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68)
2023(5378)
2022(4998)
2021(4553)
2020(4170)
2019(9839)
2018(9900)
2017(18959)
2016(10993)
2015(12647)
2014(13113)
2013(13075)
2012(12615)
2011(11493)
2010(11628)
2009(11034)
2008(11268)
2007(10391)
2006(8802)
2005(7955)
作者
(35945)
(30483)
(30180)
(28926)
(19202)
(14799)
(13964)
(12221)
(11300)
(10872)
(10395)
(10087)
(10072)
(9774)
(9744)
(9627)
(9613)
(9090)
(8779)
(8760)
(7919)
(7483)
(7451)
(7044)
(7043)
(6854)
(6827)
(6734)
(6394)
(6353)
学科
(44895)
经济(44857)
(27378)
管理(26811)
方法(23583)
数学(21201)
数学方法(21010)
(20907)
企业(20907)
(13417)
(11492)
(11350)
中国(10710)
(10020)
贸易(10019)
(9734)
地方(8927)
农业(8669)
业经(8160)
(8017)
(7173)
(6975)
财务(6960)
财务管理(6935)
理论(6593)
(6534)
企业财务(6511)
银行(6486)
(6158)
金融(6156)
机构
大学(165266)
学院(164796)
(63770)
经济(62263)
研究(60080)
管理(58511)
理学(50146)
理学院(49508)
管理学(48494)
管理学院(48196)
中国(43548)
科学(41235)
(40068)
(35877)
(33906)
农业(32413)
研究所(31247)
业大(31122)
(28282)
中心(27579)
(25899)
财经(22683)
北京(22655)
(21647)
师范(21344)
(20772)
农业大学(20755)
(20465)
(20443)
(20234)
基金
项目(109551)
科学(82395)
基金(76232)
研究(74720)
(69522)
国家(68932)
科学基金(55419)
(44362)
社会(43921)
社会科(41436)
社会科学(41417)
基金项目(40538)
(38057)
自然(37757)
自然科(36809)
自然科学(36792)
自然科学基金(36116)
教育(34604)
资助(32251)
编号(30930)
成果(25731)
重点(25609)
(24168)
(23993)
计划(23190)
(22132)
科研(21852)
课题(21826)
科技(21601)
创新(20801)
期刊
(68333)
经济(68333)
研究(43637)
(36241)
学报(35433)
中国(30717)
科学(28298)
农业(24448)
大学(24355)
学学(23178)
(22634)
管理(18355)
教育(15934)
(14097)
技术(13517)
(13096)
金融(13096)
业经(11393)
财经(11163)
经济研究(10906)
(9823)
问题(9696)
(9542)
业大(9329)
(8708)
技术经济(8502)
图书(8230)
科技(7991)
统计(7985)
理论(7863)
共检索到239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有忠  叶春秀  董永梅  王志军  谢宗铭  
【目的】本文对北疆复播大豆新品种进行了选育,为大豆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个超早熟大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复播大豆单株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8.9%,生育天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4.02%;单株生物产量与单株粒数、主茎节数、茎粗、生育期呈正相关,与百粒重、单株有效荚数、结荚高度、株高呈负相关;从主成分分析看,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95.2294%。【结论】产量构成的主要性状有生育天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株高、有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慧珍  余永亮  杨红旗  张海洋  董薇  李彩云  巩鹏涛  刘学义  方宣钧  
【目的】探讨大豆荚粒性状之间以及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遗传机制,并定位控制其性状的QTL。【方法】以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半野生大豆灰布支黑豆为父本所衍生的474个重组自交系,通过3年2个重复的试验结果,用多年多点联合分析方法对荚粒及产量等9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及数量性状定位。【结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百粒重、粒长、单株粒重、2粒荚、3粒荚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三年两地共定位了6个产量QTL、4个百粒重QTL、10个单株粒重QTL、2个粒宽QTL、5个粒长QTL、7个1粒荚QTL、5个2粒荚QTL、7个3粒荚QTL和5个4粒荚QTL。【结论】在不同年份和环境下检测到的QTL,可作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仪治本  梁小红  
用多元遗传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高粱 18个性状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 ,多数性状都与穗粒重呈显著和极显著表型相关。千粒重与旗叶宽相关极显著 ,穗粒数与穗径、穗柄径、茎粗、一级枝梗数、二级枝梗数和旗叶宽都极显著相关。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的方向趋势一致 ,前者一般大于后者。 18个性状分别载荷在 4个主因子上 ,第一主因子为穗部因子 ,包括 8个与穗部结构有关的性状 ;第二因子为生长因子 ,包括生育期、茎粗及有关的 6个性状 ;第三因子为旗叶因子 ,包括旗叶的 3个性状 ;第四因子为穗长因子 ,只有穗长一个性状。聚类分析把 18个数量性状分成三大类 ,第三类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两个亚类 ,聚类结果与因子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君  张孟臣  陈维元  常汝镇  邱丽娟  
