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79)
- 2023(9515)
- 2022(8603)
- 2021(8195)
- 2020(6914)
- 2019(16082)
- 2018(16216)
- 2017(30874)
- 2016(16869)
- 2015(19057)
- 2014(19101)
- 2013(18893)
- 2012(17195)
- 2011(15347)
- 2010(15242)
- 2009(13749)
- 2008(13072)
- 2007(11158)
- 2006(9646)
- 2005(8160)
- 学科
- 济(61126)
- 经济(61059)
- 管理(47501)
- 业(43994)
- 企(37223)
- 企业(37223)
- 方法(30890)
- 数学(26519)
- 数学方法(26207)
- 学(17001)
- 农(15858)
- 中国(15375)
- 财(15137)
- 业经(13869)
- 地方(12644)
- 制(12397)
- 理论(11353)
- 银(11152)
- 银行(11115)
- 和(10927)
- 农业(10691)
- 行(10580)
- 贸(10519)
- 贸易(10512)
- 环境(10501)
- 技术(10363)
- 融(10288)
- 金融(10287)
- 易(10190)
- 务(10038)
- 机构
- 大学(237077)
- 学院(234843)
- 管理(95320)
- 济(83975)
- 理学(83111)
- 理学院(82189)
- 经济(81868)
- 管理学(80606)
- 管理学院(80220)
- 研究(77784)
- 中国(57193)
- 科学(53102)
- 京(51389)
- 农(41911)
- 业大(40092)
- 所(39838)
- 财(37729)
- 研究所(36930)
- 中心(35551)
- 农业(33330)
- 江(32802)
- 北京(32481)
- 财经(30946)
- 范(30644)
- 师范(30279)
- 院(28440)
- 经(28172)
- 州(27504)
- 技术(26311)
- 师范大学(24620)
- 基金
- 项目(170528)
- 科学(132006)
- 基金(122433)
- 研究(120523)
- 家(108495)
- 国家(107631)
- 科学基金(91334)
- 社会(72000)
- 社会科(68075)
- 社会科学(68057)
- 省(67022)
- 基金项目(66263)
- 自然(62892)
- 自然科(61352)
- 自然科学(61338)
- 自然科学基金(60203)
- 划(57438)
- 教育(54787)
- 资助(50419)
- 编号(49178)
- 成果(39099)
- 重点(38279)
- 部(36351)
- 发(35640)
- 创(35347)
- 课题(33732)
- 科研(33181)
- 计划(32999)
- 创新(32958)
- 大学(31368)
共检索到327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宣传忠 陈智 武佩 王云利 刘海洋 马彦华
为减小风力发电对北方草原脆弱生态环境的影响,设计了一套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和GPRS无线通讯技术的异地数据采集传输系统。该系统由ZigBee无线传感网络、传感器组、GPRS终端、上位机监测中心组成;设计的软件可进行草原风电场的空气温湿度、风速、土壤温度水分和风蚀量6个参数异地实时监测和可视化的显示。测试结果表明:在传感器节点和协调器距离在600m以内,该混合组网的无线监测系统运行稳定,达到设计要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于海达 杨秀春 徐斌 金云翔 高添 李金亚
草原植被长势监测是草原监测的重要领域,它能从宏观上揭示草原的生长状况及其动态变化,从而为草原科学管理提供快速、准确的参考依据。目前长势监测主要利用遥感的方法,即选择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指标,方法有同期对比法、植被生长过程曲线法、直接监测法。本文在总结草原长势监测进展与方法的同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监测中过分依赖NDVI、不区分草原类型而使用同一种方法进行监测;对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监测中选用适宜植被指数、监测方法,分区域、分类型的监测长势,提高监测精度,将长势监测与草原产草量、生产力结合,为牧民生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
草原 长势 遥感监测 植被指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懋芳 刘三超 邱建军 张虹鸥 周霞
该研究提出了用于西藏雪灾监测与评估的方法,该方法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以MODIS数据得到的归一化雪盖指数(NDSI)为基础,同时估算厚云区的积雪覆盖的可能性,综合考虑包括DEM、道路等区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对2007年3月中旬发生在西藏南部的一次大雪灾进行了监测与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积雪覆盖区域,并对雪灾发生面积进行估算。
