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13)
2023(5413)
2022(4483)
2021(4398)
2020(3659)
2019(8191)
2018(8241)
2017(16082)
2016(9032)
2015(9729)
2014(9799)
2013(9858)
2012(9353)
2011(8640)
2010(8811)
2009(8005)
2008(7822)
2007(7248)
2006(6587)
2005(5995)
作者
(26474)
(22872)
(22236)
(21354)
(13854)
(11085)
(9917)
(8930)
(8601)
(8003)
(7856)
(7391)
(7265)
(7229)
(7039)
(6777)
(6776)
(6611)
(6373)
(6189)
(5776)
(5699)
(5646)
(5381)
(5232)
(5132)
(5062)
(4886)
(4705)
(4605)
学科
(44933)
(39851)
经济(39823)
(30286)
农业(29761)
管理(14953)
业经(13230)
地方(12050)
方法(10800)
中国(10680)
农业经济(10005)
(10001)
数学(9758)
数学方法(9676)
(9385)
企业(9385)
(9053)
农村(9039)
(8632)
(7777)
(7701)
土地(7578)
(7532)
发展(7181)
(7172)
收入(7022)
(6969)
贸易(6963)
人口(6842)
及其(6814)
机构
学院(125439)
大学(119052)
(55256)
经济(54236)
(49874)
研究(49399)
管理(45348)
中国(39416)
理学(39139)
理学院(38628)
农业(38030)
管理学(37935)
管理学院(37721)
科学(31568)
业大(29247)
(26322)
(25625)
中心(23998)
研究所(23844)
农业大学(23020)
(21891)
(20413)
(19500)
(19062)
科学院(17688)
(16699)
(16599)
(16577)
经济管理(16457)
师范(16432)
基金
项目(85508)
科学(66624)
研究(63362)
基金(61006)
(54640)
国家(54064)
科学基金(44476)
社会(39947)
社会科(37318)
社会科学(37305)
(34989)
基金项目(32957)
(28923)
(28765)
自然(27921)
编号(27278)
自然科(27123)
自然科学(27115)
自然科学基金(26632)
教育(26499)
资助(23626)
成果(21511)
(21335)
重点(19564)
(19141)
课题(18162)
(17923)
(17390)
发展(16967)
(16743)
期刊
(70561)
经济(70561)
(56055)
农业(37802)
研究(35092)
中国(30813)
学报(23595)
科学(22003)
业经(18652)
大学(18060)
学学(17634)
(17520)
(16122)
金融(16122)
(14174)
农业经济(13562)
农村(13515)
(13515)
管理(11257)
问题(10837)
教育(10212)
世界(9253)
技术(9101)
农村经济(9065)
(9057)
经济问题(8507)
业大(8413)
经济研究(8397)
资源(8162)
农业大学(7493)
共检索到197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慧  赵一夫  周向阳  张宁宁  
"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是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农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北方农牧交错区是"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对河北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的8个县(市)、26个行政村、603个玉米种植农户的调研结果表明,近几年随着种植收益的下降,农民普遍有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的意愿,玉米结构调整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建议通过加大政策宣传、打造杂粮品牌、扶持龙头企业、完善配套措施,推进北方农牧交错区玉米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慧  赵一夫  周向阳  张宁宁  
"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是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农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北方农牧交错区是"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对河北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的8个县(市)、26个行政村、603个玉米种植农户的调研结果表明,近几年随着种植收益的下降,农民普遍有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的意愿,玉米结构调整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建议通过加大政策宣传、打造杂粮品牌、扶持龙头企业、完善配套措施,推进北方农牧交错区玉米结构调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杜雄  边秀举  张维宏  杨福存  张立峰  
【目的】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区饲草量少质差的现实问题,研究了生物产量较高的饲用玉米覆膜和施氮的效应,以生产高产优质节水饲草。【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样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覆膜使饲用玉米干物质增产23.8%,且显著地促进了玉米对氮素的吸收,提高了氮素的表观利用率与产投比,植株粗蛋白的含量增加,有效地改善了其营养品质;覆膜改变了玉米田的耗水时序规律,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0%以上。施氮实现了饲用玉米的生物产量与营养品质协同增长,且营养成分的增幅(含量和产量)成倍于生物产量的增幅,施氮在提高饲用玉米生物产量36.1%~39.5%的情况下,植株中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09%和145%,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志刚  高聚林  王俊  孙继颖  胡树平  王永平  张钧  
选择内蒙古从东到西5个典型生态类型区,通过不同玉米品种的比较试验,对不同生态区玉米全生育期内生态因素与玉米生长发育和全株饲用品质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主要与地区温度和降水有关;不同生态区间按照温度升高,降雨量递减的顺序,玉米生育进程渐次加快,植株营养体增高,保绿性增强,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增大;玉米全株粗蛋白、粗脂肪、总消化养分和各能量指标含量降低,而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增高;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和总消化养分群体积累量增大,而粗脂肪和能量积累量相反。不同生态区玉米生育期间日均温度、有效积温、平均日长和降雨量与玉米全株营养品质间可以通过线性回归较好拟合,方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崔思朋  
边疆历来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对象,历史时期中国能够实现统一与国家安定,自然离不开对边疆尤其是北部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发展农业可视为汉代以来中原王朝治理边疆的常用手段,在北部边疆地区的推行尤为普遍,农业的推行及产生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发展变化上。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丁婉   邢宝龙   冯钰  