绥农14是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应性于一身的大豆优良品种,对绥农14系谱亲本进行分子和表型的遗传基础解析,为有目的地选择杂交亲本拓宽遗传基础提供理论指导。利用包含有生长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抗逆性状、固氮性状在内的50个表型性状和550个微卫星位点对绥农14系谱亲本进行分析。550个SSR位点共检测出等位变异1 494个,平均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变异为2.716 4,平均PIC值为0.445 0,其中30个多态性高的位点可作为评价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位点;连锁群C1的多态性位点比例最高为0.961 5,连锁群A2的保守片断最多为11个,构建绥农14系谱亲本的指纹图谱最少需2个位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海泽  曲运琴  乔玲  张红芳  姚勇  
为了解绿豆亲本性状的遗传特点并提高杂交后代的选择效率,选择某些性状代表产量性状,从而提高单株选择的有效性,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普通绿豆晋绿豆1号做母本和裂叶绿豆FLD08-4做父本构建F2,对F2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相关分析、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F2中质量性状叶形为多基因控制,数量性状的变异非常丰富,具有广泛的分离和超亲现象,其中单株产量和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达到50%以上,荚长的变异系数最低,并且各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其中单株荚数表现最高为99. 51,百粒质量表现最低为62. 61;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和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株高和百粒质量无显著相关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得到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质量的正偏相关均为极显著,而这3个变量对于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中单株荚数>百粒质量>单荚粒数。因此,在高产育种过程中对F2进行单株选择时首先关注单株荚数,在此基础上应选择百粒质量高、单荚粒数多的单株,可提高绿豆育种的选择效率,以期为高产优质绿豆新品种的选择提供指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杰  艾辛  邓稳桥  虢利钢  沈瑶  
为了给豇豆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湘豇豆1号和长豇豆3号为母本,以湘豇豆2号为父本,分别进行杂交得F1代,自交后获得 F2代,按照数量遗传学理论对各亲本及其 F2代分离群体的第一开花节位、节间长、分枝数(10节以下)、花序数(1~10节)、荚长、果柄长、荚横径、种子数8个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各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开花节位与分枝数、节间长呈负相关,花序数与节间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分枝数与花序数呈显著正相关,果柄长与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荚长与荚横径呈显著正相关.花序数(1~10节)、节间长、荚长、荚横径、第一开花节位、种子数、果柄长和分枝数(10节以下)的广义遗传力依次为63.0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延玲  白晓倩  于澎湃  高建明  裴忠有  罗峰  孙守钧  
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对高粱育种的理论、方法和策略至关重要。通过对高粱株型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作用方式进行分析,旨在为田间选择稳定遗传的优良株型性状提供理论基础。以粒用高粱引-20和忻梁52杂交所构建的F2遗传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高粱叶夹角、株高、穗长、平均茎节长度、叶长及叶宽6个株型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高粱叶夹角遗传符合B_1模型,即加性-显性-上位性的混合遗传模型,其主基因遗传率为70.15%;株高遗传符合B_2模型,即加性-显性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冷容  刘义华  张召荣  李娟  冉广葵  
以23份茎瘤芥品种资源为试材,在晚播条件下对茎瘤芥15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等遗传参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广义遗传力的大小次序为营养生长期、瘤茎膨大期、茎/叶、菜形指数、瘤茎横径、瘤茎纵径、菜皮百分率、叶宽、瘤茎产量、瘤茎空心率、开展度、株鲜重、出苗至瘤茎膨大始期、叶长、株高;瘤茎空心率、茎/叶、菜皮百分率、瘤茎产量等性状遗传变异系数较大、遗传力和遗传进度均较高,在选育群体中进行选择和利用,其选择潜力大,选择有效,可望获得较大的遗传进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小虎  曹雄  
