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4)
2023(2194)
2022(2019)
2021(1881)
2020(1720)
2019(3796)
2018(3749)
2017(7117)
2016(3836)
2015(4343)
2014(4332)
2013(4451)
2012(4424)
2011(4042)
2010(4094)
2009(3843)
2008(3735)
2007(3439)
2006(3018)
2005(2752)
作者
(13080)
(11015)
(10937)
(10584)
(7270)
(5424)
(5034)
(4224)
(4192)
(4024)
(3915)
(3779)
(3754)
(3683)
(3582)
(3419)
(3298)
(3193)
(3146)
(3065)
(2849)
(2728)
(2703)
(2583)
(2529)
(2481)
(2456)
(2378)
(2351)
(2301)
学科
(21935)
经济(21923)
方法(9717)
数学(8733)
数学方法(8633)
管理(7536)
(7409)
地方(6575)
(5471)
企业(5471)
(5368)
中国(5138)
地方经济(4484)
(4131)
贸易(4128)
(3943)
(3654)
(3089)
金融(3087)
(3063)
业经(2750)
(2606)
银行(2592)
农业(2585)
(2534)
(2534)
(2510)
(2355)
理论(2329)
环境(2277)
机构
大学(58715)
学院(57042)
研究(27007)
(26693)
经济(26250)
管理(19108)
中国(18915)
科学(16876)
理学(16140)
理学院(15889)
管理学(15440)
(15344)
管理学院(15318)
研究所(14090)
(13159)
(12404)
中心(11188)
(10628)
(10327)
农业(9868)
业大(9721)
(9021)
北京(8688)
经济学(8615)
财经(8521)
科学院(8089)
研究院(8013)
(7910)
经济学院(7790)
(7743)
基金
项目(39611)
科学(29972)
基金(28530)
(26880)
国家(26723)
研究(25841)
科学基金(21298)
社会(15966)
社会科(15176)
社会科学(15174)
(14901)
自然(14499)
基金项目(14314)
自然科(14188)
自然科学(14184)
自然科学基金(13912)
资助(13172)
(13165)
教育(11250)
重点(9642)
(8925)
编号(8758)
(8621)
计划(8419)
科研(8060)
科技(7754)
(7547)
成果(7525)
创新(7216)
中国(7208)
期刊
(28711)
经济(28711)
研究(18437)
学报(12727)
中国(11325)
科学(10824)
(10537)
大学(9060)
学学(8621)
管理(8313)
农业(7272)
(7124)
经济研究(5548)
(5162)
金融(5162)
技术(4782)
统计(4620)
教育(4587)
(4406)
财经(4108)
(4090)
国际(4080)
(3808)
问题(3699)
(3683)
决策(3608)
林业(3539)
世界(3489)
业大(3475)
技术经济(3302)
共检索到92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跃环  王昭萍  喻子牛  闫喜武  
为了评估香港牡蛎(♀)×长牡蛎(♂)杂种在北方沿海养殖中期能否产生种间杂种优势,在分析了早期杂种优势的基础上,以9个香港牡蛎自繁家系、9个长牡蛎自繁家系作为对照,以45个种间杂交家系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评估了中期杂种存活、生长及产量性状的杂种潜力及其优势。结果发现:1对于存活性状而言(360日龄),香港牡蛎存活率较低仅为9.09%,死亡主要发生在越冬期间(90~180日龄);长牡蛎存活率居中为51.26%,存活力下降主要原因是繁殖后夏季高温致死(360日龄);而种间杂种的存活率相对较高为87.64%,表现出明显的存活优势,其杂种潜力hp=2.72,杂种优势H=189.88。2对于生长性状而言(3...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跃环  王昭萍  闫喜武  苏家齐  张辉  姚托  霍忠明  于瑞海  杨鹏  
