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18)
- 2023(6404)
- 2022(5689)
- 2021(5189)
- 2020(4767)
- 2019(11062)
- 2018(10817)
- 2017(20901)
- 2016(11990)
- 2015(13839)
- 2014(14184)
- 2013(14198)
- 2012(13689)
- 2011(12561)
- 2010(12737)
- 2009(12110)
- 2008(12445)
- 2007(11450)
- 2006(9839)
- 2005(8809)
- 学科
- 济(51550)
- 经济(51493)
- 业(31637)
- 管理(31436)
- 方法(26984)
- 企(25328)
- 企业(25328)
- 数学(23783)
- 数学方法(23531)
- 农(14375)
- 财(13211)
- 学(12940)
- 中国(12108)
- 贸(10248)
- 贸易(10248)
- 易(9931)
- 业经(9588)
- 地方(9477)
- 农业(9320)
- 制(9009)
- 务(8361)
- 财务(8345)
- 和(8340)
- 财务管理(8321)
- 理论(8304)
- 银(8098)
- 银行(8059)
- 融(7955)
- 金融(7951)
- 企业财务(7866)
- 机构
- 大学(186978)
- 学院(184150)
- 济(73207)
- 经济(71599)
- 管理(66724)
- 研究(66089)
- 理学(57572)
- 理学院(56826)
- 管理学(55596)
- 管理学院(55251)
- 中国(48011)
- 科学(43887)
- 农(40730)
- 京(40182)
- 所(36447)
- 研究所(33585)
- 财(33354)
- 农业(33073)
- 业大(32638)
- 中心(29973)
- 江(28783)
- 财经(26834)
- 北京(24932)
- 范(24849)
- 师范(24547)
- 经(24264)
- 经济学(22952)
- 院(22450)
- 州(22444)
- 农业大学(21513)
- 基金
- 项目(121905)
- 科学(93649)
- 基金(87457)
- 研究(83897)
- 家(78621)
- 国家(78018)
- 科学基金(64097)
- 社会(51128)
- 社会科(48294)
- 社会科学(48274)
- 省(48065)
- 基金项目(46459)
- 自然(43188)
- 自然科(42197)
- 自然科学(42175)
- 划(41539)
- 自然科学基金(41435)
- 教育(39243)
- 资助(36723)
- 编号(33819)
- 成果(28603)
- 重点(28462)
- 部(27322)
- 发(26101)
- 计划(24770)
- 创(24595)
- 科研(24160)
- 课题(23725)
- 创新(23156)
- 教育部(22435)
共检索到266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代贵金 华泽田 王岩 王之旭 刘军 王彦荣
对于亲本播始历期的准确把握是确保杂交稻制种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根本。然而由于水稻的光温敏感性,其播始历期受环境影响较大,而且品种间也存在很大差异,很难做一般性的把握。作者从杂交稻的育种实践出发,采用在不同年份和地点进行分期播种和插秧的方法,对北方杂交粳稻核心亲本的播始历期及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多数不育系与保持系播始历期差异不明显;(2)核心亲本105A,91A,95A,99A,02A,屉A,C52,C258,C01,C418的基本播始历期分别为104.7,105,104.8,107.7。106.8,106.9,105.7,111,107.1,115.6d;(3)播始历期具有明显的年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兰彩霞 郭玉华 赵鑫闻 赵东霞 雒鸫
对11个杂交粳稻组合与其相应的12个亲本在形态、物质生产和材料力学特性方面的性状指标与倒伏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杂交粳稻中,与倒伏指数达到显著正相关的形态性状指标为株高和倒二节长,而倒三叶基角和其张开角则与倒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材料力学指标茎基弯折与倒伏指数达到极显著负相关。在亲本品种中,与倒伏指数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的形态指标是重心高度和倒二节长,茎基弯折与倒伏指数同样为显著负相关。因此,在杂交粳稻的抗倒伏选育过程中,应适当降低株高,选择较短的倒二节长,同时也应适当的增大对倒三叶基角和张开角的选择;而在亲本品种(常规稻)中,在缩短倒二节长的前提下,适当的降低重心高度,对选育具有抗倒伏特...
