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30)
- 2023(9892)
- 2022(9040)
- 2021(8582)
- 2020(7250)
- 2019(16957)
- 2018(17000)
- 2017(33031)
- 2016(18022)
- 2015(20159)
- 2014(20218)
- 2013(20106)
- 2012(18467)
- 2011(16339)
- 2010(16263)
- 2009(14590)
- 2008(14382)
- 2007(12201)
- 2006(10611)
- 2005(9039)
- 学科
- 济(69272)
- 经济(69195)
- 管理(54849)
- 业(51063)
- 企(43723)
- 企业(43723)
- 方法(32978)
- 数学(28489)
- 数学方法(28131)
- 财(20159)
- 农(17554)
- 中国(16772)
- 地方(15975)
- 业经(15368)
- 学(15229)
- 务(14167)
- 财务(14107)
- 财务管理(14081)
- 制(13958)
- 企业财务(13407)
- 农业(11990)
- 银(11790)
- 银行(11757)
- 贸(11678)
- 理论(11674)
- 贸易(11669)
- 和(11603)
- 易(11286)
- 环境(11132)
- 行(11129)
- 机构
- 大学(248725)
- 学院(246449)
- 管理(102019)
- 济(93054)
- 经济(90776)
- 理学(88776)
- 理学院(87756)
- 管理学(86254)
- 管理学院(85817)
- 研究(80840)
- 中国(60594)
- 京(53923)
- 科学(51507)
- 财(43505)
- 所(40362)
- 农(37970)
- 业大(37699)
- 中心(37033)
- 研究所(36866)
- 财经(35115)
- 江(34562)
- 北京(34118)
- 范(32508)
- 师范(32214)
- 经(31945)
- 院(29945)
- 农业(29781)
- 州(28999)
- 经济学(26409)
- 财经大学(26373)
- 基金
- 项目(174684)
- 科学(136900)
- 研究(127402)
- 基金(126745)
- 家(110517)
- 国家(109622)
- 科学基金(94352)
- 社会(78050)
- 社会科(73882)
- 社会科学(73863)
- 基金项目(68772)
- 省(67541)
- 自然(63330)
- 自然科(61823)
- 自然科学(61810)
- 自然科学基金(60665)
- 教育(57841)
- 划(57615)
- 编号(52592)
- 资助(52137)
- 成果(42313)
- 重点(38632)
- 部(38308)
- 发(36387)
- 创(35992)
- 课题(35240)
- 科研(33574)
- 创新(33469)
- 项目编号(32781)
- 教育部(32724)
共检索到352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天庆 游添茸 吴桐嘉
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要素,对其进行保护,不仅需要明确湿地斑块的边界,还应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障湿地生态功能不降低的角度出发,实现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空间管控。本文通过研究北美地区湿地保护范围的划定和湿地相关管控要求,梳理了相关技术方法及政策指引,提出了其方法对我国湿地保护的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
湿地保护 生态要素 北美地区 管控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殷书柏 吕宪国
本文分析了目前湿地边界确定存在的困难及各种湿地边界指标及其标准在湿地边界确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与自然地理学相结合,分析了湿地系统与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之间本质特征的区别,认为:由于湿地边界存在的客观性,湿地边界确定的困难并不能说明其边界就不能确定;用人为“规定”的标准来确定湿地的边界是不科学的,任何自然综合体的边界只能认识而不是人为规定的;由于湿地多样性,从湿地本身特征无法确定湿地边界的情况下,由于湿地是位于水陆交错带的一个自然综合体,只要抓住了湿地隐域性的本质,确定了水体系统与陆地系统的边界也就确定湿地系统的边界。通过对湿地边界各种指标的合理性和可重复性分析,提出地带性土壤诊断层尖灭点作为湿地边界指标,分析了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湿地边界确定的方法。
关键词:
湿地边界 边界标准 土壤诊断层 尖灭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晓淦 昂琳 王莉
文章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评价,协同城市空间增长需求与生态资源约束,通过绿色基础设施评价分析确定淮南市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等级评定的空间扩张可能范围和刚性增长边界;建立GIA—SLEUTH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模型,对空间发展范围进行模拟得出2020年淮南市城市弹性增长边界。基于城市增长边界和资源约束协同分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GIA—SLEUTH模型可以为同类城市空间和土地增长提供指导和借鉴,为经济发展提供城市空间管理领域的决策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亚飞 廖和平 李义龙
为探索能够兼顾政策规划与自然发展规律的城市增长边界(UGB)划定方法,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利用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多种空间规划等数据,通过边际土地利用法测算3种产业转型速率情景下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需求,基于反规划理念,引入多规合一与FLUS模型模拟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并划定3种产业转型情景下的渝北区刚性、近远期弹性UGB。结果表明:(1)结合多规合一与土地利用现状,人为制定模拟初期土地利用图,能够保证边界划定结果满足规划发展需求;(2)产业转型使渝北区兴隆、古路、石船等镇城市扩张减速,远期弹性UGB划定结果适度紧缩;(3)渝北区刚性UGB依三山布局,剩余可开发总面积59 520.72 hm~2,近期与3种情景下远期弹性UGB划定面积分别为35 781.78、48 343.61、44 731.33、41 061.13 hm~2,未纳入弹性UGB的剩余可开发空间主要位于洛碛、古路镇与双凤桥街道机场用地区。该研究方法考虑了UGB的刚性控制与弹性引导,综合了自上而下的政策因素与自下而上的自然规律因素,是实现生态保障与城市精明增长的有效方法途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松睿 许懿
自引入城镇开发边界概念以来,规划界围绕开发边界展开了一系列工作实践,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转型进程中,为更好地引导城镇开发边界划定,通过回溯城镇开发边界的概念缘起以及相关理论,在价值层面探究城镇开发边界的本质,并以此为视角,解读当前《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中城镇开发边界的具体划定原则和划定流程,提出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应具有双重内涵——基于区域生态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原则,体现“终极蓝图式”思想的理想型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基于城市发展现状,体现“分期引导”和“结构控制”的现实型城镇开发边界,以期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转型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建言献策。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城镇开发边界 价值取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邹晓云 邓红蒂 宋子秋
2017年,国务院将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开展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列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按此部署,国土资源部印发实施了《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以及《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方案》,提出生态空间的概念、管控措施和保障措施等,并在福建、江西、贵州等6省选择省、市、县三级开展调查评价、划定保护范围等试点工作,旨在形成自然生态空间界限划定方法,以及提出相应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书海 王小羽
改革开放以来,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推动下,很多城市出现了"摊大饼"式的用地扩张,并引发一系列资源、环境、社会等问题。尽管日渐完善的土地用途管制政策,在应对用地快速扩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践领域的建设活动在空间上的蔓延和无序依然存在,导致的资源环境破坏问题依然突出。同时,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对建设
