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64)
- 2023(8562)
- 2022(7806)
- 2021(7410)
- 2020(6196)
- 2019(14538)
- 2018(14589)
- 2017(28333)
- 2016(15535)
- 2015(17510)
- 2014(17527)
- 2013(17390)
- 2012(15727)
- 2011(14057)
- 2010(13754)
- 2009(12317)
- 2008(11705)
- 2007(9887)
- 2006(8508)
- 2005(7168)
- 学科
- 济(58651)
- 经济(58579)
- 管理(43909)
- 业(41343)
- 企(35063)
- 企业(35063)
- 方法(29590)
- 数学(25583)
- 数学方法(25295)
- 农(15173)
- 学(14816)
- 中国(14148)
- 财(13922)
- 业经(13027)
- 地方(12215)
- 理论(10517)
- 和(10339)
- 农业(10135)
- 贸(10072)
- 贸易(10068)
- 易(9753)
- 环境(9743)
- 技术(9721)
- 务(9310)
- 财务(9252)
- 财务管理(9238)
- 制(9052)
- 教育(8760)
- 企业财务(8755)
- 划(8526)
- 机构
- 大学(216238)
- 学院(213669)
- 管理(89923)
- 济(79584)
- 理学(79073)
- 理学院(78214)
- 经济(77721)
- 管理学(76887)
- 管理学院(76518)
- 研究(69480)
- 中国(49231)
- 科学(45746)
- 京(45675)
- 所(34583)
- 财(34450)
- 业大(33331)
- 农(33237)
- 研究所(32062)
- 中心(31081)
- 江(29276)
- 北京(28777)
- 范(28683)
- 财经(28619)
- 师范(28396)
- 农业(26265)
- 经(26086)
- 院(25827)
- 州(24218)
- 师范大学(23194)
- 技术(22975)
- 基金
- 项目(155318)
- 科学(121322)
- 研究(113507)
- 基金(111991)
- 家(97551)
- 国家(96739)
- 科学基金(83043)
- 社会(69081)
- 社会科(65333)
- 社会科学(65314)
- 省(60687)
- 基金项目(60558)
- 自然(55584)
- 自然科(54237)
- 自然科学(54226)
- 自然科学基金(53230)
- 教育(51584)
- 划(51577)
- 编号(46952)
- 资助(46185)
- 成果(37476)
- 重点(34329)
- 部(33978)
- 发(32655)
- 创(32260)
- 课题(31571)
- 科研(30120)
- 创新(29975)
- 项目编号(29246)
- 大学(28848)
共检索到294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余为 陈新军 易倩 李曰嵩
柔鱼是一种短生命周期的种类,具有产完卵后即死亡等特点,其种群资源量的大小完全取决于补充量的多少,而其补充量主要取决于其早期生活史阶段的死亡率。柔鱼作为重要的经济头足类,广泛分布在北太平洋海域,深入了解柔鱼早期生活史过程对于预测其来年资源补充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主要回顾柔鱼早期生活史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柔鱼仔幼鱼的分布、摄食、年龄和生长、自然死亡率以及补充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简单介绍了柔鱼胚胎生长发育过程和仔鱼形态变化。分析认为,柔鱼早期生活史中从产卵孵化、胚胎发育到仔稚鱼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是最不被了解的生活史阶段,未来研究的重点应放在该阶段中仔鱼的生长死亡以及环境变化对柔鱼孵化成功率和资源补...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贯宇 方舟 陈新军
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其资源量在秘鲁海域最为丰富,是中国鱿钓渔业最为重要的目标种类之一。而且,作为捕食者和被捕食者,茎柔鱼位于食物链的中间环节,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回顾了有关茎柔鱼的种群结构、日龄与生长、繁殖习性、摄食生态学以及洄游路径的研究,全面归纳和总结了茎柔鱼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努力的方向。此外,通过对已有研究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绘制了茎柔鱼在东太平洋的洄游路线,为茎柔鱼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茎柔鱼 生活史 渔业资源 东太平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花传祥 朱清澄 许巍 宋利明 李非
