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98)
- 2023(4575)
- 2022(4222)
- 2021(3818)
- 2020(3547)
- 2019(8441)
- 2018(8393)
- 2017(16400)
- 2016(9385)
- 2015(10849)
- 2014(11212)
- 2013(11354)
- 2012(10919)
- 2011(9872)
- 2010(10039)
- 2009(9515)
- 2008(9706)
- 2007(9011)
- 2006(7532)
- 2005(6701)
- 学科
- 济(41114)
- 经济(41078)
- 业(24303)
- 管理(23959)
- 方法(22250)
- 数学(20126)
- 数学方法(19964)
- 企(18647)
- 企业(18647)
- 农(11783)
- 财(10250)
- 学(9438)
- 中国(9378)
- 贸(8401)
- 贸易(8401)
- 易(8150)
- 地方(8037)
- 农业(7656)
- 业经(7206)
- 制(6904)
- 和(6375)
- 务(6312)
- 财务(6298)
- 财务管理(6277)
- 企业财务(5886)
- 银(5725)
- 银行(5700)
- 融(5462)
- 金融(5459)
- 理论(5456)
- 机构
- 大学(143645)
- 学院(142376)
- 济(57683)
- 经济(56402)
- 管理(52590)
- 研究(49687)
- 理学(45326)
- 理学院(44783)
- 管理学(43918)
- 管理学院(43657)
- 中国(36112)
- 科学(33040)
- 农(32326)
- 京(30683)
- 所(27572)
- 农业(26369)
- 业大(25923)
- 财(25585)
- 研究所(25310)
- 中心(23031)
- 江(22351)
- 财经(20622)
- 北京(18996)
- 经(18597)
- 范(18247)
- 经济学(18061)
- 师范(18030)
- 州(17341)
- 农业大学(17161)
- 院(16818)
- 基金
- 项目(94164)
- 科学(71759)
- 基金(66769)
- 研究(65170)
- 家(59710)
- 国家(59243)
- 科学基金(48566)
- 社会(39381)
- 省(37940)
- 社会科(37238)
- 社会科学(37222)
- 基金项目(35740)
- 自然(32548)
- 划(32186)
- 自然科(31750)
- 自然科学(31735)
- 自然科学基金(31172)
- 教育(30236)
- 资助(28081)
- 编号(26934)
- 成果(22074)
- 重点(21705)
- 部(21060)
- 发(20550)
- 计划(19170)
- 创(19068)
- 科研(18714)
- 课题(18464)
- 创新(17925)
- 教育部(17229)
共检索到203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秀芳 郝宪彬 沈枫 华泽田
【目的】研究北方杂交粳稻株型性状的遗传关系,为提高株型杂交育种效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运用SAS、QGA等软件及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由10个不育系及10个恢复系为亲本配组形成100个杂交粳稻组合的株型性状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和母本相比,北方杂交粳稻多数株型性状在遗传上与父本关系更为密切;各株型性状遗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均表现为极显著且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株型高大或株叶型高大益于提高穗数及增加穗重,利于发挥杂种优势;影响北方杂交粳稻株型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株高、剑叶角、剑叶长、茎叶重。【结论】北方杂交粳稻株型性状体系复杂;在株型配组中与不育系相比,要更注意对恢复系的选择;...
