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5)
- 2023(11566)
- 2022(10110)
- 2021(9632)
- 2020(8044)
- 2019(18736)
- 2018(18890)
- 2017(36144)
- 2016(19741)
- 2015(22255)
- 2014(22343)
- 2013(21900)
- 2012(20046)
- 2011(17876)
- 2010(17845)
- 2009(16236)
- 2008(15877)
- 2007(13783)
- 2006(11849)
- 2005(10363)
- 学科
- 济(81139)
- 经济(81058)
- 管理(59306)
- 业(56554)
- 企(48914)
- 企业(48914)
- 方法(42830)
- 数学(36976)
- 数学方法(36348)
- 农(19129)
- 学(18817)
- 中国(18447)
- 财(17829)
- 技术(17674)
- 业经(17416)
- 理论(16221)
- 地方(14314)
- 和(13285)
- 农业(13141)
- 贸(12986)
- 贸易(12981)
- 易(12584)
- 环境(12311)
- 务(11835)
- 财务(11759)
- 财务管理(11739)
- 制(11702)
- 划(11310)
- 企业财务(11101)
- 教育(10724)
- 机构
- 大学(284379)
- 学院(282407)
- 管理(115934)
- 济(107432)
- 经济(104984)
- 理学(101708)
- 理学院(100612)
- 管理学(98452)
- 管理学院(97960)
- 研究(90967)
- 中国(64705)
- 京(60960)
- 科学(59759)
- 财(46349)
- 农(46167)
- 所(46103)
- 业大(45315)
- 研究所(42529)
- 中心(40757)
- 江(39583)
- 财经(38272)
- 北京(38158)
- 范(37069)
- 师范(36728)
- 农业(36721)
- 经(34822)
- 州(32823)
- 院(32733)
- 技术(32059)
- 经济学(31475)
- 基金
- 项目(199686)
- 科学(156381)
- 基金(144170)
- 研究(143376)
- 家(126493)
- 国家(125483)
- 科学基金(107752)
- 社会(88060)
- 社会科(83486)
- 社会科学(83463)
- 省(79205)
- 基金项目(76577)
- 自然(72241)
- 自然科(70577)
- 自然科学(70565)
- 自然科学基金(69241)
- 教育(66566)
- 划(66483)
- 资助(60559)
- 编号(58504)
- 成果(46459)
- 重点(44620)
- 部(43311)
- 创(42024)
- 发(41573)
- 课题(40244)
- 创新(39112)
- 科研(38350)
- 大学(36899)
- 教育部(36828)
- 期刊
- 济(111507)
- 经济(111507)
- 研究(77940)
- 中国(49360)
- 学报(47364)
- 科学(42816)
- 管理(41957)
- 农(41139)
- 大学(35182)
- 财(34081)
- 学学(33191)
- 教育(33082)
- 农业(29938)
- 技术(28586)
- 融(18101)
- 金融(18101)
- 财经(17922)
- 业经(17607)
- 经济研究(17522)
- 技术经济(16001)
- 图书(15972)
- 科技(15598)
- 业(15545)
- 经(15162)
- 问题(14204)
- 理论(14087)
- 统计(13530)
- 实践(13150)
- 践(13150)
- 版(13027)
共检索到393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正进 林晗 马殿荣 王嘉宇 徐海 赵明辉 陈温福
在简要介绍国内外水稻株型研究概况基础上,从直立穗型基因遗传及精确定位、穗型与群体结构和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关系、穗型与籽粒灌浆和品质的关系、北方水稻穗部性状比较研究、理想穗型设计原理与参数、北方粳稻穗型改良技术等方面介绍了本研究主要成果,并通过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比较论证了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指出今后需要进一步发掘利用新的直立穗型遗传资源,丰富遗传基础;利用分子标记聚合穗颈维管束发达,一次枝梗数及其着生粒数多,二次枝梗偏向穗轴上部分布、食味好等有利基因,使产量和品质在更高水平上达到新的平衡;同时,明确迄今直立穗型品种仍然局限于粳稻的遗传和生理生态机制,探索在籼稻特别是杂交籼稻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
水稻 北方粳稻 穗型改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红宇 郑桂萍 刘梦红 潘世驹 吕艳东 殷大伟 刘丽华 姜玉伟 周健
为研究北方粳稻穗重指数及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以东北地区近年来育成的水稻品种(品系)为试材,分别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进行比较试验,提出用穗重指数(PWI,单穗重与每穴穗数之比)反映穗数与穗(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试材平均穗重指数0.155 g/穗,99%置信区间为[0.109,0.200],据此将参试材料划分为穗重型、中间型和穗数型。穗重指数与产量、穗粒数及决定穗粒数的穗部性状(一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率)、穗颈及倒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株高、叶面积指数、上部三叶长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单位面积穗数和剑叶基角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穗重型品种产量显著高于穗数型品种。穗重指数与加工品质...
