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98)
2023(6956)
2022(5805)
2021(5070)
2020(3850)
2019(8988)
2018(8784)
2017(16248)
2016(8744)
2015(9661)
2014(9644)
2013(9659)
2012(9428)
2011(8837)
2010(9214)
2009(8312)
2008(8205)
2007(7280)
2006(6835)
2005(6452)
作者
(26509)
(22104)
(21956)
(20653)
(14093)
(10429)
(9967)
(8685)
(8530)
(7905)
(7632)
(7346)
(7093)
(6953)
(6850)
(6789)
(6543)
(6379)
(6341)
(6284)
(5592)
(5460)
(5291)
(5138)
(4946)
(4944)
(4855)
(4818)
(4501)
(4422)
学科
(47103)
经济(47055)
管理(20336)
地方(19979)
中国(19931)
(19348)
(12760)
(12427)
企业(12427)
业经(10744)
地方经济(10670)
(10386)
方法(9901)
农业(9172)
环境(8362)
数学(8273)
(8265)
金融(8265)
数学方法(8212)
(7800)
银行(7791)
(7716)
(7675)
发展(7392)
(7367)
(7136)
贸易(7125)
城市(7066)
(6819)
(6708)
机构
学院(126838)
大学(124903)
(54526)
经济(53168)
研究(52686)
管理(44470)
中国(39632)
理学(36338)
理学院(35725)
管理学(35179)
管理学院(34914)
(32444)
科学(31586)
(26950)
研究所(24069)
(23253)
中心(23101)
北京(21936)
(21577)
(20573)
(20416)
师范(20256)
(19471)
业大(17616)
财经(17340)
(17083)
农业(16490)
师范大学(16465)
经济学(16309)
科学院(16148)
基金
项目(79897)
科学(63207)
研究(60279)
基金(55684)
(48121)
国家(47642)
科学基金(40850)
社会(38928)
社会科(36947)
社会科学(36940)
(31659)
基金项目(29509)
(27248)
教育(25934)
(24607)
自然(24405)
编号(24389)
自然科(23811)
自然科学(23809)
自然科学基金(23334)
资助(21686)
发展(20248)
成果(19979)
(19909)
课题(18464)
重点(18218)
(16403)
(16348)
国家社会(15879)
创新(15389)
期刊
(72248)
经济(72248)
研究(46031)
中国(32773)
(21314)
管理(17927)
科学(17922)
教育(17426)
学报(17188)
(15520)
农业(14803)
(14657)
金融(14657)
大学(13394)
业经(13007)
学学(12118)
技术(11471)
经济研究(11240)
问题(10893)
(8850)
财经(8169)
城市(8055)
(7834)
世界(7470)
现代(7206)
(7183)
资源(7048)
图书(6737)
商业(6735)
(6688)
共检索到216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田丽凤  
简要总结了世界城市的概念和世界城市竞争过程的分析框架,在分析北京构建世界城市的发展基础和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迈向世界城市的发展要点及举措,以期为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祖达  
在巴黎举行的第21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提出了实现全球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城市要迈向零碳排放的发展模式不能只局限在建筑的技术应用层面。从空间与多元化手段整合的要求上,零碳排放的发展需要通过于城区空间层面创新规划、设计、运营路径达到。提出"正气候"的城市项目发展模式,作为未来我国城市通过城区建设更新带来的机遇,迈向零碳排放的手段。正气候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引导我国城市发展尽快达到碳排放峰值。在我国城市还有20年城镇化的历程中,一方面可以把未来新建城区的碳排放量最少化,同时也要把握城区发展和更新的机遇,以项目带动城市空间(如土地-交通结构)重组、低碳投资,推动市场手段与体制改革,为周边城区带来减低碳排放的外部性效应,从而达到整体净负碳排放的"正气候"效果。迈向正气候的城区发展模式,在实施保障方面需要跳出以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传统政策思维,不限于在建筑尺度的设计手段,而要积极探讨在城区空间尺度可以带来的外部性减碳手段,包括推动分布式能源建设、绿色出行、废物零填埋、建筑节能管理服务、城市森林等。与此同时,需要在目前我国法定城市规划与建设流程上提出创新体制,引入动态监控碳排放机制,保障减碳排放目标能够通过法定管理体制贯彻城区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达到正气候效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祖达  
在巴黎举行的第21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提出了实现全球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城市要迈向零碳排放的发展模式不能只局限在建筑的技术应用层面。从空间与多元化手段整合的要求上,零碳排放的发展需要通过于城区空间层面创新规划、设计、运营路径达到。提出"正气候"的城市项目发展模式,作为未来我国城市通过城区建设更新带来的机遇,迈向零碳排放的手段。正气候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引导我国城市发展尽快达到碳排放峰值。在我国城市还有20年城镇化的历程中,一方面可以把未来新建城区的碳排放量最少化,同时也要把握城区发展和更新的机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韩柯子  
我国全面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中央进一步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多重挑战,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高水平均衡的共同富裕,需要辩证厘清"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高水平均衡"的逻辑,以高效能治理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以高水平均衡为引导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促进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均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宋吉缮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目前世界各国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重要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也是韩国重点大学的目标。本文以 80年代中期以来汉城大学的发展情况作为案例 ,系统概述了韩国迈向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的做法与经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阎小培,欧阳南江,许学强  
