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80)
2023(6795)
2022(5648)
2021(5516)
2020(4351)
2019(9486)
2018(9488)
2017(15990)
2016(9571)
2015(10586)
2014(10211)
2013(8856)
2012(7930)
2011(7270)
2010(7433)
2009(6739)
2008(6184)
2007(5537)
2006(4941)
2005(4535)
作者
(22174)
(18089)
(17851)
(17292)
(11461)
(8744)
(8393)
(7209)
(6863)
(6521)
(6172)
(5945)
(5711)
(5676)
(5602)
(5560)
(5523)
(5434)
(5361)
(5237)
(4776)
(4510)
(4249)
(4229)
(4160)
(4050)
(4014)
(3967)
(3631)
(3621)
学科
(23020)
经济(22999)
教育(20348)
管理(17731)
(14885)
中国(14062)
(13216)
企业(13216)
(11106)
理论(10667)
方法(8071)
教学(7856)
(7598)
业经(6626)
(6068)
(5636)
数学(5391)
数学方法(5225)
发展(5041)
研究(5002)
(4927)
(4919)
农业(4865)
思想(4760)
政治(4659)
技术(4567)
(4531)
(4529)
贸易(4525)
地方(4378)
机构
大学(116763)
学院(114458)
研究(41393)
管理(34520)
(33875)
经济(32788)
教育(29451)
理学(29086)
理学院(28616)
(27866)
管理学(27801)
师范(27716)
管理学院(27539)
(25947)
科学(24473)
中国(23919)
师范大学(22579)
(19841)
(18851)
研究所(18010)
中心(17665)
技术(17507)
职业(17316)
北京(17013)
(16513)
(15108)
(15108)
(13927)
业大(13745)
财经(13031)
基金
项目(72333)
研究(62545)
科学(57754)
基金(47247)
(39816)
国家(39279)
教育(37236)
社会(36401)
社会科(34043)
社会科学(34037)
科学基金(32840)
(30682)
编号(29557)
(27345)
成果(27108)
课题(23547)
基金项目(23480)
(21304)
自然(18611)
资助(18187)
自然科(18160)
自然科学(18155)
项目编号(17988)
重点(17983)
规划(17879)
自然科学基金(17783)
(17006)
(16711)
(16647)
(15411)
期刊
教育(51326)
研究(43937)
(41388)
经济(41388)
中国(32043)
学报(16354)
科学(14040)
大学(13581)
(13450)
职业(13199)
技术(13174)
(12974)
管理(12130)
学学(10814)
农业(9727)
图书(8661)
技术教育(8333)
职业技术(8333)
职业技术教育(8333)
业经(7932)
(7589)
论坛(7589)
经济研究(6962)
(6727)
书馆(6570)
图书馆(6570)
财经(6485)
(6451)
金融(6451)
高等(6068)
共检索到181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罗世琴  樊秋苹  
北魏平城时期汉文化圈与以鲜卑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圈彼此交融,形成一种多元共生的状态。当时的文学教育与经学相结合,从教育内容上面临如何在汉族文化圈以外传承汉族传统经典的问题。正因如此,北魏初期在官学设置上针对不同文化圈进行相对集中的分立教学,在选择教授人员及教学语言的使用方面,充分考虑不同文化圈的多元互补,进而体现出多元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彼此互融的特殊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廖翠兰  刘丽萍  丁国华  
信仰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但在全球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我国高职大学生信仰出现了多变性、多元性和务实性等新特点。传统的信仰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信仰教育和时代的变化,在分析多元文化对我国大学生信仰教育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多元文化背景下有效开展高职院校学生信仰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小莲  刘力  
基于对崇尚自由与个性的美国、追求团体精神的日本、注重集体主义的中国当代班级教育研究的比较,发现美国的班级教育研究比较关注班级环境与教学的关系;日本班级教育研究侧重班级团体的指导;中国的班级教育研究关注班集体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赖以柱  蒋常香  余文玉  
重视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实现高职学生和谐发展的一个维度。本文深入分析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试图阐述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基本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骆德云  
多元文化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带来重大机遇,有利于其开放性特征的形成、教育内容的充实、学生个体精神的完善。同时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前所未有,意识形态多元化在校园内愈演愈烈、学生知行不一、理想信念不坚定、网络信息素养严重缺失。因此,高职院校要采取引入交往情境式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以实践教学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等对策积极应对这些挑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廖金香  龙金凤  
管理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建设高效有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是巩固高校意识形态文化传播阵地、引领大学生思想潮流的内在要求,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重要途径,是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客观需要。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要提高运用管理载体的主体自觉性,强化管理载体的主导定力,活化管理载体的传播张力,优化管理载体全过程育人动力,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文化环境资源活力,科学评估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潜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管理育人意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丙元  
价值论即价值哲学在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基础和前提意义,它往往通过对道德的价值理解来规定道德及其教育的基本逻辑立场,从而左右道德教育发展的脉向。我国社会文化渐呈多元趋势,各种价值观、生活方式或并行不悖或相互冲突,在此背景下,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论,不仅影响到教育过程的展开、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更关系到道德教育引导社会道德生活的方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燕  
无论在哪个教育阶段,美育在素质教育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等教育中,美育更是成为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美育应根据培养目标,构建和完善大学美育的教学模式和实践体系,而不是简单套用美学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本文旨在探讨从实际出发,创新高校灵活的教学模式,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层次、全方位地拓展美育的实施内容和形式,使美育与学科教育之间的协调与发展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充分发挥美育在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效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方蕾蕾  
在全球化及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道德教育正面临着困境与冲突。随着世界人口的急速流动以及回归传统道德教育思潮的呼唤,学校成为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故而,要不要专设德育教师成为议题。事实上,德育教师这一职业将面临着职业发展、培养难题、道德困境以及德育立场选择等困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润玲  董秀梅  
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趋势日益加剧,社会文化环境复杂多样。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的师德建设不仅承受着巨大的内外压力,而且肩负着更加艰巨的历史使命。因此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问题,愈来愈成为受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各级各类院校不容忽视的紧迫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人杰  
当代大学生承载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良莠不齐的多元文化扑面而来,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以丑为美、美感缺失和审美弱化等共性问题。要解决这些共性问题,必须深刻认识多元文化冲击对大学生美育的消极影响,进而提出以注重培养"五个能力"为主要内容,以社会文化、校园文化、舆论宣传、课堂教学"四位一体"为美育体系的应对策略,在多元文化错综交织的形势下,大学生美育策略探究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殊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岳永杰  刘兆芙  
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既是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需要,也是促进民族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民族院校多元文化生态环境下各民族文化个体拥有的民族意识、文化心态特点,使其成为中华文化认同教育链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民族院校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引领中华文化认同,积极搭建各民族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实现课堂系统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冠强  
文章从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背景下,结合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对构建校园休闲体育文化进行分析,并在文化的精神、物质和制度层面,对新疆高校休闲体育文化的发展提出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颖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信息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导致当代大学生出现民族意识退化、拜金主义等不健康思想,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在多元化背景下加强改革与创新。文章对多元化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产生各种思想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以期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林圣爱  
在国际大趋势与国内群众运动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关注多元文化理念。然而,日本多元文化理念的真正意图是借助多元文化之名强化国内不同民族群体对日本文化的认同。受此影响,日本时至今日既不赋予民族学校正规学校之名,也不承认民族教育。本文通过考察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的在日朝鲜人教育政策,探讨多元文化理念在日本民族教育政策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影响,进而分析日本民族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及问题所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