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09)
- 2023(2684)
- 2022(2508)
- 2021(2496)
- 2020(2081)
- 2019(4707)
- 2018(4510)
- 2017(9410)
- 2016(4964)
- 2015(5624)
- 2014(5677)
- 2013(5486)
- 2012(5207)
- 2011(4744)
- 2010(4686)
- 2009(4343)
- 2008(4401)
- 2007(4256)
- 2006(4076)
- 2005(3576)
- 学科
- 济(17699)
- 经济(17561)
- 银(14313)
- 银行(14168)
- 管理(13939)
- 行(12971)
- 制(12220)
- 业(9783)
- 企(9725)
- 企业(9725)
- 度(8729)
- 制度(8728)
- 方法(8716)
- 业务(8612)
- 银行制(7501)
- 财(7139)
- 融(6799)
- 金融(6798)
- 中国(6514)
- 家(6035)
- 国家(5916)
- 数学(5848)
- 数学方法(5836)
- 业经(4991)
- 理论(4706)
- 和(4641)
- 财政(4270)
- 体(4050)
- 农(3974)
- 工作(3857)
- 机构
- 大学(65647)
- 学院(63062)
- 济(28084)
- 经济(27447)
- 管理(25178)
- 中国(24010)
- 研究(21284)
- 理学(20734)
- 理学院(20524)
- 管理学(20377)
- 管理学院(20232)
- 财(17895)
- 银(16445)
- 银行(15765)
- 行(14573)
- 京(13564)
- 财经(13286)
- 经(12109)
- 中心(11162)
- 江(10587)
- 科学(10451)
- 所(10170)
- 财经大学(10081)
- 经济学(9536)
- 融(9393)
- 金融(9226)
- 农(8753)
- 研究所(8752)
- 北京(8669)
- 经济学院(8596)
- 基金
- 项目(38135)
- 科学(30508)
- 研究(29901)
- 基金(29208)
- 家(24058)
- 国家(23855)
- 社会(22096)
- 科学基金(20845)
- 社会科(19699)
- 社会科学(19689)
- 基金项目(15006)
- 教育(13554)
- 省(13304)
- 资助(11996)
- 自然(11836)
- 编号(11677)
- 自然科(11548)
- 自然科学(11548)
- 划(11497)
- 自然科学基金(11376)
- 成果(10727)
- 部(9728)
- 国家社会(8849)
- 教育部(8848)
- 性(8469)
- 人文(8388)
- 重点(8355)
- 制(8175)
- 社科(7882)
- 课题(7821)
共检索到112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红曼
北洋政府时期,是指从1912年袁世凯任总统起,到1927年国民党建立南京政府止,前后不过15年。在此期间,作为经济发展助推器的银行业,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发展浪潮中的热点,特别是私人创办经营的华资商业银行大规模兴起,出现一批经营有实效、不断创新、信誉日增的银行,如"南三行""北四行"等;而具有国家银行性质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阶段,中国银行业在继续履行为国家"收回利权"责任的同时,还在服务社会、培养人才、职工福利、捐助慈善等方面承担其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琳
中央银行的建立是一国金融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912年北洋政府以清末大清银行为基础筹建中国银行,并试图以此作为政府的中央银行。但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与一般中央银行发展的进程相反,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却逐渐走上了商业化经营的道路。本文将上述历史过程看作为该时期民间资本与政府利益互动的过程,并且特别关注内生变量(参与人策略)的力量对比和变化在制度演进中的作用。
关键词:
北洋政府 中央银行 民间资本 商业化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戴一峰
论北洋政府时期的海关与内债戴一峰北洋政府时期,由于各省军阀拥兵自重,割据称雄,为争权夺利而混战不已,政府财政陷入严重危机。历届北洋政府不得不靠滥放内债以度以、这些内债的担保和偿还,又大多依赖关税。海关与内债由此建立一种异乎寻常的关系、这种关系,为侵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红曼
从1840年开始,西方势力入侵,中国迅速由一个独立、封闭、锁关的封建帝国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轨道,从而走进近代世界范围的大动荡年代,晚清的中国社会历经风云磨难,民族生死存亡是这个时期的主题。在如何应付这种"世变之亟"的问题上,中国银行业践行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把"收回利权"作为其主要使命和责任。但是,由于受到当时中国整个社会状况、经济水平、文化观念、人才培养、营业经验、监管措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以及西方金融势力的压迫,晚清时期中国银行业又存在社会责任缺失的一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红曼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华北、华东、华南地区的各类企业、机关、学校、组织亦随国民政府西迁而纷纷内移。其中,金融机构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命脉,是国家高等机密和重点保护对象,也在国民政府财政部的安排下,汇入大迁移的洪流之中!在长达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中,中国金融企业与此前相比,其社会责任核心内容发生了极大变化,重点是配合国家战略,实行金融机构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红曼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华北、华东、华南地区的各类企业、机关、学校、组织亦随国民政府西迁而纷纷内移。其中,金融机构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命脉,是国家高等机密和重点保护对象,也在国民政府财政部的安排下,汇入大迁移的洪流之中!在长达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中,中国金融企业与此前相比,其社会责任核心内容发生了极大变化,重点是配合国家战略,实行金融机构大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庆军
