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35)
- 2023(2918)
- 2022(2673)
- 2021(2626)
- 2020(2267)
- 2019(5016)
- 2018(4987)
- 2017(8707)
- 2016(5419)
- 2015(6224)
- 2014(6269)
- 2013(5883)
- 2012(5740)
- 2011(5299)
- 2010(5523)
- 2009(5164)
- 2008(5342)
- 2007(4982)
- 2006(4585)
- 2005(3979)
- 学科
- 济(16696)
- 经济(16676)
- 管理(10465)
- 业(9074)
- 方法(7481)
- 学(7404)
- 企(7319)
- 企业(7319)
- 理论(7277)
- 教学(5830)
- 农(5061)
- 数学(5000)
- 数学方法(4781)
- 中国(4208)
- 教育(4164)
- 业经(4105)
- 学法(3813)
- 教学法(3813)
- 农业(3632)
- 制(3509)
- 学理(3289)
- 学理论(3289)
- 地方(3221)
- 财(3018)
- 研究(2969)
- 环境(2670)
- 体(2619)
- 贸(2616)
- 贸易(2613)
- 和(2597)
- 机构
- 学院(79584)
- 大学(77362)
- 研究(30637)
- 科学(23815)
- 管理(22958)
- 中国(21971)
- 济(20437)
- 经济(19644)
- 理学(19010)
- 理学院(18613)
- 京(18419)
- 农(17816)
- 管理学(17802)
- 管理学院(17662)
- 所(17600)
- 研究所(16273)
- 范(14704)
- 师范(14458)
- 农业(14251)
- 业大(13972)
- 江(13897)
- 中心(13296)
- 技术(12382)
- 北京(12034)
- 师范大学(11541)
- 院(11424)
- 州(11252)
- 省(11138)
- 财(10336)
- 室(10278)
- 基金
- 项目(50871)
- 科学(37516)
- 研究(33939)
- 基金(33574)
- 家(31527)
- 国家(31236)
- 科学基金(24818)
- 省(21749)
- 划(18448)
- 自然(18412)
- 基金项目(18059)
- 自然科(17917)
- 自然科学(17909)
- 自然科学基金(17563)
- 社会(17428)
- 教育(17301)
- 社会科(16249)
- 社会科学(16243)
- 资助(15534)
- 编号(14241)
- 重点(12627)
- 成果(11514)
- 课题(11359)
- 发(11315)
- 计划(11199)
- 科技(10400)
- 科研(10063)
- 部(9774)
- 创(9746)
- 年(9254)
共检索到123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建武 朱永久 赵建华 冯宪斌 李茜 杨德国
以江汉平原常见厚淤泥小型池塘为研究对象,以放养鳙的混养池塘为对照,于2009年4-12月研究主养草鱼混养匙吻鲟的池塘中浮游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中蓝藻、绿藻的数量在试验期间较高,处于优势地位,但裸藻生物量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贡献最大;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数量在6-8月份处于高峰期,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试验期间小型浮游生物(小型浮游植物和小型原生动物)数量增加,并占据优势;氮磷比与绿藻、裸藻的生物量显著相关;匙吻鲟放养池塘中的浮游生物与鳙放养池塘中的差异不明显.可见,在江汉平原常见厚淤泥小型池塘中混养匙吻鲟是可行的.
关键词:
匙吻鲟 池塘 混养 浮游生物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卢敬让 李德尚 杨红生 徐宁 张鸿雁
于1995年6-9月间在施肥鱼贝混养生态系中,实验研究了搭配养殖菲律宾蛤仔对浮游生物的效应和浮游生物对菲律宾蛤仔养殖的影响。在浮游生物群落构成方面,菲律宾蛤仔使蓝藻、甲藻和浮游挠足类显著减少。对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程度与养殖密度有关,而浮游生物丰度和初级生产力在时间上的变化又与营养盐有关。贝类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质。浮游生物丰度和初级生产力与菲律宾蛤仔生产量和养殖生物对氮的利用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结果也表明,在该生态系中贝类生产主要依靠牧食链。
关键词:
浮游生物 菲律宾蛤仔 海水池塘 混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慧君 谢从新 何绪刚 鲜莹 胡雄 陈柏湘
研究了循环水对池塘中氮、磷含量、浮游生物种群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从循环塘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93种,隶属6门47属;非循环塘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00种,隶属6门48属,循环塘与非循环塘均以绿藻门种类最多,分别占各塘种类总数的40.86%、42%。两塘中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循环塘为247.68~1133.31(×104ind/L)和3.07~10.83 mg/L;非循环塘为511.68~1773.3(×104ind/L)和4.48~17.34 mg/L。循环塘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比非循环塘要低,且差异性显著(P<0.05)。循环水鱼塘中共检出浮游动物33属42种,非循环水...
