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02)
- 2023(4785)
- 2022(4088)
- 2021(3796)
- 2020(2904)
- 2019(6134)
- 2018(6073)
- 2017(10993)
- 2016(5690)
- 2015(5965)
- 2014(5176)
- 2013(4698)
- 2012(3988)
- 2011(3369)
- 2010(3364)
- 2009(3201)
- 2008(2720)
- 2007(2245)
- 2006(1842)
- 2005(1584)
- 学科
- 济(17425)
- 经济(17406)
- 管理(13741)
- 业(11487)
- 企(9336)
- 企业(9336)
- 农(5966)
- 中国(5426)
- 方法(5098)
- 贸(4980)
- 贸易(4977)
- 易(4836)
- 业经(4717)
- 地方(4209)
- 数学(4135)
- 财(4087)
- 数学方法(4047)
- 农业(3926)
- 学(3837)
- 环境(3791)
- 关系(3357)
- 理论(3299)
- 制(3034)
- 发(2875)
- 和(2756)
- 划(2733)
- 融(2659)
- 金融(2657)
- 银(2559)
- 银行(2558)
- 机构
- 学院(69315)
- 大学(65434)
- 济(24482)
- 管理(24167)
- 经济(23927)
- 研究(23036)
- 理学(20960)
- 理学院(20670)
- 管理学(20170)
- 管理学院(20058)
- 中国(17209)
- 科学(14995)
- 京(13227)
- 所(11131)
- 财(10803)
- 范(10747)
- 师范(10655)
- 中心(10587)
- 研究所(10192)
- 江(9849)
- 农(9764)
- 业大(9497)
- 院(8965)
- 财经(8602)
- 技术(8487)
- 师范大学(8436)
- 州(8179)
- 北京(7855)
- 经(7781)
- 农业(7748)
- 基金
- 项目(49225)
- 科学(39032)
- 研究(36960)
- 基金(34998)
- 家(30673)
- 国家(30448)
- 科学基金(26373)
- 社会(23078)
- 社会科(21905)
- 社会科学(21900)
- 省(20195)
- 基金项目(18712)
- 自然(16987)
- 教育(16892)
- 划(16831)
- 自然科(16605)
- 自然科学(16602)
- 自然科学基金(16265)
- 编号(15990)
- 资助(12983)
- 成果(11964)
- 重点(11465)
- 发(11213)
- 课题(11029)
- 创(10593)
- 年(10103)
- 创新(9890)
- 项目编号(9691)
- 科研(9677)
- 部(9563)
共检索到989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诺 闫冰 吴迪 吴暖
受气候变暖影响,北极冰层加速消融,这意味着我国利用北极航道加强与欧洲的贸易往来指日可待。这一变化,打破了我国与欧洲海上运输主要依赖以苏伊士运河为咽喉的传统航线的地理格局,展现了新的地缘经济前景。利用GIS工具及复杂网络理论等分析方法,从地理环境、通航条件、经济成本和地缘格局出发,研究了北极航线的地缘特征和地缘经济联系的特点。结果表明:(1)在地缘特征上,中欧之间的海上运输通道经北极航线较传统航线在距离上可缩短20%30%,在船舶航行时间上减少1015天,地缘经济联系更为密切。(2)在地缘经济联系方面,将运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然 孙卓 李一鸣 高远
北极海冰的加速融化使连接亚欧的北极东北航线将在未来30年内逐步开通,极大地缩短中欧之间的运输通道,进而对双边贸易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微观贸易以及运输活动出发,利用空间可计算一般均衡(SCGE)模型来测算由东北航线通航引起的中欧贸易潜力变化,并分别模拟了燃油价格、船舶航速和破冰费用变动对双边贸易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东北航线将有效降低中欧贸易运输成本,促进中欧经济增长和双边贸易,中国获得的经贸利益更为显著;燃油价格上调将加强东北航线对中欧贸易的推动作用,而船舶航速和破冰费用的增加将削弱东北航线对中欧贸易的正向影响。对此,中国应从战略高度明确东北航线的潜在价值,深化中欧经贸合作进而实现互利共赢。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柏玲 朱健 刘政
航线建设对节点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有着显著的牵动效应,同时,节点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将推动着航线的良好运行,二者有着很强的互动关系。加强环日本海航线建设是图们江区域开发开放的关键,作为该航线上重要的节点城市珲春市必须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与航线建设良性互动。珲春市政府应该抓住机遇,以畅通对外通道为突破口,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开放举措,用足用活先行先试政策,全力拓展和深化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务实合作,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范厚明 朱慧 刘益迎
