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64)
2023(11651)
2022(9379)
2021(8201)
2020(6994)
2019(15815)
2018(15902)
2017(30413)
2016(17084)
2015(19549)
2014(20003)
2013(19507)
2012(18002)
2011(16198)
2010(16308)
2009(15312)
2008(15272)
2007(14090)
2006(12327)
2005(11172)
作者
(52573)
(44169)
(43839)
(42056)
(27648)
(21005)
(20075)
(17302)
(16415)
(15554)
(14869)
(14675)
(14048)
(13956)
(13852)
(13651)
(13648)
(13004)
(12828)
(12539)
(11064)
(11017)
(10838)
(10089)
(10028)
(9891)
(9821)
(9718)
(9060)
(8937)
学科
(71301)
经济(71222)
管理(48573)
(44432)
(34496)
企业(34496)
方法(31043)
数学(27128)
数学方法(26899)
(22497)
中国(20672)
(18699)
(16858)
业经(16089)
地方(15455)
(14893)
环境(14706)
农业(14698)
(12616)
贸易(12613)
(12221)
(11799)
银行(11753)
(11663)
(11368)
金融(11360)
(11226)
(11185)
理论(11136)
(10993)
机构
学院(250854)
大学(250583)
(101085)
经济(98854)
管理(91422)
研究(87629)
理学(78365)
理学院(77487)
管理学(75981)
管理学院(75555)
中国(65539)
科学(56349)
(53357)
(50050)
(46999)
(46008)
研究所(42051)
业大(40970)
中心(40704)
农业(39690)
(39312)
财经(37182)
(33707)
(33510)
北京(33245)
师范(33081)
经济学(31793)
(31399)
(30606)
经济学院(28985)
基金
项目(168076)
科学(130539)
研究(120611)
基金(120060)
(106176)
国家(105310)
科学基金(88544)
社会(75864)
社会科(71714)
社会科学(71691)
(67154)
基金项目(63391)
自然(56634)
(56259)
自然科(55269)
自然科学(55249)
教育(55227)
自然科学基金(54242)
编号(49302)
资助(48583)
成果(40383)
重点(38577)
(37125)
(36693)
课题(34703)
(34293)
科研(32656)
创新(32204)
国家社会(31719)
计划(31530)
期刊
(111387)
经济(111387)
研究(70811)
中国(50709)
(46096)
学报(45813)
科学(39016)
(37616)
大学(33662)
学学(31847)
管理(31106)
农业(30754)
教育(27275)
(22045)
金融(22045)
技术(21527)
业经(19127)
财经(18508)
经济研究(18341)
(16473)
(15967)
问题(15628)
(13855)
图书(12498)
技术经济(12252)
统计(12225)
(11894)
资源(11821)
科技(11553)
业大(11530)
共检索到3715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俊  张清东  牛文亮  
本试验以北水苦荬(Veronica anagallis-aquatica)为研究对象,以实验室静态模拟培养试验,系统分析了北水苦荬对2种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的环境效应,各指标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分析表明:在实验前期,北水苦荬对水样的COD、TN、TP的去除较空白组好,同时北水苦荬对重富营养化(HT)水体中营养源的吸收较富营养化(ET)水体好。各主要指标间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北水苦荬对2种不同浓度的系统内的TN-TP吸收具有高度同一性,其线性系数分别为0.795和0.777,表现出线性关系极显著,为北水苦荬选择性吸收水体中植物营养源提供一定依据。系统内的植物—水样的物料平衡分析发现,北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俊  张清东  牛文亮  
实验以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 Linn.)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巴天酸模对2种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①巴天酸模对水样的COD、TN的去除较空白组好,且在富营养化(ET)水体的去除效果更为稳定。②巴天酸模对富营养化(ET)水体营养源的主指标间去除相关性较重富营养化(HT)好,对于同系统内的TN、TP吸收具有高度同步性,且TN的吸收比TP的吸收更好。③巴天酸模对两个系统内的TN、TP的去除比例相当,但不同于其共生体的去除比例。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马进  何文辉  彭自然  华雪铭  冯悦  黄仲园  卓帅  周丽丽  
生态修复实践中两种以上生物联合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为浮游动物、沉水植物代表,建立溞-草配合处理系统,以苦草处理为对照组,富营养化水体为空白组,研究处理过程中水质指标、底泥指标、水草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溞-草系统水和底泥质量指标优于苦草组,水体总氮、总磷、氨氮最终去除率分别为87%、88%、96%,最大去除率分别为70%、70%、86%;底泥总氮去除率39%,总磷去除率38%,27 d即水清见底,苦草生长率达740%。而对照组水体总氮、总磷、氨氮最终去除率分别为35%、33%、57%,最大去除率分别为35%、30%、57%,底泥总氮去除率40%,总磷去除率32%,48 d内未见底,苦草生长率为470%。因此,大型溞促进悬浮物沉降、有利于苦草生长以及稳定系统,溞-草系统配合处理富营养化水体能力大于单一的水草系统,溞-草系统能更快地提高水体透明度,苦草生长率更大,更易保持稳定,实验结果为指导生态修复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之浩  吴晓芙  李威  