为测定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C.hongkongensis♂)、长牡蛎自繁家系(C.gigas♀×C.gigas♂)及其两者种间杂交家系(C.hongkongensis♀×C.gigas♂)子代的早期表型性状,评估种间杂种潜力,分析早期种间杂种优势,实验于2010年7月,采用1雄对3雌的巢式设计建立了9个香港巨牡蛎自繁家系(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C.hongkongensis♂)(HH11、HH12、HH13……HH33)、9个长牡蛎自繁家系(C.gigas♀×C.gigas♂)(GG11、GG12、GG13……GG3...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梁园鑫  徐成勋  刘士凯  孔令锋  李琪  
为培育生长快速、存活率高的长牡蛎新品种,以第11代长牡蛎“海大1号”(H)和第8代壳橙品系(O)为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建立自交组HH[H(♀)×H(♂)]和OO[O(♀)×O(♂)]与杂交组HO[H(♀)×O(♂)]、与OH[O(♀)×H(♂)],分析了四个组合的生长与存活杂种优势以及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结果显示,20日龄时,杂交组存活中亲优势M_(F1)为58.03%,HO和OH的存活与HH相比分别提高31.48%和35.80%。360日龄时,四个组合壳高由高到低依次为OH>HO>HH>OO,杂交组的壳高和湿重中亲杂种优势M_(F1)分别为24.65%和46.02%;与HH相比,OH的壳高和湿重分别提高了23.51%和39.60%;杂交组存活中亲优势M_(F1)、高亲优势H_(HO)和H_(OH)分别为68.31%、40.29%和53.96%。除180日龄时存活性状的父本GCA外,长牡蛎“海大1号”在其余时期的GCA均为正效应值,为较好的高产杂交育种亲本;OH的生长和存活SCA方差均显著高于HO。研究表明,以壳橙选育品系为母本,“海大1号”选育品种为父本的杂交组合OH具较高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可为培育生长快、存活高的优质杂交牡蛎品种提供素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增焕  林钦  王许诺  李刘冬  
根据2009年对华南沿海部分海域的近江牡蛎和太平洋牡蛎的监测数据,对产品中重金属元素Cd、Cu、Pb、As、Hg和Zn的含量水平、分布与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采用点评估方法,计算Cd、Cu、Pb、As、Hg和Zn的膳食暴露量,对牡蛎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牡蛎样品中Cu、Zn、Cd的含量较高,其值分别为92.0、268、1.32 mg/kg(湿重,下同);Hg、As、Pb的含量低,其值分别为9.21、0.11、0.26 mg/kg。不同海域、不同养殖季节的牡蛎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与无公害水产品质量标准的限量值相比,调查海域牡蛎产品中Cu、Zn、Pb、...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怀平  王迪文  林清  孙泽伟  张涛  陈兴强  
利用山东青岛养殖的太平洋牡蛎(N)与汕头本地养殖的葡萄牙牡蛎(S)两个近缘种为亲本,采用正交设计建立了杂种组NS(N♂×S♀)和SN(S♂×N♀)与纯种组NN(N♂×N♀)和SS(S♂×S♀)4个不同的遗传组合,通过比较不同阶段(幼虫期、稚贝期、养成阶段)的生长和存活数据,研究了牡蛎近缘种间的杂种优势,目的为改良牡蛎的生产性状。结果表明,这两个近缘种之间杂交能够产生显著的杂种优势,杂交后代的生长与存活两个表型性状都得到改良。杂交组比近交组生长得快,杂种优势在幼虫期为37.44%,稚贝期为42.47%。杂交组也比近交组存活率高,8日龄幼虫存活率的杂种优势为76.80%、14日龄幼虫存活率的杂种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霍忠明  王昭萍  梁健  刘振  沈建平  张跃环  姚托  苏家齐  于瑞海  
为评估香港巨牡蛎与近江牡蛎杂交及回交育种的可行性,以香港巨牡蛎与近江牡蛎为实验对象,比较了两种牡蛎杂交与回交子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幼虫及稚贝的生长和存活率。结果表明,香港巨牡蛎卵子可以与近江牡蛎精子受精,受精率为47.33%±2.52%,但近江牡蛎卵子与香港巨牡蛎精子不受精。在回交实验中,香港巨牡蛎(H♀)与近江牡蛎(A♂)的杂交牡蛎(HA)与香港巨牡蛎(HH)或近江牡蛎(AA)都可以正常交配,但各回交组受精率明显低于两牡蛎自交组。幼虫期,HA幼虫存活率明显低于两牡蛎自交组HH和AA;HA幼虫生长快于AA,但慢于HH;A♀×HA♂回交组和HA自繁组的幼虫存活率为0。稚贝期,HA稚贝存活率与HH...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海新  余颖  席英玉  王丽娟  杨妙峰  姜琳琳  叶玫  
