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4)
- 2023(11449)
- 2022(10027)
- 2021(9505)
- 2020(7934)
- 2019(18080)
- 2018(18199)
- 2017(35598)
- 2016(19168)
- 2015(21628)
- 2014(21560)
- 2013(21552)
- 2012(19626)
- 2011(17712)
- 2010(17645)
- 2009(16135)
- 2008(15459)
- 2007(13671)
- 2006(12027)
- 2005(10228)
- 学科
- 济(79714)
- 经济(79632)
- 业(60275)
- 管理(50885)
- 农(47207)
- 企(39026)
- 企业(39026)
- 方法(35143)
- 农业(31421)
- 数学(30858)
- 数学方法(30558)
- 业经(21518)
- 中国(19416)
- 财(17564)
- 地方(16645)
- 学(16094)
- 制(14750)
- 贸(13622)
- 贸易(13615)
- 易(13250)
- 技术(12669)
- 环境(12161)
- 发(11891)
- 理论(11514)
- 策(11362)
- 银(11250)
- 银行(11217)
- 和(11101)
- 农业经济(10744)
- 行(10672)
- 机构
- 学院(273529)
- 大学(270950)
- 管理(113422)
- 济(109988)
- 经济(107676)
- 理学(99742)
- 理学院(98743)
- 管理学(97158)
- 管理学院(96688)
- 研究(88901)
- 中国(66566)
- 农(63452)
- 京(56513)
- 科学(56474)
- 业大(48874)
- 农业(48685)
- 财(45963)
- 所(44353)
- 中心(41628)
- 研究所(40672)
- 江(38969)
- 财经(37636)
- 范(35123)
- 北京(34892)
- 师范(34852)
- 经(34501)
- 经济管理(32101)
- 州(31605)
- 院(31266)
- 经济学(31189)
- 基金
- 项目(194117)
- 科学(152562)
- 研究(143497)
- 基金(140916)
- 家(122304)
- 国家(121212)
- 科学基金(104464)
- 社会(90124)
- 社会科(85036)
- 社会科学(85014)
- 省(76839)
- 基金项目(76424)
- 自然(67867)
- 自然科(66246)
- 自然科学(66232)
- 自然科学基金(65034)
- 教育(63660)
- 划(63298)
- 编号(60304)
- 资助(56679)
- 成果(47202)
- 部(42867)
- 重点(42439)
- 发(41974)
- 创(40330)
- 课题(39331)
- 创新(37502)
- 科研(36834)
- 国家社会(36568)
- 教育部(36261)
- 期刊
- 济(121603)
- 经济(121603)
- 研究(76431)
- 农(65812)
- 中国(49534)
- 农业(45067)
- 学报(44785)
- 科学(41500)
- 管理(36051)
- 大学(34420)
- 学学(32782)
- 财(31519)
- 教育(26548)
- 业经(26019)
- 融(24293)
- 金融(24293)
- 技术(22473)
- 业(20731)
- 问题(17218)
- 财经(16951)
- 经济研究(16670)
- 版(14666)
- 经(14279)
- 农业经济(14201)
- 科技(14162)
- 理论(13863)
- 农村(13768)
- 村(13768)
- 图书(13633)
- 技术经济(13510)
共检索到386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永平 冯永忠 杨改河
【目的】揭示防护林带的疏透度(β)、宽度、高度、风向与林带夹角等因子对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的影响。【方法】利用PC-3型便携式可移动自动气象站,采用多点观测方法对干旱、半干旱土壤风蚀区的林带结构和防风效应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林带疏透度、宽度、高度以及风向与林带夹角对风速变化的影响。【结果】稀疏型结构的林带防风效应最佳,最高达34.27%,平均为32.69%;疏透型次之,为25.12%;通风型最差,为20.98%。β为0.30~0.50的林带防风效应最佳,且林冠层和林干层疏透度存在差异时防风效应较好。风向与林带夹角的正弦值与防风效应呈正相关;β为0.30~0.50时,宽度为2H~5H(H为林带平均高...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林带 疏透度 防风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葆芳 赵英铭 王志刚 江泽平 杨晓晖
对乌兰布和人工绿洲11条不同配置结构农田防护林带的防护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等条件下,窄冠型杨树林带的疏透度均比宽冠型杨树的小,新疆杨较加拿大杨低0.23,箭杆杨较二白杨低0.30;但新疆杨的防风效能较加拿大杨高34.43%,箭杆杨较二白杨高26.46%。宽林带(32m)的防护作用强于窄林带(4m),其农田防护率可提高16.55%~54.41%,胁地指数降低0.03~0.22,农作物减产率下降27.5%。(2)小网格灌木防护林的农田防护率、胁地指数和农作物减产率均好于乔木,农田防护率较乔木提高8.00%~13.93%,胁地指数降低0.04~0.05,减产率下降0.8%~49.4%...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廷曜 周广胜
