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41)
2023(19617)
2022(16917)
2021(15559)
2020(13291)
2019(30496)
2018(30178)
2017(57535)
2016(31626)
2015(35573)
2014(35555)
2013(35121)
2012(32464)
2011(29447)
2010(29524)
2009(27251)
2008(26953)
2007(24156)
2006(20865)
2005(17730)
作者
(96037)
(80569)
(79983)
(75969)
(50745)
(38774)
(36304)
(31663)
(30315)
(28656)
(27198)
(27173)
(25467)
(25084)
(24891)
(24841)
(24805)
(23734)
(22959)
(22891)
(20295)
(19742)
(19526)
(18336)
(18156)
(17857)
(17805)
(17773)
(16375)
(16161)
学科
(128234)
经济(128087)
管理(87742)
(87698)
(70065)
企业(70065)
方法(60376)
数学(52769)
数学方法(52079)
(42119)
中国(31935)
(31843)
业经(30206)
(29946)
农业(27769)
地方(26458)
(23394)
贸易(23389)
(22668)
(22635)
技术(20885)
(20284)
财务(20202)
财务管理(20157)
理论(20055)
环境(19408)
(19303)
企业财务(19069)
(18549)
银行(18459)
机构
大学(459963)
学院(459919)
(178464)
管理(177680)
经济(174602)
理学(155194)
研究(154722)
理学院(153387)
管理学(150330)
管理学院(149519)
中国(112179)
科学(102257)
(98632)
(90037)
(79848)
(78708)
业大(77515)
研究所(73663)
中心(70879)
农业(70672)
(66735)
财经(64329)
北京(61613)
(60240)
师范(59486)
(58491)
(55519)
(54027)
经济学(53680)
技术(49718)
基金
项目(321966)
科学(250439)
基金(232008)
研究(225910)
(205940)
国家(204249)
科学基金(173064)
社会(140772)
社会科(133271)
社会科学(133236)
(127581)
基金项目(123849)
自然(115946)
自然科(113244)
自然科学(113203)
自然科学基金(111160)
(108006)
教育(103366)
资助(95593)
编号(90791)
成果(72675)
重点(72673)
(69521)
(68953)
(66649)
课题(62946)
科研(62480)
创新(62319)
计划(61911)
大学(58608)
期刊
(190004)
经济(190004)
研究(123997)
学报(85216)
(84279)
中国(81725)
科学(74522)
大学(62824)
管理(60797)
学学(59729)
(59519)
农业(57154)
教育(44512)
技术(38297)
(35640)
金融(35640)
业经(34325)
财经(30496)
经济研究(29592)
(28090)
(26117)
问题(25720)
(25278)
科技(24816)
业大(23104)
技术经济(22064)
图书(21954)
统计(21008)
理论(20663)
商业(20544)
共检索到648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雪莲  
以北京高科技产业集群衍生效应的分析为核心,将衍生效应分为两大类:企业衍生效应和技术衍生效应。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出衍生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以此为基础设定分析标准,用以反映北京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研究发现:衍生效应能够提升竞争优势和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对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衍生效应能够强化集群专业化分工,促进技术扩散;技术衍生效应能促进企业规模化和专业化,而企业衍生效应强化了集群内部的竞争,能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雪莲  
以北京高科技产业集群衍生效应的分析为核心,将衍生效应分为两大类:企业衍生效应和技术衍生效应。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出衍生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以此为基础设定分析标准,用以反映北京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研究发现:衍生效应能够提升竞争优势和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对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衍生效应能够强化集群专业化分工,促进技术扩散;技术衍生效应能促进企业规模化和专业化,而企业衍生效应强化了集群内部的竞争,能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芹  王盼  何彬斌  
高科技产业集群中技术的快速扩散能够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其竞争力的提升,文章在高科技产业集群技术扩散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高科技产业集群技术扩散的特点,选取5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高科技产业集群技术扩散绩效进行了评价,并对张江高科技园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认为张江高科技园区技术创新绩效不断增加,其中工业总产值和知识产权授予数权重的贡献最大,同时技术交易数量和经认定研发机构数变化不大,知识产权的授予和集群总产值的增加已经成为影响张江集群技术扩散绩效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戴业炼  扬拉克  
从增强软实力的视角,提出科技进步是形成软实力亲和效应的关键,必须重视文化高科技产业集群的构建,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玲  杨锐  