关键词:
杂交粳稻 株型 遗传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天华 王昌华 徐正进 张燕之 王嘉宇 唐亮
以4个粳型不育系和4个优良恢复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置16个杂交组合,对其主要产量及其相关性状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实率、穴穗数、穗粒数、着粒密度、单株粒重、二次枝梗数等性状一般配合力(GCA)基因型方差不育系大于恢复系,表明杂种产量性状多数受母本的影响较大。结实率、穴穗数、穗粒数、着粒密度、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等性状主要受亲本一般配合力的影响,而千粒重、一次枝梗千粒重等性状受特殊配合力(SCA)影响较大。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是相互独立的。不育系60A、73A、105A,恢复系C198、C52综合性状较好,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杂交粳稻 产量性状 配合力 遗传效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昌华 吴天华 张燕之 徐正进 郑文静 赵家铭 王辉
以4个粳型不育系和4个优良恢复系为亲本,采用NCⅡ设计,配置16个杂交组合,对其主要品质指标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品质性状指标多数介于双亲之间,杂交粳稻品质多数指标总体上与常规水稻接近,但品质性状可以通过组合选配得到改善。恢复系C852、C224,不育系60A、14A是品质指标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大的亲本,因此这些亲本在育种实践上有较大的利用价值。杂交粳稻品质性状均受亲本的影响,从影响程度看,多数品质指标受恢复系的影响大于不育系。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品质性状 杂种优势 配合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洪文 殷延勃 王昕 王坚 强爱玲 刘炜 史延丽
为了给杂交粳稻稻米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利用489A、216A、552A、中作59A、16A、秋光A 6个不育系和94FR30、2002FR11、2002FR24、1229、FR7969、8FR2 6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禾谷类作物胚乳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分析方法对杂交粳稻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长宽比、精米长厚比主要受种子直接显性效应的控制,整精米率、透明度和垩白率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控制,垩白面积的遗传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和母体显性效应共同控制,糙米率、垩白率的细胞质效应也达极显著水平,环境因素、抽样误差等剩余效应对精米率、垩白率、透明度的影响达显著...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品质性状 遗传效应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雪仁 梁康迳 林文雄 陈志雄 梁义元 郭玉春 李亚娟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按 NC 交配设计的两套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株高的发育遗传规律 .结果表明 ,株高在不同发育阶段均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共同控制 ,分蘖期以加性效应为主 ,抽穗期以显性效应为主 .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 ,抽穗期的杂种优势最强 .另外 ,株高在整个发育时期易受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 ,该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株高性状的表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庆勇 张亚东 朱镇 赵凌 陈涛 周丽慧 姚姝 王才林
以9个新育成的BT型粳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及按NCⅡ设计配制的45个组合为材料,研究杂交粳稻上部3片功能叶性状的遗传特征以及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粳稻12个功能叶性状均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影响,但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其中倒二叶角和倒三叶角受环境等影响较大。各功能叶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均较大,在早世代选择效果较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叶长、叶宽、叶角的遗传可能是相互独立的,彼此之间的相关性不大。3片功能叶叶长、叶面积及剑叶角与穗长、单株穗数、总粒数、单株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宽与总粒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叶长、叶角呈负相关,与叶宽呈正相关;结实率与功能叶的相...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东霞 郭玉华 兰彩霞 程海涛 华泽田 赵鑫闻 何冉
以辽宁省近年审定的2个杂交粳稻组合9946与1052及其对应亲本为材料,对稻米垩白品质性状在穗上不同部位和不同枝梗上的分布特点和遗传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垩白米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表现了下部穗位最大,中部和上部穗位次之,二级枝梗大于一级枝梗。差异大的组合(9946)遗传率大,一级枝梗的遗传率大于二级枝梗的遗传率。垩白性状受遗传、栽培条件以及穗位与遗传互作的影响。因此,选择垩白性状差异小,而其他性状优良的亲本进行组配,结合合理的株型育种,有可能育出低垩白的优质组合。
关键词:
杂交粳稻 穗位 垩白 品质性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靳德明 李泽炳
在分析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与粳稻品种杂交组合F_3及以后世代部分株系的育性和基因型的基础上,对分离世代各种主基因型的育性及频率分布进行了估计,验证了根据F_1、F_2和BF_1代作出的水稻光敏核不育性及其育性恢复的遗传涉及核内2对独立的主基因的遗传结论。由F_6以上高世代株系中测选出对农垦58s恢复效应有明显差异的两种纯合单显性可育株系,获得了存在两个不同恢复基因的遗传证据。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 遗传 水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杰 朱永昌 龚学书 黄宁远
核质不同的杂交稻亲本抗瘟性遗传分析@朱杰@朱永昌@龚学书@黄宁远¥四川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稻瘟病,抗病性,遗传,杂交水稻核质不同的杂交稻亲本抗瘟性遗传分析朱杰朱永昌龚学书黄宁远InheritanceAnalysisofBlastResistanceofD...
