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75)
- 2023(9333)
- 2022(8433)
- 2021(8013)
- 2020(6682)
- 2019(15684)
- 2018(15723)
- 2017(30600)
- 2016(16597)
- 2015(18653)
- 2014(18436)
- 2013(18096)
- 2012(16365)
- 2011(14572)
- 2010(14182)
- 2009(12659)
- 2008(12035)
- 2007(10158)
- 2006(8673)
- 2005(7309)
- 学科
- 济(63471)
- 经济(63406)
- 管理(46745)
- 业(43795)
- 企(36678)
- 企业(36678)
- 方法(32539)
- 数学(28366)
- 数学方法(28008)
- 农(16142)
- 中国(15614)
- 财(15285)
- 业经(14391)
- 学(13953)
- 地方(12843)
- 农业(10965)
- 贸(10864)
- 贸易(10858)
- 理论(10796)
- 和(10733)
- 易(10531)
- 技术(10481)
- 环境(10057)
- 务(9950)
- 财务(9888)
- 财务管理(9872)
- 制(9634)
- 企业财务(9353)
- 教育(8869)
- 划(8854)
- 机构
- 大学(228026)
- 学院(225132)
- 管理(95356)
- 济(85680)
- 理学(83948)
- 经济(83766)
- 理学院(83078)
- 管理学(81559)
- 管理学院(81174)
- 研究(71424)
- 中国(51440)
- 京(48294)
- 科学(46258)
- 财(37302)
- 业大(35039)
- 所(34843)
- 农(34276)
- 中心(32700)
- 研究所(32231)
- 财经(30981)
- 江(30335)
- 北京(30301)
- 范(29549)
- 师范(29308)
- 经(28320)
- 农业(26865)
- 院(26234)
- 州(25314)
- 经济学(24686)
- 经济管理(23970)
- 基金
- 项目(164628)
- 科学(129079)
- 研究(120330)
- 基金(119576)
- 家(103737)
- 国家(102896)
- 科学基金(88960)
- 社会(74090)
- 社会科(70202)
- 社会科学(70183)
- 基金项目(64526)
- 省(63902)
- 自然(59194)
- 自然科(57814)
- 自然科学(57804)
- 自然科学基金(56709)
- 教育(54604)
- 划(53798)
- 编号(49929)
- 资助(49284)
- 成果(39530)
- 重点(36045)
- 部(35839)
- 创(34246)
- 发(34178)
- 课题(32916)
- 创新(31841)
- 科研(31839)
- 项目编号(31349)
- 大学(30806)
共检索到309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胜茂 杨胜龙 戴阳 樊伟 黄华文
传统的捕捞努力量统计耗时费力,并且存在延时,不能及时了解宏观的捕捞强度,本研究以象山港拖网渔船为研究对象,选择安装北斗终端的1 508艘渔船,对北斗卫星船位监控系统所获取的渔船船位、航向、航速等信息进行分析挖掘,获得捕捞强度。根据航速统计获得每艘渔船处于捕捞状态的航速阈值,如拖网船300791捕捞状态船位点阈值的航向差最小和最大分别是-50和52°,航速最小和最大分别是0.9和2.0 m/s,两者结合判断捕捞状态点,再采用过滤窗修正,在各渔区格网计算一段时间内渔船捕捞状态点的累计捕捞时间,其值与渔船功率的乘积获得捕捞努力量,物理单位为kW·h,并制作累计捕捞kW·h的格点图和插值图。该方法具有...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荣瀚 张胜茂 樊伟 陈雪忠
基于北斗卫星获得的2017年浙江省流刺网渔船沿海生产数据,应用时空统计方法,对浙江省流刺网渔业的捕捞行为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刺网渔船生产大部分集中在近岸海域,向北最远达到34°N,定位在连青石渔场,距离母港626 km;向南最远达26°N,定位在闽东渔场,距离母港309 km;向东最远达126°E,定位在江外渔场,距离母港650 km。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鱼山渔场、温台渔场和大沙渔场是浙江省流刺网渔船的主要作业海域,1—4月的捕捞努力量主要分布在靠近海岸线的海域,只有少数捕捞努力量集中于大沙渔场和沙外渔场等较远海域。休渔期结束后的8月份,捕捞努力量几乎集中于近海的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和鱼山渔场海域;9—12月,随着水温下降和沿岸水域资源丰度下降,整体捕捞努力量趋于向外海和南部海域延伸。捕捞努力量在1—4月较低,8月最高,随后的9—12月趋于稳定,但3月和11月的单个网次捕捞努力量相对更低。研究方法与结果可为渔业精细化管理和限额捕捞提供信息参考。
关键词:
