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60)
2023(4979)
2022(4040)
2021(4041)
2020(3420)
2019(8647)
2018(9107)
2017(17448)
2016(9087)
2015(10211)
2014(10483)
2013(9753)
2012(8610)
2011(7733)
2010(8188)
2009(7582)
2008(7553)
2007(6331)
2006(5808)
2005(5300)
作者
(23596)
(19912)
(19697)
(19006)
(12631)
(9388)
(9083)
(7671)
(7480)
(7100)
(6723)
(6653)
(6503)
(6404)
(6121)
(6049)
(5930)
(5788)
(5699)
(5641)
(4986)
(4844)
(4834)
(4571)
(4473)
(4407)
(4333)
(4224)
(3959)
(3867)
学科
(38196)
经济(38159)
管理(21354)
方法(19894)
(19145)
(18339)
贸易(18331)
(17818)
数学(17757)
数学方法(17263)
(17199)
企业(17199)
(8981)
中国(8978)
(8504)
理论(7795)
业经(7771)
(7048)
(6807)
(6689)
地方(6393)
关系(6257)
教学(5920)
体制(5780)
(5679)
金融(5676)
(5555)
银行(5554)
(5494)
(5462)
机构
学院(123210)
大学(122337)
(54307)
经济(53306)
管理(46805)
研究(41260)
理学(40326)
理学院(39942)
管理学(38909)
管理学院(38700)
中国(31094)
(25377)
(24013)
科学(22919)
(20225)
财经(18349)
研究所(18140)
(18081)
中心(17932)
(16584)
经济学(16525)
(16409)
北京(16350)
(16173)
师范(16053)
业大(15960)
(15259)
经济学院(14855)
(14436)
(13981)
基金
项目(78518)
科学(61207)
研究(59097)
基金(55924)
(48197)
国家(47873)
科学基金(40856)
社会(36438)
社会科(34718)
社会科学(34707)
(30439)
教育(29033)
基金项目(28279)
自然(26000)
(25465)
自然科(25441)
自然科学(25438)
编号(25101)
自然科学基金(24954)
资助(24641)
成果(20491)
重点(17825)
课题(17599)
(17597)
(16603)
(16471)
教育部(15544)
创新(15452)
大学(15438)
项目编号(15108)
期刊
(58747)
经济(58747)
研究(39448)
中国(25282)
管理(18608)
教育(18327)
(17603)
学报(15180)
科学(14660)
(14538)
技术(13028)
(12706)
大学(12625)
学学(11611)
国际(11525)
(11367)
金融(11367)
经济研究(11293)
农业(9885)
业经(9856)
财经(8741)
问题(8695)
统计(8216)
(7573)
(7339)
商业(7005)
世界(6996)
决策(6692)
(6298)
贸易(6298)
共检索到190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程  刘鹏  
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的北欧区域贸易经历了两次较大的变革,这与14世纪和17世纪欧洲经济结构的转型有关,也与担任贸易活动的组织者和保护者角色变化以及制度应对的能力紧密相关:大宗转运贸易催生出的汉萨同盟在14世纪末达到鼎盛,但随着英、法等民族国家的兴起,王国时代的区域经济被统一为国内市场并建立起国民经济体系,因而大宗转运贸易走向衰落。17世纪以大西洋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后,汉萨同盟最终消亡。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冯永琦  
东亚和欧盟分别表现为"外需主导型"和"内需主导型"的贸易模式。两种不同的贸易模式对经济发展产生着不同的影响。由于东亚区域对外部最终产品市场的严重依赖,所以,后危机时代下,东亚贸易模式转型的必要性更加明显。但是,东亚贸易模式的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中国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金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沈玉良  宋胜洲  温耀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敬亭  
美欧同盟关系改变的背景是国际格局的变化。在新的国际格局背景下,美欧丧失了共同的安全战略,而且各自形成了不能相容的安全观念。“冷战式”的美欧同盟走向衰落。欧洲希望建立同美国平起平坐的新式美欧同盟,而美国将把欧洲降为美国全球安全网络中“灵活”同盟的一部分,而且可能被分割成许多块加入这个网络。美欧矛盾在冷战后正在发生质变,尽管美欧矛盾尚不是对抗性的,但美欧矛盾将是未来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伊拉克战争前后跨大西洋矛盾表明,美国试图通过分化欧洲内部关系的手段继续其对欧洲的控制,而欧洲要实现其多边世界主张,必须深化一体化进程。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吕守军  阎颖超  
北欧模式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受法国调节学派影响而兴起的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派。该学派通过对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下北欧五国的经济政策的深入分析,并在对其他的北欧模式理论批判的基础上,构建了"北欧经济政策模式"。本文对北欧模式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观点尤其是北欧经济政策模型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该学派认为,北欧国家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的初期,面临新的外部压力与内部压力,但仍延续了60年代的经济政策惯例;70年代末80年代初,北欧国家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框架和经济政策向新自由主义转向。北欧经济政策模式理论以产业结构为中心建立起了更加立体、全面的北欧分析方法。本文对北欧模式学派的理论成果进行了梳理,并指出了该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贾怀勤  