关键词:
循环塘 非循环塘 浮游生物 密度 生物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学梅 朱永久 李昊成 姚建伟 李飞 杨德国
以高密度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鳙(Aristichthys nobilis)分隔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分析养殖期间(2013年4月—10月)池塘浮游生物和水体理化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池塘水体温度、p H、DO和总氮指标在养殖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Duncan's多重比较显示,温度在6—8月显著高于其他时间(P<0.05);总氮在7—9月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氨氮和亚硝态氮在8—10月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池塘浮游生物的变化表现为:枝角类和桡足类物种数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其中秀体溞属(Diaphanosoma)占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龙升 周琼 谢从新 申明华 周根根 何绪刚 李大鹏
为探讨主养草鱼池塘主要生源要素的营养循环过程与能量转化效率,本实验运用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与C/N分析技术,研究两种不同投喂营养源(苏丹草、人工饲料)对主养草鱼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C-N营养转化可能存在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投喂营养源对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投喂苏丹草更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群落增长。在投喂苏丹草的池塘,绝大部分苏丹草的能量被草鱼、团头鲂所利用(84%),而鲢、鳙利用较少(6.8%)。苏丹草对水体中颗粒有机物(POM)贡献了7.4%的能量。在投喂人工饲料的池塘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翠 胡忠军 刘其根
以浙江省海盐县百步镇6口罗氏沼虾养殖池塘为对象,比较了罗氏沼虾单养与罗氏沼虾、三角帆蚌混养两种养殖模式池塘中浮游甲壳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及养殖水化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混养池塘中TN、TP、NO3--N与DO均显著低于单养池塘,而其它水化因子无显著性差异;养殖期间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22种,其中枝角类13种,占总种类数的59.09%;桡足类9种,占40.91%。混养池塘浮游甲壳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单养池塘,而Pielou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差异。单养池塘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混养池塘。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水温和总磷是影响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的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蒋艾青
在面积 0 4hm2 ,水深 1 8m的池塘主养体长 2 5~ 30cm的匙吻鲟 4 80尾。经 2 70天饲养 ,共产商品匙吻鲟 775 2kg ,平均体重 1 7kg ,成活率为 95 % ,共获利 5 6 6 4 1 2元 ,投入产出比为 1∶2 6 7。
关键词:
匙吻鲟 池塘 主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卢迈新 黄樟翰 谢骏 肖学铮 吴锐全
报道了养鳗池塘的浮游生物种量及其与鳗摄食的关系,论述了水质良好的养鳗池塘浮游生物优势种、养鳗池和传统家鱼池生态学特点和养鳗池水质的有效调控措施。养鳗池塘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我国传统家鱼高产池塘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区别较大。黑仔鳗塘的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类为绿藻类,生物量占浮游植物总量的80%以上;成鳗塘的浮游植物则以硅藻类和绿藻类占优势,生物量分别占浮游植物总量的40%和37%。浮游动物则以轮虫和桡足类为主,枝角类的比例很少。浮游生物的丰度和群落结构对鳗的摄食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鳗池塘,浮游生物,摄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清彪 梅杰 李晓东 李鹏
