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79)
2023(8763)
2022(7013)
2021(6223)
2020(5191)
2019(11331)
2018(11321)
2017(22028)
2016(12522)
2015(13987)
2014(14026)
2013(13549)
2012(12235)
2011(10961)
2010(11083)
2009(10744)
2008(10824)
2007(10074)
2006(9323)
2005(9082)
作者
(34302)
(28464)
(28314)
(27632)
(18453)
(13638)
(12888)
(10917)
(10815)
(10468)
(10107)
(9568)
(9553)
(9523)
(9365)
(8980)
(8485)
(8249)
(8238)
(8126)
(7487)
(7052)
(6893)
(6746)
(6484)
(6473)
(6424)
(6382)
(5685)
(5598)
学科
(45828)
经济(45742)
管理(41423)
(35983)
(31093)
企业(31093)
(21718)
(20596)
税收(20270)
(20098)
中国(16079)
(15901)
方法(13804)
(13702)
业经(13207)
(11742)
数学(10695)
(10635)
财务(10602)
数学方法(10589)
财务管理(10571)
企业财务(10064)
体制(9723)
地方(9693)
(9614)
(9431)
银行(9420)
(8917)
财政(8874)
(8843)
机构
大学(177806)
学院(176183)
(72464)
经济(70882)
管理(61173)
研究(60452)
理学(51087)
理学院(50524)
管理学(49780)
管理学院(49432)
中国(46619)
(45667)
(36778)
科学(34068)
财经(33290)
(30400)
(29886)
(29651)
中心(26502)
研究所(26398)
(24983)
财经大学(24278)
经济学(23771)
(23444)
(23362)
师范(23268)
北京(23263)
业大(21365)
(21274)
经济学院(21261)
基金
项目(106777)
科学(83767)
研究(82608)
基金(77076)
(65999)
国家(65444)
科学基金(55856)
社会(54210)
社会科(51318)
社会科学(51307)
(41070)
基金项目(39573)
教育(37724)
(34107)
编号(33746)
自然(32429)
自然科(31652)
自然科学(31644)
自然科学基金(31096)
成果(30796)
资助(30589)
(26640)
重点(24326)
(24138)
课题(24074)
(23454)
国家社会(23136)
(22960)
(21916)
教育部(21285)
期刊
(89390)
经济(89390)
研究(65400)
中国(39849)
(39011)
学报(27815)
(25188)
管理(24853)
科学(23412)
教育(22253)
大学(21517)
学学(20017)
(18631)
金融(18631)
财经(18197)
(16495)
农业(16182)
(15700)
(15558)
经济研究(14253)
税务(13953)
技术(13737)
业经(12924)
问题(12136)
(9583)
(9297)
国际(9017)
财会(8985)
会计(8777)
图书(8231)
共检索到289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强  
近代以来,随着卷烟的逐渐普及,卷烟税遂成为优良税源。北洋时期由于政府财政困顿,中央和地方对卷烟税皆有必得之心,展开激烈争夺,商民团体则因利益攸关,在国地税权争夺中亦有所要求,各方争吵不休,甚至冲突不断。但税权纠纷中各方均未获得实际利益,反而导致税制混乱、税源枯竭。中央、地方以及商民团体之间的卷烟税纠纷暴露出北洋时期税制改革过程中国家与地方财政关系混乱、税权分配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并最终致使北洋时期税制近代化努力归于失败。其历史经验为今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成玉  
北洋政府初期,在税制现代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采取了类似于后来南京国民政府的措施,如尝试建立现代化的税收体制等。由于北洋政府整合能力的弱化和反对势力的强大,其税制现代化改革夭折了。但是,北洋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税制现代化的措施客观上迈出了中国税制现代化的第一步,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巨大的创新和进步,为后来南京国民政府的现代税收制度的初步确立奠定了基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北洋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研究《北洋财税制度研究》课题组本文通过对北洋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分析与研究,旨在说明:在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以及列强操纵之下的军阀割据混战局势的影响下,北洋时期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主要表现为中央财权的严重削弱和地方财权的...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戴一峰  
论北洋政府时期的海关与内债戴一峰北洋政府时期,由于各省军阀拥兵自重,割据称雄,为争权夺利而混战不已,政府财政陷入严重危机。历届北洋政府不得不靠滥放内债以度以、这些内债的担保和偿还,又大多依赖关税。海关与内债由此建立一种异乎寻常的关系、这种关系,为侵华...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琳  