关键词:
北方粳稻 穗重指数 产量 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喜娟 李红娇 李伟娟 徐正进 陈温福 张文忠 王嘉宇
【目的】培育抗倒能力强的水稻品种是实现水稻高产优质所面对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北方直立穗型粳稻抗倒性,为提高北方粳稻抗倒性,实现水稻高产优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不同穗颈弯曲度的北方粳稻品种为试材,于齐穗后30d,研究了直立穗型与弯曲穗型粳稻地上部分各节间抗倒伏能力的差异,并通过对茎秆抗折力与茎秆形态性状、茎秆解剖结构和茎秆化学成分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了直立穗型粳稻抗倒的茎秆形态特点与生理基础。【结果】直立穗型粳稻穗下第1节间(N1)、第2节间(N2)、第3节间(N3)和第4节间(N4)的弯曲力矩与弯曲穗型品种差异不显著,但N1、N2、N3的抗折力却显著提高,从而使N1、N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广春 孟维韧 全东兴 陈温福
为了明确水稻高产条件下的栽培模式,增加水稻产量,本研究采用规范化设计,以辽优9466为试材,研究了氮、穗肥施用、播量、插秧穴距和苗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杂交稻产量的影响为施氮量>播量>插秧穴距>插秧苗数>穗肥施量。增施氮肥、适当降低栽插密度是实现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栽培措施的适宜取值为:施氮量172.4~177.6kg/hm2,穗肥施量14.1~15.9kg/hm2,播量2.2~2.4粒/钵,插秧穴距484.2~515.8cm2,苗数2.9~3.1株/穴,按此栽培方案,可获得9.97t/hm2以上的产量。
关键词:
杂交稻 产量 栽培措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书强 王嘉宇 薛菁芳 徐正进 陈温福
利用弯穗型品种丰锦和直穗型品种辽粳5杂交高世代(F14)中分离的一对直立穗型和弯穗型近等基因系(ZF14和WF14)研究了粳稻直立穗型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直立穗基因(EP)除了使穗型直立外,还具有使植株矮化、穗长变短、叶型直立、叶片变短变宽等作用。它能使一次枝梗上的二次枝梗数增加,从而增加二次枝梗颖花数和着粒密度,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直立穗基因(EP)可能从幼苗开始生长阶段(播种后10 d)就有表达效应,使得幼苗在株高、叶形态和干物质重上表现出差异。内源激素含量上的差异是使近等基因系在形态性状上表现出差异的内在生理原因。
关键词:
粳稻 近等基因系 直立穗型基因 农艺性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伍孝贤 熊忠华 朱忠荣
在响叶杨次生林中,当树龄达到15a以上时,可采用优势木对比法和绝对值生长量法选择优树。其无性繁殖,可采用埋根促萌、嫁接复壮、组织培养等方法幼化处理后的嫩枝扦插,生根率达80%。
关键词:
响叶杨 优树 选择育种 营养繁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兴涛 佟晓楠 呼楠 程海涛 曹萍 吕文彦
中国北方直立穗型水稻品种具有与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新株型稻相似的株型和较高的单产,但与传统弯穗型品种相比,存在子粒充实不良现象。但粒位间子粒充实差异及其改善潜力如何,未有明确结论。为此,比较研究了直、弯两类品种不同穗位子粒的充实差异,并通过自上而下的梯度减库处理来改变源库关系,进而研究直立穗型品种下部弱势粒粒重形成差异。结果表明:整体而言,直立穗品种子粒密度≥1.06的粒数百分比显著低于弯穗品种,并且,直立穗品种的顶端穗位子粒充实度(93.81±4.39)显著高于弯穗品种(85.95±3.06),而下部穗位子粒充实度(62.65±3.23)显著低于弯穗品种(78.68±3.89);直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慧宇 宋佳 王敬国 刘化龙 孙健 莫天宇 徐善斌 郑洪亮 邹德堂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已经成为水稻育种新型手段,香稻育种一直是水稻育种行业的研究热点,水稻香味主要由8号染色体上的甜菜碱脱氢酶基因Badh2控制。为了改良原有品种的香味性状,促进香稻育种的发展,以非香型粳稻品种东农425为试验材料,构建了2个CRISPR/Cas9敲除载体对Badh2基因进行定点编辑,第1个载体(p YLCRISPR/Cas9-B1-gRNA)的2个靶点分别位于第2和第3外显子上,第2个载体(p YLCRISPR/Cas9-B2-gRNA)的2个靶点均在第2外显子上。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东农425进行遗传转化,成功获得了T0纯合植株,并对其衍生出的T1植株进行T-DNA元件检测,共获得8个突变类型不同且不含有转基因成分的纯合突变株系。同时采用咀嚼法和氢氧化钾浸泡法对这8个纯合突变株系的水稻籽粒进行香味检测,结果表明,8个Badh2株系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香味,总体上载体p YLCRISPR/Cas9-B1-gRNA编辑的3个株系的香味更为浓郁。对这8个纯合突变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考察,发现突变株系的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质量与野生型相比均没有明显差异。综上,本研究对东农425的Badh2基因成功地进行了编辑,并获得了香味显著提高且无转基因成分的纯合突变体材料,为加快香型粳稻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技术支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浩 毛雪琴 张震 郑可锋 杜新法 孙国昌
通过人工诱发不同等级水稻穗颈瘟,测定染病稻穗光谱及其病情指数(DI)。分析了病穗反射光谱和一阶微分在绿光区、黄光区和近红外区反射特征差异,将病情指数及光谱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建立水稻穗颈瘟严重度的估测模型并进行可靠性检验。结果表明:750-850nm反射光谱及720-760nm一阶微分为水稻穗颈瘟的敏感波段;在400-700nm光谱范围内病情指数与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对于微分光谱,在520-540nm和710-760nm光谱范围内病情指数与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负相关,在570-610nm光谱范围内病情指数与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稻穗...
