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59)
2023(15643)
2022(13363)
2021(12591)
2020(10649)
2019(24104)
2018(24079)
2017(45573)
2016(24990)
2015(28344)
2014(27759)
2013(26720)
2012(24359)
2011(21931)
2010(22129)
2009(20323)
2008(20046)
2007(18065)
2006(15862)
2005(13794)
作者
(68956)
(57407)
(57004)
(54117)
(36530)
(27440)
(25882)
(22352)
(21779)
(20687)
(19634)
(19279)
(18309)
(17986)
(17530)
(17444)
(16997)
(16962)
(16458)
(16277)
(14172)
(14123)
(13722)
(13104)
(13050)
(12771)
(12724)
(12690)
(11546)
(11286)
学科
(90312)
经济(90183)
管理(79594)
(72049)
(62221)
企业(62221)
方法(38048)
数学(31842)
数学方法(31459)
中国(27503)
(25977)
(25032)
业经(22867)
(21697)
技术(21463)
地方(20268)
(19239)
理论(17486)
农业(16560)
(16035)
财务(15956)
财务管理(15924)
(15890)
(15837)
银行(15794)
企业财务(15099)
(15069)
贸易(15057)
(15050)
环境(15042)
机构
大学(343138)
学院(339135)
管理(135683)
(130119)
经济(126993)
理学(116730)
理学院(115368)
管理学(113394)
管理学院(112752)
研究(110971)
中国(83369)
(75926)
科学(67910)
(63253)
(54193)
(51198)
中心(50838)
(50208)
业大(49459)
财经(49023)
研究所(48827)
北京(48642)
(46352)
师范(45973)
(44464)
(41445)
(40920)
农业(38725)
经济学(38036)
师范大学(36816)
基金
项目(230654)
科学(181836)
研究(174536)
基金(164779)
(141587)
国家(140312)
科学基金(121839)
社会(108584)
社会科(102621)
社会科学(102595)
(91278)
基金项目(87953)
教育(81010)
自然(77747)
(76198)
自然科(75930)
自然科学(75915)
自然科学基金(74569)
编号(72207)
资助(66171)
成果(60246)
(51731)
重点(51114)
课题(50593)
(50282)
(48753)
创新(47564)
(45755)
项目编号(45235)
大学(44125)
期刊
(147625)
经济(147625)
研究(103967)
中国(76651)
管理(53067)
学报(51328)
教育(50016)
(49431)
科学(47380)
(45846)
大学(40285)
学学(36522)
农业(31636)
技术(31496)
(29340)
金融(29340)
业经(24349)
财经(23891)
图书(22968)
经济研究(22291)
(20370)
科技(19593)
问题(18578)
理论(16805)
技术经济(16524)
(16473)
(15984)
论坛(15984)
书馆(15934)
图书馆(15934)
共检索到513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书钦  
为更好发挥北京高校在基础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区域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依据2012—2017年北京高校在R&D人员、R&D经费投入、科技产出及成果、专利所有权转让及技术合同成交等方面的数据,找出北京高校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问题与短板,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对策与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清  
北京拥有较强的科研基础与实力,以及大量的后续科技人才等有利条件。加强高校科技创新管理,应立足国内国际科技前沿,以"创新"、"知识"和"智慧财产"管理为主线,以科技人力资本为中心,加快信息化建设,创建科技管理新模式。围绕学科发展、创新平台和知识创新三大主题开展各项管理工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云  闫哲  程旖婕  叶选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云  闫哲  程旖婕  叶选挺  
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政府采购成为世界主要国家促进科技创新的有效手段。对于中国来说,在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议》谈判背景下,如何既遵照国际惯例,又能够有效地发挥政府采购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功能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政府采购相关政策和举措进行系统梳理,将我国政府采购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作用机制分为五个维度;其次,通过政策计量、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市的政策作用机制及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并与国内其他典型地区进行比较,发现北京市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他典型地区可借鉴的经验;最后,研究提出了北京市政府采购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改进建议,对国家层面及地方层面的政策改进也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菲   李军凯   方力  
全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是世界各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分析比较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可深化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与演化逻辑的认识,以及量化刻度全球城市创新发展格局。以8套知名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为对象,重点分析其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等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动态跟踪北京与纽约、波士顿、伦敦、东京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排名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全球城市创新格局较为稳定,北京在科学论文和创业生态等指标上的得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人才和大学等指标仍是其得分短板,需要进一步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打造高效率开放创新生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红  张优良  
本研究从学生参与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高校不同创业教育形式,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及专业匹配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校创业教育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创业意向,并且会降低学生创业中的盲目和非理性因素,提升创业意向与所学专业的匹配程度。在首都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已经逐步摆脱"生存创业"的困境,出现主动创业、高质量创新创业的趋势。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参与度不高。随着高校精英性的上升,学生的创业参与程度和创业意向呈现下降趋势。进入大学之前的创业梦想会极大提高毕业后创业的可能性。大学生对社会规范性、创业优惠政策的感知,会显著影响其创业意向及其质量。创业意向的性别差异非常显著,需要加强创业教育中性别差异的研究,提供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美桂1, 赵兰香2, 姚升保3, 陈锐1  