关键词:
水稻 杂交粳稻 抗倒伏 倒伏指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程保山 杨加银 洪德林
利用68对SSR标记对江苏省生产上应用的5个粳稻杂交组合的杂种F1及其亲本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在68对引物中有15对在亲本中表现出稳定的多态性且在杂种F1表现为父母本互补带型引物,每个组合获得了6~9对多态性引物,不同组合间多态性频率在8.8%~13.2%。引物RM5629和RM259可以区分5个组合内的亲本和杂交种,引物RM224不仅可以区分除86优8号以外的4个组合的组合内F1及亲本种子,可以同时区分3个不同的组合。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微卫星标记 真实性 纯度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秀芳 郝宪彬 沈枫 华泽田
【目的】研究北方杂交粳稻株型性状的遗传关系,为提高株型杂交育种效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运用SAS、QGA等软件及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由10个不育系及10个恢复系为亲本配组形成100个杂交粳稻组合的株型性状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和母本相比,北方杂交粳稻多数株型性状在遗传上与父本关系更为密切;各株型性状遗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均表现为极显著且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株型高大或株叶型高大益于提高穗数及增加穗重,利于发挥杂种优势;影响北方杂交粳稻株型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株高、剑叶角、剑叶长、茎叶重。【结论】北方杂交粳稻株型性状体系复杂;在株型配组中与不育系相比,要更注意对恢复系的选择;...
关键词:
杂交粳稻 株型 遗传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开锋 郑家奎 杨莉 张涛 杨乾华 杨大金
用24个杂交稻组合在四川不同生态区4个试点的11项品质性状数据,研究了杂交稻稻米品质性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①各性状在基因型和试点间都有较大差异,基因型效应、试点效应都达到1%显著水平,除糊化温度外的其余性状,基因型与试点的互作效应也达到1%显著水平;②存在基因型与试点互作效应的10个性状中,除整精米率可用AMM I1构建稳定性参数外,其余性状用AMM I2构建,所解释互作效应信息的变幅为57.16%~93.89%;③垩白粒率、垩白度的稳定性最差,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整精米率的稳定性较差,是品质稳定性改良的主要性状。
关键词:
杂交稻 品质 稳定性 AMMI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文建成 张忠林 金寿林 汤利 徐津 谭学林
分析了208份滇型(滇1型)杂交粳稻(杂交稻及其恢复系和保持系)稻米的铁、锌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这些材料的铁、锌含量的变幅很大,糙米、精米的铁含量分别为14.49~38.06mg·kg-1和5.50~27.81mg·kg-1;锌含量分别为11.64~42.39mg·kg-1和10.95~36.74mg·kg-1。糙米的铁、锌含量分别是精米的2.11倍和1.23倍。糙米和精米中锌元素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684,铁的相关系数为0.271。铁含量与锌含量在糙米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铁含量与锌含量在稻米中的遗传机制可能不一样。无论是糙米还是精米,恢复系平均含锌量均显著高于保持系。同一亲本(保持系或恢复系)...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铁 锌 矿质营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远春 康继伟 石永刚 黄宜祥
成单16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是近五年来同组区试中最高产的新审定品种。从四川玉米多生态产区的实际出发,亟需丰产性、适应性兼备的优良杂交种。本文以两年四川省区试资料用Eberhart法和Tai法对成单16进行稳定性分析,两种分析方法结果趋于一致,稳定性参数均接近于稳产品种的理论值,G×E互作效应主要表现为线性关系,具有较好的平均稳定性。稳定性分析与区试、生产示范的实际情况吻合,充分表明成单16产量高,稳定性好,尤以耐旱性状突出,符合主推种性状要求。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稳定性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艳秋 邹剑秋 黄瑞冬 张志鹏
利用一年多点方差分析模型、多年多点品种试验统计模型、Eberhart-Russell模型,对2004-2005年2年国家高粱区域试验(饲草组)高粱杂交种产量进行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种模型分析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得出参试品种晋草3号是稳定性最好,产量最高的品种,晋草2号是稳定性较好,产量较高的品种,可以在全国种植饲草地区推广种植。辽草2号和皖草2号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推广种植,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
饲草高粱 产量 稳定性 统计分析模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忠旭 马兴全 李全英 李如海 姚继攀 张丽颖 张雪 梁传斌 高焕勇
回顾了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的历史,论述了北方超级杂交粳稻的育种理论和技术创新。在育种方法上主要通过"籼粳架桥"、粳爪交次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理想株形、生态育种等多种途径培育杂交粳稻新品种,选育了继C57和C418之后又一个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恢复系C2106,以其配组育成的超级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2006、辽优2016、辽优9906、辽优5206等在辽宁乃至北方稻区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表现高产、优质、抗逆等优点。同时介绍了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的特色和所取得的成果、存在问题及前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郝宪彬 胡培松 张忠旭 王彦荣 李全英 华泽田