流刺网 捕捞努力量 网次 北斗卫星导航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胜茂 程田飞 王晓璇 张寒野 刘勇 冯春雷 黄洪亮
渔业生产管理、捕捞效益计算、资源调查等常把航次作为一个重要参考量。北斗卫星船位数据时间分辨率约为3 min,空间分辨率约为10 m,具有很好的时空特征,通过对北斗卫星船位数据挖掘可以提取航次。渔船作业过程中航次一般包括起航、海上作业、返航,渔船起航和返航的港口常不同,对港口所在的陆地和岛屿做向外缓冲形成一个面,以船位点与港口所在陆地缓冲面的距离作为离岸距离,根据离岸距离变化判断渔船的航次,并通过编程实现航次提取,6艘调查船提取的航次结果与实际记录的43个航次相比,起航时间差值在2 d内的占95.1%,返航时间差值在2 d内的占95.2%,网次可以根据航速提取,计算出每个航次中的网次数。
关键词:
航次 北斗卫星导航 渔船监控系统 航速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荣瀚 张胜茂 陈雪忠 樊伟 朱文斌
渔船监测系统(vessel monitoring system,VMS)在渔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以来都受到各国及渔业组织的重视,我国近海渔船主要采用基于北斗的VMS系统。刺网是我国主要的捕捞作业方式之一,提出一种使用北斗数据提取流刺网作业网次以及网长和方向的方法。该方法使用阈值综合判别的方法判断捕捞作业的状态,通过航速、空间距离、时间间隔和航向变化的阈值判别作业时收网状态的船位点,然后根据收网状态的起始点判定放网状态的起始点。根据范例中提取的516组网次,使用程序判别的船位点和人工判断的船位点有74%相同,表明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精度高、处理快速、实时程度高的特点。该方法可为我国渔业管理和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并可应用于捕捞控制、海上执法等多个领域。
关键词:
渔船监测系统 北斗 流刺网 网次 网长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广栋 张新军 汤天堂
鳀鱼俗称离水烂等,属暖水性中上层小型鱼类。其渔业生物学特点是:适温广,7~22℃;食物链短,以浮游甲壳类为主;生命周期短,繁殖力强,自然死亡率高,资源更新快,1龄鱼即达性成熟,最高为4龄,叉长60~165毫米,体重1.8~23.0克,优势组为2龄鱼,叉长110~140毫米,体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裴凯洋 张胜茂 樊伟 朱文斌 汤先峰
捕捞努力量是渔业资源管理和评估领域的重要参数之一,传统捕捞努力量计算方法无法满足实时、大范围、快速统计的需要。本研究以我国近海作业的某张网渔船为研究对象,采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对张网船155在2016年和2017年北斗渔船监控系统所获取的若干连续航次的经纬度坐标、航速、航向等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取各航次作业的网位坐标,通过阈值筛选渔船布网位置和时间,计算放网时长,把网口迎流面积与放网时长的乘积作为网次的捕捞努力量。结合BP神经网络和阈值分析的判断结果,网位判断准确率为82%,四个航次累计捕捞时长3562.62 h,累计捕捞努力量712524 ■。本文设计的张网渔船状态判断、确定网位、放网时长提取、捕捞努力量计算方法,为张网作业分析和其捕捞强度量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仲霞铭 汤晓鸿
用浮拖网追捕蓝点马鲛(以下简称马鲛)近年来被一些渔业生产单位采用,普遍取得较为良好的经济效益,激发了广大群众渔业对发展这一作业方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作者认为有必要就发展的可行性、资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方水美 苏新红 郑奕 肖方森
根据2002年福建闽南地区双船底拖网和单船底拖网的生产调查及全省渔业统计,结合相关的渔捞记录,应用DEA法,分析了福建各地、市底拖网的捕捞能力和闽南地区不同作业方式捕捞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并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计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福建各地、市实际拥有底拖网的渔船数量、功率和吨位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量的"能力利用度"差异悬殊,1999年和2001年最低的仅为19.4%、19.9%;全省底拖网平均"能力利用度"偏低,1999年和2001年分别为64.3%、67.5%,全省底拖网作业仍然存在渔船的投入数量过多、功率和吨位偏大的问题;因捕捞方式不同,影响捕捞能力的因子有所不同,但投入功率和作业天数都...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衡 张瑛瑛 王雪辉 叶锦玉 屈泰春 吴越 张胜茂 黄洪亮 徐博
