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94)
- 2023(4022)
- 2022(3393)
- 2021(3140)
- 2020(2671)
- 2019(5826)
- 2018(5545)
- 2017(10800)
- 2016(6034)
- 2015(6361)
- 2014(6440)
- 2013(6372)
- 2012(6132)
- 2011(5621)
- 2010(5619)
- 2009(4984)
- 2008(4980)
- 2007(4554)
- 2006(3826)
- 2005(3607)
- 学科
- 济(22706)
- 经济(22680)
- 业(14936)
- 管理(13904)
- 企(11773)
- 企业(11773)
- 方法(10267)
- 数学(8730)
- 数学方法(8593)
- 学(8413)
- 中国(5765)
- 财(5660)
- 农(5653)
- 地方(4792)
- 制(4781)
- 业经(4480)
- 融(4385)
- 金融(4384)
- 贸(4373)
- 贸易(4372)
- 银(4350)
- 银行(4323)
- 易(4225)
- 行(4149)
- 农业(3866)
- 务(3771)
- 财务(3763)
- 财务管理(3753)
- 技术(3706)
- 企业财务(3656)
- 机构
- 大学(87897)
- 学院(86832)
- 研究(38297)
- 济(33360)
- 经济(32660)
- 管理(28494)
- 中国(27232)
- 科学(26794)
- 理学(24662)
- 理学院(24185)
- 管理学(23587)
- 管理学院(23392)
- 所(22170)
- 农(21383)
- 研究所(20651)
- 京(19608)
- 农业(17225)
- 业大(16371)
- 中心(16170)
- 财(15155)
- 院(14419)
- 江(13268)
- 北京(12368)
- 财经(12283)
- 科学院(12205)
- 范(12099)
- 省(12080)
- 师范(11913)
- 室(11703)
- 研究院(11580)
- 基金
- 项目(63049)
- 科学(48956)
- 基金(46700)
- 家(44398)
- 国家(44121)
- 研究(39454)
- 科学基金(35973)
- 自然(26109)
- 自然科(25543)
- 自然科学(25534)
- 自然科学基金(25106)
- 基金项目(24767)
- 社会(24322)
- 省(23765)
- 社会科(23104)
- 社会科学(23097)
- 划(21483)
- 资助(19479)
- 教育(17524)
- 重点(15429)
- 计划(14108)
- 部(13727)
- 编号(13514)
- 发(13350)
- 科研(13015)
- 科技(12803)
- 创(12732)
- 创新(12084)
- 性(11804)
- 专项(11235)
共检索到129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雪辉 邱永松 杜飞雁 林昭进 孙典荣 黄硕琳
根据2007年在北部湾进行的4季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323种,隶属于18目101科,以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黄斑鲾(Leiognathus bindus)、竹鱼(Trachurus japonicus)、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和大头白姑鱼(Argyrosomus macrocephalus)为主要优势种。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鱼类的优势种更替明显,总体趋势为k选择种类(以红笛鲷和黑印真鲨等为代表)被r选择种类(发光鲷、鲾科和天竺鱼科等为代表)所替代,即寿命长、个体...
关键词:
鱼类多样性 优势种 时空变化 北部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兆礼 沈盎绿
利用2009年1月、2008年4月和9月兴化湾海域(位于福建省沿海中段)鱼类学调查资料,研究兴化湾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种类数和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探索当地地形、地貌、水文环境等因素对鱼类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次调查中,共鉴定鱼类123种,其中1月47种、4月48种和9月81种。鲈形目种类有51个,占总种类数的41.46%。1月、4月和9月,鱼类质量H′值分别为2.59、1.78和2.65,尾数H′值分别为2.84、2.42和2.42,其中质量H′值的季节变化特征与种类数相同,而尾数H′值冬季最高。1月鱼类的尾数多样性仅与种类数相关(r=0.69,P=0.0145);4月尾数H′仅与尾数密度相...
