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71)
2023(16169)
2022(13838)
2021(12584)
2020(10717)
2019(24333)
2018(23783)
2017(44974)
2016(25239)
2015(28170)
2014(27786)
2013(26975)
2012(24741)
2011(22301)
2010(22104)
2009(20102)
2008(19758)
2007(17355)
2006(14997)
2005(12786)
作者
(74698)
(62082)
(61924)
(58728)
(39528)
(29741)
(27898)
(24454)
(23779)
(22166)
(21282)
(21043)
(19794)
(19300)
(19109)
(19064)
(19035)
(18469)
(17925)
(17735)
(15811)
(15105)
(15079)
(14156)
(13910)
(13847)
(13687)
(13631)
(12540)
(12490)
学科
(95718)
经济(95607)
管理(72832)
(66177)
(54478)
企业(54478)
方法(47933)
数学(42025)
数学方法(41592)
(25221)
中国(24755)
(24748)
(23229)
业经(20917)
地方(19343)
环境(18387)
(18298)
贸易(18289)
(17677)
农业(17248)
(16324)
财务(16260)
财务管理(16232)
理论(16147)
技术(15582)
企业财务(15483)
(15138)
(15077)
(14641)
教育(13981)
机构
大学(361676)
学院(355263)
管理(138394)
(135224)
经济(132379)
理学(121678)
理学院(120263)
研究(117993)
管理学(117921)
管理学院(117318)
中国(84089)
(78355)
科学(77958)
(65588)
(60619)
业大(60357)
(60002)
研究所(55615)
中心(52792)
农业(52238)
(50389)
财经(50027)
北京(49068)
(48176)
师范(47594)
(45706)
(42811)
(40963)
经济学(40796)
师范大学(38492)
基金
项目(255070)
科学(199061)
基金(184377)
研究(179940)
(163600)
国家(162275)
科学基金(138244)
社会(112692)
社会科(106855)
社会科学(106827)
(99967)
基金项目(98712)
自然(92828)
自然科(90665)
自然科学(90636)
自然科学基金(89018)
(85263)
教育(83815)
资助(75865)
编号(71744)
成果(57889)
重点(57605)
(55525)
(53625)
(53088)
课题(49987)
科研(49706)
创新(49500)
计划(48184)
大学(47474)
期刊
(137364)
经济(137364)
研究(98860)
学报(67208)
中国(64573)
(57361)
科学(56860)
大学(49890)
管理(47226)
学学(46465)
(44463)
教育(42846)
农业(39929)
技术(27778)
(24986)
金融(24986)
财经(23943)
业经(22576)
经济研究(22528)
图书(21102)
(20738)
(20325)
科技(18466)
(18449)
问题(18300)
业大(17869)
技术经济(16338)
理论(16187)
资源(15961)
商业(15224)
共检索到497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桂芳  梅楚涵  宁艳杰  
本文在结合当今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人居环境理论文献进行回顾,构建了以自然景观、设施设备和人文环境为高校人居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的评价模型。研究表明:自然景观、设施设备和人文环境与高校人居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三者能直接有效地预测高校人居环境质量,其中人文环境的回归系数最大;受访者对北京市高校的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一般。北京市高校尤其需要改善自然景观中的"气环境系统"、设施设备中的"人口密度"和人文环境中"管理者素质"三方面,使校园居住环境实现生态化和健康化,人文环境也富有亲和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万平  赵金凯  
文章在强可持续视角下构建人居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方法测度中国30省份2002-2015年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并分析其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2-2015年中国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分区域而言,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人居生态环境质量较高,东北地区、北部沿海、长江中游、西北地区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而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的年均质量指数低于全国水平;虽然中国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存在差异,但整体保持稳定,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均不容小觑;从空间角度,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溢出效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晓平  王孙禺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北京7所不同类型高校的643名国际学生进行调研,从人口学特征、人力资本、所在高校特征三个维度探讨国际学生来京留学的感知与体验,剖析国际学生对北京高校留学环境的满意度状况。研究显示:来京留学的国际学生对北京高校留学环境持较高评价,对教学的满意度显著高于教学服务辅助的满意度,不同人口学特征、人力资本特征以及不同学校类型的国际学生对北京高校留学教育环境的评价存在显著的差异。北京高校留学教育应加强信息化建设,重视国际学生的教学与生活辅导辅助,加强学科建设,以进一步提升北京国际学生教育的竞争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宾津佑  唐小兵  陈士银  
以县域尺度为研究单元,构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排列多边形指数、GIS空间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探讨广东省县域乡村人居环境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广东省县域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差异显著,两极分化明显,其中高值区集中在珠三角近郊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经济落后的偏远贫困县;各子系统间差异明显,类型以一般、良好为主,且各分项子系统空间分异由大到小依次为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从影响因素看,人口集聚对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为负向效应,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生态环境治理等均为正向促进作用,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宾津佑  唐小兵  陈士银  
以县域尺度为研究单元,构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排列多边形指数、GIS空间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探讨广东省县域乡村人居环境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广东省县域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差异显著,两极分化明显,其中高值区集中在珠三角近郊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经济落后的偏远贫困县;各子系统间差异明显,类型以一般、良好为主,且各分项子系统空间分异由大到小依次为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从影响因素看,人口集聚对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为负向效应,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生态环境治理等均为正向促进作用,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蒲金芳  王亚楠  刘沙沙  高阳  王数  
