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1.214.229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02)
2023(9326)
2022(8418)
2021(8045)
2020(6701)
2019(15541)
2018(15670)
2017(29885)
2016(16710)
2015(18857)
2014(18795)
2013(18700)
2012(17029)
2011(15295)
2010(15053)
2009(13628)
2008(13122)
2007(11158)
2006(9624)
2005(8136)
作者
(50159)
(41490)
(41221)
(39086)
(26683)
(20123)
(18701)
(16471)
(15855)
(14912)
(14410)
(13917)
(13168)
(13127)
(12839)
(12810)
(12719)
(12340)
(11992)
(11742)
(10489)
(10146)
(10115)
(9352)
(9303)
(9299)
(9206)
(9177)
(8473)
(8441)
学科
(61676)
经济(61609)
管理(47627)
(43567)
(36556)
企业(36556)
方法(30609)
数学(26375)
数学方法(26080)
(16510)
(15975)
中国(15070)
(14343)
业经(13691)
地方(13019)
(11927)
农业(11224)
理论(11191)
环境(11115)
技术(10175)
(10128)
贸易(10123)
(9813)
(9571)
(9546)
财务(9512)
财务管理(9496)
(9110)
资源(9018)
企业财务(9002)
机构
大学(235153)
学院(233023)
管理(94855)
(83856)
理学(83162)
理学院(82175)
经济(81845)
管理学(80685)
管理学院(80289)
研究(78117)
中国(54488)
科学(53781)
(50652)
(44353)
业大(40752)
(40752)
研究所(37878)
(36357)
农业(35609)
中心(34751)
(32741)
北京(31511)
(30805)
师范(30467)
财经(30109)
(27983)
(27422)
(27108)
技术(26130)
师范大学(24655)
基金
项目(170143)
科学(131600)
基金(122052)
研究(119940)
(108241)
国家(107378)
科学基金(90953)
社会(72047)
社会科(68154)
社会科学(68134)
(67815)
基金项目(66173)
自然(62466)
自然科(60853)
自然科学(60832)
自然科学基金(59732)
(57367)
教育(54373)
资助(50154)
编号(49417)
成果(39207)
重点(38044)
(36403)
(36051)
(35393)
课题(33440)
计划(33016)
科研(33006)
创新(33000)
大学(30817)
期刊
(87938)
经济(87938)
研究(62622)
学报(44849)
中国(41610)
(40275)
科学(38543)
管理(32985)
大学(31885)
学学(29984)
农业(29377)
(25534)
教育(24941)
技术(19194)
图书(15665)
(15000)
业经(14898)
(14293)
金融(14293)
财经(13404)
经济研究(13018)
资源(12744)
业大(12697)
科技(12674)
理论(12154)
(11694)
实践(11511)
(11511)
问题(11445)
情报(11221)
共检索到32289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宗均  苏宝林  蔡妙英  海威力  谢光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萌  施龙清  解振兴  连玲  吴春珠  张居念  张数标  姜照伟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水稻根系内生固氮菌的多样性,分离鉴定内生固氮菌并筛选具有促生作用的菌株,为水稻生产中固氮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无氮培养基培养方法,从拔节期和抽穗期佳辐占根系中分离内生固氮菌,通过扩增16S rRNA方法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采用透明圈法进行溶磷解钾能力验证;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将分离的内生固氮菌株单独接种盆栽水稻幼苗,测定其对株高、根长、鲜质量的影响;将内生固氮菌混合菌液接种水稻品种佳辐占和台粳8号,于齐穗期测定倒1、倒2和倒3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结果]从拔节期和抽穗期水稻根系中分别分离出10和20株内生固氮菌,且两个时期水稻根系内生固氮菌群多样性存在差异,拔节期以克雷伯氏菌属为主,而抽穗期以假单胞菌属为主。筛选出7株具有溶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分别是J3 J10、J23、H27、H30、H33和H37。乙炔还原法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的内生固氮菌均具有弱固氮活性,其中H33和H40-2菌株固氮能力相对较强。将固氮菌回接水稻幼苗,H40-2和J3菌株对水稻株高、地上鲜质量、根长均有显著影响,可促进水稻生长。将固氮菌混合回接水稻根系,发现佳辐占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台粳8号显著提高。[结论]分离的内生固氮菌株H40-2和J3在水稻苗期具有明显促生作用,可作为功能性内生固氮菌开发利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玲玲  陈小龙  蒋涛  姜伟娜  黄琼  
