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04)
- 2023(3978)
- 2022(3274)
- 2021(3034)
- 2020(2398)
- 2019(5674)
- 2018(5353)
- 2017(10174)
- 2016(4852)
- 2015(5573)
- 2014(5487)
- 2013(5298)
- 2012(4974)
- 2011(4280)
- 2010(4139)
- 2009(3664)
- 2008(3588)
- 2007(2845)
- 2006(2421)
- 2005(2114)
- 学科
- 济(20851)
- 经济(20832)
- 贸(16861)
- 贸易(16853)
- 易(16338)
- 管理(12312)
- 业(11075)
- 企(8696)
- 企业(8696)
- 方法(7880)
- 地方(6491)
- 出(6070)
- 农(6056)
- 数学(5980)
- 数学方法(5940)
- 关系(5843)
- 口(5447)
- 出口(5443)
- 出口贸易(5443)
- 中国(5229)
- 业经(4848)
- 财(4294)
- 国际(3939)
- 学(3796)
- 环境(3716)
- 农业(3699)
- 贸易关系(3557)
- 概况(3417)
- 理论(3364)
- 进出(3252)
- 机构
- 学院(70872)
- 大学(69670)
- 济(34214)
- 经济(33735)
- 管理(25471)
- 研究(25104)
- 理学(22168)
- 理学院(21932)
- 管理学(21665)
- 管理学院(21537)
- 中国(17638)
- 科学(13627)
- 京(13580)
- 财(13507)
- 所(11689)
- 财经(11344)
- 经济学(11107)
- 中心(10963)
- 研究所(10614)
- 贸(10557)
- 经(10354)
- 经济学院(10287)
- 院(9689)
- 农(9481)
- 范(9477)
- 师范(9437)
- 江(9396)
- 业大(9004)
- 财经大学(8522)
- 北京(8293)
- 基金
- 项目(49848)
- 科学(39471)
- 研究(38352)
- 基金(36637)
- 家(31982)
- 国家(31761)
- 科学基金(26762)
- 社会(25543)
- 社会科(24339)
- 社会科学(24336)
- 基金项目(19508)
- 省(18159)
- 教育(16471)
- 自然(16075)
- 划(15793)
- 自然科(15627)
- 自然科学(15622)
- 编号(15426)
- 自然科学基金(15305)
- 资助(13926)
- 成果(11847)
- 发(11734)
- 重点(11453)
- 部(11376)
- 国家社会(11127)
- 创(10764)
- 课题(10156)
- 人文(10143)
- 制(10065)
- 创新(10058)
共检索到104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程
中世纪盛期欧洲社会的物质积累激发了商品交换活力,引发了"领主-农民"二元结构和庄园经济解体。"黑死病"后社会经济结构再调整,物质积累和消费水平复增,市场交换成为常态,国际市场体系得以优化重组,北欧地区出现了以自然禀赋为基础的地理分工,确立了大宗贸易的内容和运行体系。14、15世纪专职贸易的汉萨商人建构起一个东起俄国、西至葡萄牙,北抵冰岛,南达意大利的贸易帝国,标志北欧贸易区初成。尼德兰和英格兰依靠强大的国民经济体系,又以港口集散贸易取代汉萨同盟的转运贸易,先后主宰北欧贸易区,最终发展成现代贸易强国。经济体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湘永
加拿大总理让·克雷蒂安最早提出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欧盟之间的美欧(欧,特指“欧盟”,下同)自由贸易区构想问题,美国、加拿大和欧盟国家自去年末以来就一直在磋商,然而双方及各自内部之间由于国际国内种种原因至今未达成任何具有较大意义的共识,更谈不上制定具体的谈判和行动计划。由此,人们不免对这一世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郑先武
欧盟提出的2010年建成的“欧洲-地中海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南北型自由贸易区计划。目前,“欧洲-地中海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虽然一系列政治、经济不利因素为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就现实情况看,这一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欧盟为此做出的努力为维护地区安全、发展区域经济、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和妥善处理其与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沈伯明
为了促进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世界各国都采取了建立经济性特区的政策。美国的经济特区称为“对外贸易区”(Foreign Trade Zone)。 美国对外贸易区的设想是在本世纪30年代初提出的。1984年6月18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关于在美国进口港建立、经营和管理对外贸易区,促进和鼓励国外商业以及其他目的》的法案(即《希勒法案》),计划在港口或机场附近划出一块块特别地区,凡是依法进入该地区的外国货物,不需报关,也不必交纳关税;货物从区内转口或运出国外,也无需纳税。货物如从对外贸易区进入关税区则应照章纳税。同时规定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郑容均,郑在然,李晗斌
