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25)
- 2023(19624)
- 2022(16589)
- 2021(15339)
- 2020(12762)
- 2019(29050)
- 2018(28760)
- 2017(55746)
- 2016(29982)
- 2015(33436)
- 2014(33144)
- 2013(33118)
- 2012(30773)
- 2011(27844)
- 2010(28120)
- 2009(26108)
- 2008(25833)
- 2007(23141)
- 2006(20892)
- 2005(18682)
- 学科
- 济(135431)
- 经济(135291)
- 业(106801)
- 管理(92825)
- 企(87115)
- 企业(87115)
- 方法(55014)
- 农(50811)
- 数学(44719)
- 数学方法(44305)
- 业经(37997)
- 中国(36089)
- 财(35179)
- 农业(34104)
- 地方(32838)
- 制(25128)
- 学(23972)
- 务(23707)
- 财务(23637)
- 财务管理(23603)
- 技术(23360)
- 贸(22984)
- 贸易(22966)
- 企业财务(22370)
- 易(22202)
- 和(22148)
- 理论(21527)
- 环境(20128)
- 划(19373)
- 策(19203)
- 机构
- 学院(431369)
- 大学(426870)
- 济(179265)
- 经济(175522)
- 管理(173072)
- 理学(148689)
- 理学院(147058)
- 管理学(144963)
- 研究(144753)
- 管理学院(144157)
- 中国(111628)
- 京(91861)
- 科学(87060)
- 财(81098)
- 农(78249)
- 所(72021)
- 江(66583)
- 中心(66535)
- 业大(64886)
- 研究所(64829)
- 财经(64290)
- 农业(59915)
- 经(58343)
- 北京(58073)
- 范(56722)
- 师范(56254)
- 州(53404)
- 经济学(52916)
- 院(52713)
- 经济学院(47864)
- 基金
- 项目(287159)
- 科学(227542)
- 研究(214405)
- 基金(208019)
- 家(179582)
- 国家(177950)
- 科学基金(154278)
- 社会(137118)
- 社会科(129765)
- 社会科学(129733)
- 省(113256)
- 基金项目(110765)
- 自然(98049)
- 教育(96384)
- 自然科(95736)
- 自然科学(95716)
- 自然科学基金(94018)
- 划(93861)
- 编号(88624)
- 资助(84167)
- 成果(70878)
- 发(65218)
- 重点(63651)
- 部(63224)
- 创(60993)
- 课题(60199)
- 创新(56417)
- 国家社会(56299)
- 教育部(54145)
- 人文(53993)
- 期刊
- 济(208815)
- 经济(208815)
- 研究(128823)
- 中国(87251)
- 农(76106)
- 管理(65607)
- 学报(62967)
- 财(62510)
- 科学(61198)
- 农业(51550)
- 大学(48768)
- 教育(46253)
- 学学(46004)
- 融(41815)
- 金融(41815)
- 业经(39032)
- 技术(38805)
- 财经(31271)
- 经济研究(30716)
- 问题(28249)
- 业(27074)
- 经(26884)
- 技术经济(22976)
- 现代(21015)
- 图书(20857)
- 科技(20575)
- 商业(20301)
- 版(20171)
- 资源(20020)
- 世界(19758)
共检索到653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贺贺 祁晓慧 乔光华 蔡祺
[目的]在宏观政策、行业动向、发展路径和市场环境等均发生全新转变的情境下,分析农牧交错带农牧业生产的演替规律,合理规划农牧业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成为关乎农牧交错地带实施乡村振兴成败的重要环节。[方法]以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化德县为研究对象,利用SWOT分析方法,梳理农牧业资源配比优劣,外部政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农牧产业发展提供分析思路。[结果]突出绿色和健康的产业发展理念,以生态化、集约化、链条化、智慧化、品牌化和融合化为原则,打造现代种植业产业链和现代养殖业产业链,创新发展现代农牧业服务产业链,形成现代健康农牧业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结合本地资源环境基础和“三区三线”约束,打造“两轴”“五区”和“多极”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结论]通过对化德县农牧产业的发展规划研究,明确农牧交错地区农牧业发展应走现代产业要素集聚、产业融合与循环农牧业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采取以城关镇为中心,现代农牧业融合区为外围圈层,农牧业专业化增长极点状相间分布,产业发展要素集聚程度向外围递减的“类杜能圈”空间结构,为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县域农牧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金争平 苗宗义 史培军
农牧交错带的畜牧业在国家的生态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对科技的需求强烈,应加强开展重大科技问题的研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春花
农牧业是民族地区的主导产业,现代农牧业建设是区域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测度与定位区域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与水平,梳理现代农牧业建设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指导农牧业宏观调控,是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过程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研究采用聚类分析、复相关系数简化指标体系,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计算难度,通过现代化综合评价值显示相对于2020年这一时间点的目标值,认为内蒙古现代农牧业建设处于基本实现阶段。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媛媛 盖志毅 马军
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各不同历史阶段的牧区政策变迁,进行了回顾和考察。牧区经济政策演变过程中包含着一定的规律性,即由只重视畜牧向重视草业发展,由注重经济目标向保护生态目标发展,由抓行业生产向多业全面综合发展、统筹城乡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由单一畜牧业向二三产业并进整体发展。提出在未来牧区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进一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前瞻性、参与性、灵活性和农村政策的差异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海山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海山(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系,呼和浩特010000)1农牧交错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组成要素分析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位于内蒙古北部牧业带与南部农业带之间,是一条由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向东延伸至大兴安岭北端东南侧的狭长地带,地形结构以山...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希玲 王福才 付国祥 刘景梅 袁瑞华