北太平洋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是中国重要的远洋渔业鱼种,被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列为优先管理的种类之一。本文回顾和概述了秋刀鱼生活史、种群动力、资源渔场和栖息地适宜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和展望了秋刀鱼生长生物学、繁殖生物学、洄游、资源波动和栖息地适宜性等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建议包括:基于耳石微化学信息和最适环境参数的时空分布变动,探索秋刀鱼潜在的洄游路径和模式;建立繁殖栖息地适应性指数模型,分析海洋–气候对秋刀鱼补充群体潜在栖息地的影响;建立秋刀鱼集群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开发秋刀鱼渔场渔情速报系统。本文的概述和分析旨在为秋刀鱼渔业资源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秋刀鱼 生活史 资源 渔场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马金 陈新军 刘必林 田思泉 李思亮 曹杰
柔鱼是重要的大洋性经济头足类,是我国远洋鱿钓渔船的主要捕捞对象。对北太平洋柔鱼的种群结构、洄游、年龄与生长、繁殖、摄食等生物学研究进展做了初步总结和归纳,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供今后研究参考。柔鱼可分为4个季节性地理种群,即秋生东部群体、秋生中部群体、冬春生西部群体和冬春生中东部群体,但还需要在分子生物学角度得到进一步的确认;柔鱼随季节做南北洄游,其中向北索饵洄游模式研究较为深入,而向南产卵洄游模式尚不清楚,其产卵场空间分布及产卵期需要进一步调查;对柔鱼繁殖习性研究相对不足,尤其是产卵至孵化以及孵化后至仔鱼的生活史过程;柔鱼分布的东西海洋环境差异很大,不同海域柔鱼的昼夜垂直移动规律还...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方舟 陈新军
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是典型的温带大洋性头足类,主要由秋生群体和冬生群体组成。目前该物种的主要栖息地分布于日本海及太平洋沿岸海域,而我国黄海和东海外海为该物种的主要产卵场,调查发现此海域的太平洋褶柔鱼资源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潜在的重要种类之一。为了后续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该物种,整理了前人对太平洋褶柔鱼多方面的研究,从基础生物学、渔业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和资源评估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结果认为,目前太平洋褶柔鱼主要捕获海域仍然集中在日本和韩国沿岸,产量在80年代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家骅 黄洪亮
采用棋盘式定点大面调查和中心渔场专项调查2种方式,于2001年5~8月对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bartrami)渔场进行了渔业资源与渔场环境特征调查。调查范围为北太平洋152°00′E~171°00′W、39°00′N~43°00′N海域,渔场环境特征要素主要为各站点的温度、盐度、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叶绿素a含量。调查海域的柔鱼资源密度采用渔场海域每个经纬度的单位捕捞力量渔获量表示。结果显示,北太平洋柔鱼中心渔场中部与西经渔场表温为18℃左右,100m水温为9℃左右;西部渔场表温为16~20℃,100m水温为7~8℃;在有温跃层海域的跃层面下易形成高产渔场。浮游动物生物量较高的...
关键词:
北太平洋 柔鱼 渔场 环境特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满昌 陈新军
北太平洋柔鱼个体大,腕足易断,脱钩率高,成为制约提高渔获量的主要因素之一。1993年7-8月和1994年8月在“舟渔1301”等鱿钓调查船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机钓的平均脱钩率在25%-4O%间,手钓的平均脱钩率约为20%。不同型号钓机和不同位置的钓机脱钩率不同,其中SE-81型钓机和船中部位置的脱钩率最低。不同型号手钓钩和机钓钩,脱钩率也不同,并与柔鱼的个体大小有一定关系。改良型手钓钩可以降低原脱钩率42%。合理选择钓机的工作参数可有效降低脱钓率。
关键词:
柔鱼,脱钩率,北太平洋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沈新强 樊伟 崔雪森
根据卫星遥感获取的海表水温和多年来我国在西北太平洋的柔鱼生产统计资料 ,探讨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与水温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5 0°E以西的柔鱼渔场 ,中心位置位于 4 1°N、14 6°E附近 ,渔场表层水温范围在 10~ 19℃之间 ,中心渔场表层水温为 13~ 18℃ ;15 0~ 16 0°E之间的柔鱼渔场 ,中心位置位于 4 2°0 0′N、15 5°0 0′E附近 ,渔场表层水温范围为 14~ 2 1℃ ,中心渔场表层水温约为 15~ 2 0℃。温度场特征分析显示 ,柔鱼中心渔场分布与冷水锋面、冷暖水切变锋面和暖水舌锋的变动密切相关。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易倩 余为 陈新军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西北太平洋重要的经济头足类,其栖息地受到气候变化的显著影响。根据中国鱿钓渔船在38°~45°N、140°~160°E作业渔场内的生产数据以及卫星遥感数据,利用信息增益技术选取关键环境因子,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作为适应性指数,使用算术平均法(AM)和联乘法(GM)分别建立综合栖息地指数模型,对比异常环境条件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柔鱼栖息地适宜性变动情况。