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20)
2023(3690)
2022(3069)
2021(2845)
2020(2470)
2019(5466)
2018(5514)
2017(9939)
2016(5722)
2015(6542)
2014(6313)
2013(6409)
2012(6179)
2011(5674)
2010(5606)
2009(5015)
2008(4978)
2007(4399)
2006(3992)
2005(3626)
作者
(21292)
(17784)
(17763)
(16745)
(11273)
(8896)
(7797)
(7082)
(6853)
(6281)
(6249)
(6129)
(5990)
(5959)
(5783)
(5615)
(5417)
(5377)
(5372)
(5148)
(4724)
(4610)
(4507)
(4159)
(4149)
(4145)
(3893)
(3846)
(3787)
(3734)
学科
(20089)
经济(20063)
管理(11234)
(10755)
(9859)
方法(8622)
(8135)
企业(8135)
数学(7628)
数学方法(7489)
(5690)
中国(5421)
(4716)
地方(4424)
农业(3851)
(3765)
业经(3749)
(3647)
(3530)
贸易(3528)
(3395)
环境(3384)
税收(3365)
(3325)
(3237)
(2927)
金融(2927)
生态(2829)
理论(2826)
(2813)
机构
大学(83723)
学院(81842)
研究(39474)
科学(30048)
中国(29157)
(27955)
经济(27278)
(25498)
管理(24354)
(23451)
研究所(22035)
农业(20899)
理学(20641)
(20260)
理学院(20215)
管理学(19427)
管理学院(19303)
业大(18683)
中心(16843)
(15063)
(14873)
(14872)
实验(13794)
实验室(13259)
(13177)
科学院(13145)
北京(13103)
农业大学(13053)
(12713)
重点(12619)
基金
项目(61146)
科学(46103)
基金(44176)
(43957)
国家(43667)
研究(35063)
科学基金(34114)
自然(26651)
自然科(25987)
自然科学(25975)
自然科学基金(25505)
(23553)
基金项目(23212)
(21955)
社会(19656)
资助(19102)
社会科(18444)
社会科学(18438)
计划(15889)
重点(15709)
教育(15283)
科技(15127)
(13707)
科研(13114)
(12657)
专项(12458)
编号(12209)
(11778)
创新(11251)
(11048)
期刊
(30371)
经济(30371)
学报(25243)
研究(23165)
(21954)
科学(20553)
中国(19167)
大学(17089)
学学(16486)
农业(15050)
管理(9043)
(8920)
(8857)
业大(7601)
教育(6901)
资源(6802)
林业(6497)
(6219)
金融(6219)
农业大学(6015)
(5725)
经济研究(5470)
技术(5156)
自然(5110)
中国农业(4836)
科技(4758)
财经(4490)
统计(4034)
(3912)
业经(3892)
共检索到127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侯俊妮  张传松  石晓勇  
根据2006年6月~2007年10月对北黄海海区表层海水中石油烃污染状况进行的四季现场调查,探讨了该海区的石油烃含量的季节变化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黄海石油烃的年平均浓度为0.050mg/L,符合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夏季石油烃平均浓度最高(0.099mg/L),符合国家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春季(0.022mg/L)和秋季(0.027mg/L)较低,符合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冬季居中(0.051mg/L),略超过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从调查海区石油烃平面分布来看,高值区主要在渤海海峡附近、港口附近及北黄海东部靠近朝鲜的海区(包括鸭绿江口附近),长山群岛附近海域为相对低值...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继红  方建光  蒋增杰  王巍  王诗欢  孙松  
2005年3、5、7和10月对獐子岛养殖海域(共设18个站位)进行叶绿素浓度的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叶绿素浓度为1.23~2.85 mg/m~3,均值为1.78±0.57 mg/m~3。叶绿素浓度的季节性变化显著,最高值出现在冬季,夏季的值最低;平面分布的特性为春、夏、冬季分布比较均匀。秋季叶绿素浓度的区域性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近岸区的叶绿素浓度低于中间深水区域,可能与养殖虾夷扇贝摄食压力有关,但尚需进一步研究。垂直分布较为均匀,夏季表层叶绿素浓度高于底层,其他季节的分布趋势与夏季相反。初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明显,与叶绿素的变化趋势不同,从3~10月,初级生产力逐渐增大,变化范围为30.4~...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胡锡永  赖子尼  赵元凤  王超  魏泰莉  蒋万祥  杨婉玲  庞世勋  
对珠江河口水体、沉积物和生物体中重金属镉(Cd)的含量与分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中Cd含量范围在0.022~0.047 1 mg/L,并且Cd含量在时间上由高到低依次为:2月、5月、11月、8月,2月Cd含量显著高于5月、8月和11月(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霞   钱海燕   周杨明   黄灵光   杨梅花  
