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95)
- 2023(7157)
- 2022(6545)
- 2021(5962)
- 2020(5578)
- 2019(13029)
- 2018(12863)
- 2017(24994)
- 2016(14280)
- 2015(16342)
- 2014(16676)
- 2013(16630)
- 2012(15752)
- 2011(14481)
- 2010(14647)
- 2009(13825)
- 2008(14018)
- 2007(12915)
- 2006(10901)
- 2005(9850)
- 学科
- 济(63178)
- 经济(63129)
- 管理(36887)
- 业(36744)
- 方法(35349)
- 数学(31949)
- 数学方法(31484)
- 企(29407)
- 企业(29407)
- 农(15900)
- 学(14344)
- 中国(14242)
- 财(14162)
- 贸(12148)
- 贸易(12146)
- 易(11781)
- 地方(11289)
- 业经(11062)
- 农业(10316)
- 制(10020)
- 理论(9451)
- 和(9400)
- 务(8940)
- 财务(8909)
- 财务管理(8884)
- 银(8680)
- 银行(8642)
- 企业财务(8380)
- 融(8368)
- 金融(8365)
- 机构
- 大学(213430)
- 学院(212241)
- 济(85496)
- 经济(83649)
- 管理(78941)
- 研究(75844)
- 理学(68201)
- 理学院(67385)
- 管理学(65745)
- 管理学院(65367)
- 中国(55366)
- 科学(50258)
- 农(46323)
- 京(46159)
- 所(42047)
- 研究所(38610)
- 业大(37899)
- 农业(37338)
- 财(36956)
- 中心(34833)
- 江(32478)
- 财经(29829)
- 北京(29263)
- 范(26943)
- 经(26937)
- 师范(26601)
- 院(26507)
- 经济学(26299)
- 州(25750)
- 省(24117)
- 基金
- 项目(142481)
- 科学(109242)
- 基金(101617)
- 研究(97064)
- 家(91299)
- 国家(90605)
- 科学基金(75070)
- 社会(58741)
- 省(57144)
- 社会科(55612)
- 社会科学(55590)
- 基金项目(53095)
- 自然(51284)
- 自然科(50123)
- 自然科学(50103)
- 自然科学基金(49198)
- 划(48722)
- 教育(45749)
- 资助(44561)
- 编号(39078)
- 重点(32972)
- 成果(32080)
- 部(31519)
- 发(30516)
- 计划(29321)
- 创(28964)
- 科研(28435)
- 课题(27709)
- 创新(27176)
- 科技(26367)
共检索到307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晶 张金文 刘海卿 宋展树 乔岩 王志伟 王克婧
为进一步研究利用白菜型冬油菜的杂种优势,对12个白菜型冬油菜杂交组合的越冬率、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超亲优势和超标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个杂交组合的7个性状共出现了74次超标优势,优势率为88.10%,47次正向超亲优势,优势率为55.95%。不同性状的超亲优势率出现差异较大,其中产量、株高、单株角果数、越冬率、分枝数具有很强的正向超亲优势,优势率分别为91.67%、83.33%、66.67%、58.33%、58.33%。角粒数和千粒重性状超亲优势较弱,其中单株角果数对籽粒产量的贡献最多,因此在配制优良杂交组合时应首先选择的目标性状是单株角果数,其次是株高、越冬率和分枝数。在12个杂交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林波 孙万仓 刘自刚 武军艳 方彦 李学才 曾秀存 杨刚 董云 陈奇 方园 袁金海
【目的】了解白菜型冬油菜抗寒相关性状的遗传方式,为油菜抗寒性的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为亲本材料,按照GriffinGⅠ配制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将亲本和f_1种植后测定抗寒性相关的性状以获得试验数据。采用QGAStAtion软件中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和MinQUE(1)法,对白菜型冬油菜越冬率及11个理化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比率、遗传相关性、亲本加性效应、组合显性效应和遗传率以及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越冬率、PoD活性、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遗传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影响较小;CAt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耀文 赵小光 田建华 王竹云 赵兴忠 陈娜 陈文杰 李殿荣 李敏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时期甘蓝型油菜光合性状杂种优势的真实表现,为油菜的高光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套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F1(杂油59、秦优7号、秦杂油3号、秦杂油1号)及其亲本为材料,在不同生育时期比较了其光合面积、主要气体交换参数、群体生长量、群体生长速率、叶绿素含量等光合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亲子相关性。【结果】①在整个生育期内,甘蓝型油菜杂种F1在光合面积、群体生长量方面都有明显的正向杂种优势,主要气体交换参数在一定时期内有明显正向优势,叶绿素含量无明显的杂种优势,群体生长速率则在大多时期表现为明显的负向杂种优势。②甘蓝型油菜各个光合性状之间的杂种优势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书芬 傅廷栋 宋文光