关键词:
稻瘟病,抗病性,遗传,杂交水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仕贵 黎汉云 周开达 马玉清
本文用6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36个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稻米外观品质性状均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其中不育系的作用大于恢复系。千粒重、粒长和长宽比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垩白率和垩白面积的遗传力较小。相关分析结果,长宽比与粒长以及垩白率与垩白面积和粒宽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长宽比与粒宽、垩白率与粒长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与简单相关的趋势一致。只有千粒重对长宽比的影响主要通过粒长间接影响,直接作用较小。本文还分析讨论了优质高产组合的育种途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忠旭 马兴全 李全英 李如海 姚继攀 张丽颖 张雪 梁传斌 高焕勇
回顾了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的历史,论述了北方超级杂交粳稻的育种理论和技术创新。在育种方法上主要通过"籼粳架桥"、粳爪交次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理想株形、生态育种等多种途径培育杂交粳稻新品种,选育了继C57和C418之后又一个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恢复系C2106,以其配组育成的超级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2006、辽优2016、辽优9906、辽优5206等在辽宁乃至北方稻区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表现高产、优质、抗逆等优点。同时介绍了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的特色和所取得的成果、存在问题及前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郝宪彬 胡培松 张忠旭 王彦荣 李全英 华泽田
对北方杂交粳稻100个杂交组合的米质进行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率、垩白率、垩白度、胶稠度、透明度变异系数大,除垩白率、垩白度外,配组的杂交组合变异系数父本大于母本;糙米率、精米率与粒长、长宽比,糙米率与透明度,精米率与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与碱消值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糙米率、精米率与粒宽,蛋白质含量与精米率,粒长与垩白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粒长、长宽比、碱消值、胶稠度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与垩白率、垩白度、碱消值、直链淀粉呈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受遗传控制小,粒长、垩白率、碱消值父本效应大于母本效应,粒宽母本效应大于父本效应,直链淀粉含量受遗传与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慧敏 李道亨 赵凤梧 刘冬成 张爱民
以旱稻品种远FH 2_1(O.sativa)为母本,高粱(S.bicolor)品种沈农133为父本,进行属间远缘杂交,F1出现双亲没有的紫色芒子、紫色柱头新性状,F5出现紫色单株。对田间F2群体452株调查,芒色的分离比例白色∶有色(紫色-红色)为109∶343,该性状受来自父、母本2对互作基因隐性上位基因控制,χ2检验结果符合12∶4分离比例。但根据色泽由紫-红,表明色素性状除受主效基因控制外,尚有修饰基因存在。柱头颜色分离比例白色∶紫色为260∶192,χ2检验结果符合9∶7分离比例。柱头颜色无中间过渡色,只表现紫色和白色2种颜色,受来自父、母本2对互补基因控制。
关键词:
旱稻 高粱 属间杂交 紫色性状 遗传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仕贵 马玉清 周开达 黎汉云
用6个不育系与6个恢复系组成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杂交水稻收获指数和源库性状进行了遗传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收获指数与源库性状均以基因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其中收获指数、千粒重和穗粒数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而生物产量、籽粒源容和单株粒重的遗传力则较低。相关分析表明,收获指数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生物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收获指数、生物产量和籽粒源容对单株产量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7621、0.5033和0.718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仕贵 马玉清 何平 黎汉云 陈英 周开达 朱立煌
利用籼稻窄叶青8号和粳稻京系17的杂交F1、F2 以及衍生的DH系和回交群体, 对水稻籼粳杂交的落粒性进行遗传分析, 结果表明, 难脱粒对易落粒为显性,易落粒植株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应用DH系已构建的分子图谱将这两对落粒性基因定位于第1染色体的G270-RG541和第11染色体的G320-RZ638之间,分别定名为sh-4和sh-5; 该两对基因与经典遗传图谱上已定位的sh-2和sh-1位于相同的染色体, 但其遗传效应相反, 只有双隐性基因型(sh-4sh-4sh-5sh-5) 的植株才表现易落粒。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交 落粒性 基因定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