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50)
2023(10240)
2022(8629)
2021(7693)
2020(6358)
2019(13892)
2018(13022)
2017(24322)
2016(13706)
2015(14571)
2014(14214)
2013(13852)
2012(12681)
2011(11700)
2010(11602)
2009(10425)
2008(10362)
2007(8997)
2006(8013)
2005(6755)
作者
(44519)
(37564)
(37403)
(35116)
(23812)
(18374)
(16697)
(14614)
(14171)
(13108)
(12983)
(12879)
(12461)
(11848)
(11730)
(11664)
(11542)
(11073)
(11069)
(10839)
(9729)
(9303)
(9063)
(8598)
(8544)
(8293)
(8260)
(8134)
(7672)
(7663)
学科
(56327)
经济(56275)
管理(31812)
(29706)
方法(23862)
(22000)
企业(22000)
数学(20338)
数学方法(20102)
(16065)
地方(15451)
(15023)
中国(13262)
业经(12045)
农业(10981)
(10762)
环境(10031)
(9945)
贸易(9944)
(9540)
地方经济(9044)
理论(8014)
技术(7556)
(7364)
(7350)
(7350)
金融(7346)
产业(7117)
(7008)
(6878)
机构
学院(200270)
大学(200176)
研究(75811)
(73108)
经济(71582)
管理(69661)
理学(61717)
理学院(60678)
管理学(59121)
管理学院(58770)
科学(55305)
中国(52390)
(48086)
(42449)
(41188)
研究所(38860)
业大(38732)
农业(38661)
中心(33125)
(30665)
(29871)
(29655)
师范(29385)
(27751)
农业大学(25880)
财经(25728)
北京(25614)
科学院(24591)
(24353)
师范大学(24204)
基金
项目(150237)
科学(117637)
基金(110503)
(102835)
国家(102065)
研究(96129)
科学基金(84915)
社会(62312)
基金项目(60169)
(59876)
自然(59448)
社会科(59204)
社会科学(59189)
自然科(58067)
自然科学(58037)
自然科学基金(57010)
(52124)
资助(43974)
教育(43229)
重点(35468)
编号(34887)
(33791)
计划(32519)
(31188)
(30951)
科研(30149)
创新(29165)
科技(29150)
国家社会(26844)
成果(26053)
期刊
(75038)
经济(75038)
研究(49491)
学报(47127)
(42207)
科学(40540)
中国(33364)
大学(32996)
学学(31941)
农业(29220)
管理(21413)
(19884)
(15485)
教育(15373)
业大(13887)
业经(13047)
(12732)
经济研究(12480)
技术(12429)
资源(12398)
(12113)
金融(12113)
农业大学(11644)
财经(11564)
科技(11356)
问题(10396)
(9942)
林业(9818)
商业(9136)
自然(8949)
共检索到273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何伟东  孙鹏飞  张秋丰  
于2020年7月至8月在北部湾北部海域设立50个站位对浮游细菌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探讨浮游细菌空间分布以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表层浮游细菌丰度变化范围为0.33×10~(5)~91.47×10~(5)cells/mL,平均值为12.61×10~(5)cells/mL;中层浮游细菌丰度变化范围为0.22×10~(5)~7.48×10~(5)cells/mL,平均值为2.15×10~(5)cells/mL;底层浮游细菌丰度的变化范围为1.76×10~(5)~71.33×10~(5)cells/mL,平均值为17.74×10~(5)cells/mL。浮游细菌丰度在水平方向上呈近岸沿海向远岸深海区域逐渐降低的趋势;垂直方向上浮游细菌丰度与深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近岸海域浮游细菌丰度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趋势,但远岸海域表层和中层丰度接近,底层丰度大于表层和中层的丰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表层丰度与盐度、pH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硝酸盐、亚硝酸盐、硅酸盐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中层丰度与温度、磷酸盐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硝酸盐呈显著正相关(P<0.05);底层与铵盐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浮游细菌的空间分布受到温度、盐度、pH、营养盐等多个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振华  金海卫  潘国良  张洪亮  
分析了2009年春季(4月)和夏季(8月)在浙江中北部海域(121°30′~123°30′E、28°30′~30°45′N)进行调查所采集的浮游植物样品,对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优势种分布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初步鉴定浮游植物6门62属169种,硅藻占绝对优势。春季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蛇目圆筛藻、星脐圆筛藻和辐射圆筛藻。夏季主要优势种为尖刺拟菱形藻、窄隙角毛藻、中肋骨条藻和远距角毛藻。不同季节优势种既有交叉又有演替;春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01×104~40.67×104cells/m3之间,平均为3.80×104cells/m3;夏季...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毅波  孙延瑜  王彩霞  胡晓珂  
本研究基于2015年夏季(6、8月)渤海网采浮游植物和叶绿素a调查数据,对渤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多样性以及优势类群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通过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渤海浮游植物群落具有以下变化趋势:叶绿素a浓度近年来未发生明显变化,但较20世纪80、90年代明显升高,且低值区(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亚洲  金海卫  朱增军  潘国良  