关键词:
水稻 穗颈瘟 高光谱 回归模型 病情指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忠旭 马兴全 李全英 李如海 姚继攀 张丽颖 张雪 梁传斌 高焕勇
回顾了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的历史,论述了北方超级杂交粳稻的育种理论和技术创新。在育种方法上主要通过"籼粳架桥"、粳爪交次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理想株形、生态育种等多种途径培育杂交粳稻新品种,选育了继C57和C418之后又一个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恢复系C2106,以其配组育成的超级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2006、辽优2016、辽优9906、辽优5206等在辽宁乃至北方稻区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表现高产、优质、抗逆等优点。同时介绍了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的特色和所取得的成果、存在问题及前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璐 虞泓 范源洪 沙毓沧 袁理春
麻疯树作为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在研究和开发上越来越受重视。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麻疯树已大量上山种植,但缺乏良种和技术保障。在麻疯树适应种植区金沙江干热河谷进行麻疯树嫁接技术研究,进行不同时间嫁接、不同嫁接方法、不同接穗等试验,比较嫁接前后植株形态、结果性状、抗病性等变化,研究影响麻疯树嫁接成活率的因子,以期为麻疯树规模种植后的品种改良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麻疯树 嫁接技术 芽接 枝接 改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云 原雅玲 刘青林
该文通过文献研究表明 :中国是百合属植物的自然分布中心 ,原产 47个种、18个变种 ,对世界百合品种改良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尚有一半性状优良的百合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 .近几十年来 ,围绕着百合的观赏性状、抗性、品质和繁殖能力等育种目标已培育出许多新品种 .生物技术在百合品种改良上主要应用于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 ,离体胚培养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 ,花药培育与单倍体育种 ,利用转基因技术定向修饰性状 ,以及良种快速繁育等 .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的结合 ,将使百合育种工作呈现出美好的前景
关键词:
百合 种质资源 育种目标 生物技术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利民 陈金林 梁珍海 陈菲然 王丽娜 薛丹 赵好
盐碱土因其含盐多、pH值高、结构差、肥力低等特点,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均有很大影响,因此,改良利用盐碱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综述了土壤母质、质地、地形、新构造运动、水文条件和人为活动等盐碱土主要成因,分析了盐碱土改良利用的技术措施,即耕作施肥、覆盖技术、水利措施、化学措施、电磁改良等非生物技术和种质资源筛选、远缘杂交培育、基因工程培育等生物技术;建议进一步完善区域盐分预报系统和发挥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作用。
关键词:
土壤学 盐碱土 改良措施 利用技术 综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群策 赵帅鹏
在利用离子束介导技术对水稻进行遗传改良的研究领域内仍然存在着5大研究难题值得注意,即离子束介导试验的机理问题、供体与受体的亲缘关系、对介导试验的后效性研究、寻找介导试验证据时的片面性和离子束介导技术的超前性研究.明确提出了离子束介导技术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技术思路,即立足于离子束介导技术这一物理学技术平台、注重研究2个关键性问题、在研究中完成3个有效转变、寻找4个方面的试验证据、研究5大生物学特性.
关键词:
离子束介导技术 水稻 遗传改良 技术思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方远 陆贤军 任光俊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植物转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作物品种改良方面已取得可喜成就, 显示出农业生物技术的巨大发展潜力和美好前景。本文综述基因转移技术及其在水稻遗传改良上的应用。
关键词:
植物 基因转移技术 水稻 遗传改良 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