东亚地区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为了促进东亚地区的贸易便捷化 ,使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工具构建电子贸易区成为一种必然。在东亚地区建立PAA等电子贸易区是可取的 ,为了建立电子贸易区 ,有必要改进电子商务的法律和税收制度。为了准备对电子商务进行税收激励 ,政府必须营造出一种能够使电子商务得以蓬勃发展的财政氛围 ,而不必单纯考虑其维护公平、可预测的税收体系的职责
关键词:
东亚 电子贸易 电子商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原瑞玲 田志宏
关注自由贸易区(FTA)贸易效应的事后评估,尝试构建贸易效应测算和分解的完整分析框架,基于基础引力模型,从变量引入、贸易效应分解和模型应用3个角度探讨引力模型用于自贸区贸易效应测算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包含国家组、进口国和出口国年度的三维固定效应模型可以控制FTA的内生性;将FTA在时间维度上进行扩展,可以逐年动态反映自贸区的贸易效应;基于简化假定,模型通过压缩维度可以用于分析不同情形下的贸易效应,有效性得到了验证。
关键词:
自由贸易区 贸易创造 贸易转移 测度方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丽军
美、加、墨三国已于今年八月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从而产生了世界上又一具有重大影响的自由贸易区.一1.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将推动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的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产生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的潮流,同时又将推动这种潮流以更加强劲的势头向前发展.这主要是北美有美、加这两个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一些发达与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高鹤云 江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伍贻康
1995年10月2日,欧洲联盟部长理事会正式批准了欧盟委员会三个月前提出的题为《中欧关系长期政策》战略性文件,这是在提出《走向亚洲新战略》基础上,欧盟为进入21世纪的欧中关系,进一步明确而具体地制订长远发展战略的指导性方针,以推进“同中国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它是欧盟同中国建交20年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庄国土
中国茶叶在17世纪传入西欧,在18世纪前期,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其输入地及贩运者也以西欧国家为主。研究18世纪中国与欧州的海上茶叶贸易,对了解18世纪中外海上交通、白银内流以及中国对外贸易史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国茶叶输欧溯源 茶叶为欧洲人认识与享用始于16世纪来华的欧洲耶苏会士。第一批茶叶输入欧洲,系1607年由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从中国澳门运到爪哇,再于1610年运抵荷兰阿姆斯特丹。但作为一种商品输入欧洲,可能是在1637年以后。1637年1月2日,在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写信给驻在巴达维亚城(现雅加达)的公司总督:“既然茶已开始为一些人所消费,我们希望公司所有的船都应从中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程
19世纪政治经济学家搜集、整理史料的工作填补了传统贸易史研究的空白,但其在理论分析上的缺陷又招致经济学家批判。古典经济学派继而提出"自然禀赋理论"来解释交易行为的分工基础,新古典经济学派则将贸易模式的持续变革引向"要素积累与成本理论"。晚兴的制度经济学派发现贸易参与者制度建设方面的特殊效用后,试图通过"产权论"、"声誉机制"等理论重新阐释贸易行为。随着新史学兴起,史学家对经济学的建构范式也提出质疑,并提出比较文明及整体史观的研究路径。但是,在当前区域贸易研究中实现各学科路径的有效整合并非易事。或许只有坚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程 刘鹏
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的北欧区域贸易经历了两次较大的变革,这与14世纪和17世纪欧洲经济结构的转型有关,也与担任贸易活动的组织者和保护者角色变化以及制度应对的能力紧密相关:大宗转运贸易催生出的汉萨同盟在14世纪末达到鼎盛,但随着英、法等民族国家的兴起,王国时代的区域经济被统一为国内市场并建立起国民经济体系,因而大宗转运贸易走向衰落。17世纪以大西洋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后,汉萨同盟最终消亡。
关键词:
北欧 贸易模式 汉萨同盟 国民经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程
19世纪政治经济学家搜集、整理史料的工作填补了传统贸易史研究的空白,但其在理论分析上的缺陷又招致经济学家批判。古典经济学派继而提出"自然禀赋理论"来解释交易行为的分工基础,新古典经济学派则将贸易模式的持续变革引向"要素积累与成本理论"。晚兴的制度经济学派发现贸易参与者制度建设方面的特殊效用后,试图通过"产权论"、"声誉机制"等理论重新阐释贸易行为。随着新史学兴起,史学家对经济学的建构范式也提出质疑,并提出比较文明及整体史观的研究路径。但是,在当前区域贸易研究中实现各学科路径的有效整合并非易事。或许只有坚持历史逻辑为前提,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全面把握研究视角才能更深入理解贸易互动影响下的区域文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