为探讨鄱阳湖季节性淹水湿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遥感方法在土壤有机碳估算中的适用性,依托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蚌湖、常湖池和泗洲头湿地为研究区域,基于野外实测土壤有机碳含量数据和同期的Landsat8 OLT遥感影像,采用遥感图像处理和GIS技术提取影像中遥感特征因子,构建遥感参数与土壤有机碳的一元线性、一元曲线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最优遥感估算模型,预测鄱阳湖季节性淹水湿地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提取了影像中33个遥感特征因子,包括7个波段的反射率值(b1~b7)、4个植被指数(NDVI、SR、SAVI、EVI)、第一主成分特征(PCA1)、单波段纹理特征的均值(MEAN)、熵(ENT)和相关性(COR),其中纹理特征是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预测的重要遥感因子,其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构建的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拟合效果最优,模型决定系数R~(2)=0.772,平均相对误差45.53%,均方根误差2.417。遥感反演发现,研究区预测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集中在0~20 g/kg,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约为10.75 g/kg。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潘勇军  田大伦  唐大武  康文星  
利用气相色谱仪 (GC)对樟树林生态系统中植物体各器官和林地土壤的多环芳烃 (PAHs)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 :乔木层樟树各器官中树皮的PAHs含量最高 ,为 86 4 1μg·kg- 1 ;树干最低 ,为 2 84 3μg·kg- 1 ;其他依次为籽实 (75 2 0 μg·kg- 1 ) >树根 (7115 μg·kg- 1 ) >树枝 (5 35 2 μg·kg- 1 ) >树叶 (4 4 81μg·kg- 1 )。樟树林生态系统中PAHs含量空间分布为 :枯枝落叶层 (92 35 μg·kg- 1 ) >乔木层 (5 995 μg·kg- 1 ) >草本层 (36 31μg·k...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明坤  徐宾铎  薛莹  张崇良  任一平  王晶  
为研究山东南部近海口虾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16年10月,2017年1月、5月、8月在该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利用Moran’s I指数和分布重心法等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2016—2017年4个季节口虾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自相关性。结果发现,山东南部近海口虾蛄相对生物量各季节间差异明显,由高至低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其中口虾蛄春季相对生物量为0.75 kg/h,夏季相对生物量为3.02 kg/h,秋季相对生物量为0.65 kg/h,冬季相对生物量为0.22 kg/h。口虾蛄分布重心表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春、夏季分布重心位于水深20~30 m,秋、冬季分布重心位于30~50 m。口虾蛄的分布在各季节均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Moran’ I指数由高至低依次为秋季(0.34)>春季(0.30)>夏季(0.28)>冬季(0.16)。研究表明,不同季节口虾蛄分布重心的变化可能与其繁殖习性等生活史特征有关,而分布的空间聚集性可能与口虾蛄偏好淤泥质粉砂和砂-粉砂-黏土的底质环境相关。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衡  张波  金显仕  赵宪勇  
根据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5月黄海中南部水域鱼 (Engraulisjaponicus)的调查资料 ,分析其脂肪含量与叉长、性别以及水分含量的关系。产卵前期 (5月)、产卵盛期 (6月 )和越冬期 (1月 )脂肪含量同叉长呈显著正相关 (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大伦  闫文德  康文星  项文化  潘勇军  
研究樟树林地和无林地土壤中PAHs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并对两种土地类型土壤中的PAHs含量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种土地类型土壤中PAHs主要积累在0~30cm的表土层,并随土层加深而明显减少,各土层中以高环的PAHs组分为主,PAHs主要源于燃烧源;樟树林地土壤中PAHs含量明显低于无林地,无林地表土层中PAHs含量是樟树林地表土层的1.1倍;对两种土壤中的PAHs含量水平进行评价,得知樟树林地土壤PAHs超标5种,无林地土壤不仅超标8种,且超标倍数明显大于樟树林地,樟树林地土壤的PAHs污染程度小于无林地。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芊妤  曾奕丰  李文洁  申洁  王硕华  王树林  阿的鲁骥  李岚  侯扶江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的主要草地类型之一,对维持国家生态屏障和当地人民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甘肃玛曲高寒草甸4个季节性牦牛牧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季节性放牧对牧草生物量空间分布的作用。结果表明,不放牧样地和全年连续放牧样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异系数高于其他季节牧场,分别为29.06%和29.02%。不放牧样地的根冠比和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的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34.46%和35.73%,春季牧场最低为9.16%和13.12%。夏季牧场和全年连续放牧样地的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3个季节牧场,分别为194.52和167.94 g·m-2,根冠比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放牧具有降低夏季牧场、冬季牧场及全年连续放牧区的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的趋势,但影响不显著。豆科地上生物量对群落地下生物量的贡献最小,其他科、莎草科和菊科可分别解释群落地下生物量40%、31%和30%的变化;毛茛科和禾本科地上生物量可分别解释根冠比42%和41%的变化。因此,菊科和其他科地上生物量能较好地预测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禾本科和毛茛科地上生物量可预测该地区植物群落根冠比。本研究结果能够为高寒草甸利用及放牧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邢新丽  祁士华  张凯  张原  阚泽忠  秦兵  