为探讨在农牧交错带施氮量对间作模式下农艺性状、作物产量以及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玉米(Zea mays)和大豆(Glycine max)间作系统为研究主体,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因素设玉米大豆间作(M2S3),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3种种植模式,副因素设N1: 0 kg·hm-2,N2: 150 kg·hm-2,N3: 300 kg·hm-2 3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1)施氮能改变大豆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平均比不施氮鲜草产量增加9%,大豆间作对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有显著影响。施氮有利于提高玉米的株高、穗位高、茎粗和产量,间作模式对玉米茎粗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对株高和穗位高没有影响,减量施氮可以达到常量施氮同样的结果。2)施氮极大改善了混合青贮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平均比不施氮增加6%,对粗灰分和淀粉含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ADF和NDF含量在施氮处理下出现下降的趋势,各营养成分在N2处理下达到更好的效果。从农艺性状、产量及营养品质综合分析,推荐间作模式下施氮量为150 kg·hm-2最适宜大豆和玉米对氮素的需求,大豆和玉米混合青贮按4:6和2:8的比例能够更好得为农牧交错带高产高效栽培和优质饲料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智  邓林军  董俊  侯志研  
玉米是阜新第一产业,其发展对带动农村经济、农民致富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阐述阜新玉米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阜新地区面临的耕地数量下降和质量持续低下、玉米专用品种较少、产业化水平低等制约玉米产业发展因素,从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强高标良田建设、构建生态高效种植制度、培育农业加工龙头企业、提升产业信息化水平5个方面提出促进阜新玉米产业发展和调整的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智  邓林军  董俊  侯志研  
玉米是阜新第一产业,其发展对带动农村经济、农民致富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阐述阜新玉米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阜新地区面临的耕地数量下降和质量持续低下、玉米专用品种较少、产业化水平低等制约玉米产业发展因素,从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强高标良田建设、构建生态高效种植制度、培育农业加工龙头企业、提升产业信息化水平5个方面提出促进阜新玉米产业发展和调整的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孝斌  张新时  
农牧交错带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的状况下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的现状,明确了生态经济理论应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理论依据,并指出实行人工种草、舍饲养殖,发展草地农业、畜牧业是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出路。最后,提出了结构调整的关键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海燕  郝海广  刘煜杰  勾蒙蒙  张哲  
研究人类生产消费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科学问题。文章通过调查内蒙古太仆寺旗、多伦县和正镶白旗农户住户基本情况,以生产和消费为基础计算了农户生态足迹,并进一步分析了农户生态足迹的构成、动态变化及其与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生产足迹远高于消费足迹,农户从生态系统获取的产品主要向外部输出。耕地消费足迹与草地生产足迹分别在消费足迹和生产足迹中占较大比重,并有上升趋势,但随着草地消费足迹和耕地生产足迹显著下降导致农户的消费足迹和生产足迹均有所下降。农户生态足迹,尤其是草地生产足迹和草地消费足迹与收入水平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非农就业收入占比高的农户生态足迹总体较小。为了保护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改变农户粗放化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持续推进农户非农就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安萍莉  潘志华  郑大玮  
由于长时间的过度开垦 ,农牧用地不协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农牧交错带的环境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文章分析得出 ,牧草地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利用结构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退耕还草是重建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根本途径。文章从区域实际出发 ,以武川县为例 ,研究提出了土地利用结构重建———退耕还草的具体方案。研究表明 ,武川县大约需要用 30a的时间进行退耕还草 ,目前须退还 1 1°以上全部坡耕地 ,2 0 1 0年前须退还 7°以上的坡耕地 ,2 0 2 0年前须退还 5 0 %的 6°以下坡耕地 ,2 0 30年前须退还另外 5 0 %的 6°以下坡耕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道纬  卢文喜  夏丽华  吴正方  李建东  祝延成  
论述了生态系统管理、草地退化、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了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现存的生态问题和急需开展的研究项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裘国旺  赵艳霞  王石立  
本文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自然条件及气候条件入手 ,分析了气候变化及人为因素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影响 ,提出了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敏敏  延军平  
依据北方农牧交错带46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全区及东北、华北、西北3个子区气温、降水和潜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潜在蒸散量下降的原因,重点验证了研究区是否存在"蒸发悖论"现象。结果表明:①近52a,北方农牧交错带全区气温于1986年发生突变,潜在蒸散量除西北段外,其余均随气温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整体存在"蒸发悖论"现象;②不同时空尺度,表现出不同的"蒸发悖论"规律:1961-1986年,全区及各子区均存在"蒸发悖论"现象,近26a,仅东北段和华北段存在。春、冬、夏季前26a及秋季后26a存在;③近52a,全区及子区年降水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夏、秋季降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蒋卫国  陈云浩  李京  李加洪  武永峰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受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成为生态环境研究的典型区和理想地带。论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能反映生态环境特点的多种空间数据信息,利用数字网格模型,通过采用空间叠加的分析方法,评估北方农牧交错带1989年和1999年的生态环境背景状况,并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变化及空间格局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1989至1999年,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背景状况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差;②1989至1999年来,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背景状况逐渐变差;③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背景状况变化严重地区集中在晋陕蒙宁甘交界处、科尔沁沙地区、青海海东地区3个区域;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