中央银行的建立是一国金融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912年北洋政府以清末大清银行为基础筹建中国银行,并试图以此作为政府的中央银行。但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与一般中央银行发展的进程相反,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却逐渐走上了商业化经营的道路。本文将上述历史过程看作为该时期民间资本与政府利益互动的过程,并且特别关注内生变量(参与人策略)的力量对比和变化在制度演进中的作用。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仁川  
辛亥革命的浪潮虽然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但清朝末年财政困窘的局面并没有改变,一方面清朝政府借的宠大外债,仍然压在新成立的临时政府身上,武昌起义后第3天,武昌军政府被迫向当地各国领事送致照会,承认“所有清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赔款外债照旧担任,仍由各省按期如数摊还”。1912年1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又向各国宣布“凡革命以前,所有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少利  
北洋政府时期没有学位制度的专门立法,只散见于各个学制的一系列法规中,学制与学位制度并举,开始了“移花接木”式的起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蔡晓荣  
晚清时期,由于西商东渐,华洋商事纠纷因之迭起。作为华洋商事纠纷主要样态之一的华洋定货纠纷,在其时比较多见的是华商由于定货不出,以致被洋商扭控到官。上海租界会审公廨在理处该类纠纷时,有时被迫仰西方陪审领事之鼻息,采曲护洋商之立场;但因定货纠纷涉及诸多商业知识,为促动纠纷早日解决,其亦常邀请同业对纠纷所涉争议之点发表意见,甚或借助于商人组织和外籍律师等社会性力量排解纠纷。而西方驻华司法机构在裁处华商控告洋商之定货纠纷案件时,无形中又确认了西方商事惯例适用的"优位性",从而使中国商界固有之定货商事惯例遭到极大冲击,并在某种程度上发生嬗变。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兴荣  
1916年、1921年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两次挤兑风潮,强力震撼了中国金融界,部分银行界人士将视野转向欧美,积极宣传欧美银行合并联合理论。这一理论传入中国后,一度引起中国金融界的激烈争议。银行合并联合主张的提出,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即迫切性、自救性和民族感。这一理论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不仅在银行制度建设思想上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对后世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红曼  
北洋政府时期,是指从1912年袁世凯任总统起,到1927年国民党建立南京政府止,前后不过15年。在此期间,作为经济发展助推器的银行业,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发展浪潮中的热点,特别是私人创办经营的华资商业银行大规模兴起,出现一批经营有实效、不断创新、信誉日增的银行,如"南三行""北四行"等;而具有国家银行性质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阶段,中国银行业在继续履行为国家"收回利权"责任的同时,还在服务社会、培养人才、职工福利、捐助慈善等方面承担其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文模  赵云旗  隆武华  刘翠微  欧阳宗书  王晓光  
北洋时期农民负担问题研究财政部科研所课题组农民负担问题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其性质和内容必然会有所不同。北洋时期农民负担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对农民的压迫进一步加深。此外,负担范围的扩大、负担形式的多样...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希伟  
北京大学与北洋大学合并事件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桩历史公案。1912年7月初,北洋政府教育部曾一度计划停办北京大学。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后,教育部基于大学区规划提出合并北京大学与北洋大学计划。1913—1914年,教育部探索出两校合并方案:工科合并至北洋大学,法科合并至北京大学。1917年,北京大学启动改制,将工科合并至北洋大学成为其中一项重要改革内容。教育部借机重新推动1914年所探索的学科合并方案。两校学科合并事件,既与相关人物的大学观、大学区规划思想密切相关,又与当时国家财力困顿不无关系。学科发展讲求传承与积淀,对于办学历史长久的学科而言,不应轻易裁撤。学科文脉一旦被割断,不仅后来的学科重建可能面临重重困难,而且原来积淀的学科历史不易接续。还原两校合并事件来龙去脉,不仅有助于认识当时教育部关于大学发展的宏观规划,亦可为当今高水平大学的合并及学科调整提供一种历史观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宝运  贾晓慧  
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也是中国最早开展留学教育的大学。优异的留学人才受益于北洋大学“严以治校”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文化精神。其留学生中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大批专家学者和泰斗名宿,他们为北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任小燕  
北洋政府时期的国立大学校董会制度是民国教育界一次自下而上的教育制度改革实践,也是北洋政府在形势所迫下一次被动的教育制度改革。国立大学校董会与生俱来的政府化特征,注定了根植于自由土壤下的校董会制度的贸然嫁接,必然出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场域变异,从而导致校董会制度原有的民主、自由、制衡的特质遭遇无法逃避的多重生存困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