对9个甘蓝型单、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种的产量及有关性状的分析表明,杂种的产量优势明显,组合间差异较大。全株总有效角果数不仅优势明显,而且与单株产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单株产量的贡献最大。大多数性状存在程度不同的杂种优势,全株总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幼苗鲜重,幼苗干重的优势较强,可以作为杂种优势鉴定和杂交组合选择的主要性状。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杂种优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铁双贵 卢彩霞 丁勇 郑用链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 ,以分属于不同杂种优势群的 6个自交系做测验种 ,与 6个合成群体组配成 36个组合。结果表明 :单株产量的GCA以LBM最高 ,其次为WBM ,从株型、穗型性状的SCA分析合成群体与自交系组成了 9个优良杂种优势模式。单株产量最高的组合为HZ85×WBM ,其均值为 10 8 75g。通过对优良杂优模式内的变异参数估计 ,在群体内有丰富的变异个体 ,具有很强的选择潜势。组合内个体产量分布以及出现的频率对选系和轮回选择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人工合成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分属于不同的杂种优势类群 ,具有多元种质的特性。作为选系和轮回选择群体 ,具有明显的选择潜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凯音 孙万仓 刘自刚 方彦 杨刚 马骊 郭仁迪 方圆 侯献飞 刘林波 钱武 刘海卿 袁金海 王治江
以超强抗寒性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分别与抗寒性品种延油2号和耐寒性品种天油2号的杂交后代(F1、F2、BC1)为研究对象,对各世代越冬率进行统计并结合亲本及杂交后代的CAT、POD、SOD酶活性变化研究,分析它们之间的抗寒性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抗寒性品种杂交后代的越冬率均介于2个亲本之间,但不同世代越冬率存在较大差异;母本的抗寒性越强,在F1代中,后代的越冬率越高,F1代的自交后代(F2)越冬率比F1代的低;在BC1中,后代的越冬率变化范围较大,既有低于F2代自交后代的杂交组合(天2×陇7)×天2,也有高于F1代的杂交组合(陇7×天2)×陇7,以抗寒性强的品种作轮回亲本可以使回交一代的越冬率明显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德文 魏忠芬 王军 王瑞 李加纳 张太平
为了研究SSR标记遗传距离与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杂种产量杂种优势间的相关性,采用SSR标记估算出6个隐性核不育系和9个恢复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并对15个亲本材料及其54个杂交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中亲优势以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的平均值最大,其次是产量性状,第3是角粒数;超亲优势以产量性状的平均值最大,其次是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第3是角粒数,而单株有效角果数的超亲优势平均值最小;说明在高密度直播种植条件下,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杂种的产量杂种优势主要决定于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角粒数。亲本间SSR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33,与杂种产量性状的中亲优势相关系数为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林宝刚 张明龙 张龙
对3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和亲本的农艺性状表现及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浅析,研究结果表明:杂种的产量性状,如单株粒重、单株有效角果数、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等,比其双亲有明显的优势;杂种花期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双亲,与株高、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千粒重等性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杂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表现为双亲的互补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戴维 牛应泽 郭世星 蒋俊
用6个含油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系,按照Griffing方法I配制30个正反交组合,加上6个自交系亲本,共36个组合,在四川雅安和安县两个试验点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对油菜籽含油量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进行分析,并观察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含油量在两个不同环境下大多数组合都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多数组合表现出超亲优势,含油量杂种优势在不同环境下表现有差异,但出现杂种优势的组合具有较高一致性。含油量的广义遗传力大于90%,狭义遗传力大于70%。各材料间的含油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配合力也受环境的影响,但在不同环境下配合力的表现总体上一致。含油量反交效应达极显著。分析表明,高含油量杂交油菜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新 陈国平 潘凤英 王喜源 周瑞阳
