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74)
- 2023(12301)
- 2022(10476)
- 2021(9384)
- 2020(7923)
- 2019(18231)
- 2018(17778)
- 2017(33748)
- 2016(18828)
- 2015(20795)
- 2014(20645)
- 2013(20574)
- 2012(19151)
- 2011(17362)
- 2010(17056)
- 2009(15256)
- 2008(14917)
- 2007(13405)
- 2006(11465)
- 2005(9873)
- 学科
- 济(75458)
- 经济(75383)
- 管理(50877)
- 业(46512)
- 企(35814)
- 企业(35814)
- 方法(34485)
- 数学(30967)
- 数学方法(30702)
- 农(22085)
- 中国(18305)
- 学(18250)
- 地方(18118)
- 财(18040)
- 环境(16220)
- 业经(16196)
- 贸(15738)
- 贸易(15734)
- 易(15175)
- 农业(14947)
- 制(12395)
- 和(11672)
- 务(11075)
- 财务(11060)
- 财务管理(11031)
- 划(10911)
- 技术(10651)
- 企业财务(10313)
- 银(10037)
- 银行(9974)
- 机构
- 大学(266556)
- 学院(265754)
- 济(104196)
- 经济(101893)
- 管理(98958)
- 研究(91567)
- 理学(86399)
- 理学院(85261)
- 管理学(83710)
- 管理学院(83212)
- 中国(66366)
- 科学(61870)
- 农(57172)
- 京(56523)
- 业大(48202)
- 所(47840)
- 农业(45854)
- 财(44784)
- 研究所(44261)
- 中心(43384)
- 江(40160)
- 财经(36588)
- 范(35427)
- 师范(34912)
- 北京(34569)
- 经(33213)
- 院(32973)
- 州(32028)
- 经济学(31918)
- 农业大学(30923)
- 基金
- 项目(189226)
- 科学(146668)
- 基金(136262)
- 研究(129564)
- 家(122588)
- 国家(121595)
- 科学基金(102325)
- 社会(81541)
- 社会科(77248)
- 社会科学(77219)
- 省(75857)
- 基金项目(74414)
- 自然(69432)
- 自然科(67805)
- 自然科学(67776)
- 自然科学基金(66562)
- 划(64685)
- 教育(59001)
- 资助(53826)
- 编号(51041)
- 重点(43144)
- 发(41357)
- 部(40410)
- 创(39471)
- 成果(39391)
- 计划(38120)
- 科研(37518)
- 创新(36989)
- 课题(35435)
- 大学(34334)
- 期刊
- 济(108716)
- 经济(108716)
- 研究(69172)
- 学报(52118)
- 农(50442)
- 中国(49361)
- 科学(44706)
- 大学(37281)
- 学学(35512)
- 财(34588)
- 农业(34099)
- 管理(31500)
- 教育(23501)
- 技术(21340)
- 融(20187)
- 金融(20187)
- 业(18985)
- 业经(18644)
- 经济研究(17446)
- 财经(17071)
- 问题(15336)
- 版(15225)
- 经(14648)
- 资源(14317)
- 业大(13956)
- 科技(13586)
- 技术经济(12645)
- 图书(12585)
- 商业(12204)
- 农业大学(11885)
共检索到375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一翔 尚嫣然 冯雨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主要承载空间,也是城市碳排放产生的主要空间类型之一。在推动各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探索社区节能减碳目标与策略,成为社区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首先对社区碳排放测算方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和创新性探索,明确了以统计方法与生活方式方法相结合的社区碳排放测算方法。之后从社区空间视角出发,分析出气候与经济水平是影响我国北方采暖区城市社区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并从城市级宏观、建筑微观两个层面研究容积率、住宅布局等空间因素通过影响社区微气候对社区碳排放的间接影响情况。最后以烟台市为例,分析全市社区碳排放特征,并从社区空间规划的视角提出可能的绿色社区建设对策。
关键词:
低碳社区 社区碳排放 空间规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辉 李波 王传胜 朱文娇 谢花林 张文忠
本文应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烟台市及其所属的各行政区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行政区中,人均生态足迹除长岛县盈余外其余均为赤字;烟台市人均生态赤字为3.280ha,总生态赤字达2.121 1×107ha,是其国土总面积的15.4倍。人均生态足迹已远远超过其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较严重,其中又以北部地区最为严重;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自身的承载能力,其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应大力提倡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型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城市与产业发展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减少生态足迹、缓解生态赤字,以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静 徐绍荣 刘艳红
本文通过对烟台市莱山区失地农民的深入调查,发现失地农民的主观幸福感较之以前降低,且差异大。工作满意、家庭收入及补偿满意等因素成为影响失地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莱山区 失地农民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骏杰 高延利 蔡玉梅 周伟 袁涛
针对现阶段各规划边界交叉、空间重叠的问题,本文从提高空间价值、减少空间破碎度和协调各类空间的角度出发,在梳理现有空间优化模型及智能算法的基础上,改进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适应性改造遗传算法,以此二者构建市级国土空间优化模型。以烟台市为例,设置3种情景为决策者提供方案集进行3类规划主导下的2020年国土空间优化研究,结果显示:(1)优化后烟台市农业、城镇和生态空间价值分别增加了23.24%、29.27%、6.30%;(2)不同情景下空间分布合理且较为集中,生态保护情景有利于国土空间集合连片,经济发展情景更适合于多空间协调发展。研究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解决国土空间内容重叠问题,明显提高了国土空间价值,同时优化模型适应性强,为"多规合一"背景下市级国土空间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岳桂云 李梅芳
本文通过对烟台市小企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培训后效果及实施情况。发现单位领导人的态度是小企业新会计实施与否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还发现小企业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准则的态度,与新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及会计人员个人影响显著相关,并提出了小企业实施新会计准则的注意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莹 王静 黄隆杨 翟天林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保护修复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研究缺乏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结构连通性角度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进行诊断和识别。烟台市作为我国典型滨海城市,湿地退化,生境类型单一造成景观稳定性差,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刻不容缓。为全面识别烟台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利用生境质量模型、生境风险评估模型、粒度反推法、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电路理论,通过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诊断生态"夹点"、生态障碍点、生态断裂点等,识别和确定研究区域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研究发现:(1)烟台市生态源地共计668.85 km~2,主要为林地、水域,源间廊道共计1548.36 km,呈现"两横两纵"的空间特征;(2)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烟台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包括13处生态"夹点"区域、8处生态障碍点区域、39处生态断裂点区域、破碎生态空间1308.66 km~2;(3)结合各类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地利用现状,分别提出修复提升方向。研究可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识别、生态系统整体修复提升提供科学指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静 李泽慧 宋子秋 方莹 刘晶晶 翟天林
