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51)
2023(2489)
2022(2218)
2021(2098)
2020(2001)
2019(4660)
2018(4557)
2017(8250)
2016(5103)
2015(5650)
2014(5741)
2013(5585)
2012(5197)
2011(4694)
2010(4773)
2009(4425)
2008(4194)
2007(3552)
2006(3019)
2005(2575)
作者
(18313)
(15667)
(15449)
(14599)
(10002)
(7819)
(6815)
(6178)
(6123)
(5641)
(5505)
(5346)
(5190)
(5185)
(5159)
(4862)
(4701)
(4691)
(4674)
(4589)
(4251)
(4078)
(3892)
(3619)
(3596)
(3529)
(3483)
(3417)
(3400)
(3321)
学科
(20566)
经济(20557)
方法(14276)
数学(13595)
数学方法(13270)
管理(10961)
(10147)
(8530)
企业(8530)
(7250)
(3728)
中国(3421)
理论(3161)
环境(3132)
(3019)
(2589)
贸易(2588)
技术(2584)
地方(2572)
(2524)
业经(2496)
农业(2464)
(2458)
生态(2446)
(2314)
资源(2152)
(2141)
(1979)
财务(1961)
财务管理(1959)
机构
大学(72688)
学院(72533)
研究(30022)
科学(24578)
管理(24066)
(23661)
(23451)
经济(23002)
理学(21533)
理学院(21201)
管理学(20208)
管理学院(20105)
中国(20099)
农业(19667)
业大(18599)
(18565)
研究所(17697)
(16421)
(12886)
农业大学(12734)
中心(12673)
实验(12375)
(12041)
实验室(11894)
重点(11285)
(11219)
(11054)
(10856)
科学院(10620)
技术(10199)
基金
项目(57649)
科学(42887)
基金(41073)
(40624)
国家(40410)
科学基金(31881)
研究(31790)
自然(25324)
自然科(24746)
自然科学(24740)
自然科学基金(24267)
(23960)
(21465)
基金项目(21255)
资助(18778)
社会(17556)
社会科(16636)
社会科学(16632)
计划(15620)
教育(15137)
科技(15052)
重点(14567)
科研(12312)
(12165)
(11753)
(11612)
专项(11480)
创新(11143)
编号(10996)
(10584)
期刊
学报(23424)
(20662)
(20286)
经济(20286)
科学(17582)
大学(15459)
学学(15143)
农业(14818)
研究(14680)
中国(12910)
管理(8592)
(8549)
业大(7931)
农业大学(6574)
技术(6201)
统计(6139)
(6058)
林业(5649)
(5408)
资源(5247)
(5071)
决策(5046)
自然(4949)
教育(4857)
科技(4724)
中国农业(4584)
自然科(3784)
自然科学(3784)
技术经济(3755)
经济研究(3526)
共检索到97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许明  贾德涛  陈温福  
以典型的北方粳型超级稻品种沈农265和沈农606为试材,秋光和辽粳294作为对照,采用盆栽方法,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各个品种的根冠比、单位地上部分所具有的根长、根系总吸收面积、叶面积指数、干物质运转与分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育前期对照品种秋光和辽粳294叶片伸展速度较快,后期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减少,出现早衰的现象;超级粳稻品种沈农265和沈农606生育前期根冠比大,生育后期有较高叶面积指数,根系发达,没有出现根系冗长,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茎鞘物质转换率中等,可以充分利用生育后期的光能资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更多的干物质,为高产奠定了基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骆期邦  曾伟生  贺东北  包拓华  林文端  
根据杉木、马尾松、阔叶树3个树种(组)的样本资料,研究提出了一套建立立木生物量模型及其在区域性森林生物量资源清查中应用的有效方法,解决了总量与各维量间相兼容和生物量估计与森林蓄积量清查的立木材积估计相兼容的问题,而且使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相对于传统的二元立木生物量模型有明显提高。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顺兴  丁欢欢  刘慧东  朱景乐  殷世雨  张学献  杨书涛  孙志强  