关键词:
兴化湾 鱼类 多样性 种类组成 季节更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俊 陈作志 蔡研聪 李媛洁 林昭进
珊瑚礁鱼类是诊断和修复退化珊瑚礁新方法的关键组分。为了解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胁迫下南海典型珊瑚礁鱼类组成和多样性的演变趋势,本研究根据1998—2018年美济礁瀉湖区鱼类手钓和刺网调查数据,对南海美济礁瀉湖区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长期变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1998—1999年相比,2012—2018年美济礁瀉湖区鱼类组成和优势种更替明显,鹦嘴鱼科(Scaridae)、刺尾鱼科(Acanthuridae)、蓝子鱼科(Siganidae)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鱼类消失或明显减少;优势种数目下降,但其优势度显著增加,第1优势种的相对优势度和所有优势种的平均优势度均明显增加;1998—2018年采集单位鱼类种类数所需的捕捞努力量和样本量均明显稳定增加;手钓努力量增加对相应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有明显影响,刺网努力量增加对多样性指数增加影响不明显;刺网采样方式评估美济礁鱼类物种多样性比手钓采样方式更稳健;基于刺网鱼类样本,与1999年5月相比,2016—2018年美济礁瀉湖区鱼类物种多样性极显著降低。本研究结论认为,人类捕捞和美济礁有效生境面积下降而导致的生态系统承载力下降是鱼类种类或丰度减少及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为促进南海美济礁鱼类资源恢复和保护,建议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资源,改善栖息地质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苏巍 薛莹 任一平
根据2011年3-12月在海州湾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的渔业资源综合调查,并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研究海州湾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及其时空变化,并通过构建GAM模型分析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州湾共有鱼类96种,隶属于2纲13目44科71属,其中Δ+的理论平均值为79.5,而Λ+的理论平均值为200.6。两个分类多样性指数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变化,这可能与海州湾海域鱼类的季节性洄游和环境因子的差异有关。通过GAM模型分析发现,水深和底层溶氧对Δ+具有显著影响,而水深、底层溶氧、底层水温和月份则是影响Λ+的关键环境因子。通过比较中国近海不同纬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沃佳 徐宾铎 薛莹 任一平 张崇良
优势种对群落结构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但优势度作为一个综合指标在不同时空尺度下的变异性常常被忽略。根据2008―2012年在胶州湾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以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表征鱼类种类优势度,应用bootstrap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等方法分析了该海域的优势种组成及其在年份、季节、海区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优势种有明显更替,六丝钝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he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家波 樊启学 王卫民
利用1991年6月至1994年12月在老江河主要渔具渔获物中采集的469089尾、1899207kg样本,在分析老江河鱼类群落组成的基础上,依优势度确定了9个优势种,并得到Shannon指数、Wilhm改进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41473、31601和08979,Hmax为64429,种类均匀性EI、EB、ES分别为06437、04905和01394。老江河饵料生物资源和现在的渔业生产方式,有利于鱼类多样性的提高。
关键词:
老江河,鱼类群落结构,种类多样性,优势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修泽 李玉龙 王文波 段妍 柴雨 王小林 董婧
根据2006年夏季(8月)、冬季(11月)和2007年春季(4月)、秋季(10月)在辽东湾北部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分析方法等研究了辽东湾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出现鱼类39种,隶属于8目23科35属,种类组成以暖温性和暖水性鱼类为主。优势种有较明显的季节更替,季节性优势种包括矛尾虾虎鱼、斑尾复虾虎鱼、小黄鱼、梭鱼、印度鲬、大银鱼和黄,无四季共有优势种,季节性优势种组成较1998年发生较大变化。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范围分别为Margaler物种丰富度指数D(0.40~1.69)、Shannon-Wien...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亚洲 程家骅 李圣法
根据1991年1月和2004~2006年1月东海北部水域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从物种和同功能种团两个层面分析了东海北部鱼类群落多样性及其结构组成特征的变化。同功能种团是生态系统中起着相似生态作用、并占据相近或相似生态位的若干物种集合体,本研究结合各鱼种的摄食习性和活动能力差异,将该水域内的鱼类划分为8个同功能种团,分别为浮游动物食性种团、浮游/底栖动物食性种团、底栖动物食性种团、底栖/游泳动物食性种团、杂食性种团、活动能力强的游泳动物食性种团、软骨鱼类种团、活动能力弱的游泳动物食性种团。结果显示,冬季东海北部鱼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同功能种团多样性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经过十余年后,尽管该群落的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昱嵩 王庆恒 黎幸连 张立飞 杜晓东
利用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对广东湛江乌石(ZJ)、广西北海山口(BH)与越南锦普(JP)3个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个微卫星座位中有3个位点(Snu08、Snu10、Snu14)呈现单态,17个多态微卫星座位中的等位基因数介于2~9之间,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097~0.797之间。每个群体中有5个位点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在位点Snu18上3个群体均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3个光裸星虫野生群体均表现出中等程度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锦普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北海和湛江群体。群体间F-统计量分析...