研究目的:探索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和应用实践。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空间分析与大数据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与生境质量模型、生境风险评估模型结合方法等。研究结果:(1)明确了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目标与编制方法,以及规划编制的空间边界;(2)构建了"底线约束—区域协同—多目标优化—空间管制—功能提升"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架构;(3)以烟台市为例,探索了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应用与实践。研究结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成为必然,研究提出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和应用实践,可为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晶晶 王静 李泽慧 赵晓东
基于普通多源数据和大数据,采用核密度估算和城市异速增长模型分析烟台市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成果为基础,结合城市要素流强度分析确定烟台市城市发展方向,构建城市空间结构和区域发展格局。结果表明:烟台市向东与威海衔接,向南强化与青岛联系,向北对接大连乃至东北的空间发展方向有助于提升烟台综合实力及其在环渤海经济区的竞争力;烟台建设用地可拓展空间共74 281.14 hm~2,主要分布在中部栖霞市、南部海阳市和东部牟平区,为烟台发展的广阔腹地;综合烟台市对外联系和适宜拓展方向确定烟台市向东、向西拓展和向南推进的空间发展方向,并将蓬莱部分乡镇纳入规划区以支撑城区发展;构建多中心紧凑型组团结构和"一带""一廊""两轴""两区"的发展格局,对烟台市集聚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黄宝华 周利霞 张兴国
通过FIUS模型模拟烟台2030年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情况,其中各土地利用类型适宜性符合烟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提出的中心城区“一核两翼三板块、一线八廊多组团、一横两纵多中心”格局建设。FIUS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预测未来土地利用类型发展情况。2020—2030年耕地、林地、草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主要转向人造地表和草地,林地主要转向草地,草地主要转向林地和耕地。湿地和人造地表明显增加,裸地小幅增加,湿地主要是水体转入,人造地表主要是耕地转入。烟台市高固碳量值分布区域主要为森林地区,中值区域分布较广,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地区。2030年相较于2020年变化不大,固碳量变化较大区域主要为城区向外扩张造成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为建设用地而导致的固碳量下降。
关键词:
FIUS 土地利用 变化模拟 碳储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万莎 沈迁
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具备经济职能,还具有一定的治理职能。山东烟台市W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村民自治提供了组织化平台和治理有效的抓手,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通过治理目标的融合、治理结构的互嵌和治理技术的统合,合作社嵌入村级组织,实现村集体再造。合作社与村集体的互嵌形成了以集体治权为依托的村庄治理样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依托集体治权,实现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权和分配权,通过“统分结合”的治理机制实现村集体对村庄的治理有效。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使得集体治权复归,再造村集体和重塑村级组织与村民互动关系,成为后税费时期“悬浮型”政权落地的一种路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明强 孙德发 刘相兵
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银行业之间的同业竞争日益激烈,突出表现在:经济上行期银行机构"垒大户""抢客户",对企业多头授信、过度授信;而经济下行期银行机构"抢收贷",对企业抽贷、压贷、断贷,最终造成银企关系恶化,破环了区域金融环境,甚至造成了一定的区域性金融风险。在这种背景下,债委会制度应运而生,旨在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由玉坤 陈玉禄 吴英杰
烟台市休闲农业的战略与发展以满足烟台市、各县市区和周边乡镇政府的需求为前提,以解决领导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三大问题为主线,以实现三大战略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生态目标)为导向,以促进三农发展为核心,依托五大优势、借助四大机遇,落实十大重点工程、实施四大保障策略,培育和强化六大优势产业,最终推动烟台市休闲产业走上一个规划合理、健康有序的升级发展之路。
关键词:
烟台市 休闲农业发展 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锐 杨静
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烟台市近些年来不断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如产业链条不完善、产品功能单一、营销手段单一等。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休闲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非常必要而且紧迫的。这种转型升级包括调整产业链、创新营销方式、开拓产品内涵和类型,以及发挥地区优势等内容,需采取综合配套措施。
关键词:
烟台市 休闲农业 转型升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烟台金融监管分局课题组
<正>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2024年4月,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通知》,明确要求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任务,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本文通过对烟台市银行业和保险业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做法及制约因素进行研究,为金融业更好服务新型工业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闫树熙 陈璐
为了量化探究人口、经济和科技等因素对城市交通碳排放的影响,缓解交通业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和客环运境量压、城力市,文化章率首、客先运选及用货能物源周终转端量消等费7测个算因法素计变算量了,通200过5构—2建01可6拓年展西的安随市机的性交环通境碳影排响放评量估,(然S后TIR引P入AT地)铁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对选取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对西安市交通碳排放起促进作用,科技水平的提高起抑制作用,且两者均为关键因素;人口规模的扩张效应影响较小;西安市交通碳排放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初步协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