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37)
2023(3119)
2022(2735)
2021(2558)
2020(2397)
2019(5423)
2018(5481)
2017(10038)
2016(5500)
2015(6001)
2014(5708)
2013(5629)
2012(5354)
2011(4867)
2010(5222)
2009(4842)
2008(4753)
2007(4379)
2006(4149)
2005(4121)
作者
(14881)
(12356)
(12165)
(11852)
(7880)
(5900)
(5502)
(4786)
(4706)
(4582)
(4292)
(4195)
(4120)
(4079)
(3969)
(3913)
(3690)
(3677)
(3660)
(3450)
(3304)
(3084)
(3030)
(3030)
(2847)
(2820)
(2802)
(2721)
(2659)
(2409)
学科
(21982)
经济(21953)
管理(13747)
(11850)
(9461)
企业(9461)
中国(7538)
方法(7218)
(6250)
数学(6101)
数学方法(5931)
(5880)
(5566)
地方(5211)
(5015)
(4384)
银行(4376)
业经(4232)
(4218)
农业(3976)
教育(3951)
理论(3903)
(3879)
贸易(3871)
关系(3860)
(3811)
金融(3811)
(3744)
(3518)
(3379)
机构
大学(71114)
学院(68253)
(28265)
经济(27586)
研究(26825)
管理(23638)
中国(22162)
理学(19012)
理学院(18756)
管理学(18299)
管理学院(18139)
(16285)
(15747)
科学(15293)
(13728)
(13313)
中心(12994)
(12289)
研究所(12076)
财经(10998)
北京(10719)
(10447)
(10306)
师范(10224)
(10103)
(9908)
(9632)
农业(9408)
业大(9260)
经济学(8763)
基金
项目(41172)
科学(32093)
研究(30903)
基金(29810)
(26329)
国家(26111)
科学基金(21729)
社会(19316)
社会科(18296)
社会科学(18292)
(15313)
教育(14902)
基金项目(14761)
自然(13496)
(13404)
自然科(13220)
自然科学(13216)
自然科学基金(12975)
资助(12637)
编号(12351)
成果(11744)
重点(9747)
(9361)
课题(9223)
(8838)
(8223)
国家社会(8207)
教育部(8145)
大学(8082)
科研(8023)
期刊
(36281)
经济(36281)
研究(26172)
中国(21502)
(13279)
教育(12962)
学报(12218)
(11693)
管理(11162)
科学(10046)
大学(9641)
(9629)
金融(9629)
学学(8354)
农业(7217)
技术(6589)
图书(6532)
财经(5966)
经济研究(5778)
书馆(5347)
图书馆(5347)
(5233)
(5044)
业经(4937)
问题(4713)
(4216)
国际(4179)
(3773)
会计(3580)
(3512)
共检索到127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涤贤  
《宋史·食货志》说;治平中垦田“四百四十万余顷”(按:指登录在国家版籍上的纳税田亩)。这一巨大数字,尽管在南宋时就有人表示怀疑,但是,没有作充分的论证,也没有指出它应该是多少顷,因而仍被人们不断地引用,在现今有关的历史论著和经济史专著中还可看到,甚至有人据此推算说:治平年间“全国垦田估计达1470万顷”(见朱瑞熙:《宋代社会研究》第2页)。笔者认为,“440万顷”的数字不可为据。因为它有将近一半是虚假的,其真实可信的部分只有254万顷左右。理由如下: 第一,嘉祐年间,版籍上的垦田数字不可能大幅度地增加,它一直在228万附近上下升降。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嘉祐中各方面的积弊和皇祐相同。表现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牛明铎  
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宋史·礼志》,虽是现存古籍中记载宋代礼制最为系统、最有权威的专篇。但据《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等重要文献与其对校,发现其中仍然存在不少年、月、日等记时讹误。其致误之由,大致有字形形近、沿袭旧史、脱漏等。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宪华  
笔者曾撰《校误》,刊于《图书馆杂志》2002年第9期。今再摭拾该索引的一些失误,共计33条,分为五类如下。 1 册数、页数之误①廖刚 35/422/12607(第一册P6)。按:“35”误,应为“36”。②高衎 1/33/633(第一册P12)。按:“1”误,应为“3”。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宪华  
笔者因从事《宋史辞典》的编撰工作,《宋史人名索引》成了案头必检之书。该索引是俞如云先生花费十余年时间而编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笔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索引一些疏漏,今胪列第二册的疏漏如下,以期《索引》修订时采纳。一、册数、页数之误 1.赵彦意 22/238/8284(P834)。人名后所列的数码,是本条在《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中所见的册数、卷数、页数。括号内的数字为《宋史人名索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春林  