关键词:
北部湾 光裸星虫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星火 常雪晴 程方平 马路阔 徐旭丹 王有基 黄伟
为评估浙江省三门湾海域鱼类种质资源现状,采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三门湾海域3种优势鱼种(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中华栉孔虾虎鱼Ctenotrypauchen chinensis和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白姑鱼、中华栉孔虾虎鱼、龙头鱼获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别为125 225个、51 283个、55 128个,变异位点比例分别为1.74%、0.79%、0.54%,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208、0.177、0.221,核苷酸多样性(P_i)分别为0.259、0.219、0.281。其中白姑鱼观测杂合度小于期望杂合度,显示出群体内纯合子较多,杂合子缺失;而中华栉孔虾虎鱼、龙头鱼观测杂合度大于期望杂合度,显示出杂合过度。3种鱼类群体以龙头鱼观测杂合度最高。综合以上SNP位点多样性、多态性信息含量、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结果,三门湾海域3种鱼类群体变异位点比例均较低,相同群体的个体间遗传分化较小,遗传结构较稳定,总体上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应进一步加强资源保护和恢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军华 胡慧建 何木盈 彭平波 杨道德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现存仅有的两大通江湖泊之一,研究其鱼类资源对了解湖泊通江的生态作用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在2002年9月~2004年6月每月定期定点在西洞庭湖区开展鱼类调查,结果如下:①实地调查到鱼类111种,隶属9目20科,包括中华鲟、胭脂鱼等珍稀物种;②鱼类物种数年动态波动较大,最高月份达69种,最低为26种,月均50±13种;③物种多样性指数年动态与物种数年动态大体一致,最高达3.34,最低为1.89,月均2.84±0.38;④空间分布上,位于入湖口的调查点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高于内湖,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在数量上,湖泊定居型鱼类占50%以上,其中,鲫数量最多,占16%左右。可...
关键词:
西洞庭湖 鱼类多样性 时空变化 通江湖泊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渊 张静 张然 宋普庆 钟指挥 王燕平 林龙山 窦硕增
根据2012—201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部和北部湾口海域进行的秋季和春季两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这两个区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计算渔获种类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eI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资源密度。结果表明,南海调查海域春秋两个航次的渔获物中,共鉴定出游泳动物663种,隶属于4纲36目171科374属;其中鱼类为504种,占所有渔获种类的76.0%。优势种种数较少,且季节变化较大。春季游泳动物的多样性指数高于秋季,这主要是由于春季出现大量补充群体,并且有许多种类在秋季向较深海区移动所造成的。南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雪辉 邱永松 杜飞雁 林昭进 孙典荣 黄硕琳
根据2007年在北部湾海域进行的4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对北部湾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群落格局进行分析。该调查共采获鱼类323种,隶属于18目101科。以冬季出现种类数最多,为231种;秋季和夏季次之,分别为217种和214种;春季最少,为186种。运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方法分析了北部湾鱼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该海域鱼类可划分为5个群落,为较为稳定的东北部沿岸群落(群落Ⅰ)、海南岛西岸群落(群落Ⅱ)、北部湾中南部群落(群落Ⅲ)、白龙尾岛附近海域群落(群落Ⅳ)和季节波动较大的琼州海峡西侧群落(群落Ⅴ)。ANOSIN检验表明,各群落间鱼类组成的差异极为显著(R=0.896~0....
关键词:
鱼类种类组成 群落格局 环境因子 北部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猛 张逸譞 刘园 宋以兴 徐丹
为了解雅砻江锦屏大河湾水域鱼类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于2004、2012、2013、2016、2018和2019年对锦屏大河湾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共采集到土著鱼类42种,外来物种2种。结果显示:6次调查均采集到的鱼类有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细鳞裂腹鱼(S.chongi)、长丝裂腹鱼(S.dolichonema)和鲈鲤(Percocypris pingi)。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最低值出现于2018年。时间上看,锦屏大河湾的鱼类群落可聚为2组,组Ⅰ包括2004-2016年,组Ⅱ包括2018年和2019年。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显示,造成大河湾鱼类群落结构时间变化的指示物种为齐口裂腹鱼(S.prenanti)、中华金沙鳅(Jinshaia sinensi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犁头鳅(Lepturichthys fimbriata)、长鳍吻■(Rhinogobio ventralis)、西昌白鱼(Anabarilius liui)等,大河湾鱼类生态类群以喜流水、营周丛食性和产沉性卵的个体为主。结果表明,锦屏大河湾对于维持长江上游鱼类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梯级工程实施后的河流环境变化对大河湾鱼类仍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建议加强圆口铜鱼等珍稀鱼类的保护,提升大河湾水域的保护级别。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董丽娜 黄梓荣 艾红 卢伟华 李希国 李娜娜 李夏 李永振
运用直接测序法对产自北部湾的日本金线鱼(Nemipterus japonicus)、红棘金线鱼(N.nemurus)和苏门答腊金线鱼(N.mesoprion)3种金线鱼属鱼类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并探讨了3种金线鱼之间的亲缘关系。在所分析的48条COI同源序列片段(696 bp)中共检测到29个单倍型和104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日本金线鱼和红棘金线鱼之间有明显的基因交流。序列差异分析和遗传距离比较结果显示,日本金线鱼与红棘金线鱼之间亲缘关系较近,无明显遗传分化。利用最大简约法(MP)和邻接法(NJ)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日本金线鱼和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