牡蛎能富集栖息环境中多种污染物,可做为监测海域污染状况的指示生物。为评估牡蛎食用安全性,采用2015年对福建闽南沿海主要牡蛎产区养殖牡蛎监测数据,计算不同海区牡蛎中主要污染物:无机砷、甲基汞、铅、镉、铜、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六六六、DDT的暴露边界值(MOE)和总致癌风险指数(RTC),评估食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各污染物的平均暴露边界值在1.00×10(-6)0.111之间,均小于1;平均总致癌风险指数在2.88×10(-5)3.16×10(-5)之间,未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1×10(-4)。因此,闽南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贾晓平  林钦  李纯厚  蔡文贵  
为了了解广东沿海Pb含量水平的时空变化特点,1989-1997年,实施“南海贻贝观察”对广东沿海12个地点牡蛎体Pb含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广东沿海牡蛎体Pb含量范围为 0.22 × 10-6~ 2.06 × 10-6(湿重),总平均值为0.77 × 10-6。牡蛎体Pb污染指数的范围和平均值分别为0.11~1.03和0.39,总体上属轻污染水平。牡蛎体Pb含量的空间分布呈粤西海区≥珠江口海区>粤东海区。广东沿海牡蛎Pb含量水平在1989-1993年间呈微弱下降趋势,1994年Pb含量明显升高,此后Pb含量基本持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跃环  王昭萍  闫喜武  姚托  虞志飞  霍忠明  于瑞海  李晓喻  李雅林  郭希明  
为了评估太平洋牡蛎与近江牡蛎能否产生远缘杂种优势,于2010年5月,以成熟的两种牡蛎亲本为材料开展了2×2远缘杂交研究,由长牡蛎自繁组GG(Crassostrea gigas♀×C.gigas♂)、近江牡蛎自繁组AA(C.ariakensis♀×C.ariakensis♂)、正交组GA(Crassostreagigas♀×C.ariakensis♂)、反交组AG(C.ariakensis♀×C.gigas♂)4个实验组组成。分析了子代早期表型性状和杂种优势,并对杂交子代进行了遗传鉴定。结果表明:GA杂交组与AG组的受精强度具有不对称性。幼虫浮游期间,表型性状的中亲杂种优势几乎为0,GA组生长与...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景晓  李琪  徐成勋  
分别以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海大1号’第8代和第9代选育群体中的个体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的交配方法,于2016年和2017年分别获得41个和38个全同胞家系。根据各家系长牡蛎330日龄的壳高、壳长、壳宽和体重等表型参数,通过建立多性状动物模型,利用ASReml软件中的限制性极大似然法估算各表型变量的方差组分,对‘海大1号’连续两代选育群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两个选育世代的‘海大1号’生长性状均具有较高的变异水平,变异系数为20.74%~55.14%,各生长性状仍具有遗传改良潜力。‘海大1号’各生长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均为正相关,相关系数大小存在差异。3个壳型性状与体重的遗传相关均为正相关,且处于较高水平(0.40~0.66)。除壳宽性状的遗传力较低外,壳高、壳长与体重的遗传力在0.16~0.37,均属中高等遗传力水平,表明‘海大1号’经过多代选育后,生长性状仍具有较大的加性遗传效应,可根据个体表型值大小,继续通过群体选育获得遗传进展。研究结果为长牡蛎‘海大1号’制种方案的制订和保种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锐  喻子牛  陈再忠  孔晓瑜  戴继勋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山东沿海莱州 (LZ)、俚岛 (LD)和青岛 (QD)三地褶牡蛎自然群体以及荣成的太平洋牡蛎 (TP)养殖群体的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进行测试的 9种酶中共检测到 2 0个位点。