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075)
- 2022(1806)
- 2021(1683)
- 2020(1648)
- 2019(3639)
- 2018(3610)
- 2017(6472)
- 2016(3929)
- 2015(4517)
- 2014(4761)
- 2013(4824)
- 2012(4474)
- 2011(4020)
- 2010(4582)
- 2009(4597)
- 2008(5241)
- 2007(4898)
- 2006(4556)
- 2005(4459)
- 2004(4137)
- 学科
- 管理(14816)
- 济(13023)
- 经济(12995)
- 业(12993)
- 企(12056)
- 企业(12056)
- 财(8383)
- 务(6296)
- 财务(6283)
- 财务管理(6267)
- 企业财务(5779)
- 学(5542)
- 制(5249)
- 中国(4871)
- 理论(4503)
- 教育(4323)
- 银(4070)
- 银行(4070)
- 农(3830)
- 会计(3753)
- 方法(3661)
- 行(3567)
- 业经(3522)
- 体(3164)
- 融(3005)
- 金融(3004)
- 地方(2895)
- 制度(2746)
- 度(2746)
- 税(2641)
- 机构
- 大学(61297)
- 学院(60115)
- 济(20393)
- 经济(19705)
- 管理(19344)
- 研究(18108)
- 财(17779)
- 中国(16593)
- 理学(14812)
- 理学院(14615)
- 管理学(14378)
- 管理学院(14233)
- 京(13405)
- 江(12943)
- 财经(11965)
- 经(10299)
- 州(10197)
- 所(10003)
- 科学(9994)
- 范(9903)
- 师范(9861)
- 会计(9150)
- 中心(9129)
- 北京(8822)
- 省(8404)
- 财经大学(8155)
- 系(8129)
- 研究所(7875)
- 师范大学(7677)
- 教育(6826)
共检索到115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忠伟
《元祐会计录》由北宋元祐年间户部尚书李常带领侍郎苏辙、韩宗道等人编订,由李常的继任者韩忠彦率队向朝廷汇报编订完成。当局编撰此书既是为了掌握当时的经济状况,力图缓解财政紧张的局面,也是对王安石经济变法举措进行反思。作为宋代最有影响的会计史书,它裁减浮费以节省开支的思想,以及革除王安石变法的弊端的主张,值得现代会计学者探讨研究。
关键词:
元祐会计录 会计史 财政 北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修
唐宪宗朝宰相李吉甫撰写的《元和国计簿》,标志着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财政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新高度,以此为开端,经过发展和改进,会计录的编纂在宋朝进入了成熟期。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初,时任户部侍郎苏辙主要负责编纂了《元祐会计录》,并留下了一篇重要会计文献《元祐会计录叙》。在这篇文献中,苏辙首先高度评价了会计的政治学意义,强调了会计的决策支持功能,继而规劝皇帝节俭,表明了自己对量入为主理财思想的遵奉,最后概括了中央政府的五项官厅会计职能,并通过体例创新,突出了会计分析的重要性。时至今日,苏辙的财计思想依然有着启示意义,主要有三:高度认识会计的政治学意义;在有效使用政策工具的同时保持稳健性;保有足量储备以应对外部风险。
关键词:
苏辙 元祐会计录 财计思想 政策工具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金勇强
元祐四年至六年(1089-1091)的水旱灾害,使江南地区损失严重,政府采取了缓征、截留的救灾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救灾效果,但这种救灾策略是在减少江南灾区上供粮赋的前提下进行,所以中央政府要求江南在灾后补缴欠粮,但江南常年灾荒,累积下来大量积欠,补缴压力非常巨大,结果出现了江南典型的后灾荒时期的饥荒现象。文章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积欠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基于博弈理论,对积欠危机的形成给予了进一步的反思。
关键词:
北宋 江南 灾荒 积欠 博弈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春林
北宋役法变革首要解决的是衙前赔费破产,其中的关键在于衙前酬奖。衙前酬奖以“重难分数”为计算标准,衙前必须经历重难工作,主管官物无损耗方可获得经营酒坊权或现钱酬偿。重难分数不仅是描述衙前工作强度的标准,也用于核算某个地区衙前工作的数量。重难和优轻是衙前两种不同强度的工作,重难钱指免役法下经历重难工作后衙前所获的支酬钱。差役法下长名衙前的雇食钱,因地区差异而兑现不一;免役法下衙前雇食钱主要来自于免役钱,元祐初年废止征收免役钱之后,也从坊场、河渡钱中开支。无论是重难钱或是雇食钱、支酬钱,在免役法施行以后都是现钱支酬,这种酬偿方式折射出的酬奖特征,蕴含了北宋役法改革的动力。北宋衙前酬偿的现钱化表明,衙前役法问题是否能真正解决,并不在于户等制如何调整,而是要积极抽离出现钱酬奖的面相,尽可能调动应役人的积极性。
关键词:
北宋 衙前 酬奖 酬偿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娟娟 斯叶青
宋代《会计录》是统治者对国家财政收支进行归类整理并加以会计分析的财计著作。文章全面考察并分析了宋代《会计录》的归类整理方式和会计分析方法,发现宋代《会计录》既有数字信息,又有文字、地图和分析信息(非货币性信息);既有总额,又有分部信息;既有收支对比金额,又有分项目信息;既有当前数据,又有历史数据,还对重要项目提供了专题分析。其在呈报方式上与现代财务呈报有诸多共通之处。
关键词:
宋代 会计录 财务呈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艳军 朱富铭
诗歌唱和成为元祐间苏轼与秘书省文人交游的重要手段,成为引人注目的诗歌现象。苏轼在元祐间与秘书省职官唱和之作数量较多,他们的唱和之作多出于交游、宴饮、雅集过程之中,基本不涉及时政国事,在新旧法之争、洛蜀党争激烈之元祐间,体现出苏轼与这些秘书省职官们的情感选择。苏轼与这些秘书省职官皆博学高才之士,他们的唱和之作是文人逞才斗艺的一种创作形式,力求诗意深邃、用字精巧、事典广博、用韵严谨、句式规范,体现出“以才学为诗”的特征,使宋诗的题材、笔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愈加鲜明,为推动整个元祐诗坛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苏轼 秘书省 唱和 诗歌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艳军 朱富铭
