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15)
- 2023(9060)
- 2022(7548)
- 2021(6775)
- 2020(5644)
- 2019(12516)
- 2018(11846)
- 2017(22555)
- 2016(12560)
- 2015(13322)
- 2014(13055)
- 2013(12773)
- 2012(11866)
- 2011(10717)
- 2010(10513)
- 2009(9385)
- 2008(9497)
- 2007(8293)
- 2006(7123)
- 2005(6219)
- 学科
- 济(47363)
- 经济(47301)
- 业(34130)
- 管理(33633)
- 企(26829)
- 企业(26829)
- 方法(23651)
- 数学(21077)
- 数学方法(20819)
- 农(13293)
- 学(13151)
- 财(13126)
- 中国(11873)
- 业经(10386)
- 贸(9947)
- 贸易(9946)
- 易(9695)
- 农业(9185)
- 制(8541)
- 务(8491)
- 财务(8484)
- 技术(8473)
- 财务管理(8469)
- 企业财务(8198)
- 银(8090)
- 银行(8033)
- 融(8026)
- 金融(8025)
- 行(7628)
- 环境(7469)
- 机构
- 大学(184609)
- 学院(182807)
- 济(71410)
- 经济(70094)
- 研究(66827)
- 管理(65821)
- 理学(58667)
- 理学院(57877)
- 管理学(56590)
- 管理学院(56272)
- 中国(47101)
- 科学(46690)
- 农(45914)
- 京(38116)
- 农业(37106)
- 所(36364)
- 业大(36304)
- 研究所(34127)
- 财(31596)
- 中心(29236)
- 财经(26366)
- 江(26069)
- 农业大学(24624)
- 经(24272)
- 院(23450)
- 范(23204)
- 北京(22809)
- 师范(22759)
- 经济学(22712)
- 科学院(21606)
- 基金
- 项目(135393)
- 科学(105905)
- 基金(100927)
- 家(94047)
- 国家(93325)
- 研究(86845)
- 科学基金(77405)
- 社会(56897)
- 社会科(54118)
- 社会科学(54101)
- 自然(53971)
- 基金项目(53846)
- 自然科(52812)
- 自然科学(52789)
- 省(52537)
- 自然科学基金(51897)
- 划(46081)
- 资助(40549)
- 教育(40054)
- 重点(31688)
- 编号(31003)
- 部(29663)
- 计划(29113)
- 创(28636)
- 发(28425)
- 科研(27242)
- 创新(26936)
- 科技(25624)
- 业(25477)
- 国家社会(24850)
共检索到249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晓琳 谭晓悦 李露凝 陈晋 李强
冬小麦产量高低及稳定性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同等重要。鉴于北方冬小麦主产区受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显著,有必要从高产—稳产关联特征入手,探究全面提升冬小麦产量及稳定性的途径。基于598个县1985—2014年的单产数据,分析了冬小麦高产与稳产关联性时空分异特征,并结合气象、物候观测、农业生产要素等数据,应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揭示了冬小麦高产—稳产关联特征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为:(1)冬小麦产量随时间不断提高的同时稳定性也增强,高产性和稳产性均呈东北向西南降低的特征。(2)冬小麦高产与稳产、低产与不稳产密切关联,在研究区占据主导地位,且这两种关联类型的分布区域相对稳定,空间聚集性强。(3)灌溉条件是促进冬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影响随时间逐渐增强;具备灌溉条件的情况下,研究区的光温水等气象条件均比较适合冬小麦生产,但不同物候期气象要素的波动对高产和稳产均有负向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划定冬小麦优质产区和制定气候变化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强生 朱维云 王婉仪
充分利用本区灌浆期光温条件优势及大粒亲本资源,积极协调穗粒数较多与熟期及抗寒的矛盾,保持适中的成穗数是京冬6号突破高产的主要途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兰真 杨会武 杨会民 冯新常
利用早熟大穗品种偃师4号与抗病、灌浆快的大粒品种陕农7859杂交,通过协调穗粒数与千粒重的矛盾,保持适中的成穗数,确定合理的株型模式,选育成高产、稳产、抗病、落黄好、灌浆快且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多穗大粒型冬小麦新品种豫麦39号。
关键词:
冬小麦,豫麦39号,育种,株型模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文英 张庆江
对两个冬小麦品种主要生育期N、P_2O_5吸收积累与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光合产物积累及产量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育中前期光合产物积累随N、P_2O_5吸收积累的增加而呈直线或曲线增加,但过多的N积累对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及籽粒产技的提高均产生不利影响;确定了小麦不同生育阶段N、P_2O_5吸收积累的适宜指标和范围,并根据N、P施肥与小麦N、P_2O_5吸收积累的关系明确了小麦N、P_2O_5吸收积累主要与氮磷施肥有关,据此提出了保持小麦生育过程中适宜氮磷营养的施肥调控技术措施.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 氮磷营养 施肥技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钰莎 赵颖文