以14个早熟大豆品种(系)为材料在山西省中部汾阳市春夏分期播种条件下,研究各主要农艺性状在春夏不同播种季节环境下的差异反应。结果表明,春季播种条件下除产量、病毒粒率低于夏播外,其余性状均高于夏播;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夏播;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分枝数,主茎节数5个性状与产量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夏播只有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分枝数3个性状与产量达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初步探讨了产生遗传变异差异的原因及春夏分期播种条件下性状的选择,为早熟大豆育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选择提供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骏培  盖钧镒  
以南方和黄淮地区的210个大豆地方品种为材料,研究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的遗传变异。100g烘干大豆籽粒干豆腐产量的品种间平均数与标准差为50.0±5.2g,湿豆腐产量246.1±51.7g;豆腐蛋白量16.2±5.0g,豆腐脂肪量11.3±1.9g,豆腐蛋脂量27.5±6.1g;豆腐蛋白含量32.3%±8.4%,豆腐脂肪含量22.9%±3.1%,豆腐蛋脂含量55.2%±9.3%;脂肪利用率80.2%±11.7%,蛋白利用率35.5%±11.0%,蛋白抽提率65.6%±11.7%,蛋白凝固率55.0%±16.7%,残渣率37.2%±5.3%,渣蛋白含量28.5%±3.7%,渣脂肪含量1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加银  徐海风  程保山  
高产抗病大豆品种淮豆11由18个亲本经4轮杂交而成,其中包含5个骨干亲本。对淮豆11系谱亲本的遗传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为今后大豆高产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使用筛选出的分布于大豆基因组的46个SSR引物,并结合系谱分析数据研究淮豆11系谱亲本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细胞核基因主要来自于2份美国品种(MaMotan和WilliaMS)和2份育成品种(58-161和徐豆1号),其中徐豆1号核遗传贡献率最大(37.5%);细胞质基因来自于南农493-1。采用SSR标记分析淮豆11与系谱亲本间的亲缘关系,大部分材料间的遗传变异较小,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幅为0.5781~0.9609,SSR标记遗传距离为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润芝  李延军  
用6个夏大豆品种进行双列杂交试验,估算了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力、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大豆有效分枝数、每荚粒数、百粒重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可以进行早代选择;单株荚数、单株产量的狭义遗传力较低,在中高世代进行选择效果较好。大豆产量性状的加性遗传效应都是主要的,并以单株产量表现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新品系85212、84240B1、77249都是高产育种较理想的亲本材料,尤以品系77249育种的效果最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慧珍  余永亮  杨红旗  张海洋  董薇  崔暐文  巩鹏涛  方宣钧  
【目的】研究幼苗期大豆根系性状的遗传规律并进行QTL定位,推进大豆品种选育进程。【方法】以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半野生大豆灰布支黑豆(ZDD2315)为父本及其所衍生的447个RIL作为供试群体,取亲本及447个家系各30粒种子,用灭菌纸包裹后分别于2013年5月27日、6月28日放置在清水培育,每组试验设置3次重复,环境温度20—28℃,幼苗长到V2期,分别于2013年6月8日、7月8日对幼苗期相关根部性状数据进行测量。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法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大豆幼苗期根系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和QTL定位。定位所用图谱全长2 047.6 cM,包括27个连锁群,232个标记位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尹元萍  董文汉  王明君  张雅琼  张慧  魏丽萍  梁泉  
【目的】研究了大豆蛋白质、脂肪性状的遗传变异以及部分环境因子的影响,为提高中国南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中国不同来源地的335份大豆种质资源材料,于2015-2016年在云南省峨山县缺磷红壤上设置不施磷肥(LP)和表层土壤施普钙(160 kg/hm2,HP)试验,测定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等关键指标。【结果】2年中大豆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含量变异最大,其次是油分含量,而蛋白质+脂肪含量变异最小,三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35%、5.21%和2.86%;高磷、低磷条件下蛋白质变异幅度分别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莹  盖钧镒  吕慧能  
从83份黄淮海地区代表性材料中按根系类型选取28份,在苗期以株高、叶龄、根干质量和茎叶干质量隶属函数的平均值为指标进行2年耐旱性重复鉴定,从中筛选出晋豆14强耐旱型材料。比根干质量、比总根长、比根体积与耐旱隶属函数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耐旱性的根系性状指标。利用科丰1号×南农1138-2衍生的RIL群体为材料,对耐旱相关根系性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两亲本间比根干质量、比总根长、比根体积的遗传均为两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模型,后两者主基因间有连锁(重组率4.30%,1.93%);主基因遗传率为62.26%~91.81%,多基因遗传率为2.99%~2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