提出了农牧防护林网区域性防风效应的新概念,同时,根据风洞实验资料和野外系留气球观测资料提出了新的防风效应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农牧防护林体系区域性防风效应E的模式为:■
关键词:
区域性防风效应 空气动力速度 边界层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建业 孟平 宋兆民 辛学兵 张劲松
应用微气象学原理对隔带更新模式进行效益的评价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1)隔带更新后的林网仍具有较高的防风效应,平均为22%,仍在有效防护效能范围之内;(2)隔带更新后的林网蒸散与旷野差为1%。土壤热通量和湍流热通量与旷野相比仍具有显著差异,前者增加约33%,后者减少约19%;(3)隔带更新后的林网总辐射及其各分量前后差异不大,更新时可不考虑;(4)隔带更新拟采伐与主害风平行的林带为佳。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更新模式,气象效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志平 曾德慧 冀晓燕 刘大勇
作为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田防护林在控制风沙干旱、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 .从实现高效、持续、稳定的总目标出发 ,农田防护林必须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工程在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林分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工程效益的连续与高效性 .要达到这个目标 ,必须对该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经营管理 ,维持农田防护林最佳结构 ,以期达到最大的防护效益 .因此 ,农田防护林的经营管理对其防护作用的维持和整个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维系有重要意义 .该文从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结构调控、防护成熟、更新方式、高效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以及可持续经营模型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农田防护林...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生态系统 持续经营管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美 翟印礼
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的存在不仅关乎平原地区粮食安全、农民增收问题,更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生态文明。文章在阐述农田防护林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分别对农田防护林的正、负外部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功能效益是生态补偿的主要部分,尝试运用外部性理论对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外部性 农田防护林 生态补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志刚 辛智鸣 赵英铭 马学献 陈峰 乌拉 肖彩虹
以林网区贴地层相对风速为目标函数,以动力平衡为基础,利用立木蓄积量指数(单位面积农田所拥有的立木蓄积量)与林网冬季相防风效应的近似对应关系,估算我国北方农田林网化对冬春季地面风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北方绿洲防护林立木蓄积量整体不足,冬春季防风效应较差,局部可观测到很好的防风效应但不具有普遍性;立木蓄积量指数较小时增量效益较好,立木蓄积量指数越大增量效益越小,裸耕地和蓄积量很少的地区存在较大的防风效应增益区间;修枝对防风效应的影响在立木蓄积量指数较小的区域明显,立木蓄积量指数较大的区域不必牺牲木材经济价值而保留很多侧枝;对于立木蓄积量指数已经很大的地区,没有必要要求生长量大于采伐量、蓄积量持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谭芳林 朱炜 林捷 林武星 付忠华
对福建省东山赤山防护林场的木麻黄基干林带防风效能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 :运用数量化理论Ⅰ得到的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防风效能预测方程预测精度较高。影响木麻黄基干林带防风效能的主要因子为胸径、冠幅和树高 ,地貌类型和林分密度对基干林带的防风效能有显著的影响 ,而枝下高的影响很小。把得分值小于 0 440的一代木麻黄基干林带 (指生长后期的林带 )定义为低效防风林带 ,应及时进行更新改造。另外 ,把防风效能的预测值 0 .61 3作为判断基干林带进入防护成熟初期和防护成熟末期的阈值。
关键词:
木麻黄 基干林带 防风效能 数量化理论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幸泽峰 李颖 邓荣鑫 朱红雷 付波霖
