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87)
2023(8687)
2022(7139)
2021(6484)
2020(4863)
2019(11191)
2018(10804)
2017(19452)
2016(10549)
2015(11846)
2014(11872)
2013(12085)
2012(11798)
2011(11237)
2010(11628)
2009(10817)
2008(10572)
2007(9715)
2006(9011)
2005(8144)
作者
(34257)
(28957)
(28430)
(26913)
(18032)
(13847)
(12957)
(11297)
(11056)
(10381)
(9869)
(9692)
(9457)
(9407)
(9026)
(8752)
(8448)
(8307)
(8277)
(8026)
(7348)
(7193)
(6970)
(6663)
(6564)
(6476)
(6336)
(6324)
(6066)
(5827)
学科
(52068)
经济(52015)
(27859)
(27064)
管理(24758)
地方(22024)
农业(19065)
中国(19064)
业经(15163)
(14515)
企业(14515)
(12989)
地方经济(11155)
(11017)
方法(10737)
环境(9979)
(9803)
(9632)
金融(9631)
发展(9497)
(9477)
(9224)
银行(9207)
(9088)
农业经济(9033)
资源(9032)
数学(8825)
数学方法(8739)
(8269)
贸易(8255)
机构
学院(159970)
大学(154800)
研究(65062)
(63678)
经济(62079)
管理(54984)
中国(50146)
理学(45167)
理学院(44488)
管理学(43713)
管理学院(43399)
科学(41452)
(38163)
(37330)
(34682)
研究所(31289)
中心(29511)
农业(27855)
(27753)
(26454)
业大(26383)
北京(25528)
(24728)
师范(24508)
(23474)
(23279)
(22014)
科学院(21231)
财经(20635)
师范大学(19480)
基金
项目(103658)
科学(79783)
研究(77404)
基金(70883)
(62904)
国家(62262)
科学基金(51248)
社会(48440)
社会科(45538)
社会科学(45530)
(42488)
基金项目(37369)
(35590)
编号(32605)
教育(32555)
自然(31041)
(30275)
自然科(29976)
自然科学(29964)
自然科学基金(29343)
资助(27891)
成果(26820)
发展(24282)
重点(23858)
(23854)
课题(23812)
(21135)
(20904)
(19747)
国家社会(19728)
期刊
(87867)
经济(87867)
研究(49879)
中国(43436)
(40911)
学报(28287)
农业(27331)
科学(26725)
大学(20723)
管理(19670)
教育(19403)
学学(19272)
(18910)
金融(18910)
业经(18761)
(18130)
技术(12850)
(12420)
经济研究(11998)
资源(11840)
问题(11704)
农业经济(9947)
图书(9809)
财经(9369)
农村(9234)
(9234)
(9075)
(9052)
科技(8235)
(8176)
共检索到267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克勤  
在考察北京门头沟区30余座古村落的基础上,总结了这一地区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运用SWOT分析对古村落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区可持续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这些主要问题包括缺乏整体管理、旅游产业规模小、旅游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等,限制了该区旅游业的发展。此外,还提出了整体性保护、特色性保护和动态性保护的遗产资源保护对策,包括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休闲旅游、民俗旅游等,以促进北京门头沟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欧阳高奇  李金路  
在大区域旅游资源趋同的背景下,抓住景区特点创造新的亮点尤为重要.本规划立足于地域资源,以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为主要手段,对旅游规划项目进行定位.规划的特点在于地域文化和旅游项目策划的契合.通过"井养"概念的提出和实现,将碣石村营造为一个以古井文化为主题,以传统中医养生项目为依托,展现古村落风貌的文化养生基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育填  刘婧  刘凯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因素的约束,生态限制开发区域人口产业集聚程度低,部分资源型地区随着资源枯竭和地域功能的转变,矿产资源产业逐步退出。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基于"推—拉"理论分析框架,探讨生态限制开发区域矿产资源产业退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门头沟区的矿产资源产业在地区功能定位由"能源矿产基地"向"生态涵养发展区"的转变、矿产资源枯竭导致开发成本高等推力因素,以及当地劳动力人口的就业安置等阻力因素的相互博弈的过程中逐渐退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为矿产资源产业退出提供了重要保障。生态限制开发区域矿产资源产业退出是地域功能、产业特性和政府管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奇  张静  