关键词:
西藏 雪灾 MODIS GIS 灾害监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云鹏 娜日苏 刘朋涛 陈素华
利用1988年以来的遥感资料和近50年的气象、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呼伦贝尔草原退化的事实和气候因素对草原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原植被指数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呼伦贝尔沙地植被指数下降幅度明显,中部地区下降0.2,西部地区下降0.2~0.4;呼伦贝尔草原每年的退化速度达到1.35%,草原退化由人口密集区向外扩展,优良牧草在草群中比重下降。气候分析表明,呼伦贝尔草原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干旱频发,是导致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面积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草原退化 遥感监测 气候成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罗万银,董治宝
土壤风蚀是土壤颗粒在风力作用下的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风蚀使土壤中的大量营养物质损失,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促使地表养分的再分配,促进碳(C)循环。土壤颗粒团聚体稳定状况、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人类活动都会影响土壤风蚀度的大小,从而进一步影响土壤中养分的分布及C在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中的循环。针对过去对土壤风蚀引起的土壤养分及碳循环研究的不足,提出今后的研究工作应当注重:(1)土壤风蚀环境效应;(2)土壤的潜在风蚀微观机理;(3)风蚀物在土壤-植物-大气系统间的互馈机制研究。
关键词:
土壤风蚀 养分及C循环 问题与展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学 苏玲 张欢 方明
研究在保护性耕作条件下不同的覆盖模式对农田土壤风蚀损失量的防治效果,并确定其最佳覆盖模式。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相比,地表粗糙度大,表层含水率高,不同的覆盖模式可以不同程度的减小土壤的风蚀损失量,损失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传统耕作>留茬5cm不覆盖>浅松秸秆覆盖>留茬5cm条带覆盖>压实秸秆覆盖>留茬5cm全覆盖,其中,留茬5cm不覆盖的风蚀量仅次于传统耕作,其风蚀量对比传统耕作降低了30.8%,可见,保护性耕作对减小土壤风蚀量的重要性,留茬5cm全覆盖的抗风蚀效果最佳。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传统耕作 风蚀 风蚀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萍 哈斯 王帅 张素红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现代风蚀坑主要包括平缓草地的简单风蚀坑、复合风蚀坑和固定沙丘的简单风蚀坑3种类型。坑后积沙区植被出现明显的分带性,且随风蚀坑及其下风侧积沙体的形态、尺度而发生变化。在平缓草地简单风蚀坑下风侧积沙体平面形态呈顺风向的舌状,由坑口至原生草地,随积沙厚度顺风向减小,依次出现沙蓬、冰草和百里香3个植被带;平缓草地复合风蚀坑后缘形成具有滑落面的大型流动沙丘,在沙丘背风侧顺风向依次出现舌状裸沙带、舌状拂子茅带及两侧的冰草带;固定沙丘风蚀坑坑后积沙呈裸沙形式穿越沙丘原有的山刺玫和小叶锦鸡儿两个灌木带,并在裸沙带外围形成舌状拂子茅带。风蚀坑下风侧积沙区植被的分带性反映了草地植被对风沙活动的响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小红,董云社,齐玉春,耿元波,刘立新
采用树脂芯方法于2004年雨季期间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土壤的净氮矿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雨季期间田间培养时间长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了实验方法对土壤氮转化过程的干扰。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羊草草原土壤净氮矿化量为4.44KgN.ha-1,平均净氮矿化率为0.12KgN.ha-1.d-1;土壤湿度是控制土壤净氮矿化率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土壤净氮矿化率与水分变化呈正相关关系(R=0.67,P=0.22);雨季期间,培养时间的长度对净氮矿化测定影响较大,连续培养37天土壤净氮矿化量测定值明显偏高;树脂芯方法对实验土壤干扰较小,是田间条件下研究温带草原土壤净氮矿化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羊草草原 净氮矿化 树脂芯方法 田间培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绍辉 王一鸣 孙凯 冯磊
