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19)
- 2023(4140)
- 2022(3690)
- 2021(3468)
- 2020(2954)
- 2019(7103)
- 2018(7040)
- 2017(13834)
- 2016(7742)
- 2015(8369)
- 2014(8427)
- 2013(8309)
- 2012(8151)
- 2011(7412)
- 2010(7653)
- 2009(7162)
- 2008(7192)
- 2007(6340)
- 2006(5771)
- 2005(5152)
- 学科
- 济(36072)
- 经济(36043)
- 管理(23724)
- 业(20955)
- 企(17736)
- 企业(17736)
- 方法(16264)
- 数学(14082)
- 数学方法(13938)
- 学(10789)
- 环境(10726)
- 地方(10222)
- 财(8759)
- 农(8602)
- 中国(7904)
- 划(7191)
- 业经(6612)
- 制(6336)
- 地方经济(5781)
- 农业(5601)
- 贸(5577)
- 贸易(5575)
- 和(5534)
- 务(5516)
- 财务(5514)
- 财务管理(5503)
- 结构(5366)
- 企业财务(5332)
- 易(5303)
- 体(5137)
- 机构
- 大学(118017)
- 学院(116487)
- 济(46097)
- 经济(45261)
- 研究(43285)
- 管理(42812)
- 理学(37647)
- 理学院(37079)
- 管理学(36243)
- 管理学院(36059)
- 中国(30711)
- 科学(29545)
- 京(25882)
- 江(24564)
- 所(23419)
- 农(22554)
- 研究所(21895)
- 财(20833)
- 业大(19325)
- 中心(18394)
- 农业(17860)
- 财经(17068)
- 范(16999)
- 师范(16768)
- 院(15860)
- 经(15370)
- 北京(14807)
- 州(14450)
- 经济学(14287)
- 省(14238)
- 基金
- 项目(81740)
- 科学(65196)
- 基金(60886)
- 研究(55416)
- 家(54622)
- 国家(54218)
- 科学基金(46031)
- 社会(36261)
- 社会科(34356)
- 社会科学(34341)
- 省(33050)
- 基金项目(32887)
- 自然(31601)
- 自然科(30760)
- 自然科学(30747)
- 自然科学基金(30222)
- 划(27427)
- 教育(25179)
- 资助(24975)
- 编号(20311)
- 重点(19426)
- 部(18373)
- 发(17954)
- 创(16504)
- 成果(16460)
- 科研(16172)
- 江(15872)
- 计划(15856)
- 创新(15560)
- 教育部(15124)
共检索到168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高天扬 谢迪 彭宁东 李潮 张少平 罗锦桢 王春晖 赵俊
为详细了解北江鱼类群落结构,于2014年3月-2016年2月对北江鱼类资源进行了每月一次的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77种,隶属于8目16科56属。其中鲤形目44种,占总数的57.1%;鲈形目10种,占总数的13.0%;鲇形目8种,占总数的10.3%;其余的鳉形目、合鳃鱼目、鲱形目、鲑形目和鲻形目种数均少于5种。在全部77种鱼类中,只有(Hemiculter leucisculus)、鲤(Cyprinus carpio)和鲮(Cirrhina molitorella)三种鱼类属于年度优势种。典型对应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君轶 吴金明 杜浩 张辉 邵俭 危起伟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嘉陵江源头水域鱼类群落变化特征,本研究于2019年在嘉陵江源头水域开展了春夏两季的鱼类调查工作。结果显示:两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19种,分属2目6科,其中鲤科10种,鳅科5种,平鳍鳅科、鳍科、鲇科和鲿科各1种;嘉陵江源干流和支流小峪河鱼类群落优势度指数较高,各河段优势种以鲤科鱼类为主。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河流鱼类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36~2.06、0.59~0.73和1.52~2.63,嘉陵江源干流河段和小峪河鱼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于其他河流,而安河鱼类丰富度指数最高;与嘉陵江源历史记载相比,鱼类群落结构为中等相似。鱼类群落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除小峪河鱼类群落较为稳定外,其余河段鱼类群落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扰动。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河道曲折系数是影响调查区域内优势鳍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袁晨 裴瑞华 郑梓瑶 吴鹏举 黄娜 李一帆 胡忠军
