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4)
- 2023(1910)
- 2022(1693)
- 2021(1565)
- 2020(1339)
- 2019(3021)
- 2018(2986)
- 2017(5489)
- 2016(3072)
- 2015(3230)
- 2014(3264)
- 2013(3301)
- 2012(3179)
- 2011(2919)
- 2010(3002)
- 2009(2733)
- 2008(2649)
- 2007(2232)
- 2006(2093)
- 2005(1722)
- 学科
- 济(16639)
- 经济(16634)
- 管理(7822)
- 环境(7719)
- 方法(7053)
- 数学(6586)
- 数学方法(6519)
- 地方(6165)
- 学(5533)
- 生态(5496)
- 业(4498)
- 地方经济(4147)
- 资源(3896)
- 中国(3849)
- 农(3822)
- 划(3346)
- 发(2885)
- 农业(2826)
- 规划(2792)
- 和(2765)
- 环境规划(2723)
- 企(2629)
- 企业(2629)
- 业经(2366)
- 域(2316)
- 区域(2315)
- 经济学(2143)
- 融(2094)
- 金融(2094)
- 区域环境(2045)
- 机构
- 学院(43833)
- 大学(43491)
- 济(19197)
- 经济(18892)
- 研究(18827)
- 管理(14626)
- 中国(13103)
- 科学(13022)
- 理学(12769)
- 理学院(12561)
- 管理学(12144)
- 管理学院(12069)
- 所(10102)
- 研究所(9525)
- 京(9471)
- 农(8783)
- 中心(7927)
- 业大(7436)
- 院(7280)
- 财(7234)
- 农业(6734)
- 范(6510)
- 经济学(6453)
- 师范(6448)
- 江(6413)
- 北京(6132)
- 科学院(6102)
- 财经(5971)
- 经济学院(5859)
- 研究院(5615)
共检索到64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陈作志 邱永松
根据1997年12月~1999年6月在北部湾17°53′~21°15′N,106°58′~109°34′E水域进行的4个季节5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北部湾二长棘鲷种群数量分季节、平面和纵深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二长棘鲷的渔获率呈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冬、春季渔获率密度指数高于夏、秋季,以3~5月的渔获率最高;秋末冬初,亲体向湾北部进行产卵洄游,春季产卵后鱼群分布在湾内,幼鱼在沿岸海区成长;二长棘鲷的水深分布也有明显特征,高渔获率主要出现在30~60m水深,尤以30~40m水深海域最高,生物量渔获率和个体数渔获率分别达10·27kg/h和700·9尾/h。此外,本文对二长棘鲷的洄游、数量分...
关键词:
二长棘鲷 分布 洄游 北部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波 徐翼 卢伙胜
休渔制度是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休渔期的设置将影响渔业资源养护的效果,需要严格的科学论证。本文运用单位补充量模型评价了不同休渔期措施对北部湾二长棘鲷资源的影响,并提出了调整休渔期的建议。研究表明:实施2个月休渔,以7~8月为佳;实施3个月休渔,以7~9月为佳。这2种方案可使单位补充量亲体量分别恢复到未开发状态的17.48%和20.69%,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可分别提高2.85%、6.05%,优于当前南海已实施的休渔期设置。在管理实践中,宜将Fmax作为限制参考点,F0.1作为目标参考点。建议在适当延后休渔期的同时,再配合开捕体长和捕捞努力量控制等管理措施,以实现该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宇美 代春桃 颜云榕 杨云龙 卢伙胜
根据2008年11月—2009年9月期间对南海北部湾拖网渔获物中二长棘犁齿鲷采样所得的生物学资料以及胃含物分析相关数据,应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北部湾二长棘犁齿鲷的食物组成、摄食习性、营养级等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二长棘犁齿鲷在北部湾海域广泛摄食,包括中上层鱼类、底栖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等,鉴定到种的饵料生物有23种,以鱼类为主要饵料生物,占79.74%,主要有麦氏犀鳕、康氏小公鱼、粗纹鲾等,其中麦氏犀鳕所占比例最大,每月均有出现,为58.38%;甲壳类和头足类分别占10.86%、6.97%;根据IRI%分析可知,体长在30~59 mm时主要以小型饵料生物浮游动物为食,而60 mm及以上个体则主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作志 邱永松