将沉水植物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原位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低能耗、高效率、易管理、且具有良好景观价值的新方法,而基于工程应用的沉水植物功能研究却鲜见报道。为对比研究6种沉水植物的耐污与去污抑藻能力,本研究将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和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种植于富营养化水体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赞信  
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水葫芦是治理其泛滥的有效途径。利用水葫芦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并利用其生物质生产沼气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但是其环境经济效益尚不明确。以滇池为例,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葫芦控制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与将水葫芦打捞后填埋处理相比,将所打捞的水葫芦用于生产沼气具有经济可行性和能量效率。与现行的填埋处理法相比,实施沼气项目不但同样能控制水葫芦泛滥,而且能生产能源。此外,填埋水葫芦会释放甲烷这一环境问题值得重视,利用水葫芦生产沼气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但减排的价值取决于沼气厂的生产规模。由于将水葫芦填埋和用于生产沼气都能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只有当沼气厂的水葫芦处理量大于当前的填埋量时,沼气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和云  于丹  倪乐意  
近几十年来,轮藻植被从许多富营养化的浅水湖泊中逐渐消失。然而作为浅水湖泊稳态转换模型的代表植物,轮藻植物被证明在湖泊水体的修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因为轮藻植被通过对水体浊度和营养水平的多重反馈机制能稳定湖泊清水稳态。基于此,介绍了轮藻植物及其在水体的分布和浅水湖泊稳态转换概念模型,重点阐述了轮藻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并介绍了影响轮藻生长繁殖的环境因子,分析了国内外轮藻生态学研究的现状及其特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镜清  熊治廷  张维昊  邓绪伟  尚林源  付长营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选取武汉市东湖的春季优势种金鱼藻、伊乐藻和菹草,夏季优势种类金鱼藻、狐尾藻和苦草,在春夏两个季节分别对东湖重度富营养化水体磷的去除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5种沉水植物在春夏季节生长良好,其中金鱼藻生物量增长率最高(春季为128.88%,夏季为58.33%)。5种沉水植物均能较好地吸收上覆水中的磷,其中金鱼藻在春夏两季对水体总磷的去除率均为最高(春季为91.75%,夏季为92.44%)。同时5种沉水植物还可抑止底泥中磷的释放,均使上覆水中各形态磷浓度保持较低水平。结果表明,金鱼藻在春夏季节均表现出较好的生长和净化水体磷的能力,且其耐污能力强,有可能成为以东湖为代表的重度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开宏  金春华  王扬才  
2000年至2003年实验研究尼罗罗非鱼对铜绿微囊藻摄食、消化特性的基础上,在宁波月湖等富营养化景观水体进行了罗非鱼控制蓝藻水华的应用试验。研究表明,罗非鱼对水华蓝藻有很强的摄食与消化能力。25℃条件下,罗非鱼鱼种对铜绿微囊藻的平均消化率达67.5%,摄食率则随鱼体体重及水温的升高而增加。1999年至2000年蓝藻泛滥的月湖水体,2001年和2002年先后放养鲢鳙蚌(9.8g.m-3)和罗非鱼鱼种(3~5g.m-3)后,蓝藻水华不再出现,浮游藻类年平均细胞数量分别比2000年下降67.5%和79.6%,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下降48.6%和63.8%;蓝藻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7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俊  张清东  马芸莹  牛文亮  罗海力  
通过实验室静态培养试验,以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对富营养化水体营养源的吸收和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金鱼藻能迅速有效地增加水体中溶解氧(DO),增长率达49.71%;pH随时间变化呈现先升高后回落的过程,其变化与生物量存在一定线性关系;②金鱼藻对水样的TN、TP、COD、Chl-a去除率分别为90.01%、35.13%、72.67%、99.82%,水质由中富营养型(Meso-eutrophic,MT)向贫营养型(Olig-eutrophic,OT)转变;③通过SPSS软件分析,指标间的皮尔森相关性高度显著,两两线性相关系数介于0.934~0.9...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湘  叶金云  杨肖娥  王趁义  张易祥  