我们在1985年以城市地理为主要内容的人文地理会议上,宣读了一篇《努力发展我国的城市地理学》的文章,总结了我国城市地理发展趋势,指出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及问题,提出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丰富检验西方城市地理学阶段,而要发展自己独特的城市地理学。为此,我们必须继承中国哲学传统,吸收西方哲学精华,加强城市地理理论方法研究,既要重视宏观的城市体系研究,也要进行不同类型的单个城市微观研究,填补某些空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忠玉  
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好中趋稳态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年均增长7.1%,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2017年,在外需好于预期、房地产销售依然旺盛、工业补库存等需求拉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以及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等因素作用下,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增速加快、结构优化、动能增强、质量效益提升的好中趋稳态势。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伯特·索洛  张陆彪  梁艳  
这篇报告被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朋友我感到非常高兴。我认为,无论在任何经济体制下,要想沿着长远的道路向前发展,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进行产出核算和资源利用核算(包括环境资源)。我们不能控制那些不能衡量的东西。中国在人口管理和资源利用方面的做法对21世纪的全球经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许多问题迫切等待中国进行决策。不过,决策必须建立在充分考虑各种替代发展道路的现有知识及对其了解的基础上,这样做不论是对中国还是对全世界来说,都毕竟是有利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捷  
本文提出根据文明演化的自然逻辑和自然界对工业文明不堪重负的现状,生态文明必将取代工业文明成为未来的主流文明。生态文明将更多着眼于满足人类的非物质需求尤其是精神需求,精神享受型的服务业将成为生态文明阶段的主导产业;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在生态文明阶段仍然存在,但其重要性已经远远不如工业文明时期。文章进一步分析国家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博弈选择,认为要求所有国家同步实现向生态文明转型,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公平的,但非同步转型也是一个冒险的策略,可能带来满盘皆输的结果。这种悖论造成了气候谈判的僵局。只有将减排视为对自然资本的长期投资,零和博弈才能转变为正和博弈。最后,基于中国国情,本文提出,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铭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小松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远景目标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反映了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价值追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有一些难题亟待解决,比如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供给体系质量待提高、区域发展不均衡、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周峰  
印度尼西亚政府与国际林业研究中心,邀请世界60名不同学科的科学家于1994年12月召开了以“科学、森林和可持续发展”为专题的政策对话会,以考虑和明确为配合森林可持续经营而需要研究的课题。在本报告中,确定了未来林业研究的一些长期重点领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培义  
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迈向新世纪山东广饶县副县长、大王镇党委书记李培义山东广饶县大王镇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的南部边缘。全镇总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6.3万亩,辖51个行政村,5.2万人口。1994年大王镇被批准为省级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以来,按照国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倪任付  
本文在对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现状进行概括性阐述的基础上,从产业结构、行业市场和技术水平三个角度分析我国水泥行业的未来发展走向,分析结论可以作为我国水泥企业制定发展方向和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马晨  
40年来,伴随市场化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与市场运行机制的逐步健全,中国国债市场快速成长,国债成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成为金融市场配置资产的重要投资工具,其双向对外开放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展望未来,我们需要深刻把握机遇和挑战,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高度思考未来中国国债市场的改革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