根据上世纪90年代及60年代的生物学资料,运用体长频率分析法估算二长棘鲷的生长和死亡参数。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主要参数L∞=27.3cm,K=0.45,t0=-0.34;体重的生长拐点为2.12龄;瞬时总死亡率(Z)、瞬时自然死亡率(M)和瞬时捕捞死亡率(F)分别为2.825,1.045和1.78。当前开发率为0.63,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根据等渔量曲线图分析,当前的捕捞强度过高,而开捕年龄和开捕体长过低,资源出现衰竭现象。综合考虑当前的捕捞强度和社会经济效益,建议北部湾二长棘鲷的最适开捕年龄大于1龄,开捕体长大于120mm。
关键词:
生长 死亡 二长棘鲷 北部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雪辉 邱永松 杜飞雁 孙典荣 王跃中
渔业数据缺乏是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面临的难题。本文以2006—2018年北部湾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体长频率数据为例,运用一种基于长度频率的贝叶斯生物量估计方法(LBB),估算二长棘鲷的渐近体长(L_(∞))、最适开捕体长(L_(c_opt))、相对自然死亡率(M/k)和相对捕捞死亡率(F/k)等种群参数。结果表明,2006—2018年间北部湾二长棘鲷的渐近体长平均为21.0 cm,最适开捕体长平均为12.6 cm,相对死亡率M/k、F/k、Z/k和开发率E分别为1.49、3.65、5.15和0.67。二长棘鲷的开捕体长和渐近体长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下降趋势,且其生长速度有加快趋势。基于LBB估算的最适开捕体长和开发率与运用独立评估模型估算的结果基本一致。如果长度频率能代表资源开发阶段的长度组成,使用LBB估算的结果将较好地其反映真实情况。基于LBB的研究方法可为渔业数据缺乏情况下进行渔业资源评估提供借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付玉 颜云榕 卢伙胜 谢恩义 栗志民 沈孝辉
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通过一周年的连续季节性独立站点底拖网调查进行长肋日月贝采样(794个),测定生物学性状、统计渔获量并进行资源评估,研究其形态性状与质量的关系、生长发育的变化以及资源分布情况。结果表明,4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的偏相关影响依次为壳长>壳宽>壳高>铰合线长,其中壳长、壳宽和壳高是决定质量性状的主要因素,软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分别占总体质量、软体质量的约50%。生长研究表明,夏季主要是贝壳的生长,春季主要是软体部分的生长。长肋日月贝为雌雄同体,在一年中多次产卵。该资源于北部湾主要分布在20~50 m水深的20°15′~21°15′N、108°~109°′E海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叶孙忠
根据1998年7月至2000年6月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的生物学资料,研究其年龄组成和生长特性。二长棘鲷捕捞群体由0~Ⅵ龄组7个世代组成,以0龄组为主,I龄组次之,平均年龄为0.71龄。应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的生长参数L∞=244.56mm,K=0.2313,t0=-1.1817,体重的生长拐点为3.71龄。与上世纪80年代初相比,二长棘鲷群体结构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个体早熟化,生长速度加快,捕捞群体小型化、低龄化,二长棘鲷幼鱼损害情况严重,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根据渔获组成、资源现状及生长特性,建议加强对二长棘鲷幼鱼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利用其资源。
关键词:
二长棘鲷 生长特性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杜飞雁 李纯厚 贾晓平
为了解和掌握北部湾渔场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规律,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1月对北部湾海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毛颚类种类组成较为简单,样品中共鉴定出13种,其组成无明显季节变化。调查期间毛颚类栖息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6~45.70/m~3、2.00~70.04mg/m~3和0.18~1.99;秋、冬季平均值分别为12.03/m~3、23.19mg/m~3、0.81和6.29/m~3、19.61mg/m~3、0.90。主要优势种为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小箭虫(Sagitta neglecta)和百陶箭虫(Sagitta bedo...