关键词:
城镇开发 中央政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建军 周小天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特大城市为中心、以一定空间联系为标准划分的都市圈成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形成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抓手,也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为适应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更加准确地划定都市圈,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现有都市圈划定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等新方法、新理念,运用交通路网、手机信令、企业总部分支、区域投入产出和生态环境等数据,以广州市为例进行试划,进而尝试建立一套面向规划、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的划分方法,为我国其他城市都市圈的划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都市圈 国土空间规划 广州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易丹 赵小敏 郭熙 匡丽花 钟珊 许婷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科学划定建设用地扩展边界是提高城镇化质量、协调人地关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将建成区和生态保护用地作为两类扩展源,通过构建自然、区位、环境和政策4个阻力因子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获取各个因子阻力系数,得到两类用地扩展的最小累计阻力值,根据阻力差值划分适宜性分区,并利用Hydrology扩展模块确定建设用地适宜扩展路径和隔离带。结果表明:(1)越靠近扩展源,其阻力值越小,建设用地源与生态用地源由于空间分布不一致,各阻力值之间差异较大;(2)基于MCR模型对两类用地扩展的阻力面差值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划分,可分为重点建设区(65 771.64 km~2)、优化建设区(51 103.28 km~2)、限制建设区(21 001.54 km~2)、禁止建设区(17 150.01 km~2)和生态恢复区(11 894.70 km~2),不同适宜性分区对土地开发建设的要求不一样;(3)应用Hydrology扩展模块得到的"谷线"可引导建设用地优化开发,避免盲目的"摊大饼"式蔓延格局;"脊线"可控制建设用地扩展的隔离带,从而打破适宜性区域集中连片的扩展态势。研究结果可为建设用地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提供建议,促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那守海 徐兆敏 赵希勇
[目的]为了减少湿地旅游开发中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改变"先破坏,后修复"的传统旅游规划弊端,文章将反规划方法应用于湿地旅游规划中,旨在建立有利于湿地旅游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控制指标体系。[方法]运用了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湿地旅游生态规划控制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和构建,计算指标权重并排序,并据此提出重点控制指标指导湿地旅游规划。[结果]利用上述方法,筛选了生物、水系、生态景观、社会作为湿地旅游反规划控制指标体系准则层并筛选了15个指标层,得到了湿地旅游反规划控制指标权值排序图,并将其应用到湿地旅游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设计等旅游规划具体环节中去。[结论]本着"优先控制"的原则,对湿地旅游规划中优先控制指标进行了筛选,构建了湿地旅游反规划控制指标体系,反规划方法应用于湿地旅游规划中,既利于维护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安全,又是对湿地旅游规划方法途径的创新,也是对反规划方法的应用范围的拓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守住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的重要措施。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内涵、具体内容、划分方法和管控思路作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各省市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功能定位,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分级、分类、跨区管控的新思路,以便更好完善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分级、分类、跨区 管控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守住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的重要措施。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内涵、具体内容、划分方法和管控思路作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各省市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功能定位,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分级、分类、跨区管控的新思路,以便更好完善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分级、分类、跨区 管控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编者的话:生态保护红线是指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脆弱,以及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大创新。目前,我国已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围绕生态保护红线如何科学划定,以及未来如何有效管控,本期“封面聚焦”栏目的一组文章全面梳理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历程,总结提炼了部分地方实践经验,并对其管控思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中国方案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祁帆 谢海霞 王冠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下简称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工作,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受到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影响,仍存在统筹协调不够、空间交叉重叠等问题。2018年随着自然资源部的组建,中央进一步明确将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和管理,作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要内容。如何落实中央要求,以国土空间规划为载体,统筹划定并严格管理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辉 张志赟 税伟 王前锋 杨义炜
城市增长边界是对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的重要技术和政策之一,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点,选取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淮北市城市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以城市扩张内部动力为基础,从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概率角度出发,引入8种空间变量因素建立逻辑回归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其次,辅助近期建设规划,再综合考虑淮北市自然和行政边界线等合理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结果表明:1)在生态适宜性高、中、低三种水平下,用地规模逐步上升,分别为:127.90、203.77和590.00 km~2;2)依据元胞自动机模拟得到城市扩展用地有效面积为203.45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22.07%;3)最终得到研究区城市增长边界面积为259.43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28.15%。研究既明确了区域生态资源的保护范围,又综合考虑了城市的空间拓展方向,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空间,而且有利于有序引导城市空间发展,是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精明增长双赢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