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03)
2023(6180)
2022(5404)
2021(4936)
2020(4100)
2019(8977)
2018(8787)
2017(16694)
2016(9290)
2015(10191)
2014(10233)
2013(9856)
2012(9154)
2011(8549)
2010(8625)
2009(8221)
2008(8139)
2007(7442)
2006(6578)
2005(6291)
作者
(25175)
(21046)
(20791)
(20117)
(13505)
(9860)
(9548)
(8184)
(8019)
(7613)
(7154)
(7007)
(6880)
(6754)
(6742)
(6467)
(6265)
(6164)
(6107)
(6033)
(5291)
(5075)
(5017)
(4888)
(4753)
(4739)
(4634)
(4608)
(4191)
(4080)
学科
管理(35242)
(32659)
经济(32583)
(27528)
(24865)
企业(24865)
(14946)
(12625)
方法(11604)
中国(9926)
数学(9244)
数学方法(9109)
(8960)
业经(8504)
(8025)
(7689)
体制(7686)
财务(7659)
财务管理(7634)
(7528)
企业财务(7295)
(7231)
国家(6999)
(6922)
银行(6914)
(6805)
金融(6803)
财政(6669)
(6613)
(6485)
机构
大学(134298)
学院(130747)
(55249)
经济(54097)
管理(50307)
研究(45199)
理学(43096)
理学院(42608)
管理学(42081)
管理学院(41807)
中国(34378)
(31631)
(27750)
科学(24544)
财经(23593)
(21993)
(21408)
(20151)
中心(20041)
研究所(19316)
经济学(17577)
财经大学(17543)
北京(17521)
(16873)
(16771)
(16673)
师范(16631)
经济学院(15646)
业大(15583)
(15220)
基金
项目(82905)
科学(66307)
研究(62789)
基金(62064)
(53137)
国家(52746)
科学基金(45621)
社会(41776)
社会科(39612)
社会科学(39604)
基金项目(32439)
(30595)
教育(29025)
自然(28107)
自然科(27414)
自然科学(27409)
自然科学基金(26954)
(26354)
编号(24758)
资助(24506)
(22225)
成果(21874)
(19798)
重点(18854)
国家社会(17650)
教育部(17545)
(17506)
课题(17306)
(17030)
(16963)
期刊
(66266)
经济(66266)
研究(45147)
中国(29027)
(27028)
管理(21628)
学报(18397)
科学(17282)
(15558)
教育(15293)
大学(15022)
学学(13950)
(12865)
金融(12865)
财经(12470)
(10746)
经济研究(10261)
技术(9880)
农业(9795)
业经(8972)
问题(8172)
财会(6670)
(6663)
会计(6410)
科技(6332)
现代(6058)
理论(6032)
(6007)
图书(5878)
世界(5699)
共检索到206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少利  
北洋政府时期没有学位制度的专门立法,只散见于各个学制的一系列法规中,学制与学位制度并举,开始了“移花接木”式的起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任小燕  
北洋政府时期的国立大学校董会制度是民国教育界一次自下而上的教育制度改革实践,也是北洋政府在形势所迫下一次被动的教育制度改革。国立大学校董会与生俱来的政府化特征,注定了根植于自由土壤下的校董会制度的贸然嫁接,必然出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场域变异,从而导致校董会制度原有的民主、自由、制衡的特质遭遇无法逃避的多重生存困境。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戴一峰  
论北洋政府时期的海关与内债戴一峰北洋政府时期,由于各省军阀拥兵自重,割据称雄,为争权夺利而混战不已,政府财政陷入严重危机。历届北洋政府不得不靠滥放内债以度以、这些内债的担保和偿还,又大多依赖关税。海关与内债由此建立一种异乎寻常的关系、这种关系,为侵华...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应方淦  
清末教会大学不仅是西方学位制度传入近代中国的一条重要渠道 ,同时也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实践产生了示范效应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学位制度的起步和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蒋培红  张朝然  
阐述了德国传统学位制度的特点及不足,解读了德国新的学位制度及其确立的历程,分析并论述了德国新学位制度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琳  
中央银行的建立是一国金融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912年北洋政府以清末大清银行为基础筹建中国银行,并试图以此作为政府的中央银行。但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与一般中央银行发展的进程相反,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却逐渐走上了商业化经营的道路。本文将上述历史过程看作为该时期民间资本与政府利益互动的过程,并且特别关注内生变量(参与人策略)的力量对比和变化在制度演进中的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红曼  