探讨一二年生棉花耐冷相关性状的种间杂种优势和细胞质效应,为棉花耐冷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由4个不同耐冷级别的棉花材料配制的4对正反交组合F1进行株高、茎粗、出苗至开花天数、露地越冬指数和茎表皮耐冷生理生化指标等的杂种优势和细胞质效应分析。结果表明:①越冬耐冷性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露地越冬指数与茎表皮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出苗至开花天数显著相关,出苗至开花天数这一生育期指标与电导率、茎粗极显著相关。②二年生陆海杂种F1的耐冷性具备超亲优势,一年生陆海杂种F1的耐冷性只具有中亲优势而不具备超亲优势,同时二年生材料的耐冷性强于一年生,说明陆海杂种F1二年生栽培更有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洪飞 王乃元 李毓 梁康迳 仇秀丽 周卫营
【目的】研究水稻新质源(CMS-FA)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产量相关性状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水平,评价新型细胞质源杂交稻亲本的育种潜力。【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以新质源(CMS-FA)杂交稻系统的5个不育系为母本,5个恢复系为父本配制25个杂交组合,种植亲本和F1获得产量相关性状的试验数据。利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和MINQUE(1)法对10个产量相关性状遗传方差分量比率、遗传率、亲本加性效应和组合显性效应以及杂种优势进行剖析。【结果】新质源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控制,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剑叶长和生育期等性状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单株产量、株高和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伟豪 刘亭 桑祎楠 杨政伟 张改生 宋瑜龙 张双喜
【目的】小麦常规育种实质是对杂种F1性状杂种优势连续多代选择和保持的过程,探究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品种(系)间抗倒伏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明确与小麦抗倒伏性状显著相关的农艺性状指标,为宁夏春小麦抗倒伏性状的杂种优势利用及其后代筛选与保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4份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品种(系)为亲本,按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45个杂交组合,分析亲本及其杂交种F1株高、秆型指数等13个抗倒伏相关性状杂种优势、配合力及其相关性。【结果】不同品种(系)间抗倒伏性存在显著差异,杂种F1代抗倒伏相关性状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NZ42、M6445和M8887主茎抗推力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分别为11.68、8.00和10.67,且其他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也表现较为优异。主茎抗推力强优势组合有M6445×M8887、M6445×MJ48、NZ42×N2038、NZ42×M7723、NZ42×NZ39、H3015×宁春50号。与此同时,相关性分析发现株高与第一节间长和第二节重成显著正相关,与第二节间长和第四节间长成极显著正相关。其次,主茎抗推力与主茎鲜重、茎粗、弯曲力矩和秆型指数成极显著正相关,与第四节间长成显著负相关,与第二节重和第二节间充实度相关性不显著。【结论】NZ42、M6445和M8887为本研究的优良亲本,且NZ42×NZ39、M6445×MJ48、M6445×M8887为本研究抗倒伏育种的优良组合。同时,供试材料不同组合倒伏性状间存在杂种优势利用潜力,但超亲优势不突出,且杂交组合的抗倒伏能力既受加性效应影响又受非加性效应影响,其中,受母本遗传背景影响更大。与此同时,第四节间长、弯曲力矩和秆型指数与株高和主茎抗推力相关性较高,可作为抗倒性育种后代选择的重要参考。
关键词:
春小麦 抗倒性 杂种优势 配合力 相关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祁志云 杨华 李淑君 邱正高 张亚勤 袁亮 金川
以不同类群测验种、自育自交系及美国种质共24份,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供试材料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并对主要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用UPGMA方法,以产量特殊配合力为距离,把17个自交系分为6类,分类结果与自交系的亲缘关系基本一致,群间特殊配合力大于群内特殊配合力。通过相关分析可以看出:穗长、穗粗、结实长、结实性、行粒数、粒深、单穗轴重、单穗重、千粒重和出籽率共10个性状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位高和单穗轴粗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产量单穗粒重的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单穗重>结实性>出籽率>穗长>粒深>千粒重>行粒数>穗粗>单穗轴重。其中,单穗重、结实性、出籽率...
关键词:
玉米种质 杂种优势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靳德明 王维金 蓝盛银 徐珍秀 杨书化
以大穗型杂交稻培矮 6 4s/E32及其亲本以及对照组合汕优 6 3为供试材料 ,对产量构成因素和穗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组合二次枝梗数多是形成大穗的基础 ,其二次枝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杂种优势分别为 6 2 .74 %和 4 8.16 % ,超亲优势分别为 30 .0 6 %和 32 .18%。千粒重、结实率等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不突出 ,单株穗数等性状的杂种优势则为负值。用着粒密度指数对稻穗及其枝梗的着粒密度进行了分析 ,培矮 6 4s/E32的穗着粒密度指数为 7.4 0 ,枝梗着粒密度指数为 1.2 0~ 1.5 2 ,其稻穗基部二次枝梗的着粒密度偏高。对产量构成因素及穗部性状之...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超高产 穗部性状 杂种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