LZ与QD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 6 0 .0 % ,其余两群体均为 5 5 .0 %。LZ、LD、TP和QD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 1.42 2± 0 .16 5、1.2 38± 0 .0 85、1.2 0 7± 0 .0 86和 1.32 6± 0 .119。平均杂合度观察值分别为 0 .2 16± 0 .0 5 0、0 .16 5± 0 .0 36、0 .139± 0 .0 3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永贞  陈秀荔  杨春玲  彭敏  李琼珍  罗帮  黎一键  李咏梅  
关键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映  李军  张跃环  张扬  喻子牛  
亮氨酸富集重复(LRRs)是一种常见于膜上受体的多功能配体识别结构域,涉及机体发育、免疫应答及激素调控等重要生理过程。本实验通过基因克隆、序列比对分析、原位杂交、重组蛋白细胞体外处理等方法,对一种在胚胎发育时期显著高表达的香港牡蛎新型LRR受体进行了初步功能探究。SMART结构域预测结果显示,该新型LRR受体膜外区除了LRRs结构域外还含有一个免疫球蛋白样(immunoglobulin-like)结构域,是典型的I型跨膜蛋白,将其命名为香港牡蛎含LRRs和IG-like结构域受体(ChLIGR)。序列比对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於锋  罗帮  陈雪芬  李琼珍  王嫣  
为探究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的繁殖特性以及春季死亡原因,采用肉眼观察、活体镜检和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了茅尾海沙井的香港巨牡蛎苗种吊养于大风江黄场的1龄牡蛎的性腺发育周年变化,并建立了快速判断香港巨牡蛎性腺发育程度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吊养在茅尾海沙井、大风江入海口内的黄场和入海口外的鑫丰场的2龄牡蛎性腺发育的启动和发展过程。结果显示,广西茅尾海的香港巨牡蛎每年只有1个繁殖周期,性腺发育过程可划分为未分化期(1–3月)、分化期(4月)、成熟排放期(5–10月)及休止期(11–12月)4个阶段;1龄和2龄牡蛎的性腺发育基本同步;大风江入海口外的牡蛎的性腺发育较入海...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秦艳平  张跃环  莫日馆  肖述  周梓华  马海涛  潘英  喻子牛  
以卵裂率、D形幼虫发生率、三倍体率等为指标,比较了高盐、低温及咖啡因诱导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三倍体幼虫的效果,同时也分析了诱导因子强度(或浓度)、持续时间、受精卵密度及受精后开始处理时间对诱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盐诱导三倍体的最适条件组合是在卵子密度1.0×107个/L的情况下受精后15 min,用盐度40的海水持续处理10 min,此时卵裂率为(39.60±2.14)%, D形幼虫发生率为(31.46±1.06)%,三倍体率可以达到(59.53±5.90)%;低温诱导三倍体的最适条件组合是密度为2.0×10~7个/L的卵子在受精后15 min,用10℃海水持续处理10 min,此时卵裂率为(21.00±4.90)%, D形幼虫发生率为(12.68±1.21)%,三倍体率为(51.09±2.67)%;咖啡因诱导三倍体的最适条件组合是卵子密度为1.0×10~8个/L,用咖啡因终浓度2.0g/L的海水在受精后15min,持续处理20 min,卵裂率为(85.46±4.78)%, D形幼虫发生率为(71.79±3.92)%,三倍体率可以达到(56.36±2.07)%。最适诱导条件下,咖啡因的诱导效率指数0.405高于高盐处理0.187、低温处理0.065。高盐及低温处理方法诱导出的幼虫三倍体率随生长降低极快且存活率低于咖啡因诱导方法,说明3种方法中咖啡因可能更适合用于香港牡蛎三倍体幼虫的诱导。本研究为香港牡蛎三倍体育种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实践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