以基径和茎长的组合为自变量拟合了杜仲短周期矮林模式中单株叶、皮、杆生物量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单株叶干重和皮干重均以二次函数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而杆干重以二次项和幂函数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其中叶、皮、茎干最优模型拟合的方程式分别为Y=2.618+1.097(DL)+0.003(DL)2、Y=0.068+0.387(DL)+0.001(DL)2、Y=25.545+3.042(DL)+0.010(DL)2/Y=0.690(DL)1.377.残差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数据可靠.模型精度分析表明误差在要求范围内.进一步采用常规的判定系数、估计值标准误和残差分析3个指标来综合评价模型的拟合效果,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各模型的优劣.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大平  杨曾奖  何其轩  
5年生和6年生马占相思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是65.0和77.3t/hm2。5~6年生马占相思地上部分净生产力为19.9t/hm2。5年生和6年生时,树木地上部分、林下植物和地表凋落物的N总积累量分别为525.45kg/hm2和590.24kg/hm2。P和K的积累量在5年生时为24.50和263.10kg/hm2;在6年生时为23.87和309.66kg/hm2。在2年3个月的观测期内,年平均凋落物量为4.87t/hm2。在5~6年生时,N、P、K、Ca和Mg的循环速率分别是60.5%,233.0%,44.6%,60.7%和47.5%。研究结果表明P缺乏是马占相思中龄林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温福  徐正进  张龙步  
以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近20年来从事超级稻育种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主线,从基本理论、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合评述了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的理论与方法,并讨论了与粳型超级稻有关的生理和遗传问题,指出开发推广超级稻是提高北方粳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北方水稻生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德涛  许明  王楠  陈温福  
以粳型超级稻沈农265为试材,秋光为对照,采用盆栽方法,在不同生育时期对二者根系形态和生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沈农265在根数、总根长、根体积、根重、单株根系氧化力、伤流速度、总吸收面积、活性吸收面积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从根系的生长动态看,两品种差异主要表现在生育中后期,沈农265的根系较秋光更庞大,代谢活性更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大平  曾育田  李伟雄  
论述了2~3年生尾叶桉幼林地上部分生长、生物量积累和生物量在树木各器官及各径阶中的分配,林分净生产量,树木各器官及凋落物的养分含量和林分的养分循环。2年生时林分的生物量为22.9t/hm2,其中干材占60.2%,皮占8.9%,枝占14.7%,叶占16.2%。3年生时林分生物量为40t/hm2,其中干材占63.6%,皮占7.7%,枝占14.1%,叶占14.6%。年净生产量为20.5t/hm2,约50%为树干生物量的增长,凋落物仅占16.7%。2年生时林分N、P、K、Ca、Mg,Si、Mn、Zn、Cu和B的积累量(kg/hm2)为157.6、5.42、59.3、23.97、9.27、14.16、5...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国飞  张磊  袁海燕  吕巡均  李如意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小麦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规律,分析春小麦地上生物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灌水量为3000m3.hm-2(对照灌溉量为4500m3.hm-2,减少1500m3.hm-2)对小麦株高、叶片、叶鞘及穗粒的干物质积累造成明显不利影响,春小麦在整个生长期内出现明显的水分亏缺;灌水量3600m3.hm-2(比常规灌溉减少900m3.hm-2)小麦营养生殖期各器官的生物量积累较高,但在生殖生长期地上生物量积累出现下降趋势;灌水量为4200m3.hm-2(比常规灌溉减少300m3.hm-2)小麦全生育期内各主要发育器官生物量积累最高;全生育期内4种灌水处理下春小麦生物量分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正进  陈温福  