关键词:
毛颚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北部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贾艳红 刘欢慧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社会、经济、生态三大因素出发,选取人口密度、城镇化率、人均GDP、农用化肥施用量、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项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构建北部湾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研究表明,北部湾城市群15个市(县)的土地生态安全差异显著,其土地生态安全主要受到经济因素、生态因素和人口因素的综合影响。北部湾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得分排名为湛江市>茂名市>海口市>北海市>南宁市>东方市>玉林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昌江县>阳江市>崇左市>澄迈县>儋州市>临高县。其中,湛江市和茂名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得分分别为0.917、0.517,均大于0.5,处于安全状态;海口市、北海市、南宁市、东方市、玉林市和钦州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得分处于0到0.5之间,处于较安全状态;而防城港市、昌江县、阳江市、崇左市和澄迈县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得分界于-0.5到0之间,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应及早进行土地生态安全整治,以提升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儋州市和临高县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得分均小于-0.5,处于不安全状态,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修复土地生态系统功能。研究旨在为优化北部湾城市群土地利用方式提供对策,以保障土地资源健康高质量配置和北部湾城市群的土地生态安全,促进北部湾城市群绿色健康发展。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主成分分析 北部湾城市群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何伟东 孙鹏飞 张秋丰
于2020年7月至8月在北部湾北部海域设立50个站位对浮游细菌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探讨浮游细菌空间分布以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表层浮游细菌丰度变化范围为0.33×10~(5)~91.47×10~(5)cells/mL,平均值为12.61×10~(5)cells/mL;中层浮游细菌丰度变化范围为0.22×10~(5)~7.48×10~(5)cells/mL,平均值为2.15×10~(5)cells/mL;底层浮游细菌丰度的变化范围为1.76×10~(5)~71.33×10~(5)cells/mL,平均值为17.74×10~(5)cells/mL。浮游细菌丰度在水平方向上呈近岸沿海向远岸深海区域逐渐降低的趋势;垂直方向上浮游细菌丰度与深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近岸海域浮游细菌丰度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趋势,但远岸海域表层和中层丰度接近,底层丰度大于表层和中层的丰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表层丰度与盐度、pH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硝酸盐、亚硝酸盐、硅酸盐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中层丰度与温度、磷酸盐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硝酸盐呈显著正相关(P<0.05);底层与铵盐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浮游细菌的空间分布受到温度、盐度、pH、营养盐等多个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
关键词:
浮游细菌 丰度 分布特征 环境因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然 林龙山 李渊 宋普庆 陈永俊 张静
依据2012201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部和北部湾口海域进行的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调查海域中鲨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兼捕到鲨鱼16种,分别隶属于5目10科。其中,2012年秋季航次出现鲨鱼6种,北部湾口海域以阴影绒毛鲨(Cephaloscyllium isabellum)和网纹绒毛鲨(C.fasciatum)为优势种,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以阴影绒毛鲨和短吻角鲨(Squalus brevirostris)为优势种;2013年春季航次出现鲨鱼13种,北部湾口海域以阴影绒毛鲨为绝对优势种,南沙群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冯波 陈文河 颜云榕
阐述了北部湾红鳍笛鲷的资源状况,对基于体重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和亲体生物量进行了分析。在当前开捕体重为0.5kg的条件下,现阶段的捕捞死亡系数为0.72,未超过Fmax水平,单位补充量剩余亲体量是未开发状态的28%,因此资源群体既未出现生长型过度捕捞,也未出现补充过度捕捞。建议在不改变开捕体重的情况下,将目前的捕捞死亡系数减少到0.42,相应地单位补充量亲体生物量约增加1.4倍,亲体剩余量恢复到国际上建议的鱼类种群健康利用40%水平,而平衡条件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仅减少6%,未对渔业生产形成不利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伟先
广西北部湾作为后发展地区,面临工业化、城市化与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走城市群发展生态化道路是化解发展难题、实现新跨越的唯一正确选择。文章认为,北部湾生态城市群建设既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观,立足生态资源优势与特色,实施建设生态广西战略,又要通过区域协调与发展,使北部湾区域形成一个空间结构合理、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和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永萍
对区域的生态功能进行区划不仅有助于识别区域的生态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更有助于因地制宜地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对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文章把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分为4个生态功能大区和42个生态功能亚区,并对各自的功能进行了评述,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为改善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作志 邱永松 贾晓平 黄梓荣 王跃中
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5.1软件构建了北部湾海洋生态系统1960s(1959~1961)和1990s(1997~1999)2个时期的Ecopath模型,比较和分析了渔业资源衰退前后北部湾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并进一步根据Odum′s生态系统发展理论,评价了当前北部湾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该模型包含渔业、海洋哺乳动物、海鸟、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底栖无脊椎动物以及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碎屑等20个功能组。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系统中营养级Ⅳ、Ⅴ的生物量高于90年代,尤其是营养级Ⅴ的生物量是90年代的32倍多;而90年代的Ⅰ和Ⅱ的生物量较高,表明系统中群落结构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