【目的】利用遥感技术分析东北地区农田防护林的光谱特征和空间几何特征,探究基于农田防护林特征的高精度农田防护林自动提取方法,为大范围提取东北地区农田防护林及后续遥感监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以吉林省中部农田防护林典型建设区的德惠、农安境内部分区域为研究区,基于资源三号(ZY-3)多光谱遥感影像,分析农田防护林的植被指数和空间几何特征;以冬天有雪覆盖地表的Landsat8 OLI影像为辅助数据,提取居民地边界作为掩膜数据;提出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处理二值图像,并结合数学形态学方法、GIs技术来提取农田防护林矢量化结果。【结果】在研究区50 km×50 km范围内,农田防护林总长度为304.4...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冀晓燕 范志平 刘大勇 余新晓
针对我国当前农田防护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分析提出了农田防护林精准结构经营理论这一新思想,将经营过程界定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并建立在时间尺度上的动态调控与空间尺度上的适应性管理基础上,拓展了以往仅对农田防护阶段性经营的局限,对整个生命周期内林带结构调控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精准结构经营理论 经营方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金池 胡海波 张新中 郑在彬 赵宝华
研究了徐淮平原农田防护林树木根系对土壤中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在林带附近土壤酶活性较高,距林带较远处酶活性较低,根际土土壤酶活性大于非根际土;(2)各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变化规律比较复杂,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尤其是蔗糖酶急剧下降,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3)树木根系,尤其是根径小于1mm的吸收根和细根数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土壤酶的活性。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根系,根际,土壤酶活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平 吴斌 张宇清 耿相国 刘运伟
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化验分析了山东郓城农田防护林8、10、13、16年4个龄级杨树干、枝、叶、根器官有机含碳率。结果表明:山东郓城黑杨派中林46杨树叶平均含碳率为55.13%,树枝平均含碳率为54.65%,树干平均含碳率为50.05%,根平均含碳率为45.40%,不同器官组分含碳率按平均值可排列为树叶>树枝>枝干>树根;杨树叶、枝、干含碳率随高度层次不同而发生变化,依平均值依次为下层叶>中层叶>上层叶,中层枝>上层枝>下层枝,上层干>中层干>下层干,但变化不大,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随着深度的增加,树根的含碳率总体上呈现减小趋势,且各层之间差异也不显著,但粗根含碳率显著大于细根;各器官总体平均含碳...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中林46杨 含碳率 山东郓城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万福绪 胡海波 张金池 蒋富荣 孙文康
对徐淮平原农田防护林杨树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同一林带不同林木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树高、胸径和冠幅的绝对差异逐渐增大而相对差异逐渐减小。②林带建立2~3a后,林木进入速生期。③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符合Logistic方程。④林网中不同杨树元性系生长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NL─116杨,NL─121杨,W─46杨,NL-203杨,1─69杨和I─214杨,基干林带中NL─105杨和NL─106杨生长优于林网中林木。⑤NL─203杨冠幅小,适于在农田防护林中推广。⑥林带方向上的冠幅一般小于与其垂直方向上的冠幅。⑦冠幅与胸径的相关性较高,与树高没有相关性。⑧树高与胸径有着密切关系。与片林相比,林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武继承 王生厚 王秋杰 寇长林 陈新芳 孙庆峰 刘永杰
通过对农田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土壤水分及作物增产效益分析,为今后沙区农业持续发展中的农田防护林建设提供了基础依据
关键词:
沙区,农田防护林,综合效益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小刚 桑伟东
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与1977年相比,2004年区内有林地面积增加了161%,森林覆盖率增加了5个多百分点。然而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建设任务艰巨,急待加快发展步伐。建议: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金融支持,明晰产权,创新机制,加强后续产业发展,强化科技支撑。
关键词:
三北地区 农田防护林 思路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