为探讨广东东莞松木山水库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其结构特征在沉浮网间的差异性,在该水库设置3个采样点采用多网目刺网对鱼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鱼类17种,隶属4目6科,物种数以鲤形目为主(占58.82%)。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显示,优势种为海南似■(IRI占比29.66%)、■(18.98%)、尼罗非鲫(18.46%)、鲢(14.85%)和莫桑比克非鲫(11.36%),其中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数量(NPUE)以海南似■(45.72%)占优、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质量(BPUE)以尼罗非鲫(34.60%)为主。聚类分析表明,鱼类物种组成在季节间无显著差异,物种数、NPUE和BPUE亦无季节变化。鱼类群落物种数、NPUE和BPUE沉浮网间无显著差异,但鱼类数量组成沉浮网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与海南似■有关,其NPUE浮网显著高于沉网,其他5种主要鱼类的NPUE沉浮网间无显著差异。透明度、pH和总磷是影响鱼类物种数量时空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表明,松木山水库鱼类多样性低,可能与水面积较小、连通性低、外来种入侵及入库河道以人工排渠为主有关,为科学合理评估鱼类数量组成建议水库鱼类调查需要同时使用沉浮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曾嘉维 林坤 王学锋 李纯厚
为了解雷州湾及其附近海域渔业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物理影响因素,于2016—2017年开展了4个季度的底拖网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运用聚类分析、相似性百分比分析以及冗余分析研究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雷州湾附近海域共捕获鱼类256种,以底层鱼类和暖水性鱼类为主;各季节均可划分为两个亚群落(Anosim test:R=0.28~0.77, P
关键词:
鱼类 群落结构 雷州湾 环境因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袁晨 裴瑞华 郑梓瑶 吴鹏举 黄娜 李一帆 胡忠军
为探讨广东东莞松木山水库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其结构特征在沉浮网间的差异性,在该水库设置3个采样点采用多网目刺网对鱼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鱼类17种,隶属4目、6科,物种数以鲤形目为主(占58.82%)。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显示,优势种为海南似鱎(IRI占比29.66%)、?(18.98%)、尼罗非鲫(18.46%)、鲢(14.85%)和莫桑比克非鲫(11.36%),其中单位努力捕捞数量(NPUE)以海南似鱎(45.72%)占优、单位努力捕捞重量(BPUE)以尼罗非鲫(34.60%)为主。聚类分析表明,鱼类物种组成在季节间无显著差异,物种数、NPUE和BPUE亦无季节变化(P>0.05)。鱼类群落物种数、NPUE和BPUE沉浮网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鱼类数量组成沉浮网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与海南似鱎有关,其NPUE浮网显著高于沉网(P0.05)。透明度、pH和总磷是影响鱼类物种数量时空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表明,松木山水库鱼类多样性低,可能与水面积较小、连通性低、外来种入侵及入库河道以人工排渠为主有关,为科学合理评估鱼类数量组成建议水库鱼类调查需要同时使用沉浮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雪辉 邱永松 杜飞雁 林昭进 孙典荣 黄硕琳
根据2007年在北部湾海域进行的4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对北部湾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群落格局进行分析。该调查共采获鱼类323种,隶属于18目101科。以冬季出现种类数最多,为231种;秋季和夏季次之,分别为217种和214种;春季最少,为186种。运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方法分析了北部湾鱼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该海域鱼类可划分为5个群落,为较为稳定的东北部沿岸群落(群落Ⅰ)、海南岛西岸群落(群落Ⅱ)、北部湾中南部群落(群落Ⅲ)、白龙尾岛附近海域群落(群落Ⅳ)和季节波动较大的琼州海峡西侧群落(群落Ⅴ)。ANOSIN检验表明,各群落间鱼类组成的差异极为显著(R=0.896~0....