北宋役法变革首要解决的是衙前赔费破产,其中的关键在于衙前酬奖。衙前酬奖以“重难分数”为计算标准,衙前必须经历重难工作,主管官物无损耗方可获得经营酒坊权或现钱酬偿。重难分数不仅是描述衙前工作强度的标准,也用于核算某个地区衙前工作的数量。重难和优轻是衙前两种不同强度的工作,重难钱指免役法下经历重难工作后衙前所获的支酬钱。差役法下长名衙前的雇食钱,因地区差异而兑现不一;免役法下衙前雇食钱主要来自于免役钱,元祐初年废止征收免役钱之后,也从坊场、河渡钱中开支。无论是重难钱或是雇食钱、支酬钱,在免役法施行以后都是现钱支酬,这种酬偿方式折射出的酬奖特征,蕴含了北宋役法改革的动力。北宋衙前酬偿的现钱化表明,衙前役法问题是否能真正解决,并不在于户等制如何调整,而是要积极抽离出现钱酬奖的面相,尽可能调动应役人的积极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忠伟  
《元祐会计录》由北宋元祐年间户部尚书李常带领侍郎苏辙、韩宗道等人编订,由李常的继任者韩忠彦率队向朝廷汇报编订完成。当局编撰此书既是为了掌握当时的经济状况,力图缓解财政紧张的局面,也是对王安石经济变法举措进行反思。作为宋代最有影响的会计史书,它裁减浮费以节省开支的思想,以及革除王安石变法的弊端的主张,值得现代会计学者探讨研究。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雄  方建新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是研究宋史的重要工具书。但偶有疏误不当之处,本文对此作了订正。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侯富芳  
《历代妇女著作考》是胡文楷先生编著的中国历代女性文学家著作总目,是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国女性文学史重要和必备工具书;经张宏生先生等增订,其学术价值更大。但书中对一些作家也存在姓氏失考、字号讹误、重复收录等疏误之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景玉  
士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其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往往会打上深刻的时代印记,并深刻影响着时代的文化风貌。因此从"士风"的角度研究这一群体,无疑有助于加深对不同时代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问题的认识。纵观整个历史长河中的中国古代士人,居于社会政治主导力量的宋代文人士大夫无疑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群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学术界有关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目前还缺乏对宋代士风全面系统的论述,对宋代士风所呈现出的阶段性变化特点的研究更是有待加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仲尧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文化市场最繁荣的时期之一,相应的艺术品市场地发育也相当成熟,不但规模较大,而且具有鲜明的特色。北宋都城汴京是当时全国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内的大相国寺集市、潘楼街集市等艺术品市场尤为兴盛,本文从市场规模、市场信用、定价标准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汴京艺术品市场的重要特征。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建军  吴建功  
对北宋本《姓解》的雕版印刷的工艺、刊刻字体、书籍装帧形式和功能性结构的表征进行剖析,展现出北宋时期书籍刊刻字体仿欧体的风格以及手写体转化为印刷字体的初期特征,进而揭示唐、宋时期文化的传承关系,及北宋时期刊刻书籍演变发展的规律。
[期刊] 求索  [作者] 舒习龙  
王闿运的经学思想延续了今文学派的治经思路,体现了经邦治国、济世安民的经学宗旨,对经学的烦琐和空腐皆有所针砭。"不攻宋学"与其经学立场密切关联,缘此立场他对宋学学说和代表人物的批评不留情面。宋代理学是宋代历史文化的主流学术思想,体现官方意识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王闿运讥贬宋学的观念势必影响其对宋代历史、制度、学术、人物的评论。王氏对《宋史》的评论表面上一直坚守其经学立场,事实上在具体史事、制度、人物的评论上则常常不自觉地游离于主题之外。《湘绮楼日记》为我们研究王氏的宋学观和宋史评论,提供了第一手的史料。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金勇强  
元祐四年至六年(1089-1091)的水旱灾害,使江南地区损失严重,政府采取了缓征、截留的救灾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救灾效果,但这种救灾策略是在减少江南灾区上供粮赋的前提下进行,所以中央政府要求江南在灾后补缴欠粮,但江南常年灾荒,累积下来大量积欠,补缴压力非常巨大,结果出现了江南典型的后灾荒时期的饥荒现象。文章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积欠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基于博弈理论,对积欠危机的形成给予了进一步的反思。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定都开封以后,开始着手缩减国家公务员的数量,减少国家的财政开支,减轻人民的负担。赵匡胤曾经对亲近大臣说:"国家公务员的人数多了,既难以管理,人数众多的公务员也未必能努力工作;同时,公务员的人数多了,更会增加财政的支出,所以,缩减公务员的人数势在必行。"赵匡胤开始实行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的政策。北宋王朝建立在五代之后,北宋开国之初,由于刚刚经历了频繁的战乱,当时国家的人口很少,小的县只有200户左右的人家,大的县也只有1000多户。为了减少公务员的数量,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