从采自云南禄丰县水稻品种楚粳27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固氮菌,并测定其抑菌作用。用YMA无氮培养基分离获得125株具有潜在固氮作用的内生细菌,对125株内生细菌进行固氮酶基因nifH PCR检测,共有15株内生细菌扩增出固氮酶基因nifH片段,确定其为内生固氮菌。水稻各部位的内生细菌菌群密度不同,依次为:根>叶>茎。通过对水稻白叶枯病、条斑病、稻瘟病、纹枯病和恶苗病等5种主要病害的抑菌试验,筛选出对5种病原菌都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11株;其中同时具有固氮和抑菌作用的有3个菌株,分别为NR-18、NR-64和NR-79。经16SrDNA序列测定表明,NR-18和NR-79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立源  
水稻田力宝盆栽试验报告贺立源(华中农业大学土化系,武汉430070)REPORTONTHERICEPOTCULTURALEXPERIMENTAPPLIEDTLBMICROBIALFERTILIZERHeLiyuan(HuazhongAgricult...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琼  陈国奇  姜英  王庆亚  姚振威  董立尧  
[目的]明确我国稻田发生较多的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crus-galli)、硬稃稗(E.glabrescens)和无芒稗(E.crus-galli var.mitia)3种稗属(Echinochloa spp.)杂草对稻田常用除草剂的敏感水平,以及光头稗(E.colonum)、西来稗(E.crus-galli var.zelayensis)、长芒稗(E.caudata)、水稗(E.phyllopogon)和水田稗(E.oryzoides)5种发生较少的稗属杂草对稻田主要除稗剂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水平。[方法]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供试杂草对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红  肖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守辉  朱文达  杨小红  张朝贤  李林  
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湖北省稻田杂草物种组成及其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水稻田杂草有138种(含变种),隶属于46科、94属,其中优势恶性杂草有稗Echinochloa crusgalli、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鳢肠Eclipta prostrata、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等6种,区域性恶性杂草有11种,常见杂草有24种,一般杂草有97种;恶性杂草是湖北省稻田杂草群落的重要建群种,各地区主要形成稗+鳢肠+空心莲子草、稗+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莉华  周建  周政贤  
对六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壤中马尾松幼树根系的固氮细菌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在马尾松幼树的根系上能普遍分离到固氮细菌,但在不同岩性的土壤中分离的效果有差异;主、侧根及树势等的不同都影响分离效果。采用根段法和富集法共分离到142个菌株。其中一株经鉴定为争论产碱菌(Alcaligenesparadoxus)。并对其中26个菌株进行了回接实验,有9个菌株回接成功。固氮效能的测定结果表明其中A`10、A`13、G1、g2w四株菌的固氮效能为每消耗1g葡萄糖分别固定氮2.10—3.50mg、4.20—5.13mg、3.66—6.83mg和1.93—2.60mg。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靖雯  李伏生  董艳芳  王楷  方泽涛  黄忠华  罗维钢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梅  谭适娟  孙建光  
【目的】分离鉴定湖南水稻内生固氮菌,研究水稻内生固氮菌的系统发育,分析测定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探讨接种水稻内生固氮菌对稻苗镉(Cd)吸收的影响。【方法】表面灭菌水稻植株样品后采用低氮培养法分离水稻内生细菌,采用PCR扩增、测序检测菌株nif H基因确认分离物是固氮菌,通过16S R RnA基因序列测定、比对初步鉴定菌株,分析菌株系统发育,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探讨接种水稻内生固氮菌对稻苗Cd吸收的影响。【结果】从8个湖南水稻植株样品中分离到19株内生固氮菌,这些菌株在系统发育地位上属于BACilluS ARyABHAttAi、B.CeReuS、B.idRienSiS、B.indiCuS、B.liC...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南  娄无忌  樊庆笙  