植物修复富营养化养殖水体过程中磷(P)的去除途径主要包括植物吸收、植物根系吸附、底泥吸附和还原状态下的磷挥发。为了深入探讨植物修复去磷机理,阐明植物修复富营养化养殖水体过程中磷的去向问题,分别以夏秋季(高温)和冬春季(低温)的高效除磷植物大漂和冬牧70组成的生态浮岛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模拟条件下的富营养养殖水体生态修复系统,研究不同温度季节下生态浮岛植物在富营养养殖水体中各去磷途径对水体总磷(TP)去除量的贡献率大小。结果表明:经过20 d处理后,生态浮岛植物大漂和冬牧70对富营养化养殖水体中总磷的去除效率都较高,均达50%以上;在生态浮岛植物修复富营养养殖水体过程中最主要的磷去除途径都为植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怀成,孙延枫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云南滇池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 ,已成为制约滇池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叶绿素 a( Chla)、TP、TN、CODMn和透明度 ( SD)等表征富营养化的指标作为评价因子 ,综合评价和分析了滇池水体富营养化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 ,总结了过去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止措施 ,指出偏重外源控制、防护林体系不完善、底泥清除技术不合理是阻碍解决滇池富营养化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建议将恢复湖泊生态系统、控制内外污染源以及强化流域环境管理作为新的控制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玉芝  秦伯强  高光  
以太湖梅梁湾"863示范工程"水草恢复区原位湖水以及该区渔网围隔上的附着生物为材料,通过室内静态培养试验,研究了附着生物对富营养化湖水的氮、磷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附着生物对水体中的氮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半个月内,附着生物对水体中总氮的累积去除率可达60%,在有附着生物的水体中总氮浓度从5 mg/L左右下降到2 mg/L左右;附着生物对水柱中氮的累积去除率和水柱中氮的浓度、附着生物的生物量以及附着生物作用时间密切相关。从培养过程中水体磷的浓度变化来说,培养初期,水体中磷的浓度比较高,附着生物对其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培养后期,水柱中磷的浓度比较低,附着生物不但不去除水中的磷,而且还向水柱中释放磷,这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施翔  陈益泰  王树凤  王小雪  李霞  潘红伟  孙海菁  
【目的】比较旱柳无性系的生长以及对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以筛选出处理富营养化水体效果较好的无性系。【方法】利用8个旱柳无性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进行静态培养试验,研究各无性系的形态特征、叶绿素相对含量指数、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以及对废水中氮、磷的去除效率。【结果】旱柳无性系在整个试验期间生长良好,无死亡现象。各无性系最终生物量、苗高和相对生长率有显著差异,其中,旱59和旱97整体表现最好。旱柳无性系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吸收较好,地上部分营养元素浓度较高。旱柳各无性系对总氮、氨氮和硝态氮的去除效率分别为87.17%96.94%、90.35%99.33%和66.66%88.19%,对总磷的去除效率为7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长虹  李伟斯  徐斌  李修岭  
【目的】针对富营养化水质,在同等条件下分别对表面流、潜流、垂直流3种人工湿地的净化作用进行对比,探索不同湿地类型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处理效率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原位观测和室内化验的方法测定了人工湿地不同季节水质状况(TN、NH_4~+-N、TP、高锰酸钾指数、BOD_5和COD_(Cr)),研究了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结果】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对水体的营养成分净化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具体的净化效果不尽相同,但3种类型的湿地对TN、NH_4~+-N、TP、高锰酸钾指数、BOD_5和COD_(Cr)去除率均体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均呈倒"V"形的变化趋势,并在夏季达到最大水平的去除率,同样的月份,垂直流对水质各指标的去除效果最佳,其次是潜流、表面流,其中对BOD_5和COD_(Cr)的去除效果相对更佳,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对NH_4~+-N、TN的去除率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明显的差异,对高锰酸钾指数净化效果相差不大;垂直流和表面流对BOD_5和COD_(Cr)去除率差异并不显著。与潜流和表面流湿地相比,垂直流湿地植被N含量、P含量、N积累量和P积累量均为最高,而潜流和表面流差异不大。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就这3种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而言,其对NH_4~+-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与湿地植物N、P含量及累计量存在显著相关性,以此达到去除水质中N、P等元素的目的。【结论】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更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白由路  卢艳丽  杨俐苹  程宪国  
该文从农田施用氮磷肥的数量入手,结合土壤中营养物质运移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前人报道的太湖湖区水体营养盐来源及比例,阐述了农业种植对水体富营养化贡献的数量与比例。分析认为:每年进入太湖湖区水体的氮素数量不足0.94万t,占总氮排放的10%左右,从农田中直接排出的磷不足83t,约占总排磷量的1.5%。综合分析表明:农业种植中施用的氮磷肥不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降低环湖农田产量目标、确定氮磷肥合适用量、限制环湖农田蔬菜作物种植是减少农业种植对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