在成都经济区典型地貌单元(平原区和丘陵区)采集春季和秋季样品,共计52件农作物样品和100件土壤样品,通过美国EPA8080A方法测试样品中有机氯农药含量,以研究不同地貌单元不同季节有机氯农药污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DDT含量高于HCH含量;平原区绵竹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高于丘陵区盐亭县土壤有机氯农药含量;在平原区的绵竹市,秋季采集的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高于春季样品中有机氯农药含量;在丘陵区的盐亭县,春季采集的土壤有机氯农药含量高于秋季样品中含量。农作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检出率较高,各种作物浓度均未超标,但对人们健康具有潜在危害。油脂含量高的粮食作物中有机氯农药含量高于叶类蔬菜和果实类蔬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窦军霞  张一平  赵双菊  宋清海  
于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观测了林内不同高度和全光照条件下不同波长太阳辐射.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了热带季节雨林垂直方向上不同波长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雾凉季时昼间各辐射要素值均随高度的下降而递减,而干热季和雨季时,受光斑的影响,个别时刻出现了较低观测点的辐射值高于较高观测点的现象;各季节不同高度各测点的总辐射、红外辐射和可见光日总量值及其与全光照条件下的比值均随高度的降低而减小,且各测点比值均呈现红外辐射>总辐射>可见光的趋势;各测点的辐射值、辐射日总量值、日总量与全光照条件下的比值,以及红外辐射和可见光在总辐射中所占份额均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且这些值在各季节间的大小顺序随测点高度的不同而变化.受林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茂灵  王龙  高瑞  杨蕊  戚娜  
根据南盘江流域22个水文站、雨量站31a(1979~2009年)的逐月降水资料,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研究指标,以11~3月为研究时段,统计近30a来5个月时间尺度的干旱站次,分析南盘江流域季节性干旱特征;以11~3月5个月时间尺度的SPI多年平均值为指标,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南盘江流域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从年际上看,SPI总体上30a来(1980~2009年)呈下降趋势,气象干旱加剧;从年代际上看,1995年以后气象干旱程度有加剧趋势;(2)南盘江流域各个地区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旱情总体上由南向北递增,东北部各站点11~3月的降水占全年的比例相对较小,流域内东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一平  赵双菊  窦军霞  刘玉洪  
该文利用西双版纳雾凉季和干热季的气温和树表温观测资料 ,通过实测、对比方法 ,探讨了热带季雨林平均气温及其树表温的时空分布特征 .通过对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 ,发现由于热带季节雨林受地方气候和森林结构影响 ,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受到太阳辐射影响的差异 ,导致气温和树表温均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 ,在林冠附近 ,树冠表温和气温及温度日较差均呈现最大值 ,显示了林冠面具有较强的热力效应 ,且其效应在干热季显著 .在 12 :0 0— 16 :0 0 ,树冠附近空气与树冠表层间的热力传输 ,雾凉季树冠附近气温低于林冠表温 ,热量从树冠传向空气 ;而干热季则反之 ,树冠附近气温高于林冠表温 ,林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波  刘畅  陈同斌  
广西素有"有色金属之乡"美誉,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较为突出。通过总结1989年以来相关文献,探讨了广西土壤和沉积物中砷含量及污染分布特征。3 045个和477个土壤和沉积物有效样点的统计分析表明,广西砷污染土壤主要分布于桂西北地区,尤其是刁江及金城江流域;矿业活动显著影响土壤砷积累,从其均值看:工矿区非农用土壤(140.5 mg/kg)>工矿区农用土壤(80.68 mg/kg)>非工矿区农用土壤(19.11 mg/kg)>城区土壤(18.35 mg/kg),重度砷污染农用地样本均来自南丹;工矿区河流沉积物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波  刘畅  陈同斌  
广西素有"有色金属之乡"美誉,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较为突出。通过总结1989年以来相关文献,探讨了广西土壤和沉积物中砷含量及污染分布特征。3 045个和477个土壤和沉积物有效样点的统计分析表明,广西砷污染土壤主要分布于桂西北地区,尤其是刁江及金城江流域;矿业活动显著影响土壤砷积累,从其均值看:工矿区非农用土壤(140.5 mg/kg)>工矿区农用土壤(80.68 mg/kg)>非工矿区农用土壤(19.11 mg/kg)>城区土壤(18.35 mg/kg),重度砷污染农用地样本均来自南丹;工矿区河流沉积物砷含量(283.5 mg/kg)远高于非工矿区,主要受影响区分布在刁江及大环江流域。为了控制环境风险,建议开展主要水系沉积物砷污染详查,加强南丹及周边区域污染防控和污染土壤修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