【目的】旨在探究主产区粮食生产格局及增产影响因素,为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大局及制定差异化粮食政策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拟借助集中度、基尼系数、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和耕地压力指数等方法,从粮食生产重心变迁、品种结构、增产贡献、资源承载、生产成本等诸多维度定量分析2000—2020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增产的影响因素。【结果】 ①从粮食生产重心变迁看,我国粮食增量的95%以上来自主产区,其中北方主产区增产贡献更为突出,尤其是山东、河南和黑龙江长期占据粮食产量及播种面积前三位。②从不同粮食作物生产重心看,小麦、玉米、豆类生产重心长期稳定在北方主产区,稻谷、薯类生产主要集中在南方主产区,但稻谷生产重心逐渐表现出向北迁移的倾向。③从粮食增产贡献因素看,主产区粮食增产主要依赖单产能力的提升,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61.16%,北方主产区粮食增产源于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作比例和单产的共同作用,南方主产区耕地面积减少对粮食增产产生负向效应,增产对单产和复种指数依赖度更高。④从粮食生产的资源承载力看,水土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长期未得到改善,北方主产区水资源约束日趋加强,南方主产区耕地资源压力持续偏高。⑤从粮食生产成本变化及结构看,主产区粮食平均生产成本不断抬升,其中北方主产区土地成本较高,南方主产区人工成本较高,北方主产区粮食生产成本长期高于全国及南方主产区,且抬升速度略快于南方主产区。【结论】 从构建产销区共同承担的粮食安全责任机制和差异化补偿机制;严守粮食播种面积、调整区域品种结构;夯实粮食增产科技支撑、促进水土资源与粮食生产协调发展;多措并举提升粮食生产效益,提高各类主体种粮积极性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粮食增产 影响因素 发展应对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中育12号,2008年9月通过河南省审定(豫审麦2008003),已申请品种保护,品种申请号:20080360.9一、品种来源中育12原名04中70,1998年利用改良的百农64矮败小麦为轮回选择群体,选择可育单株,采用改良系谱法经多代选择,于2004年育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琨 杨和仙 李绍祥 田玉仙 杨木军 顾坚
利用2002年至2004年云南省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区域试验资料,对云杂5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杂5号产量的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均小于对照品种,因此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有效穗(c.v.%=9.77)>穗粒数(c.v.%=9.06)>千粒重(c.v.%=2.99);与产量相关程度为:千粒重(r3y=0.9323)>有效穗(r1y=0.8821)>穗粒数(r2y=0.7616);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为:千粒重(P3y=0.4895)>有效穗(P1y=0.4715)>穗粒数(P2y=0.1350)。因此云杂5号的优化高产栽培措施应以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靳庭良
文章依据河南省农户调查数据,利用排序模型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户种粮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人口数和非种粮收入所占的比重对农户不愿意种粮、愿意种粮的概率的偏边际效应分别为正、负,土地肥沃程度、水源情况、交通条件、粮食价格相对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一般物价水平的高低、对粮农实行种粮直补和农用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等对农户不愿意种粮、愿意种粮的概率的偏边际效应分别为负、正,而且各影响因素对农户不愿意种粮、愿意种粮的概率的影响力度是非对称的,前者大于后者。(2)户主的性别、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以及家庭承包耕地面积、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信息沟通和对农民种粮用柴油和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对农户种粮意愿的影响都是不显著的。
关键词:
农户 种粮意愿 排序模型 主产粮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潜 彭婵娟 杨洁洁 杨江帆
通过闽台两地问卷调查,运用DEA模型测算并比较闽台两地茶农乌龙茶生产效率。结果表明:福建省乌龙茶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总体上高于台湾地区,纯技术效率水平二者相当。在以DEA所得乌龙茶茶农生产效率值为因变量基础上,选取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年限等七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构建T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乌龙茶生产效率的因素,结果显示茶园面积仅对台湾地区乌龙茶生产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户主年龄和受教育年限仅对福建省乌龙茶生产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乌龙茶茶叶品种、乌龙茶茶叶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是否接受技术培训则对两地乌龙茶生产效率均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乌龙茶 生产效率 农户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潜 彭婵娟 杨洁洁 杨江帆