关键词:
鱼类种类组成 群落格局 环境因子 北部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安建国 吴立昌 施练东 郑丹萍 刘其根 胡忠军
为掌握汤浦水库鱼类群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采用多网目单层刺网并辅以地笼和三层刺网在该水库的6个站点进行了鱼类样品采集和环境因子测定,分析了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共采集41种鱼类,隶属3目,鲤形目物种数最多(87.80%),鳙、贝氏?、鲢和?为优势种。生态类型、食性和栖息地类型分别以定居型(92.68%)、杂食性(60.98%)和上层(48.78%)鱼类为主。鱼类物种组成、单位努力捕获数量(NPUE)和单位努力捕获重量(BPUE)均存在显著的季节和水平空间差异,物种数(S)仅存在显著的水平空间差异,渔获物聚为点纹银鮈、?和贝氏?3个群落,NPUE、BPUE和S从中游到下游有逐渐下降的趋势,NPUE和BPUE春夏季显著高于秋冬季,但3者也受到了站点和季节显著交互作用的影响。物种组成在水层间差异显著,NPUE、BPUE和S在水层和季节间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春夏秋季鱼类集中在上层,冬季下层较高。NPUE和BPUE与叶绿素a(Chl.a)、总磷(TP)、pH和/或总氮(TN)显著正相关;RDA分析表明,水温(WT)、pH、TN和Chl.a是影响鱼类物种时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汤浦水库鱼类物种多样性虽然较高但功能多样性不容乐观,鱼类时空分布与表征初级生产力的因素有关,垂直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翟璐 韩东燕 傅道军 张崇良 薛莹
为了进一步研究胶州湾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根据2011年冬季(2月)、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在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态多样性指数和多元分析方法等研究了胶州湾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并分析了胶州湾鱼类群落结构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57种,隶属于2纲10目31科46属,种类组成以暖温性和暖水性鱼类为主。主要优势种有方氏云鳚(Pholis fangi)和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等。胶州湾鱼类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D的季节变化范围为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芮银 蒋日进 王好学 栾会妮 印瑞 朱玉丹 张琳琳
为了解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的保护效果,基于2018年4月(春季)和11月(秋季)在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共捕获鱼类83种,隶属于9目51科,其中优势种鱼类2种,重要种18种,隶属于5目11科,优势种为六丝钝尾虾虎鱼和龙头鱼。等级聚类(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测度(NMDS)分析表明,春、秋季鱼类群落在空间上均可分为3组且群落组间显著差异(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丁朋朋 高春霞 田思泉 杜晓雪 汤艾佳
为了解浙江南部近海蟹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16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对该海域进行了底拖网调查,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等方法研究该海域蟹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渔获蟹类17种,隶属于4科6属,其中蟹类群落的优势种(IRI>100)为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银光梭子蟹(P.argentatus)、红星梭子蟹(P.sanguinolentus)、矛形梭子蟹(P.hastatoides)、锈斑蟳(C.feriatus)、长手隆背蟹(Carcinoplax longimanus),其中双斑蟳是绝对优势种(IRI>500);调查海域蟹类平均渔获质量为4.90 kg·h~(-1),其中夏季(10.9 kg·h~(-1))>春季(2.47 kg·h~(-1))>冬季(1.26 kg·h~(-1));蟹类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D)为0.00~1.2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0.00~1.25,均匀度指数(J′)为0.07~1.00,冬季D最高,春季的H′和J′最高;冗余分析RDA排序结果表明,底层温度、底层溶解氧和盐度(表层与底层)是影响蟹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银肖 杨慧兰 谭慧敏 王敏 穆淑梅 康现江 陈咏霞
2019年5月、8月、10月和2020年8月、10月对白洋淀30个位点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并分析了白洋淀鱼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共采集鱼类30种,隶属于4目12科,其中鲤形目最多,占56.67%。相对重要指数(IRI)分析显示,优势种(IRI ≥ 500)有9种,以鲫、麦穗鱼和红鳍鲌为主。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显示,个体数、物种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D_(Ma))、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不同季节间呈显著差异(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聂振林 王咏雪 胡成业 求锦津 孙鹏 田阔 水柏年