不同养殖环境对浮游生物影响不同。为探究稻田养蟹与池塘养蟹对养殖环境中浮游生物的影响,对两种养殖环境中浮游动植物及底栖动物的变化进行跟踪研究。养殖期间,通过为期2个月共计5次采样进行浮游生物鉴定,分析两种养殖模式对浮游动植物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水环境中浮游动、植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和生物量与养殖模式密切相关。2种模式下,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且稻田模式的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及平均生物量均高于池塘模式的平均密度;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呈下降趋势;底栖动物生物量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稻田模式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池塘模式,表明稻田养蟹模式群落结构相对稳定,可为养蟹稻田与池塘养殖环境生态结构及浮游生物变动规律提供基础数据,可为实现科学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稻田养蟹 池塘养蟹 浮游生物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爱菊 朱俊杰 原居林 叶金云
研究了泼洒石灰水后鱼蚌混养水体系统中浮游生物的演化规律。实验设计了三组Ca2+浓度水平(6、18、45 mg/L),时间为2个月。结果发现:施加不同浓度石灰水后,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养殖系统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数量、生物量和优势种群随时间出现变化。浮游植物总数的变化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在不同取样时间三个水平间均差异不显著。浮游动物密度的变化在8月30日(泼洒后0 d)和9月7日(泼洒后8 d)三个水平间差异显著,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在9月7日(泼洒后8 d)三个水平间具有显著差异性。浮游植物优势种群演化明显,而浮游动物优势种群均为原生生物。叶绿素...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汤佩武 李勤慎 刘哲 王万良 高祥云
为探讨生物絮团技术在西北盐碱池塘的应用效果,试验分析不同糖蜜添加量对盐碱池塘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影响。对照塘不添加糖蜜,试验塘分别一次性添加理论量100%(A池塘)、75%(B池塘)和50%(C池塘)的糖蜜。结果显示:(1)添加糖蜜可以提高水体透明度、降低化学需氧量,对TP含量无显著影响;(2)3口试验塘水体NH+4-N、NO-3-N和NO-2-N含量较对照塘分别降低58.20%、77.48%、39.81%和25.71%、31.42%、21.92%以及52.94%、76.19%、47.82%,差异显著;(3)试验塘蓝藻密度和生物量较对照塘也显著降低(P<0.05),A、B塘浮游动物Shannon-...
关键词:
盐碱池塘 生物絮团 糖蜜 水质 浮游生物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董加沙 何绪刚 邓闵 覃雅 刘全圣 陈荣
监测了公安县崇湖渔场3口草鱼主养池塘施用浓度为0.375 g/m3的二氧化氯后池塘水质理化指标及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短期变化,以分析二氧化氯对池塘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用药后水体溶解氧显著下降,亚硝态氮、活性磷和总磷降低。然而p H值显著升高,硝态氮、铵态氮和总氮也有所升高。施用二氧化氯前浮游植物共检出6门44属79种,浮游动物36属43种;用药后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52属109种,浮游动物44属69种,用药后浮游植物消失4属12种,新增加12属42种,用药前未见金藻门种类,用药后出现分歧锥囊藻(Dinobryon Divergens)。用药后原生动物消失6属7种,新出现16属24种;轮虫消失...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白小丽 梁旭方 李卫芬 何珊 安皓
采用一种芽孢杆菌制剂(Bacillus)对鳜(Siniperca chuatsi)及饵料鱼池塘进行水质调控。通过测定池塘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透明度及pH值等水质指标和池塘中浮游生物量,评价芽孢杆菌制剂对鳜及饵料鱼池塘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芽孢杆菌制剂能够提高水质透明度,降解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其中,亚硝酸盐的最大降解率为77.5%。投喂芽孢杆菌后,实验池塘和对照池塘浮游生物组成均变化不大,表明该制剂对池塘的浮游生物组成没有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林兰 董学兴 赵卫红 杨蕴涵 黄金田
为研究沿海滩涂异育银鲫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周年变化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2011年每月采集养殖池塘水样,测定相关理化因子。采用18s rDNA PCR-DGGE技术对真核浮游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运用CCA方法分析了真核浮游生物与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TP含量为0.17~1.12 mg/L,7月出现峰值。PO4-P含量为0.04~0.30 mg/L,7月和8月较高。NO2-N含量为0.02~0.57 mg/L,12月最高。NH+4-N含量为0.20~2.37 mg/L,5月出现峰值。NO3-N含量为0.04~10.47 mg/L,11月出现峰值。DGGE结果显示,1—12月共有73条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