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10)
2023(10729)
2022(8968)
2021(8374)
2020(6707)
2019(15654)
2018(15655)
2017(29042)
2016(15994)
2015(18145)
2014(18391)
2013(17821)
2012(16555)
2011(15202)
2010(15932)
2009(14509)
2008(14316)
2007(12892)
2006(11761)
2005(10880)
作者
(47755)
(39437)
(39316)
(37415)
(25032)
(19020)
(17783)
(15359)
(15140)
(14577)
(13635)
(13500)
(13139)
(12647)
(12147)
(12084)
(11639)
(11537)
(11443)
(11421)
(10023)
(9923)
(9602)
(9206)
(9041)
(8898)
(8840)
(8794)
(8086)
(7778)
学科
(71401)
经济(71342)
管理(40446)
(37489)
(28326)
企业(28326)
方法(25916)
地方(22461)
中国(21883)
数学(21611)
数学方法(21065)
(21008)
业经(16786)
(15664)
农业(14448)
环境(14407)
理论(13076)
(12351)
(11870)
地方经济(11773)
(11429)
银行(11409)
(11329)
金融(11328)
(11268)
(11130)
贸易(11116)
(11099)
(10982)
(10605)
机构
学院(228300)
大学(220961)
(85077)
经济(82927)
管理(82582)
研究(80574)
理学(69113)
理学院(68144)
管理学(66398)
管理学院(65989)
中国(62648)
科学(52507)
(52158)
(41932)
(39523)
(39098)
研究所(37718)
(37571)
中心(36898)
(34745)
北京(34443)
师范(34409)
业大(34305)
(30738)
农业(30465)
(29707)
财经(29545)
(27758)
技术(27627)
师范大学(27273)
基金
项目(145030)
科学(112589)
研究(107398)
基金(99881)
(87420)
国家(86639)
科学基金(73585)
社会(64789)
社会科(61283)
社会科学(61268)
(60358)
基金项目(52596)
(49733)
教育(49607)
自然(47423)
自然科(46144)
自然科学(46137)
编号(45307)
自然科学基金(45222)
资助(42262)
(37222)
成果(36095)
重点(33627)
课题(33367)
(29868)
发展(29533)
(29346)
(29030)
创新(27861)
科研(27022)
期刊
(108260)
经济(108260)
研究(67585)
中国(54623)
(37012)
学报(34326)
科学(33552)
教育(32832)
管理(31603)
(29222)
大学(26273)
农业(25664)
学学(24361)
技术(22952)
(21882)
金融(21882)
业经(20581)
经济研究(15958)
资源(13966)
(13807)
问题(13473)
财经(13361)
图书(12458)
统计(12035)
(11521)
(11267)
商业(11232)
科技(11198)
(10995)
技术经济(10934)
共检索到362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承财  范文静  朱蕾  
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保护区拥有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可有效保护其资源环境与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分析了野鸭湖湿地旅游资源环境的特点,其次从现状、问题、SWOT三个方面对旅游开发进行分析,然后从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湿地资源环境保护、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四大模块来构建野鸭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最后从政策机制、发展资金与效益三个方面提出湿地生态旅游发展保障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承财  周悦月  钟林生  何玉春  
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构建乡村生态旅游模式有助于保护北京生态涵养区的乡村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可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及其综合效益。首先辨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乡村生态旅游的概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次,从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剖析北京乡村生态旅游的特点。最后,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选择樱桃沟村、长城国际文化村、柳沟村为典型案例,构建乡村生态农旅模式、乡村生态文旅模式、乡村生态食旅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承财  周悦月  钟林生  何玉春  
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构建乡村生态旅游模式有助于保护北京生态涵养区的乡村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可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及其综合效益。首先辨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乡村生态旅游的概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次,从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剖析北京乡村生态旅游的特点。最后,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选择樱桃沟村、长城国际文化村、柳沟村为典型案例,构建乡村生态农旅模式、乡村生态文旅模式、乡村生态食旅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军  王媛  
旅游地的发展都要依托社区,处理好社区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才有可能获得旅游发展新的突破。本文对江苏海滨湿地周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意识、旅游规划的参与、参与旅游经营及收益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当地社区参与观念淡薄,社区在旅游规划、旅游经营、旅游收益、相关宣传和培训等方面的参与处于非常落后的阶段,参与方式单一,程度浅,参与内容狭窄。因此本文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依据墨菲的社区旅游战略模式,结合研究地的实际,从进入性模式、商业经营模式、社会文化展现模式、管理模式、环境保护模式和社区参与旅游规划决策模式6个方面建立了基于社区参与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这种模式的构建,一方面促进了对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为民  吴中元  张玉波  
湿地作为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体系之一,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以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生态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通过对我国湿地资源概况及功能、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状况的分析,指出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开展生态旅游前景广阔,同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利用管理体系,以期为全面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发挥湿地的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芳  
