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89)
- 2023(8933)
- 2022(7774)
- 2021(6963)
- 2020(6126)
- 2019(14413)
- 2018(14116)
- 2017(27858)
- 2016(14670)
- 2015(16720)
- 2014(17027)
- 2013(17130)
- 2012(16381)
- 2011(15155)
- 2010(15338)
- 2009(14552)
- 2008(14376)
- 2007(13196)
- 2006(11711)
- 2005(10790)
- 学科
- 济(88811)
- 经济(88754)
- 管理(39473)
- 业(36498)
- 方法(34700)
- 数学(30499)
- 数学方法(30282)
- 企(29352)
- 企业(29352)
- 贸(22077)
- 贸易(22067)
- 易(21322)
- 地方(21279)
- 中国(18247)
- 农(17589)
- 学(16370)
- 财(15945)
- 业经(15405)
- 地方经济(13765)
- 制(13036)
- 农业(11267)
- 和(10978)
- 融(10577)
- 金融(10575)
- 环境(10482)
- 产业(10309)
- 银(10049)
- 理论(10043)
- 银行(10024)
- 体(9904)
- 机构
- 大学(230286)
- 学院(229338)
- 济(110975)
- 经济(108971)
- 管理(85029)
- 研究(81644)
- 理学(72898)
- 理学院(72069)
- 管理学(70917)
- 管理学院(70484)
- 中国(60372)
- 科学(47760)
- 京(47471)
- 财(46235)
- 所(42013)
- 研究所(38069)
- 财经(37310)
- 农(37150)
- 中心(36255)
- 经济学(36024)
- 江(34731)
- 经(33631)
- 经济学院(32429)
- 业大(32126)
- 北京(30007)
- 农业(29284)
- 范(29006)
- 师范(28733)
- 院(28683)
- 财经大学(27317)
- 基金
- 项目(144679)
- 科学(113242)
- 基金(105598)
- 研究(104723)
- 家(91478)
- 国家(90818)
- 科学基金(77002)
- 社会(68283)
- 社会科(64882)
- 社会科学(64862)
- 省(55729)
- 基金项目(55632)
- 自然(48154)
- 教育(47201)
- 自然科(47024)
- 自然科学(47009)
- 划(46352)
- 自然科学基金(46188)
- 资助(44179)
- 编号(41778)
- 成果(34003)
- 发(32940)
- 重点(32815)
- 部(32664)
- 创(29462)
- 国家社会(28779)
- 课题(28431)
- 教育部(28170)
- 科研(27865)
- 创新(27745)
- 期刊
- 济(125971)
- 经济(125971)
- 研究(69670)
- 中国(39799)
- 财(35480)
- 学报(34652)
- 农(33005)
- 科学(31287)
- 管理(30438)
- 大学(25935)
- 学学(24708)
- 经济研究(22343)
- 农业(21945)
- 技术(19933)
- 融(19914)
- 金融(19914)
- 财经(19427)
- 业经(18556)
- 贸(18228)
- 问题(17748)
- 经(16926)
- 教育(16790)
- 国际(15505)
- 技术经济(13932)
- 统计(12839)
- 商业(12559)
- 世界(12513)
- 业(11788)
- 策(11224)
- 理论(10843)
共检索到346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振福 苗雨 陈晶
北极航线的开通将会对其经过地区的经济贸易产生巨大影响,该文利用结构洞理论的中介中心性指标对北极航线经济圈的贸易网络节点进行静态比较分析.研究结论:1)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北极航线经济圈贸易网络中最重要的节点之一.2)中、韩、日、美、加五国与北极航线经济圈国家的贸易联系最为密切,在贸易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3)北极航线经济圈贸易主要来自于中国、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等国,这些国家是北极航线经济圈贸易的主要参与者.同时,这些国家也是中国在北极航线经济圈主要的贸易伙伴.4)北极航线的开通,缩短了东亚、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建平 李振福 邓昭
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加速融化促使北极航线开通成为了可能,北极的航运价值愈发凸显,并对沿线国家经济联系产生重要影响.利用引力模型和可达性理论分析北极航线经济圈经济联系网络的空间结构及网络特征,结果发现:北极航线开通促使部分节点中心度上升,北极航线经济圈经济联系网络存在显著的核心—边缘结构;北极航线开通促进了北极航线经济圈经济联系网络密度的提升,国家间联系逐渐密切;同时北极航线开通后绝大部分西欧国家可达性水平较高,而东北亚国家的可达性水平较低,但东北亚国家可达性水平提升幅度较大.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昌平 常珊 李姗姗 范厚明
以北极航线经济圈相关国家的双边货物贸易为依据,确定其经贸合作网络,基于非对称QRE模型,将对支付敏感的非对称性作为关键影响变量纳入到北极航线经济圈的经贸合作博弈中来,深入分析自我对支付的敏感度、关于他国对支付敏感度的信念、初始合作者比例、邻居国家的奖励、国际舆论的社会压力对合作的影响,得出了对支付敏感的非对称性制约了北极航线经济圈经贸合作的结论,并讨论了促进北极航线经济圈经贸合作的相关策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振福