2009年春季(4月)和夏季(8月)对浙江中北部沿岸海域(28°30'~30°45'N、121°30'~123°15'E)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数量分布及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77种,属18个大类,其中桡足类为主要优势类群。春、夏季间无共同优势种,春季主要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拟细浅室水母(Lensia subtiloides)、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和假磷虾(Pseudeuphausia)幼体;夏季主要优势种为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肥胖箭虫(Sagi...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崔培东  卞晓东  张雨轩  单秀娟  金显仕  王惠宾  
为掌握黄海北部辽宁近岸海域鳀(Engraulis japonicus)产卵场的分布特征及其关键环境因子,基于2021年4—12月开展的产卵场综合调查获取的鳀样品及其鱼卵密度数据,运用Garrison重心分布法阐释鳀产卵洄游分布特征及其主产卵期;通过基于Tweedie分布的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的构建,分析主产卵期内鳀卵密度与同步获取的海水表层温度(SST)、海水表层盐度(SSS)、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Chla)、浮游动物丰度(F_(d))、浮游植物丰度(F_(z))和深度(Depth)等6个环境因子,以及时间(月份,Month)和空间(经纬度、Lon和Lat)因子之间关系,并识别主控因子。结果显示,海域内鳀产卵期较长,由4月持续至11月,5—8月为主产卵期,其中,5—6月为产卵盛期。鳀产卵场规模和位置时空变化明显,时空因子与鳀卵密度分布呈密切非线性相关(累积偏差解释率为48.1%),(SST, SSS) (18.7%)和Depth (5%)次之。鳀产卵期适温范围较广,产卵场分布表现出高温高盐(低温低盐)增效作用和高温低盐限制作用。产卵初期(4月),鳀产卵场规模和鱼卵密度均较低,产卵重心位于海洋岛东南侧深水区;盛期(5月底—6月初)在SST主导下,鳀产卵场规模和鱼卵密度均至年内最高值,核心产卵场位于石城岛–庄河河口一带海域;此后,随着辽南沿岸水系盐度的下降,高温低盐的抑制作用使SSS因素主导产卵鱼群避开沿岸海域,鳀产卵场迁移至外海深水区,7月后位于30~50 m等深线之间;9—10月鳀繁殖活动基本结束,10月鳀卵仅零星分布于调查海域,直至12月未有鳀卵采获。研究可为黄海北部辽宁近岸海域鳀产卵场研究及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凤雪  杜美荣  高亚平  姜娓娓  李文豪  董世鹏  侯兴  王军威  张义涛  张志新  蒋增杰  
为了解规模化贝类养殖水域微微型浮游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17年4、7、11月和2018年1月在北方典型规模化养殖海湾--桑沟湾开展了4个航次的大面调查,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聚球藻(Synechococcus)、微微型真核生物浮游生物(picoeukaryotes)和异养细菌(heterotrophic bacteria)三种微微型浮游生物的丰度,并分析了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聚球藻、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和异养细菌的丰度均值分别为(2.93±2.29)×10~(3)个/mL,(13.84±12.81)×10~(3)个/mL和(1.03±0.28)×10~(6)个/mL,存在极显著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P< 0.01)。聚球藻春季主要分布于桑沟湾的西北、西南和湾外;夏季和冬季主要分布于湾外的大片海域;秋季则主要集中于西北近岸。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春夏秋冬均集中于湾内近岸海域,呈现从湾内向湾外递减的趋势。异养细菌夏季在湾外和西部近岸有一大一小两个高值区;春季、秋季和冬季均集中于西部近岸海域。微微型浮游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三种微微型浮游生物的丰度均与Chl-a浓度、温度和颗粒有机物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溶解氧存在较为密切的负相关关系;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与硝酸盐、铵盐呈显著正相关;聚球藻与磷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无显著关系。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养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数据支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杜飞雁  李纯厚  贾晓平  
为了解和掌握北部湾渔场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规律,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1月对北部湾海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毛颚类种类组成较为简单,样品中共鉴定出13种,其组成无明显季节变化。调查期间毛颚类栖息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6~45.70/m~3、2.00~70.04mg/m~3和0.18~1.99;秋、冬季平均值分别为12.03/m~3、23.19mg/m~3、0.81和6.29/m~3、19.61mg/m~3、0.90。主要优势种为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小箭虫(Sagitta neglecta)和百陶箭虫(Sagitta bedo...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兆礼  沈新强  袁骐  陈亚瞿  
2001年2、5、8和11月对杭州湾附近水域(30°32′~30°50′N、121°53′~122°17′E)进行了4个航次的海洋综合调查,结果表明:本区共鉴定浮游动物44种(不含16种浮游幼体),优势种15种(优势度Y≥0.02),其中4季皆为优势种的仅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euchaeta)1种,优势种季节更替现象明显。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其中夏季>春季>冬季>秋季。与20年前相比,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基本相同;浮游动物生态类群、种类数和主要优势种组成变化不显著,但优势种优势度(Y)和平均丰度均有所增加,多样性指数(H′)值一般在2左右。表明20年来调查区浮游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倩  徐兆礼  