本文通过在北京市门头沟山区旅游村庄的具体实践,对新农村规划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农村产业经济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农村产业的对策方法,希冀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保护利用山区农村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村庄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使得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关小克  王秀丽  张凤荣  李乐  朱泰峰  刘双良  
利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01年、2008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在GIS技术支持下,选取与耕地演化相关的坡度、距居民点的距离、距交通干线的距离等地理因子,分析了2001年-2008年间门头沟区耕地流出和流入的情况,并以村域数据为基础,度量耕地利用变化与农民人均分配收入变化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0-2°是耕地流失最为集中的坡度区间,随着距居民点的距离增加,耕地流失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耕地的流出与流入均与交通道路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新增耕地整体上向居民点的外围空间扩散,且整体质量状况不佳,随着耕作半径的扩大,很容易被弃耕。从村域耕地与人均分配收入的演变情况来看,耕地理性减少的村庄有87个,耕地非...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金明丽  张凤荣  孟媛  曹子剑  
研究目的:研究山区农村居民点还耕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依据研究区统计年鉴,利用ArcView和FRAGSTATS软件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特别是居民点用地分布特征和景观指数。根据研究区耕作半径和农户抽样调查问卷分析农户耕地种植意愿和效益。从景观生态和农户行为的角度探讨居民点整理成耕地的可行性。研究结论: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和农户行为的角度出发,山区农村居民点都不适宜整理成耕地;应该因地制宜地对农村居民点采用多样的开发利用方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泰峰  张凤荣  李灿  汪露  
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内涵,从投入强度、使用强度、经济效益以及布局效应4个方面选取18个单项指标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存在区域差异性的前提下,采用层次分析法、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和多因素综合法分析评价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区位因素以及规划战略定位是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投入强度的最重要因素,投入强度大的乡镇中企业用地、基础服务设施用地比例偏高;邻近镇中心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使用强度大,使用强度最大的乡镇为研究区土地利用战略规划的次中心;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所带来的收入差距更明显。在布局效应方面农村居民点用地多样性指标差异最显著,近市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海波  
北方山区长期面临着商品能源价格过高以及非商品能源供给不足等农村能源问题,导致农村居民基本生活能源支出负担过重,农户不得不支出更多的能源费用或降低基本生活用能水平。从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村能源状况的调查分析可知,解决北方山区农村能源问题的关键是确保冬季取暖和日常炊事用能的供应充足、价格合理。因此,要通过保障商品能源供给、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农村节能工作等措施来解决北方山区的农村能源问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荣新  孔庆云  余海  郭嘉  吴迪  辛学兵  
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林分指标因子与林分功能的耦合关系模型,评价侧柏人工林各小班的森林多功能等级。结果表明:该区域侧柏森林多功能等级为优、良、中、差、极差的小班数量分别为9、11、23、5、7,占侧柏小班总数的16.36%、20.00%、41.82%、9.09%、12.73%,面积分别为91.3、66.3、145.6、34.1、80.1 hm2,分别占侧柏林总面积的21.87%、15.88%、34.88%、8.17%和19.19%,研究区侧柏人工林多功能水平较好,评价结果符合研究区实际情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春腊  刘沛林  
近年来,北京山区沟域经济蓬勃发展,这对山区古村落保护和开发提出了新的课题。沟域经济建设和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存在原生态保护的一致性、特色文化传承的相关性、旅游价值开发的紧密性、社会建设与文化传承的互补性等内在关系。从古村落结构、古村落文脉、古村落活力等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专家评分法,得知当前北京山区古村落价值高,具有保护与开发的价值。针对北京山区古村落的特征及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明确保护与开发重点的基础上,提出要从完善规划编制、建立古村落资源数据库、培育沟域经济发展的古村落产业、对古村落个体实施整体建设、实施科学定位和错位发展等方面着手,对北京山区古村落进行保护与开发,促进沟域经济建设。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正恩  张祖群  孙德林  张贵祥  