北洋政府时期,是指从1912年袁世凯任总统起,到1927年国民党建立南京政府止,前后不过15年。在此期间,作为经济发展助推器的银行业,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发展浪潮中的热点,特别是私人创办经营的华资商业银行大规模兴起,出现一批经营有实效、不断创新、信誉日增的银行,如"南三行""北四行"等;而具有国家银行性质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阶段,中国银行业在继续履行为国家"收回利权"责任的同时,还在服务社会、培养人才、职工福利、捐助慈善等方面承担其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许德雅  
从历史演变的视角考察了国民政府时期学位制度本土化、"中国化"的过程,从中研究探讨了学位制度与高等教育近代化转型、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留学生和教会大学在这个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戴一峰  
中国近代洋关制度,即外籍税务司制度的形成,无疑与侵华列强为摆脱五口通商时期中西贸易困境,扩大侵略的要求密切相关,留着粗深的侵略印记。对此,学界已作了大量的披露、剖析。但近代洋关制度的形成,以《天津条约》附约《通商章程》的签订为界,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其间清政府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洋关制度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此,学界则长期未给予充分注意。本文意在对此详加申论,以期对近代洋关制度形成这一重要历史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藉此加深对中国近代史若干问题的认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巧霞  贺怀锴  
北洋政府时期,军阀为维护统治,满足其军费开支,过度剥削农民,田赋杂税猛如虎。由于军阀的割据战争和泛滥的匪患,中国农村俨如一个兵匪的王国。加之该时期天灾不断,而预防、救济皆不到位,农村遍地灾荒、连年灾荒。天灾人祸相交,致使北洋政府时期农村经济普遍衰落,农民命悬一线。知识分子、国民党等尝试提出了各自振兴农村的方案和策略,但都以失败而告终。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提出土地革命政策,才寻找到了一条真正能解放农村的新道路,农村社会才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子侠  王海凤  
晚清政府即有将西方学位制度移植中国的设想,但因种种原因,设想并未实现。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教育界人士及各大高校皆对学位制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开始将其引入中国的学制设计之中。因时代的局限,除学士学位外,研究生层次的学位并未付诸实践。南京国民政府上台后,为加强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历经六年的反复商榷,最终形成了学士、硕士及博士三级学位制度。就三级学位的授予言之,学士学位的授予得以顺利进行,硕士学位的授予因受战争影响而有所迟缓,博士学位的授予则一直处于束之高阁的状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鹤涛  
外交经费充足是外交活动能正常展开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学界越来越关注北洋外交,但对北洋政府外交经费的来源与支用方式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在民初财政盈亏变动的大背景中,考察了北洋政府外交经费的收支结构与变化轨迹,讨论了经费问题对外交官员之影响。正常情况下,北洋政府的各项外交行政开支应以财政部的定期拨款为主要经费来源。但由于北洋政府时期中央财政长期处于困境之中,财政部应承担的外交经费常无法按时发放。在财政拨款难以依靠的情况下,外交部及驻外机构只能靠海关的船钞拨款及各项临时收入勉强维持行政开支。经费短缺迫使外交官员耗费大量精力在争取款项上,影响了外交行政的正常运转。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会恒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源于西方的政府规制理论也随之成为我国经济学界、行政管理学界和法学界讨论的热点,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我国学者对政府规制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规制的基本理论、政府规制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以及特定行业的政府规制三个方面。限于篇幅,这里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路军伟  李海石  马威伟  
受托责任是政府财务报告的基石,政府财务报告技术特征的历史演进取决于受托责任要求的发展变化,而受托责任则根植于一国特定的制度环境。因此,超越单纯技术视角的评价,以制度环境为逻辑起点建立分析框架,观察美国政府财务报告技术特征的历史演进,将能揭示美国政府财务报告技术特征发展变化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美国政府财务报告技术特征的历史演进折射出制度环境的深刻变化;联邦政府和州与地方政府现行的以"权责发生制"和"政府层面合并财务报表"为技术特征的报告模式,都是新政府会计秩序所输出的技术结果。然而,由于政府会计秩序形成的基础不同,联邦政府和州与地方政府的新财务报告模式实施效果具有差异。这些发现对当前我国建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