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64)
2023(3848)
2022(3217)
2021(2671)
2019(4993)
2018(5048)
2017(8845)
2016(4404)
2015(4982)
2014(5102)
2013(5259)
2012(5267)
2011(5132)
2010(5285)
2009(5132)
2008(4827)
2007(4287)
2006(4141)
2005(3906)
2004(3557)
作者
(14180)
(12152)
(12136)
(11619)
(7918)
(5591)
(5436)
(4643)
(4592)
(4478)
(4205)
(4135)
(3995)
(3873)
(3788)
(3699)
(3592)
(3533)
(3471)
(3257)
(3130)
(2910)
(2887)
(2842)
(2808)
(2753)
(2539)
(2444)
(2372)
(2332)
学科
(48958)
经济(48936)
地方(14746)
管理(12211)
地方经济(11804)
方法(11599)
数学(10421)
数学方法(10394)
中国(8381)
(8353)
(7462)
业经(7138)
(6387)
企业(6387)
经济学(6084)
环境(5322)
(5157)
(5139)
金融(5138)
(4866)
(4711)
产业(4654)
(4586)
(4418)
资源(4307)
(4246)
关系(4195)
总论(4082)
信息(4023)
(3929)
机构
大学(78175)
学院(77111)
(47000)
经济(46326)
研究(32850)
管理(26451)
中国(24093)
理学(22080)
理学院(21818)
管理学(21592)
管理学院(21437)
(18257)
科学(16706)
(16615)
经济学(16397)
(15767)
研究所(14881)
财经(14520)
经济学院(14372)
中心(13331)
(13089)
(11688)
(11393)
财经大学(10549)
科学院(10449)
北京(10393)
社会(9963)
(9767)
经济研究(9748)
师范(9716)
基金
项目(44696)
科学(35617)
研究(33592)
基金(33268)
(28415)
国家(28220)
社会(24408)
科学基金(23918)
社会科(23238)
社会科学(23233)
基金项目(16751)
(16201)
教育(14326)
资助(13813)
(13302)
自然(13011)
自然科(12676)
自然科学(12673)
自然科学基金(12439)
编号(12175)
(11957)
经济(11857)
(11568)
国家社会(10937)
重点(10431)
成果(10226)
(10130)
发展(10113)
(9989)
教育部(9123)
期刊
(61105)
经济(61105)
研究(30072)
中国(14442)
(13368)
管理(11970)
经济研究(11377)
科学(9196)
学报(8908)
财经(8618)
(8337)
金融(8337)
(8019)
(7647)
问题(7596)
技术(7205)
大学(7193)
学学(6906)
业经(6733)
技术经济(6016)
世界(5976)
(5900)
国际(5810)
农业(5249)
统计(5214)
经济问题(4844)
经济学(4766)
经济管理(4503)
改革(4466)
(4466)
共检索到130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佟福全  
北美经济圈与未来美洲经济圈的开放性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所佟福全OnTheopennessofNorthAmeriicaEconomicCircle&FutureAmericaEconomicCircle¥DongFuquanAbstract:Whet...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刚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圈——内地,多层次的探索和实践。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区与内地在经济技术等方面加强联合和协作,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大力支援内地,从而对推动和加快内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进全国经济的振兴和腾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渤海经济圈”的优势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内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由北到南合抱着渤海湾,扼守着京津的大门。环沿渤海湾约5,000公里的海岸线上,依次排列着一长串城市。这些城市历来相互间就有较广泛的经济联系,现在改革与开放更把这些城市联结一起。“渤海经济圈”早已客观存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慧娟  学晓  
一部关于美洲经济圈的系统论著──《跨世纪的经济大挑战──初具规模的美洲经济圈及其走向》评介南开大学李慧娟,学晓佟福全著的《跨世纪的经济大挑战──初具规模的美洲经济图及其走向》(中国物价出版社1992年版)一书,从美洲洲经济圈的历史考察、现状分析和发展...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胡晓伟  
近年来,随着日本与欧美国家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日本被迫调整其经济结构,大幅增加了对亚太地区的直接投资,力求开拓出一个能够取代欧美的市场。在此方针指导下,日本近几年来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建立海外生产基地,一个由台湾、香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6国(地区)构成的亚洲日元经济圈正在逐步形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世俭  