以组件式GIS软件为开发平台,建立了北京地区土壤墒情监测与预测预报系统。该系统包括土壤墒情信息采集、土壤墒情站信息管理、土壤墒情空间分布显示、土壤墒情监测、土壤墒情预报及土壤墒情信息输出等功能模块,可对土壤墒情进行实时监测,做出土壤墒情分布图、等值面图等,直观反映北京地区土壤墒情趋势。同时,系统还可利用增退墒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土壤墒情预测和预报。现该系统已有38个墒情固定站和120个墒情巡测站,并已投入使用。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解决了目前墒情固定站投资过高且数量不足的问题,能够满足北京市土壤墒情预测预报要求,可为北京地区防旱、抗旱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墒情监测 预测预报 土壤墒情 旱情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贾良权 朱同宇 祁亨年 黄旭 高璐
为了实现土壤呼吸CO_2浓度的实时高精度检测,利用可调谐激光二极管吸收光谱技术,以三路怀特池作为光学传感器,设计了开放式土壤呼吸CO_2浓度在线监测实验系统,并配套上位机数据处理软件。在实验室对实验系统进行了测试和标定,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三路传感器检测下限分别为7.45、4.14、4.11μL/L,三路传感器的浓度波动范围均小于1.1%,浓度标定线性度均达到0.998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该在线监测实验系统可以精准检测土壤呼吸动态变化规律。
关键词:
土壤呼吸 CO_2 TDLAS 传感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艳玲 马道坤 曾庆猛 林剑辉 孙宇瑞
为获取建立溶质运移模型所需的土壤溶质浓度参数,根据土壤溶液电导率与溶液浓度c的线性关系,应用电流电压四端法,研制出一种多点土壤电导率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硬件部分自行设计的四针微型探头可减小对溶质运移的扰动,且可高密度分布在土壤中;连接8路电导率探头和1路温度探头的高精度数据采集器DAB能够实现8通道土壤电导率测量及温度辅助测量,并可通过485总线接口实现系统规模的扩展。采用VC开发的监测显示平台能够完成采集器参数设置,数据采集、显示与存储功能。通过对采集器通道和探头的标定,有效解决了多点土壤电导率实时监测的一致性问题。标定试验结果表明,数据采集器8通道电导测量值与标准电导的相关系数为0.999...
关键词:
多点测量 土壤电导率 四端法 监测系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雪冉 胡振琪 许涛 朱琦
分析2000—2010年呼伦贝尔草原土地覆盖空间分布格局、时空变化趋势,揭示生态工程实施效果,为草原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基于2000、2005和2010年的3期Landsat 4/5TM遥感影像,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监督分类,得到各时期的土地覆盖分布图,通过制作不同时期不同地类间的转移矩阵,定量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类之间的相互转换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年均减少面积为3 063.03hm2,与未利用土地、耕地和湿地发生剧烈转换;水域年减少面积为3 960.98hm2,与湿地和未利用土地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军国 李文彬 韩宁 阚江明
该文在探讨森林起火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森林火灾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给出了森林火灾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重点设计了基于CC2430芯片的网络节点硬件电路,详尽地讨论了网络的数据传输流程;该系统能够监测林区温湿度等相关环境参数的变化,为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防火或灭火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师华定 高庆先 齐永清 刘纪远 胡云锋
论文运用模糊c均值聚类(FCM)方法对蒙古高原风蚀危险度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植被覆盖率、地形起伏度、土壤干燥度和风场强度4个主要风蚀环境因子数据进行模糊聚类,结合专家知识,将蒙古高原风蚀危险度划分为6个等级。结果表明,FCM方法可有效地获取风蚀-环境关系知识,为预测性风蚀危险度制图提供依据;蒙古高原风蚀危险度表现为从东到西逐渐加强的空间格局,与NDVI和土壤干燥度的空间格局相似,说明水分条件和植被状况是决定蒙古高原风蚀危险的最主要因素,不同风蚀危险度分区结果与蒙古高原典型景观植被类型区域分布特征基本吻合。
关键词:
蒙古高原 风蚀危险度 模糊c均值聚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