1996年农业部正式启动中国水稻超高产育种即超级稻研究项目,20年来中国超级稻研究后来居上,无论超高产遗传生理基础研究还是超级稻育种实践,无论南方超级杂交籼稻还是北方超级常规粳稻,总体上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潜力和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储备,为中国稻作科学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文章从超级稻兴起、技术路线确立、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生理与遗传基础研究等方面综合评述了中国北方粳型超级稻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北方粳型超级稻相关生理与遗传问题:近年来北方粳稻继续保持较高产量水平和加工品质,同时以垩白性状为代表的外观品质有明显提高,至少在9 t·hm-2之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虹  林晗  孙健  王嘉宇  马殿荣  唐亮  徐正进  
在"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育种理论指导下,亚种间杂交为中国北方粳型超级稻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中国北方栽培粳稻品种为试材,利用籼粳特异性标记Indel与SSILP分析了不同年代与地区北方粳稻品种的籼型血缘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育成品种籼型基因型频率显著增加。相关分析表明,籼稻血缘含量与每穗粒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有效穗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进一步对籼粳杂交育成品种的8个产量与品质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发现,育种家通过"选择"将控制穗粒数与粒重的籼稻增产基因GN1a、GS3部分固定于北方粳稻基因组中,淘汰了适口性差的籼稻高直链淀粉基因Waxy以及不符合北方农民收获习惯的籼稻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本智  吴良如  邹跃国  
对闽南地区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及现存生物量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模型m=a·(D2H)b对麻竹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和秆生物量进行估计较为可靠,而对枝、叶生物量的估计需引进枝下高因子h及模型m=a·Db·(H-h)C或m=a·Db·[(H-h)/h]C。闽南地区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平均现存生物量为39.518t·hm-2,按年龄分配为:3年生生物量最高,占59.17%,其次为2年生、4年生、5年生;按器官分配为:秆生物量最高,占62.81%,其次为枝、叶。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与秆生物量随竹秆高度增加而递减,枝、叶生物量自6~8m区分段分别向秆基及秆梢递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伟成  盛海燕  潘伯荣  常杰  
应用自相似原理,分别研究极干旱地区塔克拉玛干腹地和吐鲁番盆地地下水浇灌区柽柳、梭梭和沙拐枣植株的地上分形结构与各自地上部生物量的关系。通过分析3种植物的枝长、冠幅和体积与地上部生物量之间的统计自相似性,发现在统计拟合精度上自相似模型不如BP神经网络模型,但分析植株生长的地域性差异时,缺少像分形维数这样的定量化描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丽丽  史鸿儒  张文忠  韩亚东  徐海  徐正进  陈温福  
以北方粳型超级稻品种沈农265为试材,分析了4种不同氮肥施用模式下的稻米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与施氮量关系密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与施氮模式的关系较为复杂,但后期施氮可能不利于加工品质的提升。"三段五次"和"稳前、攻中、优后"模式的稻米白度值较高,为35.7~37.9,而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低于"一头轰"和"长效一次性"模式,在高氮水平下差距更加明显,垩白粒率最大相差3.1%,垩白度最大相差2.0%。施氮与不施氮的空白相比,蛋白质含量升高,而食味值降低。在低氮水平下,"三段五次"和"稳前、攻中、优后"模式的蛋白质含量均高于"一头轰"和"长效一次性"模式,食味值则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备  王果骄  李建东  胡冀宁  燕雪飞  
采用取代系列试验设计,研究三裂叶豚草和菊芋的密度比为1.00:0.00,0.75:0.25,0.5:0.5,0.25:0.75,0.00:1.00条件下,菊芋对三裂叶豚草地上部分生长量的控制效果,结合相对产量,分析菊芋替代三裂叶豚草的地上部分竞争效应。结果表明:混种条件下,三裂叶豚草株高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三裂叶豚草的叶面积在其和菊芋的密度比为0.5:0.5和0.25:0.75时也显著低于单种处理,即菊芋有效地控制了三裂叶豚草地上部分生长量的增加。菊芋的光竞争优势可能是其有效控制三裂叶豚草地上部分生长量的主要原因,菊芋对三裂叶豚草存在竞争抑制作用,而菊芋种内竞争影响大于种间竞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