产业知识基础发展现状评析是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对解析型、综合型、符号型3类产业知识基础进行分类辨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产业知识基础对科技创新中心的推进路径及其发展策略,并以北京科技创新中心为例,对北京产业知识基础进行分类测算和评析。研究结果显示:解析型知识基础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强关系,符号型知识基础与其它类型产业知识基础的相关性较弱,一般需要转型的城市相对来说综合型知识基础水平较高。相对于全国大多数城市,北京综合型、解析型和符号型3类知识基础均较强,1998-2014年呈现出逐渐上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雁  
调查组针对北京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倾向进行了整群抽样调查,分析了性别、年级、专业、父亲职业等因素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倾向的影响,进而指出接受过创业教育和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其创业心理倾向更高,且创业态度会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倾向产生正向影响。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倾向和创业能力,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叶军  
文章基于2002年、2007年和201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法,通过分析最初投入结构和产业关联特征的动态演变,揭示了北京科学技术产业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状况。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视角,探讨了北京科学技术产业的发展策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金国  张经强  王娇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市属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属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性,由于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设置不同,普通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明显高于高职院校,工科类高校科技创新能力高于经管类高校。因此,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科学的科技创新政策,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充分发挥首都区域创新优势,提升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加大科技创新成果产出,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燕  
为了推动北京高校科技管理工作适应北京城市功能转型的发展要求,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北京高校科技管理工作体系的发展演变过程和长期性的发展课题,从市教委组织领导工作的决策层面分析和提出了北京高校科技管理未来工作体系框架设想,并对原有科技管理工作的提升和科技管理新工作方向进行了思考,从而形成了新时期北京高校科技管理工作体系的初步轮廓。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蕾   曹松   李文姬  
设计产业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本文在北京市设计产业现状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北京设计产业的发展特点,借助文化品牌资源优势,探索设计在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技术融合创新、建设产业服务平台、优化产业体系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适应首都发展需求的设计产业发展路径及方法,以期为北京设计创新服务发展与提升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丽姝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关系首都经济发展方向和全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路径指引。科技创新中心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核心支撑。分析了以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北京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路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夯实创新能力和创新主体,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升创新转化和产业化能力;加强产业创新,促进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向"高精尖"方向转型升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钮季峰  黄璐  郑文江  葛琴  穆智蕊  陈璐怡  
以北京的产业技术选择为例,从国家前沿技术中筛选与北京发展相关度高的产业技术,利用知识网络理论量化产业技术特征,并探讨以此作为城市产业技术选择与政策设计的依据。研究认为,基于知识网络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决策偏重定性的不足,为城市产业技术选择提供了一种量化评价的方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一帆   潘君豪  
加快建设高能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建成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提炼解释不同能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构型差异的组态模型,以全球96个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案例样本,结合NCA和fs QCA方法挖掘发现,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存在普遍的构型规律与共性演化机制:(1)能级提升需满足前因条件必要发生的先后次序并达到相应水平,30%、40%、50%和80%的科创能级依次需要7%的创新环境条件、1.7%的人才集聚条件、0.7%的基础研究条件和27.6%的创新产业条件,政府驱动条件不存在瓶颈,始终贯穿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领域与全过程;(2)识别出高能级支配型场景驱动产研融合路径和枢纽型场景支撑创新路径、政府驱动场景营创路径、知识策源创新路径、人才集聚知识创新路径,以及非高能级潜力型政府强势主导路径和节点型政府支持人才高地建设路径、创新土壤培育路径,从正反两方面验证“科技-产业-科技”路径组合闭环是建成高能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标志;(3)4种能级构型对应8条关键路径,揭示单因素主导驱动、双因素均衡驱动和多因素共生驱动三重科技创新中心能级进阶演化机制。据此,提出中国建设不同层级、接续进阶的科技创新中心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