依据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水域浮游动物调查资料,研究了瓯江口水域夏季与秋季浮游动物总丰度和总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优势种组成特点,同时探讨了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优势种对总丰度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两个季节优势种具有明显更替现象,夏季(6月)主要优势种为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和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秋季(9月)主要优势种是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和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夏季...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阙江龙  徐兆礼  孙鲁峰  
根据2012年在北部湾西北部广西近海冬、春、夏和秋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海域浮游动物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及鱼卵仔稚鱼的丰度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的丰度在春夏、秋冬季变化较大,而在冬春与夏秋季变化较小,浮游动物在冬、春、夏、秋四季的平均丰度分别为337.35 ind/m3、280.01 ind/m3、4.32ind/m3和14.78 ind/m3,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浮游动物数量高峰季比东海提前了一个季节。冬春两季,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特征相近,在湾内和沿岸水域数量高于近海水域。相反,在夏秋季,丰度在近海水域明显高于沿岸及湾内水域。浮游动物在各季节不同的分布特征与该海...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朱国平  朱小艳  徐怡瑛  夏辉  李莹春  徐鹏翔  许柳雄  
利用我国大型拖网渔船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南极磷虾体长数据,将研究区域划分成经纬度10'×10'小尺度单元,分析了南极磷虾体长分布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4个单元的平均体长范围为46.9~55.0 mm,其中最小体长为26.8 mm,最大体长为62.2 mm,各单元间体长分布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纬度方向,各单元南极磷虾体长分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经度方向,大部分单元(71.4%)南极磷虾体长分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一半以上(60.3%)的样本分布于40~80 m水层。6个水层间(0~120 m,20 m为间隔),南极磷虾体长分布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但各水层南极磷虾平均体长较接近(52.5~53.6...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肖欢欢  张崇良  薛莹  徐宾铎  于海庆  任一平  
根据2015年5―7月在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存在空间异质性的南北两个典型断面进行的鱼卵、仔稚鱼水平拖网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海域春、夏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获得鱼卵33587粒,仔稚鱼713尾。出现鱼卵25种(未定种1种),隶属于14科25属,仔稚鱼13种(未定种1种),隶属于13科13属。鱼卵优势种主要是鳀(Engraulis japonicus)、多鳞鱚(Sillago sihama)、(魚銜)属(Callionymus spp.)、皮氏叫姑鱼(Johnius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夏斌  陈碧鹃  崔毅  崔正国  张旭志  刘淮德  丁东生  蒋增杰  
根据2012年8月对桑沟湾养殖海域18个站位取得的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和叶绿素a(Chl-a)数据,基于不同区域的养殖特点,分析了DOC和POC的平面分布特征,并对POC的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整个调查海域表层DOC的浓度范围为1.70~2.82mg/L,平均值为2.03mg/L,大致呈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表层POC的浓度范围为0.04~1.33mg/L,平均值为0.55mg/L,大致呈自南向北逐渐递增的趋势。网箱养殖区表层DOC和POC含量最高,其次为桑沟湾近岸海域,而海带养殖区最低,这表明有机碳的含量与养殖品种和模式有直接的关系。根据POC/Chl-a比值对P...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段春锋  曹雯  缪启龙  柳克  
夜雨作为降水日变化中的特殊现象,是一种独特的气候资源。论文借助2 046个经质量控制的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中国夏季夜雨空间分布特征,并比较分析不同典型夜雨区和非典型夜雨区的降水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夜雨现象站点多且分布较广。降水峰值时间多出现在下午和后半夜,其中东部多发生在下午,西部多发生在后半夜;夜雨现象最明显的区域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此外在山脉及附近区域也普遍存在,北方和西部最明显;而夜雨现象不明显的区域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区域;中国大部分地区夜间的降水前半夜少于后半夜,而青藏高原东部、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呈现前半夜多于后半夜。地形对降水日变化的主要影响为双日波特征,降水...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柏育材  徐兆礼  
利用2008年3月和6月衢山岛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衢山岛海域甲壳动物十足目(Decapoda)和口足目(Hoplocarida)中虾类的资源密度、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等分布,分析主要优势种密度对其总资源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航次拖网调查样品中,共鉴定十足目18种,口足目1种。3月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是衢山岛海域的主要优势种,6月的日本鼓虾无论在重量还是尾数上都是主要优势种。3月和6月两类优势甲壳动物平均重量密度分别为840.65 kg/km2和92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