根据中国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 48. 1亚区和48. 2亚区内2010—2014年南极磷虾拖网渔船的捕捞数据,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各拖网捕捞参数(因子)对南极磷虾汛期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2014年我国南极磷虾作业渔场主要位于南极半岛等岛屿的周边海域,CPUE值月变化明显,2—5月为捕捞高峰期。CPUE最高值为2014年,最低值为2012年,年平均CPUE呈略上升趋势。从月变化来看,除6月外,标准化CPUE均大于名义CPUE;且最大值出现在4月或5月,最小值均出现在10月。GAM分析表明各捕捞参数对CPUE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拖网速度、网口高度、网口水平扩张、拖曳水深、曳纲长度;各因子的偏差解释率分别为22. 8%、14. 5%、12. 7%、6. 0%、1. 6%,所有因子对CPUE的总体偏差解释率为57. 6%。研究认为,我国南极磷虾捕捞作业中最适拖网速度范围2. 6~3. 1 kn;最适网口高度范围22~30 m;最适网口水平扩张范围20~25 m;最适曳纲长度范围100~200 m;最适拖曳水深范围0~40 m。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谢恩阁 吴洽儿 周艳波 张胜茂 冯菲
为研究一种使用北斗船位数据提取灯光罩网渔船的作业状态特征的方法,选取桂北渔36288、61999、62666和68209四艘灯光罩网渔船2017年的北斗船位数据,使用阈值综合判别的方法判断渔船作业的状态,通过航速、水深和时间区间的阈值判别渔船作业状态的船位点,利用船位分析软件(AST)提取渔船的作业天数、作业日期、作业时长以及对应的作业位置信息,并与实际填写的渔捞日志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提取的结果和实际记录的结果误差较小,其中作业天数每月差值在0~3 d以内;对应的作业日期准确率在94.45%以上;作业时长每日最大误差不超过2.4 h,最小误差为0 h,总平均误差为1.49 h,且提取的作业时长和渔获率存在明显的显著性差异,相关系数r=0.512(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苏冰 何瑞麟 赵国庆 蒋沛雯 李阳 商宸 韩海斌 沈烈 张衡
为研究基于船位数据提取南极磷虾中层拖网船的作业状态特征,选取2021年福荣海、龙腾和龙发等3艘中国南极磷虾中层拖网船的VMS船位数据,采用航速、航向的阈值综合判别方法初步判断渔船作业状态(分为捕捞、航行和漂流),并与渔捞日志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确定渔船实际作业状态。依据船位数据中的航速、航向、时间区间、经纬度等特征,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船位状态识别算法,并将数据集按照8: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代入训练,提取渔船的作业天数、作业日期以及对应的作业位置信息,并与实际填写的渔捞日志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提取的结果和实际记录的结果误差较小,其中作业天数每月差值在0~2d,平均准确率为93.88%;作业位置距离差值较小,总体在20km以内,占总天数的94%;与k近邻、逻辑回归、贝叶斯和决策树等传统机器学习算法相比,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南极磷虾拖网船作业状态特征提取正确率最高,达87.04%。研究结果对识别南极磷虾拖网渔船作业状态、捕捞行为和渔业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南极磷虾 船位数据 作业状态 深度学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苏新红 沈长春 洪明进 叶泉土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福建省选择29个拖网作业单位(样品)、11个作业因素(变量),用对应分析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判断福建拖网捕捞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了解作业单位(作业船)之间和作业单位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前影响福建拖网作业的主导因素是网具结构,其次是渔船的主机功率和作业天数。据此,建议从适当增大网口网目尺寸和网口周长、增加船舶主机功率和延长作业天数等方面入手,提高拖网作业单位捕捞效率。本文还通过分析平面变量与样品聚点图,将福建拖网作业分成4个类群,通过分析各类群与各作业生产因素的亲疏关系,进一步了解各类群的特点,可对生产单位和管理者调整拖网作业、优化生产资源配置等提供理论...