[目的]面向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现实需求,科学客观评价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并分析影响效应的空间异质性,对因地制宜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构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综合图示法测度结果,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分异格局,借助逐步回归、GWR模型讨论影响因素效应水平的空间异质性。[结果]河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差异显著,以中等水平为主;在空间上表现为显著集聚特征,热点区和冷点区呈现“双核”分布特征;年平均气温、人口密度、第一产业占比、人均GDP、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农用机械化总功率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率7个因素为影响乡村人居环境的主要因素,各因素影响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且在不同分区上影响效应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该文揭示了河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以中等水平为主,冷热点区均呈现“双核”的格局特征,探讨了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影响因素效应的空间异质性,为因地制宜制定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策略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呈奕  张文忠  湛东升  李雪丽  
城市人居环境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环渤海地区44个城市为例,从人居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评价人居环境指数,运用描述统计和GIS制图方法,分析环渤海地区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质量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人居环境综合指数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沿海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明显高于内陆城市;在省级行政单元中,辽宁省人居环境综合指数最高,天津最低。(2)环渤海地区城市人居环境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人口规模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仅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率并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祖嫘  
北京高校留学生人数居全国之首,对其开展跨文化适应研究具有示范意义。从语言、生活、心理、文化等四个维度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高校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显著高于中等水平,整体适应较好;不同维度适应性由高到低的排序为心理-文化-语言-生活;呈现阶段性和区域差异性;不同国别生源的适应难点不同;适应呈三级阶梯结构;他们在京人际结构不理想,信息渠道不畅;一些学生易成跨文化适应的问题人群。北京留学管理应优化留学生源结构,扩大奖助范围;创新管理机制,推进中外学生趋同管理;加强目标群体研究,建立有效的文化传播渠道。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亚菲  马万华  
高校教师的国际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和实践非常关注的问题,但中国高校教师国际流动的实际情况如何,鲜有实证研究。本研究对北京市高校教师国际流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提出以"在地国际化"缓解教师国际流动机会不足、缺乏资金支持等现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佟婷婷  武戈  
根据南京市1990-2007年的进出口贸易额,及选取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等环境污染指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将库兹涅茨曲线运用于贸易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从而得出了典型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不存在,不支持"先污染后治理"的原则,并证明了出口使环境恶化,进口使环境改善的"污染避难所"的假说的结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振   罗尔呷   刘合光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探讨人居环境质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全国183村1 362份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村居民对于人居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重点关注村级人居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村级人居软环境质量是影响农村居民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经济状况、社会监督、外出务工经历以及区域位置等因素也会影响居民的满意度。未来在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因村施策,整治农村人居“软环境”和“硬环境”,重点解决农村人居环境的短板问题;另一方面,需要挖掘区域的发展潜力,激发农户的内生动力,从整体上提升村庄的经济水平,进而助力于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振   罗尔呷   刘合光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探讨人居环境质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全国183村1 362份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村居民对于人居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重点关注村级人居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村级人居软环境质量是影响农村居民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经济状况、社会监督、外出务工经历以及区域位置等因素也会影响居民的满意度。未来在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因村施策,整治农村人居“软环境”和“硬环境”,重点解决农村人居环境的短板问题;另一方面,需要挖掘区域的发展潜力,激发农户的内生动力,从整体上提升村庄的经济水平,进而助力于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扬  王慧  孔繁盛  
对北京六所高校外国留学生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看重在中国的工作与发展机会、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入学机会等,是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的重要原因。特征分析显示,外国留学生主要来源于发展中国家,所学专业以汉语言和经济管理为主,半数以上学生希望留在中国工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天舒  卞冉  
本文依据北京13所不同层级高校1341名毕业生的实证调研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结构方程模型比较,从资源动员视角分析了大学生求职行为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大学生求职行为的结构由四因素构成;中国大学生动员所属高校就业资源,是其重要的求职行为特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能生  刘滔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描述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然而需求结构与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关联,进而影响环境质量。本文通过研究中国2001-2012年31个省市需求结构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得到实证结果:需求结构与环境之间并非单纯的线性关系;消费需求与环境污染之间呈现出U型结构,并且当最终消费占总需求比重达到65.34%时,环境质量最好,政府消费需求的提高对环境的利好程度大于居民消费的提高对环境的利好程度;投资需求与环境污染之间呈现出倒U型关系,当最终投资占总需求比重达到57.9%时环境质量最差;净出口需求与环境质量呈正向关系,贸易顺差有利于我国环境质量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