北极问题的焦点是北极航线权益的竞争。北极航线因为北冰洋的融化预期和随之而来的巨大利益,而变得愈来愈重要。北极航线问题属于很难获得定量信息,真正需要咨询专家解决的问题。针对在处理北极航线问题中遇到的复杂和异常的现象,提出利用管理技术中进行定性和定量转化分析的SWOT方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在进行实际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面对北极航线问题应采取的战略。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了解北极航线问题现状,发现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帮助实施。
关键词:
北极航线 层次分析法 SWOT法 战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振福 谢宏飞 徐梦俏
随着北极问题关注程度的逐渐提高,北极航线问题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基于中国知网(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检索平台,搜索北极航线问题的相关中文期刊文献并进行人工筛选,就其年度分布、主要研究机构分布、核心研究学者分布、研究方向分布等方面的逐年演化进行分析。借助satI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和sPss软件,分析得到国内对北极航线问题的相关研究结构和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北极航线问题相关研究的趋势,希望可以为北极航线研究学者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参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然 孙卓 李一鸣 高远
北极海冰的加速融化使连接亚欧的北极东北航线将在未来30年内逐步开通,极大地缩短中欧之间的运输通道,进而对双边贸易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微观贸易以及运输活动出发,利用空间可计算一般均衡(SCGE)模型来测算由东北航线通航引起的中欧贸易潜力变化,并分别模拟了燃油价格、船舶航速和破冰费用变动对双边贸易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东北航线将有效降低中欧贸易运输成本,促进中欧经济增长和双边贸易,中国获得的经贸利益更为显著;燃油价格上调将加强东北航线对中欧贸易的推动作用,而船舶航速和破冰费用的增加将削弱东北航线对中欧贸易的正向影响。对此,中国应从战略高度明确东北航线的潜在价值,深化中欧经贸合作进而实现互利共赢。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方 胡求光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56国的机电产品进出口数据,利用社会网络结构分析方法测算网络密度、中心性、聚集系数以及核心-边缘结构等指标。研究表明:第一,游离在机电贸易网络结构外的国家在逐步减少,整体网络联系逐步加强,网络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第二,机电贸易网络的区域化特征和国际分工集聚效应逐步凸显;第三,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电贸易网络中具有绝对中心地位,对沿线国家机电贸易的影响力非常突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丛晓男 王谋
在气候变暖作用下,北极航线开发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北极航线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对中国及全球经济均具有重要潜在影响,各国家或地区的受益程度构成了其应对战略的经济基础。作者改进了GTAP模型并自主开发了可计算一般均衡模拟系统,对北极东北航线的经济影响开展了模拟研究。结果显示,东北航线的使用促进了全球经济增长,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受益程度有所不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欧盟等成为最大受益方。根据东北航线的地理特征及其对各经济体的经济影响差异,辨识了东北航线开发中存在的主要利益集团及其所持观点,并据此提出了中国与各集团的合作思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逯建 韦小铀 张维阳
空运贸易作为一种昂贵但快捷的运输方式,其发展势必会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各城市与世界各国的国际航线数据,以及中国海关数据,发现2000—2013年中国的航空运输不断发展壮大,以机械为代表的中高级产品是我国空运出口增长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中国各省份与各国双边贸易额的实证分析还发现,开通国际航班能够显著地增加我国各省份出口和进口贸易总额,并且能够显著地促进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长。稳定开通一条国际航线平均能够带来1009亿~1111亿美元的出口增长,以及393亿~477亿美元的进口增长,贸易产品结构的差异能对航线的出口和进口促进产生正向的调节效应。这些结论在区分不同的航线开通指标、不同的运输距离的分组分析中都显著一致。本文的研究结果能为准确评估航线的经济收益、发展临空产业经济提供有力的参考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向洁 石慧敏
近年来,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双方贸易往来频繁,“一带一盟”对接合作正逐渐成为国家间互利合作的典范。本文基于2006-2020年贸易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刻画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基本格局和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并运用QAP方法考察其具体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第一,贸易网络中各国联系日益紧密,贸易规模均呈增长态势,网络密度、平均度不断上升,贸易集聚效应显现;第二,整体贸易网络并不稳定,贸易可达性一般;第三,俄罗斯处于该网络绝对中心地位,网络不平衡性明显;第四,贸易网络演进受多方因素影响,其中人口、地理与文化等因素正向作用较为明显,经济距离的内生动力有所减弱,物流绩效水平差异呈负向关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仇怡 黄丹