关键词:
拖网作业 对应分析 影响因素 作业分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洪亮 陈雪忠
根据2001年7月至2002年8月我国渔船在东南太平洋的智利竹鱼(Trachurusmurphyi)渔捞记录和现场收集的资料,对中层拖网捕捞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层拖网主要在夜间作业;捕捞水层主要集中在30~80m水深;网位与鱼群的相对位置可分为5种类型,即鱼群在网口的中间、上纲紧贴在鱼群的上部、下纲紧贴在鱼群的下部、鱼群在上纲的上部和鱼群在下纲的下部。(2)鱼群进网数量可根据网位仪映像加以判断。(3)网位(y)与曳纲长度(x)呈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式为:y=0 4427x-36 604。(4)捕捞效率随拖网速度而增加。(5)较高捕捞效率的表层水温指标为11 5~13 5℃。...
关键词:
中层拖网 捕捞技术 智利竹鱼 东南太平洋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宝生 陈雪忠 汤振明 黄洪亮 郁岳峰 张勋 冯春雷
采用套网试验法在长江口渔场对25 mm桁杆虾拖网网囊网目的选择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当网囊网目内径为25 mm时,网囊与套网内脊腹褐虾的体长范围在30~80 mm之间,其中网囊内虾的优势体长在46~70 mm之间,套网内虾的优势体长在41~60 mm之间;50%选择体长L0.5为50.53 mm,选择范围SR为9.86 mm;逃逸虾的平均存活率为96.25%。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尊雷 杨林林 袁兴伟 严利平 张辉 程家骅
渔业资源科学调查是开展渔业资源状况评价、物种保护和管理等分析的重要数据来源,当调查方式发生变化时,维持数据的时间一致性至关重要。因此,原位试验获取不同调查方式的捕捞效率校正因子(fishing power correction, FPC)成为资源状况评价的先决条件。本研究通过平行拖网对比试验分析了科学调查船“中渔科211”(试验船,下同)和生产性渔船“浙嵊渔10201-10243”(标准船,下同)在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时对不同种类或类群的渔获率差异。结果表明,试验船和标准船平均渔获率分别为(138.98±92.14) kg/nmile~(2)和(392.68±474.76) kg/nmile~(2)。标准船主要种类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平均渔获率分别为(195.44±299.66) kg/nmile~(2)和(40.83±145.17) kg/nmile~(2);试验船主要种类为鳀(Engraulis japonicas)和黄鮟鱇(Lophius litulon),平均渔获率分别为(29.21±73.81) kg/nmile~(2)和(23.34±33.85) kg/nmile~(2)。2种调查方式对不同种类的渔获率随深度变化而出现分化,其中总渔获率、鱼类、银鲳(Pampus argenteus)等8个类别表现为相似的变化趋势;甲壳类、鳀、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等5个类别变化趋势相反;头足类、小黄鱼、龙头鱼在各深度变化具有异质性特征。这种变化与网口垂直扩张和所在水层位置有关。均值比和Kappenman方法估计的总渔获率FPC分别为0.35(95%置信区间为0.24?0.61)和0.43(95%置信区间为0.27~0.70),各种类渔获率均值比结果显示,FPC变化范围在0.03~2.61,其中总渔获率、鱼类、头足类、小黄鱼和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达到显著水平,建议对上述种类的资源丰度指标年际变化趋势分析时进行数据校正。标准船以近底层种类为调查对象,尤其在捕获经济种类方面表现出优良性能,但对完整生态系统代表性较弱。试验船适合浅水区调查,在深水区由于网口垂直扩张不足,且网位存在上浮现象,难以反映近底层生态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