寺而作"的特点,总体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空间结构。进一步运用系统动力学的观点从两种"维度"、两种"机制"、两个"方面"构架了"三位一体"的少数民族流迁人口空间行为动力机制模型,并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志斌  公维民  张怀林  王凯佳  赵航  
依据兰州市2016年工商企业登记数据,运用基于距离的产业集聚研究方法,分析了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布局、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不均衡,自东向西依次为中心高密度地带、过渡地带、扇形低密度地带,呈现出"圈层+扇形"的空间结构特征;从不同行业来看,金融保险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集聚趋势更为明显,而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集聚趋势较弱,并且除金融保险业呈现出多中心的集聚特征外,其余行业都是单中心集聚;就不同规模而言,较大规模企业的集聚范围较大但集聚程度较弱,而较小规模企业的集聚范围较小但集聚程度较强,成为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主导力量;城市功能分区、地价租金水平、交通便捷程度、办公空间分布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重要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丽梅   张俊丽   周韬  
城市及其周边乡镇是城乡体育旅游耦合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域。城市和城乡融合区域在空间上相近、产业上关联、要素上互补。城乡融合区域是城乡“要素—产业”耦合发展的关键区域。兰州市河口古镇是典型的城乡融合区域,在城乡体育旅游耦合发展中产生了集聚效应、空间溢出效应、生态价值增值效应和共同富裕效应。基于此,建议在城市外围及城乡结合部打造特色小镇,使其发挥产业综合体作用,搭建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中枢,推动城乡体育旅游产业耦合发展,赋能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云虹  王娟娟  
不论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贫困居民在收入、消费、住房、教育和医疗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与平均水平的明显差距。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城市贫困居民入不敷出的经济窘境较之欠发达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相对贫困也表现得更为严重,城市主观贫困线和实际救助线也越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志斌  杨莹  
文章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兰州市穆斯林人口变动的内在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兰州市穆斯林人口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各区增长差异显著,街区差距不断扩大。空间上呈一主一次"双中心"结构,且向心集聚与向外扩散并存。地缘结构由"围寺而居"向"近寺而居"演变,社会结构则由"高度隔离"向"相对融合"演变。其影响机制主要缘于历史与政治、工业化与城市化、族群认同感与凝聚力和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国栋  张俊华  赵自胜  王乃昂  程弘毅  田海峰  
应用城市气候流动观测、定点观测、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模拟分析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市的冬季热场、湿度场空间结构特征和演变规律;通过波文比系统观测实验,分析地-气能量交换过程和能量平衡特征,从根源上解释城市热场演变和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能量驱动机制。利用观测数据,结合兰州城区和郊区气象台站1958-2004年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冬季热岛强度的日、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兰州市冬季热岛强度夜间强,白昼弱,一日中热岛强度最高的时段主要集中在子夜前后;个别时段的正午前后会出现短暂的城市"冷岛"现象;冬季热岛强度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兰州市近50年热岛强度逐渐增强,线性趋势达到0.46℃/10a。定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梓洋   石培基   石晶   张学斌   刘玥  
【目的】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效应是贯穿城市化过程的关键的人地关系问题,而河谷城市由于扩展空间受限,其生态效应更加复杂,因此多角度探讨典型河谷城市空间扩展所引起的生态效应尤为重要,同时可为相关学者提供较新的视角、思路和方法。【方法】本文以典型河谷城市兰州市主城区为例,通过计算1995、2005、2015和2020年城市空间扩展规模、强度和景观格局指数,以反映1995—2020年兰州市主城区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将研究区分为12184个网格,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大气辐射传输方程法以及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模型,从多角度分析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风险、热岛和生态系统服务效应,探讨了自然环境条件对河谷城市空间扩展生态效应的影响,并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修复对策。【结果】(1)1995—2020年兰州市主城区城市扩展规模和强度呈增长趋势,城市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城市扩展方向以西部和北部为主,城市扩展模式由组团水平扩展向跳跃式扩展转变。(2)1995—2020年兰州市主城区整体生态风险效应和热岛效应存在减弱趋势,但河谷谷地却有上升趋势,研究期末总体格局呈谷地高、四周低的特征。(3)生态系统服务效应存在微弱提升,主要表现为河谷周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提升,且建成区部分区域由生态系统服务低值区向中值区转变。(4)城市扩展会对区域自然基底产生一定影响,而自然基底也影响着城市扩展的规模、方向与模式,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人类与自然可持续和谐发展至关重要。【结论】从多角度出发构建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效应研究框架,发现在网格尺度上城市空间扩展对生态风险、热岛和生态系统服务效应影响较为显著,并对定量可视化研究城市演变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可为城市智慧管理、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彤玥  
城市脆弱性空间研究是城市防灾减灾及弹性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目前的城市脆弱性研究不足以支撑弹性规划。建立"暴露—敏感—适应"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兰州市为例,收集城市自然灾害危险性分布、地形、降水、街道单元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等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城市空间脆弱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暴露—敏感—适应"的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评价分析结论的针对性及规划应对的可操作性,基于街道空间单元的研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空间格局识别的精度,为城市防灾减灾和弹性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案例城市兰州城市脆弱性在三个组分上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可以降低暴露性、降低敏感性和提高适应能力为原则,针对呈现出不同脆弱性特征的城市空间单元施加相应的弹性规划干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彤玥  
城市脆弱性空间研究是城市防灾减灾及弹性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目前的城市脆弱性研究不足以支撑弹性规划。建立"暴露—敏感—适应"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兰州市为例,收集城市自然灾害危险性分布、地形、降水、街道单元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等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城市空间脆弱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暴露—敏感—适应"的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评价分析结论的针对性及规划应对的可操作性,基于街道空间单元的研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空间格局识别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鸿飞  
城市中的水域空间是城市设计中最具特色的景观表现载体,其滨水独特性和地域色彩文化正是构成城市景观印象的主要部分。文章以兰州市河谷滨水生态空间为研究对象,在依托黄河地域文化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地域实体基础色彩进行全方位调研分析,总结出适合兰州市地域特色的基调色彩,并结合区域内不同功能主体特色,构建具有文化内涵的滨河景观空间分区色彩体系,提出山水城市滨水生态空间营建与色脉传承发展的优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