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了2008—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结构特征,测算沿线国家贸易网络中心位置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并对不同收入国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贸易结构比较松散,意大利、土耳其、韩国、俄罗斯、中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地区)位于网络核心,共有23个国家(地区)发挥"中介"或"桥梁"作用,影响着其余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超过四成的沿线国家(地区)与非贸易伙伴国具有较强的间接贸易关系。贸易网络中心位置的提升能显著促进母国技术进步,间接贸易影响母国技术进步的边际效应大于直接贸易;中高等收入水平国家直接和间接贸易地位和贸易强度的提升均显著促进了技术进步,低等收入国家贸易强度的提升也能促进母国的技术进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庭竹 杜德斌
集成电路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已成为全球关键核心技术竞争的焦点。本文基于全球集成电路贸易数据建立网络矩阵,借助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刻画2000—2019年全球集成电路贸易的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并进一步揭示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相互依赖关系。研究发现:(1)20年间全球集成电路贸易网络的整体规模逐渐扩大,但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近年来的网络发展态势受阻;(2)全球集成电路贸易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显著,并呈现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核”向以中韩为核心的“双核”结构转变。(3)全球集成电路贸易格局“东升西降”特征显著,贸易网络空间结构则呈现出以北美为核心的“洲际双拱”格局演变为以东亚—东南亚为核心的“洲内联系为主,洲际互动为辅”的多级格局。(4)研究期内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保持高额贸易往来的同时却维持了较低的贸易紧密度,反而“一带一路”沿线和非洲国家与中国的贸易依赖程度不断加深。(5)中国与世界各国集成电路贸易依赖的非对称性显著,中国对发达国家呈现出单向依赖特征。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尹潇潇 石磊
本文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选择作为数字经济建设基础的半导体为研究对象,使用2001-2020年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HS编码为8541的半导体贸易数据,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有向加权半导体国际贸易网络,并分析了其拓扑结构特征。通过面板回归模型,探究网络拓扑结构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半导体国际贸易网络呈现小世界网络特性,中国和美国拥有较高的入度、接近中心性和特征向量中心性,他们均居于网络的中心,中国的中心性地位持续上升,但是美国地位下降。半导体国际贸易网络个体中心性的提升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一个国家(地区)在网络中越活跃、越处于中心以及影响力越大,经济增长越快。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网络中心结构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此外,一国(地区)是否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OECD成员对网络中心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产生异质性影响。本文综合复杂网络和计量理论方法,从经济全球化视角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政策建议,同时也为经济问题分析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远 徐俐俐
以2005-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石油贸易数据为基础,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石油贸易网络结构进行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QAP模型分析石油贸易网络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石油贸易网络结构并非典型的无标度网络,2005-2014年石油贸易联系基本保持不变,贸易量呈增大趋势;石油贸易网络异质化程度较高,核心—边缘结构较稳定,但核心国家数逐步减少的趋势使得整个网络的脆弱性增强。替代能源比重差距、人口差距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石油贸易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石油贸易联系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陆地相邻与否影响不大;语言不同的国家更倾向于建立贸易联系;物流绩效水平差距越大越不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