对北方杂交粳稻100个杂交组合的米质进行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率、垩白率、垩白度、胶稠度、透明度变异系数大,除垩白率、垩白度外,配组的杂交组合变异系数父本大于母本;糙米率、精米率与粒长、长宽比,糙米率与透明度,精米率与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与碱消值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糙米率、精米率与粒宽,蛋白质含量与精米率,粒长与垩白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粒长、长宽比、碱消值、胶稠度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与垩白率、垩白度、碱消值、直链淀粉呈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受遗传控制小,粒长、垩白率、碱消值父本效应大于母本效应,粒宽母本效应大于父本效应,直链淀粉含量受遗传与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天华 王昌华 徐正进 张燕之 王嘉宇 唐亮
以4个粳型不育系和4个优良恢复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置16个杂交组合,对其主要产量及其相关性状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实率、穴穗数、穗粒数、着粒密度、单株粒重、二次枝梗数等性状一般配合力(GCA)基因型方差不育系大于恢复系,表明杂种产量性状多数受母本的影响较大。结实率、穴穗数、穗粒数、着粒密度、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等性状主要受亲本一般配合力的影响,而千粒重、一次枝梗千粒重等性状受特殊配合力(SCA)影响较大。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是相互独立的。不育系60A、73A、105A,恢复系C198、C52综合性状较好,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杂交粳稻 产量性状 配合力 遗传效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昌华 张燕之 王辉 郑文静 赵家铭 马作斌
为明确产量与稻米品质的关系,将高产育种与优质育种有机结合,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以10个不育系与20个恢复系配组的106个杂交粳稻为材料,研究了产量与稻米品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与部分米质性状之间关系密切;穗长、穗粒数在产量性状体系中起重要作用;食味值、蛋白质含量、垩白粒率、脂肪酸含量、粒宽、长/宽、糙米率等在米质性状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穗长、结实率对米质性状影响较大;同时精米率、长/宽等品质性状较易受产量性状影响。
关键词:
杂交粳稻 产量 稻米品质 典型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国珍 蒋聪 邹茜 朱振华 苏振喜 袁平荣 戴陆园
利用AMMI模型对种植在4个试点的11个粳稻品种的稻米品质进行稳定性分析,以品质性状的表型值及其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和环境间的差异以及品种×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随品种和环境不同而变化较大,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顺序为粒宽>粒长>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其稳定性参数分别为0.13,0.14,0.31,0.37,0.43,0.48,0.79,0.84和2.33。综合考虑稻米的品质性状及其稳定性,云粳4号、云粳优10号、云粳12号和云粳15号稻米品质好且稳定性较高,可...
关键词:
粳稻 品质性状 AMMI模型 稳定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敖和军 王淑红 邹应斌 彭少兵 唐启源 方远祥 肖安民 陈玉梅 熊昌明
【目的】探明超级杂交稻在不同种植地点和不同施肥量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及干物质生产特点。【方法】于2004~2005年在湖南省桂东、长沙、衡阳、南县和永州5个地点进行大田试验,按照N﹕P2O5﹕K2O为1﹕0.5﹕1的比例,设置3种施肥量处理(135、180、225kgN·ha-1),田间采用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以超级杂交稻组合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试验材料。【结果】超级杂交稻收获产量以桂东点产量最高,地点间差异显著,其中准两优527平均为7492.3~12209.2kg·ha-1,两优293为6984.0~11679.5kg·ha-1。产量构成因子和干物质生产量的地点间变化与收获产量一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昌华 吴天华 张燕之 徐正进 郑文静 赵家铭 王辉
以4个粳型不育系和4个优良恢复系为亲本,采用NCⅡ设计,配置16个杂交组合,对其主要品质指标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品质性状指标多数介于双亲之间,杂交粳稻品质多数指标总体上与常规水稻接近,但品质性状可以通过组合选配得到改善。恢复系C852、C224,不育系60A、14A是品质指标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大的亲本,因此这些亲本在育种实践上有较大的利用价值。杂交粳稻品质性状均受亲本的影响,从影响程度看,多数品质指标受恢复系的影响大于不育系。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品质性状 杂种优势 配合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