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北极航线逐渐开通并可能改变中国原油进口海运的航线结构,同时,征收碳税已是航运业大势所趋。本文建立经济性分析模型得出各原油进口来源地各条航线各型油轮运输的RFR,并分析征收碳税对中国原油进口海运经济性的影响;对目前和未来东北航线通行费率下通航期变化对中国原油进口海运经济性的影响进行动态分析;对影响RFR变化的燃油油价、通行费率、满载速度及租船费率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发现,碳税税率达到200$/t时,北极圈航线的RFR仅高于中东、美西和北非红海航线;若通航期小于160天,北极航线的RFR低于北非地中海和西非航线;北极通航对中国原油进口海运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
北极通航 碳税 东北航线 原油进口海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振福
北极问题的焦点是北极航线权益的竞争。北极航线因为北冰洋的融化预期和随之而来的巨大利益,而变得愈来愈重要。北极航线问题属于很难获得定量信息,真正需要咨询专家解决的问题。针对在处理北极航线问题中遇到的复杂和异常的现象,提出利用管理技术中进行定性和定量转化分析的SWOT方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在进行实际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面对北极航线问题应采取的战略。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了解北极航线问题现状,发现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帮助实施。
关键词:
北极航线 层次分析法 SWOT法 战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振福 曾茜 刘超
随着北冰洋夏季冰层的逐渐消融,北极航线有望全线通航。北极航线的通航将促进东亚与欧洲、北美地区的贸易往来,从而降低传统航线的地位及作用,为我国战略资源采购提供新的通道;同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北极航线沿线及其延长线上港口的地位及布局,但不同港口受此影响不尽相同,只有部分港口可能因为北极航线的利用实现地位提升。在假定北极航线全线开通的基础上提出北极航线港口概念,以港口所在城市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基本界定指标,以航程缩短程度、航线密度、港口外贸箱吞吐量和港口油气吞吐能力作为竞争性界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符合标准的中国北极航线港口,为中国利用北极航线和未来沿海港口布局提供借鉴及参考。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范厚明 刘益迎
气候变暖使北极航道逐渐开通并可能成为沟通西北欧至东亚的主要航线。2009年7月,德国布鲁格公司两艘货船"友爱号"和"远见号"在韩国装船,途径符拉迪沃斯托克后北上,最后到达荷兰鹿特丹。这次商业试航的成功,标志着对北极通航的研究已经上升到经济层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北极通航对整个世界海运的影响。类似于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北极航线作为未来的重要航线,必将对未来的世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建平 李振福 邓昭
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加速融化促使北极航线开通成为了可能,北极的航运价值愈发凸显,并对沿线国家经济联系产生重要影响.利用引力模型和可达性理论分析北极航线经济圈经济联系网络的空间结构及网络特征,结果发现:北极航线开通促使部分节点中心度上升,北极航线经济圈经济联系网络存在显著的核心—边缘结构;北极航线开通促进了北极航线经济圈经济联系网络密度的提升,国家间联系逐渐密切;同时北极航线开通后绝大部分西欧国家可达性水平较高,而东北亚国家的可达性水平较低,但东北亚国家可达性水平提升幅度较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侠 屠景芳 郭培清 孙凯 凌晓良
近30年来,北极地区发生了快速增暖现象,北冰洋海冰正在加速融化。最新预测,北冰洋10年内将出现夏季无冰年,打通连接欧洲、北美东部和东亚地区的新的海上航运通道。本文计算了我国未来北极远洋航线的海运里程和成本,并分析了该航线对于我国国际贸易和沿海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表明:(1)利用北极航线,中国沿海诸港到北美东岸的航程相差不大,约比走巴拿马运河的传统航线节省2000~3500海里;到欧洲各港口的航程差别比较大,上海以北港口到欧洲西部、北海、波罗的海等港口比传统航线航程短25%~55%。(2)到2020年,如果北极航线完全打开,用北极航线替代传统航线,每年可节省533亿~1274亿美元的国际贸易海运成本。(3)北极航线将使拥有丰富能源资源储藏量的北极地区有可能成为我国海外资源采购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从而促进我国与北极国家的贸易。(4)北极航线的开通,将大大拉近欧、北美和东亚等大市场的距离,导致国际分工和产业布局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分工和经济发展战略布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建科 侯雅洁 何瑶