根据2014年11月(秋季)和2015年5月(春季)在三门湾进行渔业资源调查以及同步调查的6个主要环境因子数据(水温、盐度、悬浮物、p H、溶解氧及化学需氧量等),对三门湾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6个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捕获鱼类33种,其中以季节性洄游种类和暖水性种类为主。春、秋季优势种各有5种,其中棘头梅童鱼、龙头鱼和孔虾虎鱼为共同优势种。应用非度量多维测度分析(NMDS)和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可得,春、秋鱼类群落均可划分为2组,其中1组主要分布在湾内,而另1组主要分布在湾口,在不同站位组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长度谱分析结果显示,鱼类群落长度谱的斜率和截距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RDA分析结果表明,鱼类群落主要受温度、溶解氧、悬浮物和p H等环境因子影响。
关键词:
鱼类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三门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乐 于雪峰 窦乾明 赵晨 宋聃 都雪 王慧博 霍堂斌
为查明乌伦古湖鱼类组成现状、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利用多网目复合刺网于2019—2021年对乌伦古湖开展鱼类群落调查研究。春、夏、秋3季共采集鱼类22种,隶属于4目6科,以鲤科鱼类最多,为15种,占比68.2%。其中历史土著种7种,占鱼类种数的31.8%;优势种为湖拟鲤(Rutilus rutilus)和东方欧鳊(Abramis brama),其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别为7355.28和765.65。本次调查的水域中,布伦托海全年优势种为湖拟鲤和东方欧鳊,吉力湖全年优势种为湖拟鲤、河鲈(Percafluviatilis)和东方欧鳊;鱼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H')、Margalef指数(D)和Pielou指数(J')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91~1.76、0.24~0.54和0.23~0.45。春季鱼类的多样性指数H′、D、J′显著低于夏、秋两季。布伦托海的鱼类多样性指数整体略高于吉力湖;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分析结果表明丰度曲线整体均位于生物量曲线上方, W统计值均为负值,介于-0.104~-0.371之间。秋季(W=-0.226)受干扰程度最高,其次是春季(W=–0.2),夏季最低(W=–0.104)。其中,吉力湖(W=–0.307)的鱼类群落受干扰程度显著高于布伦托海(W=–0.191);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水深、硝酸盐氮和水温为影响布伦托海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通过影响鱼类繁殖、摄食等习性从而调控鱼类群落分布。而吉力湖鱼类群落主要受叶绿素a和总氮的影响,小型杂食性鱼类的分布与叶绿素a浓度、营养物质成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乌伦古湖鱼类群落结构呈现优势种单一化、鱼类小型化及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态势。
关键词:
乌伦古湖 鱼类组成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董静瑞 胡成业 水玉跃 田阔 杜肖 水柏年
根据2015年春季(5月)和秋季(9月)温州南部沿岸海域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多元分析及其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州南部沿岸海域共鉴定鱼类47种,隶属于9目27科41属,主要以暖水性和暖温性为主,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最多,共26种;其次为鲱形目(Clupeiformes),共6种;再次为形目(Tetraodontiformes),共4种。春季,优势种依次为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as)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韩旭东 章守宇 汪振华 王凯 林军 邓明星 吴星辰
为探究岛礁海域渔业资源群落格局,于2016年8月、12月及2017年2月和5月对马鞍列岛及其东部海域进行了渔业资源季度调查。利用聚类分析、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和生物环境相关分析(BIOENV)等方法,对该海域的鱼类群落组成、时空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共采集鱼类96种,隶属于12目47科77属,其中鲈形目占比最大,其生物量和丰度占比均超过50%。龙头鱼为全年优势种,春季优势种包括刺鲳、黑鳃梅童鱼和宽体舌鳎;夏季优势种为小黄鱼、带鱼和六丝矛尾虾虎鱼;秋季和冬季优势种相同,为棘头梅童鱼和凤鲚。聚类分析和nMDS结果显示,马鞍列岛及其东部海域鱼类群落可分为站位组I (岛礁周围站点为主)、站位组II (邻近岛礁站点为主)和站位组III (远离岛礁站点为主)。除春季站位组I与站位组III、站位组II与站位组III外,鱼类群落种类组成在各季节不同站位组之间皆存在显著差异。BIOENV分析显示,在底层水温、底层盐度和水深3个因素中,底层水温对鱼类群落影响最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