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40)
- 2023(5360)
- 2022(4289)
- 2021(4197)
- 2020(3469)
- 2019(7878)
- 2018(7590)
- 2017(13768)
- 2016(7218)
- 2015(8548)
- 2014(8191)
- 2013(8312)
- 2012(8007)
- 2011(7426)
- 2010(7294)
- 2009(6786)
- 2008(6611)
- 2007(5847)
- 2006(5209)
- 2005(4530)
- 学科
- 济(34484)
- 经济(34458)
- 管理(16815)
- 中国(15080)
- 方法(13438)
- 业(13218)
- 数学(12354)
- 数学方法(12322)
- 贸(9564)
- 贸易(9557)
- 易(9446)
- 农(9212)
- 企(9075)
- 企业(9075)
- 制(6391)
- 业经(6323)
- 财(6110)
- 关系(6027)
- 银(6021)
- 银行(6021)
- 地方(6007)
- 行(5919)
- 融(5689)
- 金融(5689)
- 农业(5672)
- 环境(5665)
- 发(5647)
- 出(5381)
- 学(4968)
- 和(4739)
- 机构
- 大学(103745)
- 学院(100677)
- 济(52286)
- 经济(51550)
- 研究(43226)
- 中国(35409)
- 管理(35099)
- 理学(29210)
- 理学院(28850)
- 管理学(28544)
- 管理学院(28349)
- 京(23938)
- 科学(22316)
- 财(22147)
- 所(20892)
- 研究所(18904)
- 中心(18720)
- 经济学(17996)
- 财经(17385)
- 经(16275)
- 北京(16186)
- 经济学院(16158)
- 院(15857)
- 农(14220)
- 江(13642)
- 范(13565)
- 师范(13462)
- 科学院(13324)
- 财经大学(13097)
- 研究中心(12412)
- 基金
- 项目(65003)
- 科学(51677)
- 研究(50595)
- 基金(48947)
- 家(42896)
- 国家(42579)
- 科学基金(35511)
- 社会(34220)
- 社会科(32474)
- 社会科学(32470)
- 基金项目(24586)
- 教育(22953)
- 省(20950)
- 资助(20510)
- 自然(20128)
- 自然科(19654)
- 自然科学(19649)
- 自然科学基金(19357)
- 划(19261)
- 编号(19014)
- 中国(17509)
- 成果(16579)
- 部(16461)
- 国家社会(15744)
- 重点(15151)
- 发(14751)
- 教育部(14422)
- 课题(14096)
- 大学(13119)
- 创(13103)
共检索到167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华春 李志鹏 李琛 齐冠钧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变化,世界各国对蕴藏资源开发充满期待,对北极圈的关注与日俱增。从北极航道开辟贸易新航路、拓展港埠发展新经济、构建国际贸易新格局的历史机遇来看,参与北极航道建设符合中国的发展利益。然而,北极航道建设呈现大国博弈状态,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欧国家加大对俄罗斯制裁,北极理事会遭遇停摆危机,美国和俄罗斯轮番在北极发动大规模军演导致区域安全不确定性增加,诸多不利因素使中国参与北极航道建设面临重重挑战。新形势下,中国可在提高北极治理话语权、强化政策引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开展关于北极航道航行安全合作等方面与北极国家展开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北极航道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孟倩 葛珊珊 张韧
基于全球气候变化与北极区域响应的观测事实、趋势预测和影响评估等国内外研究成果,较为系统地分析、评述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北极海冰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其对气象、水文要素和地理形态、生态环境的影响途径和机理;分析了冰雪融化对北极油气、矿藏资源开发、北极通航预期及对我国海上战略通道和航运格局的影响、机遇、挑战和风险;针对环北极国家的北极战略,提出了我国参与北极事务、规划利用北极航道和北极利益博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北极响应 挑战 机遇 风险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挑战与机遇本刊记者记者从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召开的1993年全国科技信息工作座谈会(12月1日至4日)上了解到,近一两年来,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鼓舞下,在江泽民同志要发展信息业,积极培育信息市场的号召下,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立凡
全球气候变暖使北极航道可以部分时间开通。该航道是连接亚洲、欧洲、北美大陆的捷径以及货物运输的最短航道,具有重要战略价值。俄罗斯高度关注北极航道的战略价值,这不仅是因为俄是濒临北冰洋同时又是拥有北极圈内最长海岸线的国家,北极地区是俄罗斯未来的资源战略基地,北极航道是俄罗斯未来的国家运输干线,更因为该地区是俄罗斯恒久的战略安全屏障。为更有效地开发北极航道,服务国家战略利益,俄罗斯积极实施"实际占有"战略,试图直接控制北极航道;大力扩建和新建北极地区军事基础设施;努力建造多用途核动力破冰船,并为通过该航道的贸易船只提供补给和航运安全保卫。但俄罗斯对北极航道的战略开发也面临一系列挑战。
关键词:
俄罗斯 北极航道 开发利用 国际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B.A.多辛科 B.C.兹巴拉辛科 A.E.鲍列伊科 朱显平 王玉国