就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黄岩沟自然资源特点,结合旅游市场与当地实际,分析开展生态旅游的可能性,阐述规划的指导原则,以保护环境、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为前提,提出生态旅游规划方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邸林栓  窦婷婷  伦小秀  马伟芳  
【目的】永定河作为北京西北部水源涵养区河流主脉,经过近年来一系列修复措施后,河流生态状况恢复显著。但由于对河流生态本底模糊不清,导致河流目前仍存在河道断流、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影响了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为摸清其生态本底状况和生态服务功能,本研究开展了永定河北京门头沟河段本底调查,并对河流水生态质量进行了评价。【方法】基于分区分类分级的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涵盖水文、生境、水体、水生物和社会服务5方面14项指标的水生态质量评价体系。针对山峡段和平原段指标间重要程度的差异,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赋予了两套权重值,来对河流水生态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本底调查结果表明:永定河门头沟段存在个别地区水质指标超标、底泥营养物质含量普遍较高的情况。其中下游雁翅-三家店段、三家店-卢沟桥段在一年内断流时间较长,分别达到324和309 d;上清水-斋堂段处于全年无水的状态。评价结果表明:各有水河段均处于“较健康”状况,河流整体生态状况较好。【结论】山峡段基本满足生态涵养功能区的要求,平原段在维持其基本生态功能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整体来看,河流水生态质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变异特征,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变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程琳琳  田超  殷婷婷  
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从多功能视角出发构建了生活空间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遥感、调查、统计及POI数据设计了基于GIS和RS的功能要素空间化方法,进而运用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定量研究了生活空间宜居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门头沟区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和主体发展功能水平不等,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明显;(2)生活空间宜居性值域范围为0.025~0.180,平均值为0.065,生活空间宜居性水平总体偏低,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逐渐递减的分布态势,且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3)生活空间宜居性受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共同影响,经济发展条件和地形起伏度是影响其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各功能要素对生活空间宜居性的空间异质效应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关小克  王秀丽  张凤荣  姜广辉  李乐  
在城镇化进程中,协调好农村建设用地与地域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推动低效农村建设用地的有效整合,是土地整治工作的关键所在。本文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通过构建国土空间生态重要性评价体系,将门头沟区国土空间生态重要性划分为极重要(458.00km2)、重要(611.37km2)、一般(379.86km2))三个级别,以此作为识别门头沟区国土生态安全的健康底线。依据农村居民点综合发展程度评价体系,将门头沟区农村居民点发展程度划分为高发展程度(433.91hm2)、中发展程度(448.63hm2)、低发展程度(169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关小克  王秀丽  张凤荣  姜广辉  李乐  
在城镇化进程中,协调好农村建设用地与地域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推动低效农村建设用地的有效整合,是土地整治工作的关键所在。本文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通过构建国土空间生态重要性评价体系,将门头沟区国土空间生态重要性划分为极重要(458.00km~2)、重要(611.37km~2)、一般(379.86km~2))三个级别,以此作为识别门头沟区国土生态安全的健康底线。依据农村居民点综合发展程度评价体系,将门头沟区农村居民点发展程度划分为高发展程度(433.91hm~2)、中发展程度(448.63hm~2)、低发展程度(169.51hm~2)三个级别。通过搭建互斥性组合矩阵,结合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居民点所处的生态重要性区间,将区域农村居民点归并为积极发展、限制发展、转型发展、退出利用四种类型,提出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的调控发展方向。最后,依据退出利用农村居民点的景观格局特征和空间邻接特征分析,提出山区废弃农村居民点的"精明退出"路径。研究结果有助于实现山区村庄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促进山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