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一直是处于压抑的状态,他们与政府的关系,呈现出矛盾与依赖的双重性,但在不同的时期又各有其特点。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由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局面逐步形成,并进而垄断了整个国民经济,已成为国民党政权的经济基础,民族资本只能在其夹缝中艰难地生活,无论从其政治或经济力量来说,已不足以凭自身的力量相抗衡,只能在忍气吞声之下委曲求生。 然而,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却另有一番景象,虽然尚未能脱却统治集团的束缚以及对其依赖心理。但是,由于政局的不稳,统治力量的薄弱以及北洋官僚资本未能形成垄断局面,民族资产阶级尚处于一个发展时期,因此,这一阶段,他们与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兴荣
1916年、1921年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两次挤兑风潮,强力震撼了中国金融界,部分银行界人士将视野转向欧美,积极宣传欧美银行合并联合理论。这一理论传入中国后,一度引起中国金融界的激烈争议。银行合并联合主张的提出,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即迫切性、自救性和民族感。这一理论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不仅在银行制度建设思想上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对后世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北洋时期 银行合并联合 挤兑风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施克灿 李凯一
社会教育作为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一翼,其从涵盖内容到推进路径的选择,政府、社会团体和知识精英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社会教育的推行路径也经历了从江湖到庙堂的转变。北洋政府时期的通俗教育研究会作为一个集政府官员、社会精英于一体的社会团体,其团体性质的变迁及其对社会教育模式的探索,不仅建构了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了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教育路径选择的变化,而且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行政力"推动社会教育奠定了基本路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红曼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革命年代里,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的新民主主义银行业,随着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而不断发展。从相关史料与文献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银行业在巩固革命政权,发展根据地经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有效抵制敌人的经济封锁和金融掠夺,以自己的财政金融力量支持革命战争,确保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伟大历史使命等方面,均承担着自身的社会责任,为其后我党领导的金融事业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国家银行的社会责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巧霞 贺怀锴
北洋政府时期,军阀为维护统治,满足其军费开支,过度剥削农民,田赋杂税猛如虎。由于军阀的割据战争和泛滥的匪患,中国农村俨如一个兵匪的王国。加之该时期天灾不断,而预防、救济皆不到位,农村遍地灾荒、连年灾荒。天灾人祸相交,致使北洋政府时期农村经济普遍衰落,农民命悬一线。知识分子、国民党等尝试提出了各自振兴农村的方案和策略,但都以失败而告终。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提出土地革命政策,才寻找到了一条真正能解放农村的新道路,农村社会才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鹤涛
外交经费充足是外交活动能正常展开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学界越来越关注北洋外交,但对北洋政府外交经费的来源与支用方式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在民初财政盈亏变动的大背景中,考察了北洋政府外交经费的收支结构与变化轨迹,讨论了经费问题对外交官员之影响。正常情况下,北洋政府的各项外交行政开支应以财政部的定期拨款为主要经费来源。但由于北洋政府时期中央财政长期处于困境之中,财政部应承担的外交经费常无法按时发放。在财政拨款难以依靠的情况下,外交部及驻外机构只能靠海关的船钞拨款及各项临时收入勉强维持行政开支。经费短缺迫使外交官员耗费大量精力在争取款项上,影响了外交行政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
外交经费 北洋政府 财政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祁绍斌
近年来,银行业暴利、收费名目多等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对于银行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的质疑声日益高涨。文章在论述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必要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银行业强化社会责任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