近年来,全国农村都在深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何发挥当地优势,使当地产业和社会接轨,是各地都在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对宁城县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观点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凌玉 潘志华 安萍莉 潘学标 赵沛义
当前干暖化的气候变化趋势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农作物耗水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对指导当地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为例,基于1960年-2007年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和1983年-2007年的土壤水分数据,分析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划分降水年型,研究小麦、莜麦和马铃薯三种当地典型作物的生育期耗水特征,探讨气温、降水对作物耗水的影响。研究表明:近50年来,武川气候呈现干暖化趋势,生长季平均温度每年升高0.03℃,生长季降水每年减少0.9mm;近25年来,干暖化趋势更加明显,生长季平均温度每年升高0.08℃,生长季降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芳 陈建新
本文基于农牧交错带耕地—草地交错分布的资源特点、农牧业并存的产业特色、地理位置特殊与生态脆弱的区域特征,分析了各种农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对农户增收的影响。结论显示: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经营的综合效益较单独经营种植业或单独经营养殖业高,所以,农牧业横向一体化是增加农户收入较优的经营形式;农牧业纵横一体化的综合效益较简单的农业纵向一体化高,且计量回归结果也显示农牧业纵横一体化对农户增收影响较大,所以,农牧业纵横一体化是增收型、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的最佳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农户 收入 纵横一体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志颐 马亚圣
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阴山北麓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化德县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带生态经济系统具有高生态足迹、低生态承载力和高生态赤字"两高一低"的不可持续发展特点,同时结合1995-2010年化德县农牧交错带发展实际,进一步分析和验证了生态足迹供需非对称、经济结构非均衡、生产力水平低是产生生态足迹供需矛盾的根源,并讨论提出了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文龙 林海英 匡文慧
通过系统研究农牧户适应气候暖干化、城镇化以及生态工程、旅游发展等影响的适应行为分异过程、适应结果状态、适应能力差异及影响因素,并定量辨析农牧户适应能力、适应行为、适应结果的逻辑关系,总结了农牧户适应演化机制,得出基本结论:①气候暖干化、城镇化以及生态工程、旅游发展导致达茂旗农牧业生产功能衰退,是农牧户发生适应的起因与动力。②农牧户在理性选择的内在动因下,适应行为由传统农牧业生产向非传统农牧业生产转变,现阶段形成了纯农户、纯牧户、农牧兼型、务工主导型、旅游参与型五种适应行为主体。③适应能力差异是农牧户适应行为发生分异的根本原因,对农牧户适应结果影响显著,其中,适应能力由高到低排序为:旅游参与型、纯牧户、农牧兼型、务工主导型、纯农户。④农牧户适应能力提升的前六位障碍因素是:成人劳动力比重低、家庭人均年收入少、耕地或草地面积不足、社会网络不发达、牲畜数量少;不同类型农牧户适应能力提升的首要障碍因素不同,纯农户是家庭人均年收入低和人均耕地面积不足,纯牧户是社会网络不发达和家庭人均年收入低,农牧兼型是家庭人均年收入低和成人劳动力比重低,务工主导型是受教育程度低和人均耕地面积短缺影响;旅游参与型是社会网络不发达和受教育程度低。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区 适应性 演化机制 农牧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光 张倩 郭昕 杨易
笔者通过对内蒙古农牧业国际合作的现状、问题、政策支持等进行的调研,发现当前内蒙古农牧业引进外资全面发展,引资、引智、引技有效带动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而农牧业对外投资仍较少,主要从事畜产品生产和加工,乳业和肉羊产业的走出去行动处于起步阶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内蒙古农牧业国际合作的必然性,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内蒙古 农业 国际合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波 赵海霞 郭卫华 刘辉 张新时
在皇甫川流域生态及自然地理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同步进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等政策运行情况和农户生产、生活情况的调查。在农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皇甫川流域农业现状的相关矩阵分析,研究了当地农牧业在生态和经济上的不合理性,以及面对冲击发展草产业、推行圈养舍饲的必要性与对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国兰 杨丽桃 王宇宸
为探究典型农牧交错区大气负氧离子浓度特征,利用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几个气象要素及O_3、SO_2等空气污染物要素,揭示其中影响负氧离子浓度大小的有利及不利因子,并对比研究区内不同下垫面及环境中大气负氧离子浓度差异,以期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共同发展提供决策思路。以内蒙古多伦县为例,重点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予以研究,结果表明:1)大气负氧离子浓度全天06:00最高,14:00-15:00最低;负氧离子浓度夜间明显高于白天;不同下垫面及环境下负氧离子浓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姜冬梅 宋豫秦 杨勇
通过对内蒙古奈曼旗尧勒甸子村的微观研究,得出北方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小区域人地关系演变的模式及原因,并在近年来这一地区实施“多元系统”整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环境科学与经济学的理论,提出这一地带建设小区域高效经济生态系统的宏观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力阳 李同昇 李婷 龙冬平 陈云莎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乡村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k-均值聚类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乡村性地域分异规律和空间相关性,并对乡村发展类型进行划分。结果显示:1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乡村性明显,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2012年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乡村性指数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乡村性指数空间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乡村性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3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乡村发展可划分为农业主导型、发达均衡型、欠发达均衡型和非农主导型四种类型,各类型分别占总数的31.3%、3.7%、48.6%和16.4%。最后,针对不同乡村发展类型,提出了未来发展思路和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