根据东洞庭湖湿地资源禀赋及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判断,东洞庭湖湿地社区居民依然处于被动参与阶段;构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成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旅游管理和生态旅游利益分配三个角度构建东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并从制度与组织保障、教育和培训机制、法律三个路径分析了东洞庭湖湿地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的保障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玮  
以江苏盐城海滨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状况和开发现状及缺陷的基础上,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角度出发,提出以点带面的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对点-面开发模式进行探讨,以及延伸其具体的开发战略与开发措施,以促使设计出的开发模式能够适应当前的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和生态旅游开发政策;同时,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促进海滨湿地生态旅游与生态系统间的和谐共生,进而促进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霞  
进入20世纪60年代,由于无节制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排放,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大量的生态环境污染事件,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破坏和损失。在这一背景下,学者们开始在各个领域反思现代工业文明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旅游领域,人们也开始反思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和污染。自1983年国际自然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提出生态旅游这一绿色环保的旅游模式和理念后,生态旅游即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开来。生态旅游是指以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庄大昌  
广州市南沙湿地资源特别丰富,开展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十分优越。文章根据广州市南沙湿地呈环带状分布的特征,对广州市南沙湿地资源进行了景观分类:即南沙珠江河汊区、南沙湿地平原区、南沙湿地低丘岗地区;分析了广州市南沙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按照南沙湿地各环带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南沙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即南沙湿地珠江河汊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南沙湿地平原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南沙湿地低丘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并就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以期达到保护地区湿地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实现广州市南沙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萌  杨洁云  张宁  
作为对湿地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湿地生态旅游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平,具有广阔的推广、实施前景。基于参与式发展理论,主要利益相关群体积极发挥作用并产生良性互动,特别是当地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是实现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阮慧娟  吴雪飞  
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业态资源;为浙江乡村生态旅游的跨越式发展、旅游业态的丰富创新创造了机遇和条件。同时,也正是乡村生态旅游,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盘活农业资源、做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公共设施,提高文明素质,真正实现了旅游产业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琳  杨浩博  李秉毅  
本文从湿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提出了湿地旅游开发的一些模式,探讨了如何在尊重自然进程、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开展湿地游憩活动,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梁慧  夏保国  梁滨  康芬  
运用田野调查法,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武汉城市圈内31家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湿地公园及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类型、数量和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交通通达指数分析圈域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湖泊型湿地生态系统典型、生物景观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美学价值高;圈域整体交通通达性较好,武汉市的核心集聚效应明显。从空间结构、区位特点、核心功能、产品内涵、功能分区和典型代表这6个层面构建景区依托型、生态农场型、生境保育型三种典型的延展整合模式,为城市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借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峰云  刘伟  吴宜进  蔡崇法  
鄱阳湖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典型的湖泊湿地,具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种群和灿烂闻名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资源加之宏观上的区位、交通、客源市场等优势,成为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条件。但是长期以来单一的农业、渔业生产结构,掠夺式开发湿地资源,加之主观上认识的不足,造成湿地生态旅游资源退化、污染严重等诸多因素制约了鄱阳湖生态旅游的发展。依据生态学和旅游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笔者提出了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对策与措施,以期实现湿地资源保护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卫红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 ,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 ,其实质是要求生态旅游地域系统整体实现良性循环和协调运行。因此 ,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规划也是旅游地域系统结构优化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