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是区域化、集团化经济合作日益加强。其主要表现为:(1)区域化合作的规模迅速扩大。例如在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之后,正在积极与墨西哥谈判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再如,1991年10月22日,欧洲两大经济集团——欧共体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在卢森堡达成协议,决定于1993年1月1日建立欧洲经济区。届时,一个北起北冰洋南至地中海,地跨19国,人口达3.8亿的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将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欧洲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胡天民  
一、"多极化时代"与"世界新秩序"对于90年代的世界经济发展前景,有着各种预测,悲观派声称90年代是"经济衰退的年代",乐观派则断定为"繁荣与增长的年代"。笔者却认为,90年代仍将和80年代一样,是个大动荡、大调整、大转变的年代,也是一个"不确定的年代"。其发展趋势要视日美经济战争的结局来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特征是"两极时代"宣告结束,"多极时代"已经到来。在这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稻田晃久   曾繁香  
蓬勃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ASEAN(东南亚联盟)各国结束了惯例的外交部长和外交部长扩大会议,迎来了十月的经济内阁会议和来年一月的首脑会议与“经济季节”.主要课题是作为核心的ASEAN应尽快决定是否着手区域经济合作.围绕这个问题,马来西亚提出了东亚经济集团构想(EAEG构想),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各自提出了建立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等构想. 对于广泛的太平洋地区的一角来说,与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邓丽姝  
产业价值链分工是区域产业整合发展的主导趋势,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对于区域产业整合和升级具有重要作用。首都经济圈的产业分工,以产业间分工,而不是以产业价值链分工为主导。津冀与北京基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分工发展十分明显,第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具有较强互补性。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本文相应提出北京主导首都经济圈产业升级的战略思路。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曹国琪  
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曹国琪发展是一个永恒的命题,经济区域化和贸易自由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区域化的经济构建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化生产和协作,它充分体现了规模经济的效率;自由化贸易开辟了比较优势的利益源泉。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和设想鼎承了规模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姚桂梅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浪潮方兴未艾。伴随着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深化,又一个具有潜在竞争力的经济集团——环印度洋经济圈正在兴起。1995年4月18日,南非、印度、澳大利亚、毛里求斯、肯尼亚、新加坡、阿曼环印度洋7国在毛里求斯集会,签署了一项推动环印度洋经济圈计划的联合声明,宣布环印度洋经济合作组织正在启动。这是印度洋地区国家有史以来第一次为发展经济而联合起来,将成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陆忠伟  
“华南经济圈”的狭义概念是指中国广东与香港在金融、贸易、资本领域的有机结台。面积约为18万平方公里(约为经济大国日本的一半);人口6600万,国民生产总值为1000亿美元(为泰国的1.3倍);人均GNP为1528美元,约为印尼(572美元)的3倍、并远远高下东盟平均水平918美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卢韦  
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中,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也加快了步伐。现在没有卷入这一潮流的发展中国家已属少数。 华南经济圈是发展中国家(地区)诸多经济圈、经济合作组织中比较独特的一种。它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然而经济交往发展相当迅猛,相互间的经济依存关系正在不断加深,甚至不亚于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其他次区域合作关系。我们应对其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研究,掌握其发展轨迹,从而展望其前景,选择相应的对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林华生  
本文分别分析中、日、韩、印4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利弊得失,比较全面地论证了建造"东亚经济圈"构想的前景、障碍,认为4个"1+10"不等于"4+10",但4个"1+10"构想的实现,是实现"4+10"构想的有效途径和保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中,"东亚经济圈"是世界特别是亚洲国家共同关心的课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金泓汎  
日本的“华南经济圈”研究热福建社会科学院亚太所金泓汎近来.“华南经济圈”和“大中华经济圈”、“华人经济圈”问题,在日本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尤其是1992年不少研究机构和许多学者纷纷研究这个问题,掀起了一股热潮.作为一个外国,如此热衷于研究其周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