本文利用"网络—资源—能力"分析框架,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分析了集群创新的功能效应,认为其主要取决于创新活动发生的条件和过程,并提出了联结能力、技术能力以及政府推动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有助于集群创新产生的假设,且通过实证分析比较了苏州IT产业集群和宁波传统产业集群的创新差异,得出了创新条件和创新过程对于不同类型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具有不同效应的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晓卫  
文章构建了高科技产业园区知识创新循环模型,提出知识创新是高科技产业园区演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系统分析了知识学习、技术能力是如何动态促进知识创新的过程,指出知识势差是促进高科技企业知识学习的主要动因,并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高科技园区企业知识势差促进技术能力增长的机理,最后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了企业知识创新的经济学动因和机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春香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力量。论文在对美国硅谷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概况、形成基础与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借鉴美国硅谷经验,发展中国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可行性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开忠,甘颖进  
本文从剖析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出发 ,对我国特别是中关村地区风险投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进一步对风险投资的主体建设、其运作的融资阶段、投资阶段和退出阶段所必需的制度、组织和政策环境的营造与创建给出系统的阐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常健聪  
该文采用外文文献和西方研究机构的数据,以美国学术界的视角解读中国对美国高科技产业的投资,挖掘此类投资的内在动机,分析中国投资美国高科技产业对美国社会产生影响的正反两方面争议,探索出美国社会和学术界对于中国高科技投资的各种担忧的来源和依据,研究这些争议和担忧对于中国海外高科技投资的冲击,并从美国各界对于中国高科技投资的反馈上总结我国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推动中国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双边投资关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蒋铁柱  汤静波  
中关村是中国最有希望的高科技产业基地。中关村的兴起在于其人才的优势、政府的市场需求、产业群体和现代文化 ,中关村走的是一条创新推进型的发展道路。而上海的高科技产业可能需要通过传统产业的改造来拉动 ,是需求推进型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施昱年  张秀智  
近年来我国产业园区逐步成为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产业园区促进了产业集群在成片土地空间上发展,也引领了地区经济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特别是影响了产业园区周围城乡结合部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发展。本文试图以产业集群视角分析产业园区与城乡结合部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研究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产业园区对农村产业转型的推进作用。本文针对中关村丰台科技园,采用产业集聚、投入产出、聚类以及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实证研究产业园区内和园区外城乡结合部区域的主导产业、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与产业关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产业园区长期发展和带动下,其外围的城乡结合部区域不但发展出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也形成了能够与产业园...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芹  陈继祥  
本文定义了集群文化,揭示出集群文化的内涵是集群内形成了企业网络,阐述了集群文化对培育高科技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制,从而进一步提出培育我国高科技产业集群文化的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素萍  
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构成,宏观生成机制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社会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中观生成机制包括较长的价值链、柔性化的市场、信用机制、集群的自组织能力、资源禀赋、集群学习能力和集群文化;微观生成机制包括企业家、技术创新和知识型员工。文章以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为理论基础,对中关村科技园区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晓光,樊杰,陈汉欣  
文章分析了成都市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特点,指出目前制约成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根据比较优势发展具有一定基础的中药现代化加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技术产业,同时利用高技术推动传统工业的改造,以柔性生产推动军工改造的政策建议,为成都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鹏  
亚洲“四小龙”中的韩国和台湾,其经济的腾飞令世人瞩目。其中,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两经济体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对它们二者所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