中国与欧洲位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中欧的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中欧经贸联系仍主要通过海运完成,中欧港口航运网络的连通是贸易畅通的保障,因此,研究中欧港口航运网络的发展演变对于认识和保障中欧贸易的畅通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近20 a的3个时间断面(1995、2005、2015年)航运数据,构建中国与欧洲各港口航线联系网络,并通过刻画港口航运网络的复杂性特征,揭示不同港口节点可达性变化的空间分异,进而从中转港体系、网络组织结构两方面探讨中欧航运网络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①1995年以来,中欧航线联系的港口节点显著增加,网络覆盖范围明显扩大。2005年和2015年网络均表现出明显的小世界特征和无标度特性;不同港口航线联系的广度、深度和可达性变化差异明显,其中84%的港口可达性增强,地中海和阿拉伯海沿岸少数港口可达性减小。②中欧航运网络的中转港体系由"V"型转变为"U"型,核心中转港出现分化、中转节点逐渐体系化,中转路径趋于多元化,网络稳定性增强。③中欧航运网络的轴—辐组织结构不断优化,网络运行效率明显提升,航线联系更加多元化、复杂化。中欧港口航运网络的轴—辐空间结构经历了"三角型""均衡哑铃型"和"非均衡哑铃型"3个阶段,最终形成以上海港和鹿特丹港为主枢纽的多层次轴—辐空间组织结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慧智 汪力鼎
随着北冰洋地区的气候逐渐变暖,海冰逐步融化,北极航线的开辟已经从远景预期变成了可实现的现实,北极航线战略地位突出,经济价值巨大。对北极航线开发最感兴趣的是中日韩三国,其运营将对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航线的开发需要东北亚地区各国的通力合作,但是北极国家代表俄罗斯与非北极国家代表中日韩之间的战略利益不一致给合作带来了重重困难。各国需要抛弃狭隘的地理观念,深化合作,共同利用好这条黄金水道,推动东北亚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娟 梁承姬
随着陆上油气储量的日渐衰减和北冰洋海冰的不断消融,越来越多的国家着手对北极地区的资源进行开发.以北极地区的LNG运输为研究对象,考虑过度分配造成的海运运输航线的拥堵,利用BRP函数产生拥堵成本,以运输成本,拥堵成本及风险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建立LNG运输航线的交通分配模型.从全部需求量同时分配的角度,以中国政府为决策主体,由苏伊士运河航线、好望角航线以及北极东北航线构成的海运网络,利用Frank-Wolfe算法进行求解,并用CPLEX软件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未来将分担北极资源运出运量36%左右.在油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振福 尤雪 王文雅
随着北极航线开通预期逐渐迫近,美国、俄罗斯等国相继提出北极航线战略。而我国目前尚未形成清晰的北极航线战略体系,不利于我国争取北极航线权益。本文运用改进的德尔菲法筛选出包含政治、经济等6个层面在内的24个目标,进而构建中国北极航线多层战略体系及协调机制,以期为国家制定北极航线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振福 王文雅 朱静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及地区合作意义重大。北极航线是尚未通航但极具商业潜力和经济价值的战略性航线,并同样能够促进国家间经济政治合作。为此,将北极航线嵌入"一带一路"战略中,重点探讨了北极航线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可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极航线配合"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策略,以期为我国"一路一带"建设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北极航线 “一带一路” 作用 实施策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振福 谢宏飞 徐梦俏
随着北极问题关注程度的逐渐提高,北极航线问题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基于中国知网(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检索平台,搜索北极航线问题的相关中文期刊文献并进行人工筛选,就其年度分布、主要研究机构分布、核心研究学者分布、研究方向分布等方面的逐年演化进行分析。借助satI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和sPss软件,分析得到国内对北极航线问题的相关研究结构和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北极航线问题相关研究的趋势,希望可以为北极航线研究学者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