改革开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治国之本,发展之魂。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突出了“一带一路”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2017年11月1日,习近平主席同到访的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正式公布了中俄共同开展“冰上丝绸之路”合作。这是十九大之后提出的首个“一带一路”合作构想,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冰上丝绸之路”合作,2017年12月56日,吉林大学和俄罗斯军事科学院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贺书锋 平瑛 张伟华
北极航道的通航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环境的重大冲击。本文通过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中国与贸易伙伴在传统贸易环境下和北极航道通航环境下的贸易潜力进行估计和比较,量化评估北极航道对中国贸易潜力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出口效率和进出口效率分别为0.73和0.22,与航运距离呈显著负相关;北极航道开通将使中国对航道受益国家的出口潜力和进出口潜力平均提升10.5%和28.1%;以现有贸易规模为基础,中国与北极航道受益国家的出口平均增长空间为24.1%,进出口平均增长空间为463.6%。
关键词:
北极航道 贸易潜力 随机前沿 引力模型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宗会来
全球农业生产及贸易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为应对挑战,促进全球粮食安全与贫困问题的根本解决,FAO制定了新的战略目标与重点工作。中国农业发展也进入了新时期,为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农业长期竞争力,应借FAO战略调整之机,深化与其合作,突出合作重点,特别是在有关国际协定、规则及标准等制修订方面加大参与力度,争取有利先机,服务产业发展。
关键词:
战略目标 深化合作 规范性工作 产业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粤
一、TPP的进程与影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杨敏 孙耀庭 顾凤佳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全球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建设中国开放大学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从宏观俯瞰的高度探讨建设中国开放大学的相关核心问题,梳理出中国建设开放大学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明确中国建设开放大学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透析中国建设开放大学将要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同时寻求较为科学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喜申
图书馆事业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发展,包括与它紧密联系的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不能不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对图书馆事业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社会经济、文化的每一次变革,都给图书馆事业发展带来机遇。这种机遇,有些表现为对图书馆事业较长时期的影响,比如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造成了14年来图书馆事业的迅速发展;这些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图书馆由手工操作逐步向现代化过渡。有些是短时的,稍纵即逝。机遇,只是图书馆事业得以发展的外部条件,它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2014年12月16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公布。此次经济普查公报显示,我国经济在过去的五年里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始终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的职业教育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三次产业比例为9.4∶43.7∶46.9。第一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首次降至10%以下,第二、第三产业规模总量稳步扩大,尤其是第三产业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慧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后,将强化东亚区域内的产业链合作共识,形成更紧密的亚太区域贸易网络和产业分工体系,给中国提升区域产业链价值链水平带来新机遇,但同时也面临新挑战。中国在产业领域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服务贸易尚未对参与区域产业链价值链重构形成有力支撑,投资便利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中国应创新制造业瓶颈技术,构建国内产业和企业的利益保护机制;筑牢中国在区域产业链价值链的核心地位,强化中日韩紧密合作关系;创造服务贸易新优势,提升服务贸易水平;内外兼修夯实国力,进一步强化与各国的全方位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