结果表明,1998年La Ni■a事件发生时,西北太平洋传统作业渔场温度升高,海表温度(SST)相对正常年份2008年平均上升2. 72℃;而2009年El Ni■o事件发生时,SST相对正常年份降低0. 45℃。栖息地综合指数模型结果表明,1998年作业比重主要分布于在栖息地指数(HSI)大于0. 8的范围内,作业比重达到80%;2008年作业比重主要分布在HSI值0. 6~0. 8和0. 8~1. 0之间,所占比重在30%~50%左右; 2009年作业比重主要分布在HSI值0. 4~0. 6、0. 6~0. 8和0. 8~1. 0之间,作业比重平均约为32%。此外HSI值低于0. 2的区间面积随着La Ni■a事件、正常年份和El Ni■o事件递增,而HSI值大于0. 4的区间面积随着La Ni■a事件、正常年份和El Ni■o事件递减。研究认为,1998年La Ni■a事件发生时西北太平洋海域柔鱼适宜栖息地面积增加,而2009年El Ni■o事件发生时柔鱼栖息地适宜性变差,导致柔鱼产量变低。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陆尧 陈新军 汪金涛 余景
柔鱼(Ommastrepes bartramii)是短生命周期种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重要的生态地位,研究柔鱼资源对我国的远洋渔业发展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2005~2016年8~10月西北太平洋柔鱼渔业数据以及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数据,依据前人建立的柔鱼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计算适宜柔鱼栖息地面积大小,并与柔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of fishing effort, CPUE)和渔获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2015年平均适宜栖息地(HSI>0.6)面积范围最大,达到1087369km2;2008年平均适宜栖息地面积范围最小,仅为618407.5 km~2。所选区域内适宜栖息地分布能有效反映柔鱼的资源分布情况,但其适宜栖息地面积大小与渔获量和CPUE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其原因可能有:鱿钓渔船作业集中,导致单船渔获量不能表征实际CPUE;大尺度的气候变化,特别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会影响柔鱼资源量;黑潮与亲潮的变化也会影响柔鱼资源量。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柔鱼 栖息地指数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华 陈新军 刘必林 陆化杰
根据2007年7-10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传统鱿钓作业渔场(150°~165°E,39°~45°N)渔汛期间所采集的柔鱼样本,对夏秋季柔鱼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研究得知,渔获物胴长范围为200~436 mm,平均胴长为282 mm,优势胴长为230~320 mm,占总数的81.60%。各月渔获物中雄性个体的平均胴长小于雌性个体。胴长与体重关系的生长指数接近3。渔获物中的性比符合1∶1(P>0.05),但成熟个体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明显比雌性高(P<0.05)。渔获物的性腺成熟度以Ⅰ、Ⅱ期为主,雌性个体性腺成熟晚于雄性个体。缠卵腺长和缠卵腺重随着性腺的成熟而逐步增大。渔获物中胴长组成呈双...
关键词:
柔鱼 西北太平洋 渔业生物学 渔获群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洁 官文江 陈新军
CPUE标准化方法通常都假设名义CPUE之间是相互独立且没有相关性,然而鱼类集群分布通常存在着空间相关性,为此本研究以西北太平洋柔鱼的CPUE标准化为例,采用1999—2012年6—11月中国鱿钓生产数据以及对应的海表面温度和叶绿素浓度的环境数据,将空间相关性加入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中。在空间GLM模型中运用4个距离模型(指数模型、球面模型、线性模型和高斯模型),进行标准GLM模型和4种空间GLM模型的CPUE标准化结果比较。结果发现,4种空间GLM模型均比标准GLM模型的最小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范江涛 陈新军 曹杰 田思泉 钱卫国 刘必林
柔鱼是北太平洋海域的重要经济头足类,黑潮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柔鱼渔场形成及其空间分布。利用1998-2007年黑潮分布类型,结合同期8-10月我国鱿钓渔船生产数据,分析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变化与黑潮分布的关系。在25°~40°N、125°~150°E海域内,以空间分布率经纬度5°×5°为一个空间单元,共分A(140°~145°E、35°~40°N)、B(145°~150°E、35°~40°N)、C(135°~140°E、30°~35°N)、D(140°~145°E、30°~35°N)和E(145°~150°E、30°~35°N)5个区,将黑潮分布类型分为大弯曲型、小弯曲型和平直型3种。利用渔场重心的纬...
关键词:
柔鱼 黑潮 北太平洋 渔场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