通过闽台两地问卷调查,运用DEA模型测算并比较闽台两地茶农乌龙茶生产效率。结果表明:福建省乌龙茶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总体上高于台湾地区,纯技术效率水平二者相当。在以DEA所得乌龙茶茶农生产效率值为因变量基础上,选取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年限等七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构建T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乌龙茶生产效率的因素,结果显示茶园面积仅对台湾地区乌龙茶生产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户主年龄和受教育年限仅对福建省乌龙茶生产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乌龙茶茶叶品种、乌龙茶茶叶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是否接受技术培训则对两地乌龙茶生产效
关键词:
乌龙茶 生产效率 农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亚妮 祁春节 谭明交 杨月元
[目的]提升粮食主产区的农业韧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方法]基于粮食主产区2011—2020年的数据,构建农业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农业韧性进行综合评价,结合Dagum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法分析农业韧性的空间差异,并使用地理探测器来识别农业韧性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发现:(1)从整体来看,粮食主产区农业韧性整体呈上升趋势,各省份的农业韧性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2)从空间差异来看,粮食主产区整体空间差异性较小,农业韧性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的差异。其中,东北地区和各区域的农业韧性差距仍然较大,其余地区间的农业韧性差距在逐渐缩小。(3)从影响因素来看,地区市场规模、创新水平、普惠金融水平是影响农业韧性的重要因素,同时三者的交互作用会增加其对农业韧性的解释力。另外,基础设施水平、产业结构水平、与生态环境建设对农业韧性存在一定影响,地区经济水平对农业韧性的影响较弱。[结论]为提升粮食主产区农业韧性,基于异质性特征,应统筹各区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内生动力增强农业韧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封清明 刘润堂 张翠香
采用Eberhart模式和方法分析了1988~1989年山西省中部地区旱地组区试中6个小麦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地点效应是影响小麦丰产性和稳产性的主要因素。各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存在相当大的差异,高产品种也是适应性强的稳产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没有相关性。晋麦34号(84-16r)是个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的稳产品种,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推广种植。
关键词:
山西,旱地小麦,丰产性,稳产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本普 李风云 王勇 李秀云 张金邦 王继诰 杨立凯 张俊生 孙爱梅 李萌 唐宁 孙永年
通过多年多点的高产攻关 ,对不同穗型高产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大穗型品种 ,栽培的主攻方向是穗重 ,但其分蘖成穗率低 ,应适当增加播种量 ,以获得理想穗数 ;多穗型品种 ,栽培的主攻方向是穗多 ,但其分蘖成穗率高 ,应适当减少播种量 ,既要获得足够穗数 ,又要防止倒伏 ;中穗型品种 ,栽培的主攻方向是在穗足的条件下 ,争取穗重。中穗型品种 ,取得高产的机率高 ,因此 ,超高产育种 ,应选育中穗型品种。
关键词:
冬小麦 穗型 高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宋春晓 马恒运 黄季焜 王金霞
水资源是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瓶颈,但是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较低。本文利用中东部5省气候变化和农业适应性调查资料,利用Translog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推导出灌溉效率函数,建立灌溉效率和影响因素函数关系,研究农户小麦灌溉效率统计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中东部5省农户小麦灌溉效率为70%左右,但地理区域间差异明显,农户间有两极分化态势。灌溉水源和设施、家庭生产收入、耕地规模和气候变化等均显著影响灌溉效率,而且地理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淑敏 马帅 陈印军
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主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影响粮食产量的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单产>复种指数>农机总动力>旱涝保收面积>机播面积>机耕面积>农村用电量>机电排灌面积>化肥用量>成灾面积;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耕地、水资源状况、有效灌溉面积、农业现代化水平及农业科技进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粮食生产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