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30)
- 2023(12761)
- 2022(10870)
- 2021(9792)
- 2020(8623)
- 2019(19658)
- 2018(19349)
- 2017(37244)
- 2016(20333)
- 2015(22959)
- 2014(22603)
- 2013(22448)
- 2012(20717)
- 2011(18434)
- 2010(18865)
- 2009(17803)
- 2008(18135)
- 2007(16743)
- 2006(14502)
- 2005(13156)
- 学科
- 济(90616)
- 经济(90522)
- 业(89856)
- 企(82174)
- 企业(82174)
- 管理(75166)
- 方法(41417)
- 数学(32428)
- 数学方法(32120)
- 业经(29921)
- 财(28665)
- 农(28344)
- 技术(23667)
- 务(21634)
- 财务(21598)
- 财务管理(21567)
- 中国(21262)
- 企业财务(20396)
- 农业(20162)
- 制(17772)
- 理论(17139)
- 和(16847)
- 地方(16562)
- 划(15650)
- 贸(15539)
- 贸易(15531)
- 策(15446)
- 易(15026)
- 技术管理(14559)
- 学(14186)
- 机构
- 学院(296476)
- 大学(290635)
- 济(124796)
- 经济(122311)
- 管理(121184)
- 理学(103518)
- 理学院(102475)
- 管理学(101054)
- 管理学院(100496)
- 研究(94017)
- 中国(73846)
- 京(63811)
- 科学(57258)
- 财(56906)
- 农(51992)
- 所(47924)
- 江(46780)
- 财经(44855)
- 业大(44338)
- 中心(44023)
- 研究所(43150)
- 农业(40971)
- 北京(40564)
- 经(40526)
- 经济学(36763)
- 州(36471)
- 范(35222)
- 师范(34886)
- 院(33648)
- 经济学院(33359)
- 基金
- 项目(191170)
- 科学(151471)
- 研究(141882)
- 基金(136853)
- 家(118101)
- 国家(117011)
- 科学基金(101886)
- 社会(90015)
- 社会科(85383)
- 社会科学(85356)
- 省(77866)
- 基金项目(73004)
- 自然(65231)
- 教育(64752)
- 划(63865)
- 自然科(63757)
- 自然科学(63737)
- 自然科学基金(62657)
- 编号(57738)
- 资助(54836)
- 创(45817)
- 成果(45089)
- 重点(42937)
- 发(42159)
- 业(42118)
- 部(42112)
- 创新(41913)
- 课题(39854)
- 国家社会(36475)
- 科研(36243)
- 期刊
- 济(141396)
- 经济(141396)
- 研究(84075)
- 中国(60663)
- 财(49223)
- 管理(49130)
- 农(47504)
- 学报(41612)
- 科学(40958)
- 农业(32531)
- 大学(31954)
- 技术(31832)
- 教育(30740)
- 学学(30102)
- 业经(25310)
- 融(25163)
- 金融(25163)
- 财经(22646)
- 经济研究(21694)
- 业(21046)
- 技术经济(19835)
- 经(19634)
- 问题(18501)
- 科技(16137)
- 财会(15297)
- 商业(14953)
- 现代(14881)
- 策(14626)
- 贸(14332)
- 统计(14320)
共检索到445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永林 赵佳菲
本文以北京高技术企业总体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以技术创新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消化吸收能力与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为构成要素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高技术企业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北京高技术企业总体技术创新能力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长幅度较小;相对于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与消化吸收能力而言,研究开发能力与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是对北京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最大的因子。
关键词:
高技术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铁山 赵光
本文将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分为知识创新能力、文化创新能力和要素创新能力,把集群对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概括为知识溢出、创新要素资源的获得、根植性的集群创新文化三方面,论述了集群对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集群 高技术企业 创新能力 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霞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在建设创新国家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高技术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调查访问并结合已有研究文献,笔者建立了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理论,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表明:R&D投入、组织能力、制造水平、决策能力和营销能力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均显著,且相关系数依次减小。高技术企业只有根据本企业的薄弱环节加强相关投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永久的生命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倩男 赵玉林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也越来越取决于技术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高,高技术产业利用内外部资源的效率就越高,竞争实力就越强。本文构建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高技术产业各部门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最后针对这些差异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梅 岳宏志 杨艳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系统性、复杂性以及高投入性决定了其高风险性。如何有效地管理整个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以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成为当前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根据CRM(Continuous Risk Management)理论,结合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风险管理的特点,从实际应用出发,来构建高技术企业持续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采用企业风险库的建立、风险过滤以及风险评估的层次分析法、风险降低策略等适用于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整套方法。
关键词:
高技术企业 技术创新 持续风险管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林 简新华
本文在区分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基础上,利用中国高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和动态随机probit模型对比分析技术创新和不同技术创新方式对企业出口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1)技术创新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出口倾向,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有利于中国高技术企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2)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对出口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产品创新对企业出口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工艺创新对企业出口倾向的直接影响不显著;(3)同时选择两种技术创新方式的企业其出口倾向显著高于仅依赖一种创新方式尤其是完全依赖工艺创新的企业。因此,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尤其是增加产品创新投入是提高中国高技术企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而对已具有成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航
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文章以市场结构为切入点,分析了市场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作用,并实证研究高技术产业中市场结构和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障碍,提出了减少过度竞争、消除行政垄断、构建成果转化机制、健全投融资政策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体系和加大国际合作等旨在改善我国高技术市场结构和提高我国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市场结构 企业技术创新 高技术产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骅 张旭
考虑到企业的吸收能力和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因素,本文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模式。针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分析了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时,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和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对产品市场和创新投入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博弈的决策条件和决策效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洪庆 侯毅
首先从行业层面构建了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改进的熵值法实证研究了18个高技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同时发现,创新投入能力较强的航天器制造业、飞机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和生物药品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弱,而创新投入能力较弱的计算机零部件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整机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强。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洪庆 侯毅
首先从行业层面构建了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改进的熵值法实证研究了18个高技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同时发现,创新投入能力较强的航天器制造业、飞机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和生物药品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弱,而创新投入能力较弱的计算机零部件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整机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强。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玲
本文从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体制创新、组织创新等视角,剖析了"华中数控"技术创新的发展历程,技术创新的实施条件和实施内容,提出了"华中数控"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鲁成,张红彩,李晓英
本文通过建立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制造业行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投入能力是影响北京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最显著因素,而各类型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排名符合一般规律。
关键词:
北京制造业 技术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国民
一、引言近年来,在世界范围的科技进步浪潮的推动下,有远见的国家都把高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一些发达国家正在通过各种计划、政策、措施来争夺高技术的制高点和国际市场,从而使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及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相对减弱。面对高技术创新发展的大趋势和如此严峻的挑战,在我国具有战略眼光的高层领导和各界有识之士都认识到了开展高技术创新发展高技术产业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也制定了相应的计
[期刊]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作者]
段伟
本文在系统地分析前人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研究的成果的基础让,提出了把灰色综合评价和数据包络分析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来评价和分析技术创新能力及其绩效的方法,试图解决技术创新活动的"量"和"质"的统一问题,从而保证技术创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和高效运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娴 蒋洪强
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构成要素,从三个方面(市场、技术、管理)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评价,建立了各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分析模型。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指标体系 综合分析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