不同瘤龄、不同光照和生长周期的毛萼田菁,其茎瘤的吸氢活性和固氮活性均呈正相关。绿色的茎瘤,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固氮及吸氢活性上均为最高。A.caulinodansORS571菌(Hup+)、Hup-突变株和含B.japonicum5.9kbhup结构基因质粒的转移接合子回接实验的结果表明,A.caulinodans具吸氢活性的菌株对植株生长有益,茎瘤的固氮活性高于根瘤的2倍以上;吸氢活性亦高。转移接合子在无选择压力的条件下连续培养,其带有外源hup基因片段的质粒会缓慢丢失,最终从茎瘤中分离的R-30911和R-4911已经完全丧失了Tc抗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贵  冒宇翔  沈俊明  薛林  王晓琳  张自常  
为了明确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及其与化学除草剂相互作用对水稻田杂草控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探讨化学除草剂减量使用的可行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全量浅旋还田、全量深埋还田、秸秆不还田4种方式下不同剂量69%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0、207、414、621、828 G/hm2)对水稻田主要杂草控制效果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田千金子、稗草、鸭舌草、水苋菜、异型莎草等杂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全量覆盖还田和全量浅旋还田效果明显优于全量深埋还田效果。同时小麦秸秆还田显著促进了较低剂量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207 G/hm2)对鸭舌草、千金子控制效果,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翔  甘炳成  贾定洪  蒋元继  唐杰  周洁  
利用阿须贝培养基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具有自生固氮作用的细菌,编号为GN15。GN15为革兰氏阴性菌,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快,长势好,通过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测定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N15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将其命名为Pantoea agglomerans GN15,对该菌的基础研究为固氮菌肥的研制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应平   林冬梅   胡弘正   吴颖   林佳丽   林占熺   刘斌  
【目的】旱稻是一种重要的种质资源,对成熟期旱稻根系内生固氮菌进行筛选与鉴定,以获得对旱稻有较好促生作用的菌株。【方法】采用联合固氮固体培养基培养方法。从成熟期旱稻根系中分离出内生固氮菌,通过扩增固氮酶nifH基因和16S rRNA基因方法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通过生化指标的测定和形态学的鉴定;采用透明圈法进行溶磷、产铁载体能力验证;以褐球固氮菌为阳性对照,利用ELISA测定试剂盒测定菌株分泌固氮酶活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采用Salkowski比色法测定生长素(IAA)含量,并研究其生长特征。将分离的固氮菌株以1%浓度(约8×10~(7)CFU/mL)浸泡旱稻谷种进行催芽,研究其促生效果。【结果】分离的菌株URR45为固氮菌,属于嗜温型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32~50 ℃,最适pH为6.0~6.5,不耐盐。其分泌的固氮酶含量为220.15 U/L,ACC含量为898.69 ng/mL,生长素含量为14.91 mg/L,固氮酶含量和AC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褐球固氮菌。该菌株能够利用葡萄糖、麦芽糖等碳源,属于发酵型细菌,具有水解明胶、溶磷和产铁载体特性。该菌株经16S rRNA基因测序后通过NCBI BLAST比对,鉴定为Herbaspirillum_seropedicae,隶属于Pseudomonadota门、Betaproteobacteria纲、Burkholderiale目、Oxalobacteraceae科、 Herbaspirillum属,革兰氏染色呈紫色。促生试验结果表明,在主根长度、侧根长度以及测根数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该菌株对旱稻幼苗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在农业上产上可作为功能性内生固氮菌开发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建光  罗琼  高淼  胡海燕  徐晶  周义清  
【目的】了解小麦、水稻、玉米、白菜、芹菜内生固氮菌的主要类群,确定内生固氮菌的系统发育地位。【方法】样品表面灭菌后采用无氮培养基分离、培养内生固氮菌,乙炔还原法测定菌株固氮酶活性;PCR扩增得到菌株16S rDNA,通过序列测定和相似性分析研究菌株的系统发育。【结果】从大田小麦体内分离到内生固氮菌34株,固氮酶活性在0.30—30.24 nmol C2H4/h.mg蛋白,基于16S rDNA序列最大相似性,这些菌株分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根瘤菌(Rhizobium)、芽孢杆菌(Bacillus)、黄杆菌(Flavobacterium)等13属21种,种群分布较为广泛;从大田水...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