在当前国家提出经济体制要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这样两个“根本转变”的世纪之交前夕,在外贸业务统计面临前所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钱晓菲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构空间的尝试,开放式学校是20世纪60—70年代风靡一时的建筑设计,一度被视为教育变革的催化剂。重新考察开放式学校的兴衰历程,聚焦空间实践,研究发现,开放式学校宽松的空间结构在破除物理障碍的同时,塑造出普遍喧嚣的新声景,提升教学能见度,给教师带来诸多新挑战。由于缺乏前期培训、系统评估与后续支持,未能适应新空间的多数教师为应对声音和视觉干扰,纷纷选择重塑物理与规则屏障,最终导致开放式学校名存实亡。学校空间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性过程,单方面地革新学校建筑设计,最终只能实现某种形式化的学校空间革新,且隐含着僵化学校时间、限制教学体验的风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程  
19世纪政治经济学家搜集、整理史料的工作填补了传统贸易史研究的空白,但其在理论分析上的缺陷又招致经济学家批判。古典经济学派继而提出"自然禀赋理论"来解释交易行为的分工基础,新古典经济学派则将贸易模式的持续变革引向"要素积累与成本理论"。晚兴的制度经济学派发现贸易参与者制度建设方面的特殊效用后,试图通过"产权论"、"声誉机制"等理论重新阐释贸易行为。随着新史学兴起,史学家对经济学的建构范式也提出质疑,并提出比较文明及整体史观的研究路径。但是,在当前区域贸易研究中实现各学科路径的有效整合并非易事。或许只有坚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程  
19世纪政治经济学家搜集、整理史料的工作填补了传统贸易史研究的空白,但其在理论分析上的缺陷又招致经济学家批判。古典经济学派继而提出"自然禀赋理论"来解释交易行为的分工基础,新古典经济学派则将贸易模式的持续变革引向"要素积累与成本理论"。晚兴的制度经济学派发现贸易参与者制度建设方面的特殊效用后,试图通过"产权论"、"声誉机制"等理论重新阐释贸易行为。随着新史学兴起,史学家对经济学的建构范式也提出质疑,并提出比较文明及整体史观的研究路径。但是,在当前区域贸易研究中实现各学科路径的有效整合并非易事。或许只有坚持历史逻辑为前提,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全面把握研究视角才能更深入理解贸易互动影响下的区域文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程  
中世纪盛期欧洲社会的物质积累激发了商品交换活力,引发了"领主-农民"二元结构和庄园经济解体。"黑死病"后社会经济结构再调整,物质积累和消费水平复增,市场交换成为常态,国际市场体系得以优化重组,北欧地区出现了以自然禀赋为基础的地理分工,确立了大宗贸易的内容和运行体系。14、15世纪专职贸易的汉萨商人建构起一个东起俄国、西至葡萄牙,北抵冰岛,南达意大利的贸易帝国,标志北欧贸易区初成。尼德兰和英格兰依靠强大的国民经济体系,又以港口集散贸易取代汉萨同盟的转运贸易,先后主宰北欧贸易区,最终发展成现代贸易强国。经济体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钱俊生  刘向群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可以发现,资源的利用方式是人类文明兴衰的决定性因素。原始文明(渔猎文明)的人类获取资源的方式是以采摘植物果实和猎杀动物为特征;农业文明的人类获取资源的方式是以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为特征;工业文明的人类获取资源的方式是以开采矿山、挖掘地下资源为特征。据专采分析,世界上一些主要矿藏可供开采的年限:铜为53年,铅21年,锌23年,锡41年,镍79年,钴67年,钨42年,石油55年。可以说,本世纪内,全球将基本无矿、无油可采。在资源短缺已经威胁到人类生存的今天,发展以资源再生产业为主要特征的循环经济,将使人类进入一个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峰  
关税同盟理论是西方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核心。区别于现有关税同盟的综述文章,作者将目前西方探讨关税同盟贸易效应的观点按照逻辑关系分成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一是关税同盟的利益来源;其二是关税同盟的产生原因;其三是最优对外关税的决定。本文也归纳了西方对关税同盟贸易效应进行经验分析的常用方法,并对已有的理论和实证观点进行评价。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青松  
俄、白、哈关税同盟是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内区域经济一体化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本文重点分析了该关税同盟的贸易效应:2011-2012年,同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增幅远高于成员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增速,除了哈萨克斯坦之外,俄罗斯、白俄罗斯与同盟成员国的贸易在其外贸总额的占比均有所上升,说明关税同盟促进了三国贸易往来。虽然关税同盟的运行导致了中国对哈国出口成本增加,但由于俄、哈两国与中国属于互补型贸易关系,中国与各成员国的双边贸易仍呈现快速增长状况,俄罗斯加入WTO将促进中俄双边经贸合作规范化和稳健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