诗歌唱和成为元祐间苏轼与秘书省文人交游的重要手段,成为引人注目的诗歌现象。苏轼在元祐间与秘书省职官唱和之作数量较多,他们的唱和之作多出于交游、宴饮、雅集过程之中,基本不涉及时政国事,在新旧法之争、洛蜀党争激烈之元祐间,体现出苏轼与这些秘书省职官们的情感选择。苏轼与这些秘书省职官皆博学高才之士,他们的唱和之作是文人逞才斗艺的一种创作形式,力求诗意深邃、用字精巧、事典广博、用韵严谨、句式规范,体现出“以才学为诗”的特征,使宋诗的题材、笔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愈加鲜明,为推动整个元祐诗坛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苏轼 秘书省 唱和 诗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全明
从绵延数千余年的中国国家审计制度的沿革考察,审计,作为一定经济关系下独立行使经济监督需要的产物,它也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宋代是我国审计制度不断发展并逐步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阶段。自宋初始,北宋政府为了适应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制订并实施了与之基本相适应的内部审计体制,对于加强中央的经济集权,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等,都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但在仁宗以后,这种体制已日益与已经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白金
北宋目录学继承了目录学传统理念:尊崇儒家学说,将目录作为弘扬儒学、构建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宣扬政府文教功绩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在传统目录学思想基础上,北宋学者对目录学的概念与范畴、"以义分类"的图书分类指导思想等目录学核心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开拓与创新,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
北宋 目录学 学术思想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仲尧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文化市场最繁荣的时期之一,相应的艺术品市场地发育也相当成熟,不但规模较大,而且具有鲜明的特色。北宋都城汴京是当时全国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内的大相国寺集市、潘楼街集市等艺术品市场尤为兴盛,本文从市场规模、市场信用、定价标准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汴京艺术品市场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
北宋 艺术品市场 汴京 市场特征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建军 吴建功
对北宋本《姓解》的雕版印刷的工艺、刊刻字体、书籍装帧形式和功能性结构的表征进行剖析,展现出北宋时期书籍刊刻字体仿欧体的风格以及手写体转化为印刷字体的初期特征,进而揭示唐、宋时期文化的传承关系,及北宋时期刊刻书籍演变发展的规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景玉
士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其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往往会打上深刻的时代印记,并深刻影响着时代的文化风貌。因此从"士风"的角度研究这一群体,无疑有助于加深对不同时代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问题的认识。纵观整个历史长河中的中国古代士人,居于社会政治主导力量的宋代文人士大夫无疑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群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学术界有关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目前还缺乏对宋代士风全面系统的论述,对宋代士风所呈现出的阶段性变化特点的研究更是有待加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涤贤
《宋史·食货志》说;治平中垦田“四百四十万余顷”(按:指登录在国家版籍上的纳税田亩)。这一巨大数字,尽管在南宋时就有人表示怀疑,但是,没有作充分的论证,也没有指出它应该是多少顷,因而仍被人们不断地引用,在现今有关的历史论著和经济史专著中还可看到,甚至有人据此推算说:治平年间“全国垦田估计达1470万顷”(见朱瑞熙:《宋代社会研究》第2页)。笔者认为,“440万顷”的数字不可为据。因为它有将近一半是虚假的,其真实可信的部分只有254万顷左右。理由如下: 第一,嘉祐年间,版籍上的垦田数字不可能大幅度地增加,它一直在228万附近上下升降。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嘉祐中各方面的积弊和皇祐相同。表现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定都开封以后,开始着手缩减国家公务员的数量,减少国家的财政开支,减轻人民的负担。赵匡胤曾经对亲近大臣说:"国家公务员的人数多了,既难以管理,人数众多的公务员也未必能努力工作;同时,公务员的人数多了,更会增加财政的支出,所以,缩减公务员的人数势在必行。"赵匡胤开始实行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的政策。北宋王朝建立在五代之后,北宋开国之初,由于刚刚经历了频繁的战乱,当时国家的人口很少,小的县只有200户左右的人家,大的县也只有1000多户。为了减少公务员的数量,赵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姚兆余
北宋神宗时期对熙河地区的开发姚兆余一、开发背景公元11世纪初期,在我国西北辽阔的土地上,秦陇以西地区散居着众多的"种族分散,不相统一"①的吐蕃部族。北宋政府为了有效地同。酉夏抗衡,积极推行"联蕃制夏"政策,即联合吐蕃各部族,共同抵御西夏的侵扰。时至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